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大報《慕尼黑晚報》、德國版《柯夢波丹》等媒體爭相推薦,
亞馬遜書店五顆星高度評價。
為什麼你們都要我樂觀、開朗、活潑?
你們都說,憂鬱、感傷是負面情緒,多愁善感是想太多。
可是,我就不愛結夥熱鬧尋歡、我常故意獨來獨往,
翻出老相片、哼起那首歌、返家班機上……每次都讓我溼了眼眶。
這種湧上鼻酸的笑意,熱淚滾過臉頰的快樂,超過癮,你懂嗎?
只要你懂了「憂鬱」。
──她療癒了數以萬計德國人,作家瑪麗拉,她告訴我的。
多愁感傷很像憂鬱,但和快樂不相抵觸;憂鬱症則和快樂不同時存在。
這就是差別。
喜歡安靜,「單獨」做自己的事的孩子,唉,通常不得安寧,他們會被老師爸媽逼去打球,不然就被迫參加喧鬧的生日趴。
同學、同事的話題讓你感到乏味嗎?一旁觀察人群,得到的快樂勝過加入那群人,如果你總是這麼覺得,你不用懊悔或羞愧,不必覺得軟弱或絕望,你更不需要治療。
因為這種情緒,讓作家瑪麗拉敢於做夢、勇於流淚;視低潮、離別如吹風下雨般平常。
你也能像她一樣,只要你懂了「憂鬱」,就能讓快樂情緒收放自如,享受那感傷的過程,會變成一種「癮」──
◎享受「熱淚盈眶的快樂」:
感傷「老東西」──黑膠唱片、多年前穿過的長靴,小時候用的手帕,讓你勇於放手與道別,增加對付「離別」與「悲傷」的抵抗力。跟她哼著當年一起唱的歌,在追尋過往而感觸時,你會更驚喜地發現「時間」玩了什麼樣的把戲。
◎享樂無法讓你快樂,憂鬱卻能不費力氣讓你開心:
那些不假思索、沒有疑慮、容光煥發的人生,其實索然無味。總是很陽光的人,老實說,有點蠢。
懂得多愁善感的人,知曉生活中各式各樣且不公平的面貌,「好」才能從「壞」中顯現,「好」才能變得「更好」。
這樣憂鬱過,你才知道什麼是安慰、感恩、釋懷和鬆一口氣。
◎看到事物兩面的稟賦:
懂得感傷的人,一看到事物的耀眼正面,馬上就察覺到陰暗的反面;或是了解到事情的黑暗面,因此對它的光明面心存感激,因為一段時間後,後面會將所有的陰影驅逐。
◎和「耍酷」和解吧,用多愁善感:
照鏡子看到第一根白髮、魚尾紋、游泳圈,你不用跳上哈雷機車,大踩油門,以示抗議或耍酷。懂得多愁善感的人,知道「老」的些微憂鬱不會帶來傷害,還經常藏著詼諧與生活樂趣,於是他們賣弄皺紋證明自己活過。
原來,這樣的活著,才叫好好活。那些美好到值得細細品嚐的悲傷,可以從這些小小的多愁善感中練習──
◎抓住每一次「想哭」的機會:
憂鬱其實不愛流淚、不嚎啕大哭,也不需要別人的關心和安慰。他們只想緊握住「每次想哭的衝動」,去觀察、拆解這個最初嚇到你的感覺:
為什麼這個(或那個),令我感傷?為什麼綠燈亮著,一個老先生過馬路還得小心翼翼?
◎你的祕密書寫呢?想一想,讓你最有感覺的幾個字是什麼:
痛也說不出口,就用寫的。用一個詞,就能產生一種情境、一個故事,但要去哪裡找這樣的一個詞呢?也許在一封舊信裡頭、一本詩作或是回憶當中,又或者只是安靜的聆聽……,感覺就來了。
◎出門!體會渴望:
思鄉是一種痛,思慕遠方是一種癮,所以我們旅行!我們渴望出發、卻又渴望回到家。
旅行,最快樂的是「正前往○○的路上」,重點不在目的地,而是滿足多愁善感情緒來襲時的渴望感:不知那裡是什麼樣子。
遠眺時,轉身看你背後的風景,你的想法會立刻轉一百八十度,到達「內心最深處」。不信?你騎單車離家小冒險一次,就知道回首來時路的那種「想哭的極度快樂」。
下一回,當一陣迷人的愁緒襲來,你再也不必向人解釋「我沒什麼」。只要將陰影投射在美好事物上,你總是能從陰暗底部聽到和解、溫暖的低語。而這也是感性者與大老粗的差別。
作者簡介:
瑪麗拉.薩托里歐斯(Mariela Sartorius)
生於慕尼黑,幼年時期常和父母從事環球冒險旅行,青少年時期多半在探險旅行度過,足跡遍布各大洲。
在慕尼黑大學研讀心理學和東方哲學,現為自由作家。27歲結婚,幾年之後與丈夫離異,從此過著獨居生活,但與好友仍保持社交生活。過去30年,她寫過不少暢銷散文,在《南德日報》、《法蘭克福匯報》、《時代》、《明星週刊》、《Vogue》等知名雜誌,發表過許多心理學專欄文章,以及進行電視專訪、廣播短評等工作。
在德國出版過不少暢銷書,如《寂寞,於是你的人生有更多可能》、《女性EQ》、《心靈改變》等。現居慕尼黑和奧地利提洛爾(Tirol)山區。
譯者簡介:
杜子倩
台北市人,輔仁大學德文系學士,德國阿亨工業大學(RWTH Aachen University)英文及德文碩士,荷蘭Oss成人大學荷文班結業。現為專職媽媽,兼職德、荷文翻譯。
翻譯作品有:《寂寞,於是你的人生有更多可能》、《為什麼羊從樹上掉下來?》、《寶貝你在想什麼》(合譯)、《打開哲學家的大門──走進經典的16把鑰匙》、《瑪麗亞,他不喜歡吃》、《熊的故事:夢境、迷思與真實》、《品德A+,德國媽媽這樣教》、《巴哈末世密碼》、《永遠在一起》、《列那狐》。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林青榖 懂善感愛創作的醫師
陳立書 好事聯播網〈好事有氧午餐〉主持人
欣賞滂沱大雨,更能嚮往雨後天晴後的彩虹
DJ Book陳立書
好事聯播網〈好事有氧午餐〉主持人
有時候,人還滿自虐的。常常傷心了不敢哭,哭了不讓別人知道,別人知道了還得立刻收起愁容說:「放心,我沒事!」表面無傷只是偽裝的基本款,任誰都是真實生活中一等一的硬底子老演員。
因為多數人認為「憂思與鬱悶」是公害,眼淚絕對不能流下來。
離開了朋友聚會場合,心中的愁緒仍然壓在胸口,很悶也很重。憂愁的感覺凝固了,它就一直在心頭,久久散不去。這時,聽一首符合心境的傷心情歌是「健康的」。
當了電臺DJ這麼多年,聽過許多旋律,讀過不少歌詞,傷心情歌總是最受歡迎的一種。觀察之下發現,聽眾要的其實不是傷心情歌裡的悲傷,而是聽完之後解脫的暢快。
如同身處三溫暖,坐進蒸氣烤箱直到臨界點,汗不停地從皮膚滲出,溼透全身之後走出去呼吸第一口空氣,通體舒暢!我們在鬱悶時,聽一首符合心境的歌之後,豁然開朗的心情也是如此。
曾經和一位好友聊天,他對於自己的詞曲創作下了一個不錯的註解:「我不只販賣傷心,也幫助別人轉嫁傷心。」聽完了歌曲,或許就從旋律、文字或歌聲裡的傷感找到安穩的力量,於是我們能重新出發,擁抱新的希望。
小燕姐(張小燕)曾在節目中說過:「一部好的電影、一首好聽的歌或者一首好的詩,能拯救一個人的心靈,它有多偉大。」我深以為然。
不需特別避而不看憂鬱、善感的情緒;相反的,勇於面對且接受它,找到方法享受、度過這一切,透過聽歌、看電影或者閱讀這本《憂鬱,於是你真的快樂了》,用平常心讓自己跟多愁善感相處。
唯有了解憂愁、傷感的本質,才能無畏地繼續往前走。如同佛教心經所言:「『度』一切苦厄。」要度過而非免除。
我相當地認同作者瑪麗拉.薩托里歐斯(Mariela Sartorius)所言:「我們得要精準抓住每次『想哭』的機會。」唯有看過雨過天晴的美好,才不怕此刻正在下雨的心。
散文家蔣勳曾提醒我們:「苦難,有時候是一種化了妝的祝福。」人生總有高低起伏,接受憂鬱、善感的自己,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也非全然做不到。看完這本書之後,你會更明白原來憂鬱的情緒,正在滋養未來的自己
我們不會愁困在憂鬱的隧道中,因為隧道盡頭有期待的光亮;我們當然也欣賞滂沱大雨時的震撼,但我們更嚮往雨後天晴後的那道彩虹。
名人推薦:林青榖 懂善感愛創作的醫師
陳立書 好事聯播網〈好事有氧午餐〉主持人
欣賞滂沱大雨,更能嚮往雨後天晴後的彩虹
DJ Book陳立書
好事聯播網〈好事有氧午餐〉主持人
有時候,人還滿自虐的。常常傷心了不敢哭,哭了不讓別人知道,別人知道了還得立刻收起愁容說:「放心,我沒事!」表面無傷只是偽裝的基本款,任誰都是真實生活中一等一的硬底子老演員。
因為多數人認為「憂思與鬱悶」是公害,眼淚絕對不能流下來。
離開了朋友聚會場合,心中的愁緒仍然壓在胸口,很悶也很重。憂愁的感覺凝固了,它就一直在心頭,久久散不去...
章節試閱
這憂鬱和悲傷毫無關連,反而喜悅
十九世紀德國浪漫主義風景畫家──卡斯伯.大衛.佛列德利赫(Caspar David Friedrich),幾乎沒有畫作是不帶憂鬱色彩的,你可以看見:一個女人望著月亮,身體靠著她的伴侶;一個男人撐著拐杖,遠眺霧濛濛的大海;一個牧羊人撐著木杖;一個女人手撐著窗台……。
愁思者不是蹦跳型人物,所以行動時很輕易就能被認出。下垂的頭顱配上拖行的步伐,彷彿扛著全世界的苦惱,在街頭獨自漫步。一個深陷憂愁者,謹慎地跨出下一步,卻也甘於偶爾的踉蹌。浪漫主義者會不時停下腳步,聆聽鳥鳴或觀賞星星。在他們之中,你看不到開心奔跑的女孩以及匆促的基金經理人。
最熱中、最有耐力的健走者和慢跑者,對於憂鬱往往有出人意表的附加心得。一位高頭大馬的馬拉松跑者曾說:「二十或三十公里後,我便感受到一股說不出的奇特情緒。腦下垂體分泌的腦內啡讓人有種暢快感,並不是那種想高聲歡呼的衝動,而是傾向全然內在的憂鬱擴散。」
這再度說明了,愁思其實和悲傷的關係並不大,反而比較能帶來喜樂感。
多愁善感者表現自我的外在形象,多半有固定的模式,他們師法電影明星,如葛麗泰.嘉寶(Greta Garbo,瑞典國寶級電影演員)、詹姆斯.狄恩(James Byron Dean,有著年輕叛逆和放蕩不羈形象的美國演員)。較時髦的人,會經常更換模仿對象,揣摩其表情及手勢,不時對著家中鏡子練習。對於這點,我有小小的建議:刻意地憂鬱不是總能奏效,還有落入東施效顰之嫌。
老實說,人們經常對自己的情緒狀態遽下判斷,多愁善感能幫助他們慢下腳步。你會感謝他們,並尋求更寬廣的空間。
憂鬱者需要嬉鬧者,以突顯自己
多愁善感是一種特定的情緒,它又是由無數的情緒所組成,對立或矛盾、亮眼又模糊,成分相當豐富。
當你多愁善感起來的時候,會像是受到啟發卻同時感到憂鬱,既渾渾噩噩又好沉思冥想,心靈受創卻又欣喜若狂,充滿想像又沮喪之至,精神飽滿但又情感脆弱,既痛苦又開心。心靈時而警覺,時而鬆懈,時而想擴展自己,時而想獨處。
憂鬱氣質可以是天生的,或是經由感傷的體驗而習得;也可以經由認知、洞悉、練習及預見多愁善感將會帶來的好處──一種妙不可言的舒適狀態──而學會,不過這需要先做準備。
所以,我們必須助多愁善感一臂之力,為它鋪平前往內心、大腦及靈魂的道路。這個準備動作,包括敢於作夢且流淚的勇氣;對感性及沉思有興趣;不需懊悔、退縮及羞愧的投入。這可不適合膽小鬼!
這些充滿渴慕的傷心人,喜歡部分浪漫、部分感傷的幻想,但卻不受制於它。他們或許孤僻,卻絕非不諳世事;他們的孤僻,正是基於「知世事」。因為無所不知,所以凡事考慮周詳,極少有困難及糟糕的事物能帶來驚嚇,有時才會選擇遠離世界及錯亂。
憂鬱也很適合做為當今世界的背景:快活的喧譁、輕浮、膚淺、惱人的嬉鬧。在玩樂世界即將傾毀之際,憂鬱有時會陪在飽受折磨的神經衰弱者身旁,溫柔的引領他遠離所有紛擾,進入一個寫意、療癒的愁思境界。
因此,喜歡感傷的人不該太過瞧不起嬉鬧者,而是需要他們藉以突顯並界定自己,因為沒有輕浮就沒有沉重,少了當前所有的漫不經心,就沒有默想深思。
在多愁善感的抱頭苦思中,許多人並不覺得被隔離在外,反倒對世界及人群有信任感及依屬感:不與社會脫節,而是特別親近它;貼近生活中的起起伏伏。帶著從人生中獲得的體認,他們不感到失落,而是滿懷著生命的喜悅,即便不能稱之為人生的樂趣。不過,專注力愈敏銳,其中便愈發蘊含著多愁善感的元素。
在感傷的人眼裡,既沒有激昂高亢,也沒有放棄絕望。他們知曉世界如何運轉,遊戲如何進行,歲月如何流轉;他們懂得低潮、深淵、難以度量的無底洞,才能將它們視為如風雨、花草、星月、雨雪般稀鬆平常。他們不僅甘心如此,更願意和自己和解。
人們不就稱此為智慧嗎?
挑剔、抱怨、牢騷,假多愁善感
說到憂鬱,我得再次建議你:謹慎的靠近。關於這個謎樣的情緒,有著太多的誤解,也有多如牛毛的各種解讀及個人經驗。
有人說,「他們不愛裝模作樣的感性」,這就代表他們早已落入憂鬱最典型的刻版印象。有人面露悲情,其實不過是了無生氣的冷漠傢伙;還有一些人自認極其敏感,其實只是過度敏感於肉體的病痛,所以埋首研讀醫學書籍,再拿一些微不足道的小細節,讓醫生們抓狂。
不是每個淚眼模糊的人,都具備創造力,也許他只是花粉過敏;也不是情緒跌到谷底,就證明你有文學及藝術的天賦;當然更不是拼湊無病呻吟的詩文,就是李白再世。有人的創作有如巴哈《G弦之歌》(編按:此為管弦樂組曲,共有五首曲子),有人的作品卻讓人哭笑不得。
假裝憂鬱的人,其實只是脾氣暴躁,並假借他所謂的痛苦,恣意妄為。
愛耍脾氣的人、不友善的人,永遠在發牢騷的人、推卸責任的人和其他擁有負面情緒的人。和一個整天抱怨的人相處一晚後,你還得花時間「消毒」身心。
法國作家福樓拜(Flaubert)曾告誡同是作家的莫泊桑(Maupassant):「當心悲傷,它很麻煩。」每個人都有悲傷的時刻,有時也喜歡多愁善感。但我這裡指的是那些習慣自我懷疑、遲疑不定、優柔寡斷、畏怯沮喪、怨天尤人的人,他們總對自己及這個世界有所怨言。
他們是絕對的悲觀主義者,永遠能在湯裡找到頭髮,是那種絕不讓小孩生在「這種世界」裡的人;甚至連一棵樹都不願意種,因為「反正世界末日快來了」。但懂憂鬱是什麼的人,雖然有類似的想法,倒還不至於悲觀到不生小孩、完全不期待種樹後的開花結果。
無止盡的挑剔及抱怨會擴大弊端,就像一塊沒擰乾的抹布,不僅擦不掉髒汙,還擴大了骯髒的範圍。
若仔細觀察人們愁眉苦臉的表情,可區分為兩類:永遠帶著罪惡感、擺盪於自責與自憐間的自我批判者,以及千錯萬錯都是別人錯的世界控訴者,坦白說,這兩者同樣令人厭煩。
自我批判者以狡詐的方式追求恩寵、寬宥,甚至贏得讚賞,他們的心態非常矛盾。「我們準備好要批評自己,前提是──沒人會同意我說的。」奧地利作家艾森巴赫(Marie von Ebner-Eschenbach)這麼說過。
經常預言自己及世界糟透了的人,不會突然轉性,他只會讓不良情況愈來愈具毀滅性,最終讓口中抱怨的情況,成為「實現的預言」。因為他對世界的觀感必須與其吻合,這樣一來,才有新的理由可以抱怨。老實說,他對於傷害世界有著致命的「貢獻」。
不過,一個職業的發牢騷者,找到了理想的解決之道。美國的喜劇演員格魯喬.馬克思(Groucho Marx)每晚都如此禱告:「昨日已逝,明日未至。我擁有的就是一天──今天,我要開心過好這一天。」
他那小小、私密的想法,連結了殘酷的現實主義,參雜了苦痛、黑色幽默及微笑,因此貼近最微妙的多愁善感。
離別苦?離,別苦。
我曾看過一個愚蠢的廣告:一個年輕女人微笑地靠著遊艇,旁人問她還有什麼願望,她回答:「讓一切保有原來的樣子。」
多愁善感者理解這種說法的天真幼稚──沒有東西永遠不變。也許吹起一陣風,便破壞了你眼中美麗的風景;也許過一段時間,原本高漲的股價下跌;也許不久之後……,妳發現頭上的白髮或胸部的硬塊。
「道別」是個壞蛋!這個終生、無情的伴隨者,值得你多看他一眼,因為他比任何人生伴侶都來得忠實。正因為從生到死都無法逃開道別,所以我們最好習慣。
一次又一次,道別帶來的苦痛,會隨著時間及經驗,被多愁善感的柔軟大衣包覆。有時候,分離只會讓人多愁善感,甚至稱得上小小愉悅,「嘿,你又來了,老朋友!」。
不幸的是,人生一大半是由道別組成,平凡卻又戲劇性。
出生是第一次道別,剪掉臍帶後,新生兒放聲大哭,媽媽則常罹患產後憂鬱症。無情的生活總是繼續下去,不久之後,你會發現童年結束了。也許就在某個十二月的晚上,你發覺聖誕老人只不過是爸媽的網球球友;也許你要搬家,必須和同學們說再見;祖母可能生病、過世;很快的,中學畢業,獨立的生活來臨……,在那之前,你可能面臨到「爸媽永遠不會犯錯」的幻想也破滅了。
但是有一天,也許是軟弱,也許是看開了,我們放棄了與道別、過去的戰鬥。認清人生中若沒有分離,世界根本無法運轉。
現在,你用手帕拭淚之餘,真的了解到:不和舊的分開,無法產生新的、好的。這是和「既定事實」和解的時候,你甚至能從中得到收穫。
能輕鬆離開惱人事物的人,前方的路無限開闊。想想,樹木會讓死去的葉子掉落,鹿會撞掉角化的鹿角,甩掉老死的習慣、不切實際的人生目標、食古不化的道德理念以及過時的觀念吧。
反正,戀舊的多愁善感者還有他的黑膠唱片、年輕時穿的牛仔長靴和高中會考及格證書……,這些是他超越所有理智道別後,留下的奢華寶貝。
抓住每一次「想哭」的機會
多愁善感大師不太可能被感傷擊潰。正確來說,他的心會被攫住,但不會碎裂,頂多被拉長,或許會有點小拉傷。可是他能容許自己有顆沉重的心,並且勇於在心裡放進東西,多愁善感者的心能忍受許多事物。
他有接收能力且不會亂了方寸;選擇與放棄及徒勞為友。他的視線範圍帶著點灰撲撲,但絕非黑漆漆的,相反地,他覺得在半遮蔭下感到很舒適。
雖然多愁善感者總在渴望著什麼,卻很少期望它們會實現。然而,他卻又不時獲得驚喜,例如:一丁點微弱的凡間苦惱,就足以讓他悸動、振奮,啟動他無盡的幻想與巧思。
許多在現實主義者身上的平凡製作力,卻在多愁善感者身上一躍成為獨特、原創十足的創造力,裡頭包含了不凡的認知、想法、解答及突破。抑鬱的情緒會立即高昂起來,此時落下的眼淚最多只是當下如釋重負的心情。
他們懂得,別讓想哭的衝動就這麼白白消逝,它不該被驅趕到一個陰暗的角落,並在一個更陰暗的地方消失。從現在起,它來的每一次都要緊握住。無法解釋、也不推薦的心靈痛楚,很快會過去,只要你願意全方位地觀察、拆解並分析這個最初嚇到你的感覺。
為什麼這個(或那個),現在會令我如此感傷?
為什麼是這種香水?
為什麼摘下報春花(Primula malacoides,又名櫻花草)的莖時,會發出「喀嚓」聲響?
為什麼德國作曲家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的〈女低音狂想曲〉(Alto Rhapsody),合唱的聲音會愈來愈大?
為什麼雖然綠燈亮著,一個老先生過馬路時還得小心翼翼?
並不是每個人都幸運地擁有相同程度的同理心、敏銳度及創造力(想想看,很多人什麼都沒有呢!),於是,多愁善感大師提出了以下準則:感覺時加一點思考,思考時加一點感覺,讓兩者彼此豐富、滋養對方。德國著名作家和詩人馮塔納(Theodor Fontane)說得言簡意賅:「噢,學習用心思考,學習用靈魂感受。」
這憂鬱和悲傷毫無關連,反而喜悅
十九世紀德國浪漫主義風景畫家──卡斯伯.大衛.佛列德利赫(Caspar David Friedrich),幾乎沒有畫作是不帶憂鬱色彩的,你可以看見:一個女人望著月亮,身體靠著她的伴侶;一個男人撐著拐杖,遠眺霧濛濛的大海;一個牧羊人撐著木杖;一個女人手撐著窗台……。
愁思者不是蹦跳型人物,所以行動時很輕易就能被認出。下垂的頭顱配上拖行的步伐,彷彿扛著全世界的苦惱,在街頭獨自漫步。一個深陷憂愁者,謹慎地跨出下一步,卻也甘於偶爾的踉蹌。浪漫主義者會不時停下腳步,聆聽鳥鳴或觀賞星星。在他們之中...
作者序
憂鬱、善感、感傷--太過癮了
去年秋天,我在林間小路上遇見一個行徑怪異的男人。他跳來跳去,漫無目的地在空中亂抓,不時發出遺憾的嘆息聲。他對我說:「我沒發瘋,我這麼抓只是因為祖母總說,抓到空中的落葉能帶來好運。」然後,他又開心地蹦跳離開。
我望著他的背影,一股既甜蜜又苦澀、難以比擬的氣氛,滿溢在林間小路、山毛櫸葉中,以及那個十月和我的內心。
感傷,這種複雜的情緒太吸引人了。祖母、童稚的迷信、秋天、回憶,又想起那首德國詩人里爾克(Rainer Maria Rilke)的作品:「在林蔭路上不安地來回徘徊,在落葉紛飛時」……我的思緒完全停不下來了!
腦海中交錯著各種旋律,一點點蕭邦,接著爵士風味的〈秋葉〉(Autumn Leaves)登場,然後哼起過去上音樂課時,百無聊賴唱的德國民謠〈彩色森林〉(Bunt sind schon die Wälder)。
突然間,強烈的苔蘚及帶著溼氣的木頭味撲鼻而來,那氣味和當年我牽著一雙溫暖大手,漫步在沙沙落葉上時所聞到的一模一樣。我繼續走著,一陣暖流流過心頭。秋風此刻吹下無數落葉,我不需要伸手去抓,因為我已經夠快樂了。
謝謝你,多愁善感!
「憂鬱」裡藏著沉思、浪漫與創造力
「多愁、善感」是一種經常遭到誤解及汙衊的情緒,瀰漫於壓力纏身及苦中尋樂的日常生活中;「感傷」常被稱為憂鬱的「變種」,能讓人從內心深處產生一股溫熱感。你大可用「可愛」來形容這個沉思、憧憬、憂鬱氣質與浪漫的合體,一旦你真正認識了解它,並且體會到它帶來的愜意感,便能察覺到它的可愛。
我總是覺得:感傷,再多都不夠!它和病態的憂鬱症,形成強烈的對比,完全不需逃避它、隱藏它或壓抑它。感傷不需要被「治療」、是健康的。你可以盡情享受它,不需感到懊悔或羞愧。最重要的是,它不會給人病態憂鬱的痛。
一個經歷過多愁善感與憂鬱症的友人,下了這樣的結論:「多愁善感和快樂不相抵觸;但憂鬱症和快樂則不同時存在,這就是差別。」至於病態憂鬱所引發的過度敏感和討好大眾的媚俗文化,我們將在之後的章節談論。
並非每個人都具備感傷的「天賦」,但你可以靠後天練習來獲取多愁善感的能力:藉助留心、沉思、靈修以及生活中小處的觀察訓練。
你大可驕傲、自信地展現「多愁善感」,因為它是一個仍待發掘的寶藏,人們能在當中找到更多的生活藝術。
當然,不只有生活藝術。數百年來,沒有一個偉大的藝術家,不是憂鬱的。舉凡氣勢磅礡的音樂、虜獲人心的詩詞,令人屏息的畫作及大師們的浪漫情懷,顯然都藏有大量的愁緒。
藝術家如此,思想家亦不遑多讓。哲學家喬治.史坦納(George Steiner)在其書《沉思,之所以令人悲傷的十個(可能的)理由》(Ten [possible] Reasons for the sadness of Thought)的序言中,引用謝林(Friedrich Wilhelm Joseph Schelling,德國觀念論的重要代表人物,自由為其哲學的核心觀念)的《論人類自由的本質》(Investigations of Human Freedom)的話說:「感傷是依附於所有有限生命的悲傷,但它從不會成為真的憂鬱症,而是成為恆久的、壓抑的喜悅。因此,廣布於整個自然界的悲傷面紗,本質即為生命中深沉的、無法毀滅的多愁善感。」
有的人不愛思考,而且擔心自己的好心情遭到破壞,於是最愛引用這句話:「想太多,到最後就是多愁善感了!」可是,內在的情感其實可轉化為任何形式的創造力,我們利用因此產生的能量和創意,去面對生活中可能出現的大問題。所以,感傷大有助於達成日常生活中所有的夢想、願望及計畫。
再回到「可愛」的多愁善感。我在林間小路上望著那個蹦跳男人的背影時,突然間,一股感傷意外造訪,我友善的接納它,最後則是滿心愉悅地享受它。正因為這當中完全沒有絲毫勉強的成分,所以多愁善感引發的憂鬱對於我而言,非常「可愛」。
憂鬱是形容詞,感傷、善感是動詞
每當我說起這本書的主題時,經常聽到對方吐出一個字,就像這樣:
「妳新書寫些什麼呢?」
「多愁、善感。」
……停頓數秒。
「噢!」
這聲「噢!」對我來說,已經算是對多愁善感的最佳回應了。因為,這個簡單的「噢!」,一方面帶有既大膽又矛盾的意味,適用於各種狀況,像是:「噢,什麼嘛」、「噢,可惜」、「噢,好美」。另一方面,它極少出現在極端的情緒中,狂喜者不會說:「噢!」不開心的人也不會,而極度悲傷者更不會。
這個「噢!」是語言學家所說的「幫助開啟對話」的語助詞,而不是悲嘆聲。詭異的是,「噢」之後卻經常伴隨著一聲嘆息。這是什麼情況呢?愛多愁善感有什麼好嘆息的?
噢,就是憂鬱那穿透一切的力量,碰觸到我們內心最深處的痛。憂鬱感傷,同時也是一種苦中帶甜的誘惑,引發小小的傷悲,時而穿插痛楚。此外,它也讓人舉棋不定,當它靠近時,究竟該歡喜迎接它,或是驅趕它?
這又不得不教人對著「憂鬱」而感傷了。
憂鬱、善感、感傷--太過癮了
去年秋天,我在林間小路上遇見一個行徑怪異的男人。他跳來跳去,漫無目的地在空中亂抓,不時發出遺憾的嘆息聲。他對我說:「我沒發瘋,我這麼抓只是因為祖母總說,抓到空中的落葉能帶來好運。」然後,他又開心地蹦跳離開。
我望著他的背影,一股既甜蜜又苦澀、難以比擬的氣氛,滿溢在林間小路、山毛櫸葉中,以及那個十月和我的內心。
感傷,這種複雜的情緒太吸引人了。祖母、童稚的迷信、秋天、回憶,又想起那首德國詩人里爾克(Rainer Maria Rilke)的作品:「在林蔭路上不安地來回徘徊,在落葉紛飛時」...
目錄
【推薦序】欣賞滂沱大雨,更能嚮往雨後天晴後的彩虹╱陳立書
【前 言】憂鬱、善感、感傷--太過癮了
第一章 熱淚盈眶的快樂
1. 翻出老相片……我的眼睛,為什麼,出汗
2. 聽著老歌,感傷的我此刻愉悅
3. 別逼我加入那群歡樂的人
4. 我必須憂鬱,不然開心不起來
第二章 這樣的活著,才叫好好活
5. 你看得出來自己多愁善感嗎?
6. 感傷有很多面貌,是我的祕密情人
7. 憂鬱者需要嬉鬧者,以突顯自己
第三章 拿捏你的憂鬱
8. 我適合多愁嗎?還是莫愁?
9. 有時很享受、有時很惱人,這憂鬱
10. 同學會,為了快樂的感傷
11. 挑剔、抱怨、牢騷,假多愁善感
第四章 那些美好到值得細細品嚐的悲傷
12. 離別苦?離,別苦。
13. 願望,沒能實現的,比較好
14. 從悲傷到多愁善感的路,陡峭但值得
第五章 小小的多愁善感練習
15. 抓住每一次「想哭」的機會
16. 這樣的微笑比大笑快樂
17. 一陣迷人的愁緒襲來。何必向人解釋
18. 男人啊,九八.七%都不敢……
第六章 有些人你永遠不必問,有些事你不能等
19. 不假思索的快樂者,少了什麼
20. 很陽光的人、太實際的人,走開
21. 痛也說不出口的我,用寫的
22. 你的私密書寫呢?
23. 牆上、廁所門上,隨處可見滿腹愁緒
24. 讓你最有感覺的幾個字
第七章 出門!體會渴望
25. 思鄉是一種痛,所以我們旅行
26. 旅行,我最愛「正在前往……的路上」
27. 馬不停蹄的憂傷,多棒!
28. 想回到安全感,你必須犧牲信仰
29. 渴望,完美多愁的必備元素
第八章 我們曾經年輕、我們將會長大
30. 那些人啊~「經歷許多、理解極少」
31. 和耍酷和解吧,用多愁善感
32. 我,不懷舊,絕不
第九章 這些人的憂鬱,這麼練習
33. 那是一股巨大的渴望
34. 鼻子,引起幸福的渴望
35. 憂鬱的演出,裝不出來的多愁善感
36. 「成為我需要的樣子……這是一定的」
【後 記】望向陰影世界,比望向陽光大地,更舒服
【推薦序】欣賞滂沱大雨,更能嚮往雨後天晴後的彩虹╱陳立書
【前 言】憂鬱、善感、感傷--太過癮了
第一章 熱淚盈眶的快樂
1. 翻出老相片……我的眼睛,為什麼,出汗
2. 聽著老歌,感傷的我此刻愉悅
3. 別逼我加入那群歡樂的人
4. 我必須憂鬱,不然開心不起來
第二章 這樣的活著,才叫好好活
5. 你看得出來自己多愁善感嗎?
6. 感傷有很多面貌,是我的祕密情人
7. 憂鬱者需要嬉鬧者,以突顯自己
第三章 拿捏你的憂鬱
8. 我適合多愁嗎?還是莫愁?
9. 有時很享受、有時很惱人,這憂鬱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