海內外演講超過5000場、輔導個案超過10,000以上,
公視「爸媽冏很大」親子溝通顧問吳娟瑜──
獨創「三代關係圖」,
一次解決兩代共同教養的所有難題!
★公視「爸媽冏很大」親子溝通顧問吳娟瑜,教你輕鬆打造三代和樂、孩子健康的家庭,不再因為兩代共同教養而不知所措!
★最真實、最具說服力的三代同堂教養經驗,突破大人們教養關念分歧的障礙,讓全家一起成長,讓孩子隨時進步。
★本書除了告訴你學前教育有多麼重要,同時也讓你了解想做好學前教育並不難,只要先經營好家庭關係,孩子自然會跟著健康成長。父母從現在開始照著做,很快就能體驗美好的教養成果,並享受和諧快樂的家庭氣氛。
大人不一致的教養模式,
會讓孩子在一邊寵溺、一邊嚴格的教養縫隙中鑽漏洞,絕不可輕忽──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性格養成的影響將是一輩子。
孩子不再因為爺爺奶奶的寵溺而任性,大人們不再因為教養問題而關係緊張;
讓爺爺奶奶成為共同教養的絕佳幫手,讓孩子因為雙倍的愛而更懂事、優秀。
★吳娟瑜的教養心法
.孩子說「不」,是他尋求獨立成長的第一步,當他開始對你搖搖頭時,表示你們之間需要好好溝通,找個中間平衡點了。所以,鼓勵孩子勇敢地說「不」,大人才有機會進入他的內心世界去了解他。
.孩子的分離焦慮是很正常的,需要別的「愛」去取代。如果他們因此而哭,也千萬不能責罵或取笑;責罵或取笑,往往會傷害他的自尊心,甚至打擊他的信心。
.不是所有的衝突都是負面的,是有傷害性的,大人若能掌握「開放」、「關門」、「介入」這三大原則,就能將「破壞性衝突」轉換為「建設性衝突」。
.引開孩子的注意力,主要是為了避免親子之間卡在情緒性的對立上,如果能「耐心」加上「技巧性」的互動,就可帶動孩子進入「怎樣做會更好」的成長領域。
.不管什麼類型的哭,大人一定要容許孩子可以哭出來,千萬不可以用威脅的口吻要他們停止哭,這樣對解決他們的問題並沒有幫助。需知哭泣也是一種治療的方式,人在哭過以後,心靈會慢慢沉澱,情緒也可以慢慢撫平。重要的是,必須適時拉他們一把。
.不打不罵,是一種笨方法,但卻是一種好方法,它確實使我們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但我很慶幸,我們堅持用了這樣的方法。雖然,偶爾也會有沮喪,但看到孩子一步一步地越變越好,就感到很值得了。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各界人士,爭相推薦,好評不斷──
朱衛茵(知名廣播主持人)
廖輝英(知名暢銷書作家)
戴晨志(知名暢銷書作家)
名人推薦:各界人士,爭相推薦,好評不斷──
朱衛茵(知名廣播主持人)
廖輝英(知名暢銷書作家)
戴晨志(知名暢銷書作家)
章節試閱
養育,是為了幫孩子脫離我們
養育子女的終極目標,是為了幫助他們脫離我們的生活,並且成功的進入他們自己的生活。──約翰‧洛斯門
如果你正好走到一個路口,往右是你所熟悉卻跳不出窠臼的老路,往左是陌生卻可能有好機會的新路,請問你會選擇哪一條路呢?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正在思考及評估?當然,答案因人、因事、因時而異。然而,此刻和大家討論的不是究竟往哪邊走比較好,而是我們在「下決定」時的習慣如何。
經過長年來的輔導經驗,我發現有些個案的困擾就是卡在「難以下決定」,而「難以下決定」的內在因素是「怕做錯決定」,而「怕做錯決定」的深層因素則是「擔心被指責」。
追根究柢起來,原來我們害怕被批判、被指責,所以下決定時舉棋不定、猶豫不決,尤其是從小接收到父母、長輩破壞性批評多的人,往往下定決心的速度就越慢。
「為什麼別的小孩可以,你不可以!?」
我曾經在公園看到一位父親正在訓練兒子走橫梯,這個橫梯下面有安全索,看起來沒問題,也不難走過,不少二歲多的小孩已經可以輕易地走過去。可是,這位約五歲的小弟弟,一步也踏不出去,他眼中含著淚水,腳還不停地顫抖。
目睹他的表現,氣急敗壞的父親,一面催促他往前走,一面大聲地抱怨:「人家那麼小的小朋友都走得過去,你為什麼不敢走?」「你是男孩子,怎麼一點男孩子的樣子都沒有?」小男孩仍是舉步維艱,無助的哭喊叫「媽!」
一旁不以為然的媽媽看到這幅情景,終於對小男生的爸爸說:「爸爸,不要勉強他了!」沒想到,爸爸更加生氣地責備媽媽:「都是被你寵壞了,才會這樣膽小!」
由於爸爸很強勢,媽媽沒有能力改變這個現實,只有搖搖頭。孩子則剛開始哭出聲。一旁的其他家長看到這一幕,大家都愣住了,我也是。
每一個孩子都或多或少會碰到一些恐懼、退縮等行為,做長輩的千萬不要將這種現象擴大,這樣會讓他更挫折,更不敢越過眼前的障礙。這時需要週邊的大人的鼓勵,給予積極正面的影響,並在他超過障礙後,給予適當的讚美。縱使他們在這次沒有完成,也要抱著沒有關係,下次再來的心情。
需知道,小孩子的信心是一點一滴在大人失望的眼神中被挫傷的。五歲的小孩不敢走二歲多的小孩可以走過的橫梯,不就是因為爸爸過度批評的結果嗎?而原本可以做為緩衝劑的媽媽,竟又被爸爸責備,小男孩的稚嫩心靈,當然更加茫然了。
大人們,該放手了!
曾經訪談過一位醫師,他的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他說:「有些媽媽帶孩子來看病,孩子都已經高中了,問他哪裡不舒服,他沒有直接回答,反而抬頭看看媽媽,再由媽媽回答!」短短的過程,我們可以看出有多麼依賴大人,而大人也多麼習慣替子女做決定。
我認識一位國中生家長,她替兒子買每一科的參考書、安排每一天的課程,每晚還坐在兒子書桌旁,拿坊間的測驗卷替兒子預考,直到深夜才讓兒子洗澡上床。她甚至規定兒子只能看什麼電視節目,不可以打電動玩具,下課以後不可以在外面逗留,且絕無妥協空間。
三代和樂,教養沒問題!
當三代之間有不一致的教養模式,受害最深的當然還是無知的孩子,因為年紀小無法分辨對錯,對自己的行為也缺乏自省的習慣,以致從小在一邊寵溺、一邊嚴格的教養縫隙中鑽漏洞,有時還成了專挑軟柿子吃的小霸王。
隔代教養,是好是壞?
隔代教養有許多的好處,例如:祖父母歷練豐富,並且吸取了前次錯誤的管教經驗,因此在教養上會比較得心應手。
同時,由於祖父母對孫子的期望,不像父母對孩子那麼高,因此比較有彈性,能得到小孩子的共鳴,也更敢把心事向祖父母吐露。又因為祖父母一般只帶孫子玩,功課之類學習壓力比較大的,仍由父母親承擔,因此小孩跟祖父母的相處會比較輕鬆自在。
但不可否認的,由於現代人比較晚婚,等到祖父母真要帶小孩的時候,往往年事已高(一般平均在七十歲),體力已不如前,更何況有些祖父母已經有了關節痛、糖尿病、心肌血管等等毛病,確實有些力不從心。
由於祖父母在日常的管教問題上,常比較放任,甚至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常製造很多教養上的問題。又由於祖父母、父母兩代在養育孩子的觀念,有很多的歧見,因此問題層出不窮。
至今,我還記得那位年輕媽媽挫折的臉龐。
有一回,我應邀至一家幼稚園演講,正要離去前,一位媽媽趨身靠近,她說:「昨天我把五歲的兒子從婆家接回來,剛進門,兒子竟然用兇惡的口氣對我說:『還不趕快把我的鞋子脫掉。』這時,兒子把腳伸到我眼前,一幅蠻橫的模樣,讓我看了真痛心,當時本想一巴掌打下去,可是又想到我們夫妻為創業而忙碌,根本沒空陪他玩,任由公婆管教,也難怪他的行為舉止讓我無法掌握。」
孩子若態度不對,本來就該管教,這不是用愧疚的心、補償的物質來解決。我建議這位媽媽告訴兒子:「自己的鞋子自己脫,你做得到。」也就是廢話少說,讓兒子自行負責,針對不當的言詞一定要正確的引導。
另一位媽媽也因為在職場上忙進忙出,尤其在訂單交貨的大月階段,幾乎每天要加班,造成她答應去接孩子的時間一再延誤。
去到婆家,只見老公窩在電視機前猛看電視。她說:「都晚上八點鐘了,兒子口中含著一口飯,婆婆到處追,兒子還對婆婆說:『討厭奶奶,討厭吃飯。』我痛心極了,真想馬上遞辭呈,好好留在家。」
別讓孩子因兩代共教養而受害
六歲前的孩子非常需要注意他們的言行舉止,如果固定在一個家庭環境,得到一致的管教方式,孩子是容易遵守良好的生活習慣,但是孩子如果發現在爺爺奶奶處,可以得到比較寬限的尺度,這時孩子開始會有不同的反應,例如:只要多吵鬧幾聲,爺爺奶奶允許看電視的時間可以加長;如果和表弟、表妹吵架爭玩具,爺爺會立刻出門去買新的。
有時看到祖父母被小孫子、小孫女頂嘴,在場的年輕父母也不知道是要順從長輩,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呢?還是需要正式地坐下來溝通,講長輩配合年輕父母的管教方式?
有位媽媽告訴我:「公婆幫忙帶孩子,讓我放心去上班,我已經很感激,那還忍心說東說西。」
另一位媽媽是把孩子交給自己的媽媽帶,她說:「我比較敢直接和媽媽講,平常我也把一些育兒雜誌訂在娘家,讓媽媽吸收教養新知。」
當三代之間有不一致的教養模式,受害最深的當然還是無知的孩子,因為年紀小無法分辨對錯,對自己的行為也缺乏自省的習慣,以致從小在一邊寵溺、一邊嚴格的教養縫隙中鑽漏洞,有時還成了專挑軟柿子吃的小霸王。
孩子蠻橫不講理,怎麼教?
當孩子對爺爺奶奶大聲頂嘴或怒目相視時,有個簡單而有效的方法建議年輕父母運用:
──如果是兩、三歲的孩子,要立刻正式地說:「不可這樣,要跟爺爺奶奶說對不起。」再輕拉他的手走向爺爺奶奶,大人先示範如何正確地敬禮和說出來,也讓孩子學習跟著做。
──如果是四~六歲孩子,像這些已經有幼稚園經驗的孩子,則需要讓他坐在椅子上,問他:「針對剛才不禮貌,你現在應該去跟爺爺奶奶說什麼?」當孩子靜坐椅子上三分鐘,學習反省的習慣,讓他冷靜下來,然後懂得去道歉,這樣,對今後的不當言詞和行為會比較有自我規範的能力。
爺爺奶奶這時也要正式地回應:「好!爺爺奶奶接受你的道歉,相信你下次會做得更好。」年輕父母也要及時向父母長輩說:「謝謝爸媽肯原諒小龍(代名),相信小龍下次不敢了。」像這樣大人也有回應,整個事件才有明確和完整的教養過程。
總之,孩子的蠻橫不講理是不可輕忽,如果孩子從小專挑軟柿子吃,等於養成是非不明、欺善怕惡的習慣。只有周邊的大人儘快協調出一致的教養理念,孩子才有路可循,學會活潑快樂同時禮貌懂事的人生態度。
爸爸媽媽,你們到底在忙什麼?
對一個學前的兒童來說,爸爸媽媽,特別是媽媽,往往是他的生活重心,也是他最想討好的人,爸爸媽媽對他們疏離,自然造成他很大的遺憾,於是從生氣、反抗、不合作裡反射回來。
與父母疏離的孩子,問題多!
當大女兒從婆家回到巧雲(化名)身邊時,她有許多的不解。
大女兒六歲了,生活習慣和她格格不入。做媽媽的她,常自責為何當初以事業為重,錯過了親手養育的機會,使得兩人如今彷彿姑姪、姨甥,而不是母女般的親密。
當媽媽向我提出疑惑時,她說:「我和二女兒就溝通無障礙,二女兒還常和我摟摟抱抱,可是大女兒就是天天躲著我。」
媽媽曾經嚐試補償女兒,想對大女兒好一點,可是畢竟大女兒還是小孩子,她不懂得要把握機會,甚至臭臉相向。一次、兩次之後,媽媽看不到好的回應,心冷了,也就算了。
「如果從小親自帶大,她熟悉妳身體的味道,適應妳的情緒反應,也知道家裡的生活規矩,大家相處起來,自然配合度高、親密感夠;如今,一切要從頭來,難怪需要時間和方法來謀合。」我這樣告訴她。
經過這樣提醒後,媽媽終於明瞭女兒不是故意的,只因童年的疏遠而不知如何和媽媽親密。
很多研究均顯示:與父母疏離的孩子,社交能力較差,產生的問題也越多,例如急躁和暴力傾向等等。這種現象,相信不是那些疏於照顧的父母們所樂意見到的。
解鈴還需繫鈴人。人家常說:不怕慢,只怕站。就從今天開始,每天騰出一段時間,親密的跟孩子相處,把自己最好的情緒和耐心留下來,和自己的寶貝親親,你會見到一個重拾燦爛笑容的兒童,迎著你而來,而這時,一切的疲憊,將一掃而空。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
孩子希望的親密感,爸媽如何建立?
1.爸媽請蹲下來和我說話。
2.爸媽抱我的時候,請讓我感到放鬆和被愛的感覺。
3.爸媽餵我吃東西的時候,請更有耐心等候我咀嚼完成。
4.爸媽講故事給我聽的時候,請不要呵欠連連。
5.爸媽聽到有別人誇獎我的時候,請不要客氣地否認。
6.爸媽若要外出,請不要一聲不響地突然不見人影了
養育,是為了幫孩子脫離我們
養育子女的終極目標,是為了幫助他們脫離我們的生活,並且成功的進入他們自己的生活。──約翰‧洛斯門
如果你正好走到一個路口,往右是你所熟悉卻跳不出窠臼的老路,往左是陌生卻可能有好機會的新路,請問你會選擇哪一條路呢?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正在思考及評估?當然,答案因人、因事、因時而異。然而,此刻和大家討論的不是究竟往哪邊走比較好,而是我們在「下決定」時的習慣如何。
經過長年來的輔導經驗,我發現有些個案的困擾就是卡在「難以下決定」,而「難以下決定」的內在因素是「怕做錯決定」...
作者序
以我是一位國際演說家的人,可以說每週的行程常排得滿滿的,當初皮爸(我的第二個兒子)結婚後,我也認為他們新婚夫婦理當搬出去住,讓他們有自己的生活空間。
然而,皮媽懷孕、生產過後,本來安排要回南部娘家坐月子的小家庭,因為皮皮出生第一晚,奶水吸得不夠,清晨被護士小姐發現時,已需要進入急診室打嬰兒營養劑,也就是在如此陰錯陽差的情況下,大伙兒必須留在台北,接著順理成章,小朋友就成了皮爺、皮嬤家的常客。
後來為了在三方面(皮媽、皮爸的工作上,在皮皮的照顧上,在皮爺、皮嬤的事業發展上)取得平衡,二兒子全家搬回來住,我們家成了典型的三代同堂。
兩年後,我們家又歡歡喜喜的迎接皮皮的弟弟─皮弟,於是家裡更熱鬧了。
在孩子吵吵鬧鬧、朝夕相處之餘,難免有些挑戰,有挑戰,自然就會有回應,
於是我決定寫一寫皮皮和皮弟的成長故事,作為我回應這些挑戰的紀錄,也作為所有碰到這類挑戰者的父母們的參考。
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價值觀,小朋友也有了不同的展現。我們的父母親時代,使用的是比較威嚴式的,因此那個時代的小孩比較乖;我們當父母的時代,雖然比較開放,但仍有威嚴的斧痕,小孩比較open,但仍不怎麼放得開;目前則是全面禁止體罰的時代,小孩更放得開,但也更調皮、更有主見。如何跟這些調皮又有主見的小朋友相處,是很多家長面臨的新難題。
更何況,少子化,或獨子化的時代,已悄然來臨。以往跟哥哥姊姊一起長大的小孩,現在變得一個人在家,父母親或者祖父母,每天面對著這個小王子或小公主,又要怎麼調適,才不讓這些E世代成長的小孩能夠不自我中心,又能合群相處,這又是另一個課題。
我常想──我們家碰到的問題,通常別人家一定也會碰到,既然我是一個充滿好奇心,也喜歡找尋人生答案的人,何不把這些童言童語,把孩子的哭泣吵鬧,或大人的面紅耳赤……寫出來,寫著、寫著,寫出我的心得,也寫出了大人的省思。
本書部分文章曾經在信誼基金會《學前教育雜誌》刊出,主筆黃美湄女士總是給我鼓勵,她說她很喜歡看我寫的這類文章──輕鬆中帶著成長、活潑文筆中帶著專業分享,讀者閱讀起來不會有壓力,卻又能在字裡行間學到正確教養子女的遊戲規則。
台北里仁書局總編輯徐少知先生,他在閱讀之餘也做了些增補潤飾,這是要特別感謝的地方,因為身為也是小朋友長輩的他(他就是皮皮、皮弟的皮爺),在教養上用心用力,而且常用幽默、有趣的語言提供小朋友逆向思考的機會,在他耐心參與的過程中,我看到了隔代教養的益處。
有時我笑謔皮爺:「當年你教自己兒子還沒這麼有耐心呢!」也常誇獎他:「做爺爺,你有100分。」從這些篇章裡,各位可以看出皮爺是如何「以退為進」,或「不著跡」,或「四兩撥千斤」的與孩子巧妙互動,同時看到長者的智慧和無怨無悔的付出。
我呢?身為小朋友的皮嬤,有點不服老,也不服輸,所以一直在尋找人生突破的妙方,以至於各位讀者,不論是身為年輕的爸媽,或是年長的爺爺奶奶,您一定會感到頗為安慰──原來吳老師也有教不下去的時刻,原來吳老師也有被小娃娃打敗的時刻……
沒錯,就是這樣才會真實,就是這樣才讓我有「鋒迴路轉」的契機。我堅信,只要一個家庭不放棄成長,不放棄隨著小朋友快速調整腳步,那麼受益的不僅僅是小朋友,身邊的大人也會跟著成長,大人之間的關係也會在互動中隨之改善。
這是一本全家成長的書,它是我們全家,包括皮爺、皮嬤、皮爸、皮媽,和小朋友們共同成長的紀錄。我不敢保證我們的皮皮、皮弟將來一定比人家好,但我可以很驕傲的說:他們每天都在進步中。
好了,歡迎大家進入我們家大門,來看看幼兒養育新的一章,相信你們夫婦一起閱讀之餘,一定會找到重新改善親子關係的方法,也一定會找到教導出身心健康快樂兒童的門徑。
再次感謝各位對我的支持,我們繼續共同成長哦!
以我是一位國際演說家的人,可以說每週的行程常排得滿滿的,當初皮爸(我的第二個兒子)結婚後,我也認為他們新婚夫婦理當搬出去住,讓他們有自己的生活空間。
然而,皮媽懷孕、生產過後,本來安排要回南部娘家坐月子的小家庭,因為皮皮出生第一晚,奶水吸得不夠,清晨被護士小姐發現時,已需要進入急診室打嬰兒營養劑,也就是在如此陰錯陽差的情況下,大伙兒必須留在台北,接著順理成章,小朋友就成了皮爺、皮嬤家的常客。
後來為了在三方面(皮媽、皮爸的工作上,在皮皮的照顧上,在皮爺、皮嬤的事業發展上)取得平衡,二兒子...
目錄
Chapter1 最舒服的三代關係 ──有點黏又不太黏
養育,是為了幫孩子脫離我們
「為什麼別的小孩可以,你不可以!?」∕大人們,該放手了!
可解決所有問題的「三代關係圖」
祖孫三代關係圖∕夫妻關係圖∕親子關係圖
三代和樂,教養沒問題!
隔代教養,是好是壞?∕別讓孩子因兩代共教養而受害∕
大人的教養觀不一致,怎麼辦?∕孩子蠻橫不講理,怎麼教?
爸爸媽媽,你們到底在忙什麼?
爸媽絕不能用「忙」當藉口∕與父母疏離的孩子,問題多!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孩子希望的親密感,爸媽如何建立?
孩子該學些什麼?
別急,小孩還沒準備好!∕別再說:孩子,你要贏在起跑點!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為孩子創造學習的環境
獨生子女的6大迷思
獨生子女很難教?
.迷思之1: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姊妹作伴,好可憐喲!
.迷思之2:獨生子女比較任性!
.迷思之3:獨生子女吃不了苦!
.迷思之4:獨生子女逆反心理特別大!
.迷思之5:獨生子女「三千寵愛集一身」,要什麼有什麼!
.迷思之6:獨生子女問題特別多!
Chapter2 在孩子和大人的需求之間──找到平衡點
寶寶的聽覺啟發
讓寶寶「聽」表演∕嬰兒的聽敏度已接近成人∕ 寶寶最愛聽「α波」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啟發寶寶聽覺的5招∕啟發寶寶聽覺的3大好處
寶寶的情緒引導
孩子需要關心,你知道嗎?∕孩子正在表達怒氣∕「建設性憤怒」溝通模式∕大人之間的互相支援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寶寶發脾氣時,大人3「要」
孩子說「不!」的時候
一旦產生對立,沒有人是贏家!∕皮爺的No教育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不」的5個生命訊息:害怕、獨立、玩耍、拒絕、不被瞭解
孩子的健康,一次都疏忽不得!
讓大人急壞的緊急狀況!∕除了自責,大人還能做什麼?∕寶寶的規律生活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維持孩子健康的3項黃金定律
給孩子一個正確的畫面
改變一種方式,得到另一種結果∕給一個畫面比給一句命令有效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你的孩子是視覺型?聽覺型?觸覺型?
孩子的分離焦慮,要好好處理
「兩段EQ帶動過程」∕有媽媽味道的棉被和錄音機∕孩子的感覺還沒發洩完∕用別的「愛」去取代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爸爸媽媽的成長寶典
訓練孩子交朋友的能力
一起玩好嗎?∕樂於和別的小朋友互動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4個招式讓孩子從小快速建立人際關係
兩個孩子,該如何教養?
照顧小的,又能兼顧大的∕有弟弟(妹妹)一起玩,真好!
不公平是爭執的起因
孩子養成好習慣,就有大未來!
吃飯不安分,怎麼辦?∕不收玩具,怎麼辦?∕不刷牙,怎麼辦?
小事做好,大事難不倒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兩歲以前,孩子需要學會的5大好習慣
轉移孩子的暴力意識
引發暴力的意識情境,消除!∕有點調皮卻不搗蛋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兒童暴力的起源
快樂遊戲是孩子最重要的事
孩子是靠遊戲成長的∕孩子的遊戲,自有其洞天∕一起玩耍的參與感∕玩出更多有趣的遊戲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什麼是「兒童遊戲權」?∕爸媽,你做對了嗎?
Chapter3 避免情緒性的對立──耐心+技巧性互動
孩子的衝突管理
破壞力極強的負面教材∕在衝突中學會自我調適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有建設性的衝突
孩子愛閱讀,教養超省力
逛書店的樂趣∕睡前的閱讀習慣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閱讀與神經元的關係
交叉學習,孩子更有創意
孩子和單一的對象相處∕互換相處的對象∕孩子愛尖叫,怎麼辦?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交叉學習」與「單一學習」之比較
如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拉麵媽媽的啟示∕轉移孩子注意的技巧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引開注意力3大技巧
孩子在怕些什麼?
小孩有很多怕怕!∕陪著孩子一起訓練勇氣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探討「兒童恐懼情緒」
感性又知性的寵物世界
從遊戲中學習∕寵物的知性功能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養寵物的好處有「6多」
叫孩子起床的方法
好的選擇與不好的方法∕睡姿看情緒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爸媽睡前「3要」
教養,需要彈性且急不得!
呷緊弄破碗!∕不要立刻說「不」!∕柔軟的互動方式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爸媽也需要彈性空間
運動是教養最佳幫手之一
在大人的鼓勵之下∕大人的心態影響孩子的意願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兒童運動的5大好處
訓練孩子的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要從小培養∕學習絕佳時機,不可錯過!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兒童社交禮儀的6項引導
孩子的自然小教室
可刺激腦力的有趣學習∕養動植物的條件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養寵物的3個遊戲規則
Chapter4 無條件的愛和信任──給孩子安全感
建立歸屬感,很重要!
分開住就有不同的歸屬感∕養兄弟姊妹互相幫忙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什麼是「失落的歸屬感」?
不打不罵的正面管教法
打,對管教沒幫助!∕讓孩子學會內化自我管理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善用「意識教育」啟發孩子內化自我管理
機會教育,絕對成功!
有遊戲就有規則∕事先約法三章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爸媽的自我省思
好玩又好學的大賣場經驗
學會精打細算和控制預算∕超市是最佳學習場所
孩子想要的,你真的懂嗎?
發出內心的聲音∕展現迷人的天分∕被了解、被支持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陪他下樓,再帶他上樓」的同理心
孩子最怕被遺棄!
提供無條件的愛∕我們出去找媽媽!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爸媽給孩子10項愛的保證(5個「絕不」,5個「絕對容許」)
爸爸媽媽為什麼不愛我了?
孩子無辜卻自責∕媽媽是無可取代的!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如果爸媽離異,有3件事必須做到
孩子鬧脾氣的時候
孩子為什麼半夜大哭?∕孩子為什麼發脾氣?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夜驚現象
孩子在哭什麼?
不要放任不管∕了解哭聲代表的意義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當孩子哭個不停時,大人的「2句話」對策
孩子不想上學的時候
孩子還沒準備好,不去勉強他∕爸爸媽媽的先期作業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不喜歡上學的孩子類型
Chapter5 引導式教養與學習──創造共同的經驗
孩子的才藝與美感
美感應從小培養起∕美感可以改善小孩的氣質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讓孩子樂於學習才藝
培養與異性朋友相處的能力
孩子有了性別差異的觀念∕學習兩性彼此尊重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孩子如何從小學習異性相處的經驗?
絕不可少的休閒生活
讓孩子像衛星一樣環繞在大人身邊∕腳踩在泥土地上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平衡式成功」的7大項目
創造與孩子共通的話題
不要壓抑孩子的好奇心∕大人也需要不斷學習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爸媽需避免的5個語句:
1.你為什麼這麼囉嗦,一直問東問西呢?
2.我已經告訴你多少遍,你怎麼還在問呢?
3.我正在忙,你去問別人吧!
4.我不懂,你別來煩我。
5.再說吧!我現在可沒答應你!
幽默感的養成,其實不難!
時時處處皆學問∕幽默是可以學習的
不要小看品德教育的影響力
世風真的日下?∕志之士的薦言∕美德,美德,心安理得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孩子需要那些品德教育?孩子目前做到了嗎?
每天卡通看多久?
一小時內最好∕給時間訂個下限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你家有「電視兒童」嗎?
很乖,還是很懂事?
如果孩子過份的乖∕引導正面的舉動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乖巧和懂事的比較
孩子的飲食,均衡就健康
自己偏食,不要影響小孩∕找類似的營養取代∕菜單要多變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3~6歲孩子,每周該吃40種以上食物
Chapter1 最舒服的三代關係 ──有點黏又不太黏
養育,是為了幫孩子脫離我們
「為什麼別的小孩可以,你不可以!?」∕大人們,該放手了!
可解決所有問題的「三代關係圖」
祖孫三代關係圖∕夫妻關係圖∕親子關係圖
三代和樂,教養沒問題!
隔代教養,是好是壞?∕別讓孩子因兩代共教養而受害∕
大人的教養觀不一致,怎麼辦?∕孩子蠻橫不講理,怎麼教?
爸爸媽媽,你們到底在忙什麼?
爸媽絕不能用「忙」當藉口∕與父母疏離的孩子,問題多!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孩子希望的親密感,爸媽如何建立?
孩子該學些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