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五星盛讚、改變無數讀者生活的一本書★
你的快樂不是由他人決定,而是由你、自、己。
《財富》雜誌評選「年度十大商業書籍」
———少做一點,活得更精彩———
生活並非是要你做得越多越好──而是要做最重要、快樂的事。
你是不是一醒來就覺得累?四面八方而來的壓力讓你焦慮不堪?
有太多人因為需要努力完成的任務太多,而感到精疲力盡,使得大部分的日子都是以不滿足與失敗做結束。生產力專家譚雅.道爾頓教導這些人們利用轉念來讓自己解脫:生產力專家譚雅.道爾頓為您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感到不知所措不是要做太多事情的結果───而是因為不知道從哪裡開始。
少做似乎違反直覺,但少做其實可以提高生產力,因為可以將精力集中在實際要做的工作上。透過這本書,您可以學習如何:
•辨識出屬於自己的優先要務與目標。
•掌控自己的行程,如此一來才能在生活中發揮你全部的潛能。
•和拒絕別人後隨之而來的罪惡感說掰掰,取而代之的是選擇找出你願意答應去做的事項。
本書被《財富》雜誌評選為「年度十大商業書籍」,
內有豐富的資源和實用可行性極高的內容。
這是做出改變的最佳計畫。
一旦你拒絕做更多事情的壓力,就會發生一些驚人的事情:
發現自己終於可以過上毫無罪惡感,充實的生活。
作者簡介:
譚雅.道爾頓 Tonya Dalton
譚雅.道爾頓是inkWELL生產力中心的執行長兼創辦人。做為一名生產力策略家與演說家,譚雅教導別人如何量身打造一套自己的生產力系統來完成夢想。她的Podcast「生產力矛盾」(Productivity Paradox)已經有超過一百萬次的下載量,並持續維持在蘋果Podcast商業管理類別中的前50名。譚雅也曾經接受《返樸歸真雜誌》(Real Simple)、《創業家雜誌》(Fast Company)、《Inc. 雜誌》等等其他主流媒體的報導。她和丈夫約翰、孩子傑克跟凱特一起住在北卡羅萊納州的阿什維爾市。
譯者簡介:
蔣馨儀(Jasmine Chiang)
英國新堡大學翻譯研究所口筆譯組畢業,為一名自由的口筆譯者。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各界盛讚▼
「若你曾經『答應』執行某項職責義務,但心中其實是想『拒絕』的話,讀讀這本書吧。若你曾經覺得就算盡了全力,待辦事項卻反而不減反增的話,讀讀這本書吧。若你曾經希望一天能有二十五個小時,讀讀這本書吧。若你已準備好要多點快樂少點恐懼,那就讀讀這本書吧。」
──喬恩.阿考夫(JON ACUFF),《紐約時報》暢銷書《完成: 把不了了之的待辦目標變成已實現的有效練習》作者
「身處在一個不斷告訴你要付出更多的世界,這本書卻允許你少做一點。譚雅分享為何『錯過』正是最佳的選擇,並鼓勵你要為了重要的事物而活!」
──蓮娜.林恩(LEENA RINNE),富蘭克林柯維(Franklin Covey)公司諮詢副總
「我們夢想中的生活是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有意義的工作及目標。但其中所必須付出的時間、他人的需求以及對自我的期待,都讓我們不堪負荷,打亂了原本的計畫。譚雅.道爾頓所創之簡單可行又周詳的系統,能讓你重新拿回生活的掌控權。她能幫助你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物,並給予你刪減待辦清單的勇氣,讓那些待辦事項不再成為拖住你、讓你無法盡情發揮潛力的絆腳石。」
── 約翰.湯森德(JOHN TOWNSEND),《紐約時報》暢銷書《過猶不及:如何建立你的心理界線》以及《人們加油》(People Fuel)作者
「我們今日所面臨到最大的挑戰之一就是事情多到不堪負荷、一直處在忙碌狀態。譚雅.道爾頓的書《錯過的快樂》就是我們等待已久的解藥──讓我們透過生產力拿回掌控權以活出最好的自我。」
──約翰.歐萊瑞(JOHN O’LEARY),暢銷書《你的人生,不能就這樣算了!》作者、Podcast節目「啟發生活」(Live Inspired)主持人
「《錯過的快樂》准許你去追尋自己真心想追求的事物,並且不用為此感到歉疚。除了JOMO大師譚雅.道爾頓,我想不到還有哪個更好、更有經驗、更有生產力的人選能教我們這些。」
──林賽.泰格.莫雷諾(LINDSAY TEAGUE MORENO),企業家、演講家以及《自己當老闆!》(Boss Up!)的作者
「生命中許多事物都值得錯過,但這本書絕對不能錯過。若你想要發掘出自己內心最深處的優先要務,拿起這本書來讀一讀吧。這本書能讓你對自我有更深一層的了解,並每天付諸實踐於重要事項上。我太愛這本書了,翻開來就捨不得闔上。」
──克里斯.貝利(CHRIS BAILEY),《極度專注力》以及《最有生產力的一年》作者
「做事有效益的感覺比整天忙個不停要來得滿足多了。在這本溫柔又鼓舞人心的書中,譚雅示範給你看要如何將時間跟心力專注於重要的事物上,以及如何不要為其他雜事擔心。」
──蘿拉.范德康(LAURA VANDERKAM),《我知道她的高招:成功女性如何充分利用時間》作者
「《錯過的快樂》並非在告訴我說野心要少、腳步要慢,相反地,這本書給予我所需的工具,讓我能釐清自己的待辦清單跟生活目標。譚雅幫助你拾起環繞在生活周遭的各種碎片,並有意識地處理它們。若你嘴邊常常掛著好忙跟負荷過重這類詞語的話,幫自己一個忙,讀讀《錯過的快樂》吧。」
──潔絲.艾克史特洛姆(JESS EKSTROM),希望頭帶(Headbands of Hope)公司創辦人、《追尋光明面》(Chasing the Bright Side)作者
「譚雅就像是現代女性的生產力神仙教母。這個世界讓我們備感壓力,覺得凡事都要做好做滿,但最終卻落得內心空虛且一事無成。譚雅帶著充滿新意的訊息進來,准許女性跳脫如同倉鼠跑滾輪一般瞎忙的生活。她不要我們做好每件事,反之,她給我們一個實際可行且具啟發性的指引,讓我們知道如何重新連結自己與真正重要的事物、如何用自己的方式打造想要的生活、如何在我們忙碌又一團亂的生活中創造幸福。」
──馬孝恩.埃文斯.丹尼爾斯(MARSHAWN EVANS DANIELS),神自信(Godfidence)教練、電視人、女性再造策略家、SheProfits.com創辦人
「在這本重要且必讀的書中,譚雅.道爾頓送了我們夢寐以求最棒的禮物:准許我們做自己,並揭露給我們看若不做自己會隨之而來的壓力。《錯過的快樂》能讓你重新發掘何為對自己最重要的事物──並幫助你拒絕那些非重要的雜事。」
──傑夫・高因斯(JEFF GOINS),暢銷書《工作的藝術》(The Art of Work)作者。
名人推薦:▲各界盛讚▼
「若你曾經『答應』執行某項職責義務,但心中其實是想『拒絕』的話,讀讀這本書吧。若你曾經覺得就算盡了全力,待辦事項卻反而不減反增的話,讀讀這本書吧。若你曾經希望一天能有二十五個小時,讀讀這本書吧。若你已準備好要多點快樂少點恐懼,那就讀讀這本書吧。」
──喬恩.阿考夫(JON ACUFF),《紐約時報》暢銷書《完成: 把不了了之的待辦目標變成已實現的有效練習》作者
「身處在一個不斷告訴你要付出更多的世界,這本書卻允許你少做一點。譚雅分享為何『錯過』正是最佳的選擇,並鼓勵你要為了重要的事物...
章節試閱
錯過的快樂(JOY OF MISSING OUT)
又簡稱為: JOMO
【名詞】
1. 針對忙碌狀態所提出的情商解藥;有意識地選擇活在當下,擁抱開闊的慢活氛圍。
例句:她想在生活中體驗更多「錯過的快樂」,因此刻意將電腦留在辦公室以去除誘惑,與家人相處時便不會再想著工作。
2. 由於將生活重心放在真正重要的事物上,不執著於生活中那些「應該」以及「必須」去做的事情,從而產生一股強烈的歡喜與幸福感。
例句:她決定不再承受來自社會的壓力,拒絕因內疚而接受另一份董事會的工作,選擇去體會所謂「錯過的快樂」。
【同義詞】從容不迫、有意識地行動、以優先要務為主
【反義詞】忙碌、奔波、疲憊不堪、元氣大傷、行程滿檔
第1章 發掘自我
要為自己的人生立下最崇高、最宏偉的願景,因為你將成為自己所相信的樣子。—歐普拉.溫芙蕾(Oprah Winfrey)
「你今天做了些什麼?」
他嘴裡吃著晚餐,彷彿不經意地拋出這個問題。當時我正靠在桌邊將傑克的雞肉切成小小塊,我感覺到手中的餐刀像唱片跳針一般地刮過餐盤。
我明白約翰真心對我如何度過一天感興趣,但每晚當他問起這個問題時,我的手心就會開始冒汗,並且心跳微微加速。
我討厭這個問題。
我討厭這個問題因為它讓我感到很渺小,覺得好像有必要辯解一下自己過去十二個小時都做了些什麼—但辯解對象不是約翰,而是我自己。我認為自己必須證明這一天有盡力工作、盡力帶小孩、盡力扮演好朋友的角色、盡力做志工活動、盡力……嗯……做好每件事。
但儘管如此,我卻總覺得還有什麼不足的地方,還有什麼事情沒做到位。我認為自己不夠努力、工作時間太少,手邊的任務清單不斷地增加,但我卻來不及完成裡頭的工作,又或者我不夠有耐心,對小孩發太多脾氣。
就算我一整天下來已憔悴不堪,就算我已將每分鐘都填滿,在24 小時裡頭塞進36 小時的工作量,卻還是覺得自己做得不夠。老實說,幾乎每晚聽到這個問題時,我心中就像擦乾淨的黑板一般:一片空白。我一整天都做了些什麼呢?我瘋狂地在腦中各個角落搜尋記憶,卻忽略了自己一整天下來完成了多麼大量的工作:當個母親、老闆、朋友、老師,事情多得不勝枚舉。
若我能停下來好好地深呼吸,就會想起自己已經回覆了一大堆客戶的郵件、帶小孩去了圖書館、在遊樂場上追在他們屁股後頭跑來跑去、用中間的零碎時間把好幾堆衣服拿去洗,並且在我的新網站上完成了一些重大進展。如此一來,我也就有餘裕看到周遭的人眼中的自己:一位盡力做好每件事情的女性。
但在我的眼中,自己並非如此;我不但沒有分享自己的成就,反而說了一堆自己沒完成的事情:我忘記幫傑克報名美術班、來不及去郵局、沒有寫好部落格的貼文、以及——
「哇塞,」約翰開玩笑地打斷了我,「你今天一事無成嗎?」確實在我心中,自己什麼事都沒辦成。熱淚從我的臉頰緩緩滾落,我看不到自己「做成」了哪一件事,不論如何,總是會有不足之處。我很擅長發掘他人的長處,但卻似乎永遠看不到自己的成就。
破碎的彈珠罐
你聽過彈珠罐獎勵法嗎?這是一種教師常用的、行之有年的策略,我自己在教書的那幾年也曾使用過此種方法。規則非常簡單—每當有一個孩子做了一件好事,老師就把一顆彈珠放進玻璃罐中,當彈珠填滿玻璃罐時,就代表全班都可以獲得獎勵。
但令人興奮的不光是獎勵而已,當一顆新彈珠在玻璃罐裡彈來彈去時,會發出一種很實在且令人滿足的叮咚聲。孩子們會睜著又大又圓的眼睛看著你拿起彈珠,然後全班屏氣凝神,只為了要聽見彈珠掉進玻璃罐裡的聲音。
有好多年我都對彈珠罐的魔力深信不疑,理由非常充分——它能激勵學生有好的表現,畢竟我們都想要自己的努力能獲得肯定,對吧?若表現好,我們都希望能受到表揚,而這就是為何我認為每個人身邊其實都帶著一個隱形彈珠罐,並渴望能將罐子填滿。
起床去運動……一顆彈珠進罐!幫孩子做午餐……另一顆彈珠進罐—等等,這是健康午餐……兩顆彈珠進罐!就像這樣,我們一天下來不斷叮叮咚咚地將彈珠丟進玻璃罐中。
但要是事情進展不順,這些想像中的玻璃罐反倒就會製造出問題來。比方說煮晚餐時忘記加進某樣食材,或是工作時錯過了交件日,我們不會只說一句:「啊!罐子裡沒有彈珠了。」相反的,我們會因為飽受打擊,而失手將玻璃罐摔落地上,碎成一片。
彈珠跟碎玻璃散落一地,儘管在破掉之前罐子幾乎全滿,儘管我們整整一天下來都表現得非常好,現在也全都覆水難收了。
然而,我們非但沒有撿起地上那些自己過去所贏得的、依舊完好無缺的彈珠,而是決定要趕緊去獲取更多的新彈珠。我們在行程表中塞進過多的任務與雜事,拚命地想將玻璃罐重新裝滿,但一天下來,罐子似乎總是一次次地破得粉碎。
我們每天摔破的彈珠罐可多了,是吧?罐裡的彈珠灑得滿地都是,可見我們無法再依靠這個方法過日子,勢必得停止了。
但我們之中有太多人都認為自我價值與忙碌程度是成正比的,壓力與超載的負荷量成了彰顯自我價值的榮譽勳章。我們錯誤地認為自己若不夠忙碌就等於不夠成功,嘗試了各種方法想找出一個平衡點,但我們越努力,離成功反而越來越遠。
如同騎單車一般
我對「均衡」這一概念有著錯誤認知,認為均衡代表什麼都要做—並且什麼都要做得好。均衡兩個字聽起來很棒,但它充其量只是個生產力領域的流行詞,是一個空洞的承諾,會引導我們往錯誤的方向思考,認為我們應該要平均處理每一件事情。
若我們有著完美均衡的生活,事實上則代表著我們是停滯不前的,就像一顆原地亂轉的陀螺。只有打破這種平衡、決定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向後,才能重新掌握命運。而不論是要前往何方,都得轉移重心—也就是需要反向平衡的力量。
我們可以將保持平衡想像成騎單車,一台單車能騎往任一方向。要讓單車直立不倒需要一些平衡感,但你是否嘗試過在單車靜止的狀態下保持平衡呢?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我們得將身體稍微往前傾,然後踩動踏板來俱足前進的動力,其所創造出的動能可以讓單車向前邁進並且不會倒下。
騎單車時,我們能選擇往哪個方向轉彎,並且騎上自己真心嚮往的道路。我們能以轉移重心的方式來向左或向右轉—要想轉彎就必須先打破平衡。若我們持續往一個方向傾倒,那自然是會跌倒的,所以我們同時也需要往反方向施力來維持平衡,重新調整重心讓單車能直立向前、駛入嶄新的道路。
各位能看到,當我們過著均衡且穩重的生活時,一切是平凡無趣的—只有在處理我們真正重視的事情時,生活才能充滿魅力。
唯有當我們開始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物上,才得以打破平衡。
讓我們一同探索這個概念,並將其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吧。儘管每個人都是獨特的,但所有人的生活都仍是由相同的三大區塊所組成:工作、家庭與個人。
工作:此一區塊指的是我們的職業。你可能是自己創業的老闆或是在一家小公司上班,又或著是在財富五百強的大企業裡工作。而所謂的工作不一定要有收入—你可能是家裡的執行
長,也就是一名家庭主婦,或著你還是在學的學生。
個人:我們生活中的這一區塊是和自我、人際關係與人際互動有關。包括我們和他人的連結,例如至親、家人、朋友以及我們周遭的環境。我們的人生目標、興趣、健康等等,都落在
此區塊的範圍,因為這些都算是自我的一部分。
家庭:此一區塊則包括了能讓生活順利運轉的任務和計畫。個人區塊是關於情感需求的部分;家庭區塊則是用來處理我們的基本需求。此一區塊涵蓋了家務與雜事:像是整理家裡、帶孩子參加活動、處理日常大小事。家庭這一塊非常重要,因為家庭能讓我們感到安全、安心。
這些區塊都很重要,但均衡意味著這三點都要平均達到完美的狀態。我們相信自己須要付出更多時間、精力,並將時間跟精力平均地分配到這三點上頭。在這裡我想告訴各位一個事實—你是無法平均分配心力到這三個區塊,並且讓它們一直處於均衡狀態的,這是完全辦不到的事。
想要活出不凡人生就必須打破均衡,因為一旦我們決定側重某些事物,想花更多時間在最重要的事情上時,就必須挪用到原本分配給其他事物的時間。我們無法將時間平均分配給清單中所有的任務。
容我解釋一下,我們都有三個關鍵資源可以運用及分享——時間、精力、專注力。每一個資源都是具消耗性的,一旦使用過,就永遠拿不回來了。直到目前為止,我們能給的、最有價值的資源就是這三種。但若想盡量平均滿足上述三個區塊,則必須將這些資源分散得越廣越遠才行。如此一來,成果反而小到幾乎看不見,也會使得自己最終落得過度緊繃、精疲力竭的下場。
錯過的快樂(JOY OF MISSING OUT)
又簡稱為: JOMO
【名詞】
1. 針對忙碌狀態所提出的情商解藥;有意識地選擇活在當下,擁抱開闊的慢活氛圍。
例句:她想在生活中體驗更多「錯過的快樂」,因此刻意將電腦留在辦公室以去除誘惑,與家人相處時便不會再想著工作。
2. 由於將生活重心放在真正重要的事物上,不執著於生活中那些「應該」以及「必須」去做的事情,從而產生一股強烈的歡喜與幸福感。
例句:她決定不再承受來自社會的壓力,拒絕因內疚而接受另一份董事會的工作,選擇去體會所謂「錯過的快樂」。
【同義詞】從容不迫、有意識...
作者序
不堪負荷
那天是一個美麗的春天早晨,但我卻忙到無暇注意枝頭上冒出的新芽,或是清澈蔚藍的天空,因為我正在執行任務。我已經完成把車開到小學家長接送區的挑戰,但還得在上課前將凱特送到幼稚園。我一邊跟時間賽跑,一邊盡可能保持冷靜,我催促著凱特走進狹窄的走廊,身上差點沾到牆上那一排才剛畫上去兩天、還有點濕濕的手指畫。
我和凱特一起將背包掛好,而當她拿出便當袋時,我腦中正數到十,試圖抑制心中湧起的那股不耐。我很焦躁,因為一整天還有很多事要忙,加上有足足三哩長的待辦清單等著我完成。我快速親了一下凱特的臉頰,和她的老師揮揮手,便往下衝回走廊,盡量避免與人對話或是被分配到另一項愛心媽媽的工作。
終於我開了車門,一屁股坐進駕駛座,準備好要開始新的一天。我記得自己趕回家並站在亮黃色的廚房正中間,心中盤算著所有待辦事項。
我朝洗衣房的方向邁出一步,不對,現在不該洗衣服;我又朝著電腦的方向前進一步,但卻搖搖頭,不對,還不到工作的時間。
我轉過來又轉過去,不知道該從哪件事情下手,像一顆慢速陀螺般不停地在原地轉圈,心中不堪負荷的感覺像泡泡一般膨脹起來,讓我感到頭暈,差一點要瘋掉了,於是便縮在地上哭了整整十五分鐘。
我哭完起來後,呼吸仍舊倉促,感到很氣自己,還有這麼多事要做怎麼浪費時間在這邊哭呢?我用袖子隨便擦了擦臉頰的淚,隨意用了幾個詞彙來責備自己的軟弱,便繼續進行接下來一天該做的活動。我將那些情緒深深埋起,畢竟還有待辦清單要完成呢。
這是一個真實故事,但我當時卻不曉得這種不堪負荷的感覺是自己造成的。我為了「忙」而忙—將生活塞滿了雜事和任務,但卻永遠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多。這讓我感到一直在原地踏步,搞得疲累不堪又急躁易怒。我忙著做好「一切」,這樣一來其他女性看到我才會覺得我擁有一切,但實際上並非如此。我大部分的日子都是從思考如何才能繼續維持此種假象開始,並且以覺得自己非常失敗作結。
我每天都持續在不堪負荷的狀態中度過。
不堪負荷。
我聽到太多女性用這個詞來形容自己每日的感受。不論她們幾歲、在人生的哪一個階段、或從事什麼職業,不堪負荷這個詞都能將她們串連在一起。
負荷不了身上的責任、負荷不了生活壓力、負荷不了待辦清單、負荷不了排山倒海而來的壓力。
在這裡我想跟各位分享一個事實:負荷不了並非因為事情太多,而是因為不知該從何著手。
倘若我們過於急切地答應每個來敲門的機會(就算是我們不想要的機會),決定先處理他人的優先要務(而將自己的推到一旁),或是擔心會追不上其他人時,我們就難以知道該從何開始處理事情。
真正的生產力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該從何著手,也就是刻意選擇與生活中的混亂與雜音做切割。當我們能將生活重心放在對自己真正重要的事物上,並能將其他雜事放下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發掘出生活中的幸福—也就是「錯過的快樂」。
我們必須開始體會到錯過了生活中多餘的雜音,能帶給我們更多快樂;將生活重心放在對自己真正重要的事物上,能從中獲得幸福。我們必須轉換自己的心態,我很喜歡「心態」這個詞,這也是我最愛的詞彙之一,因為當你改變了心態,就有能力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也就是說心態掌控了改變生命的魔法。
當然我知道改變心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或許你跟我一樣—總是想做到百分之兩百、老是在討好別人、是個完美主義者—認為成功的定義是自己做了些什麼,而非自己是一個怎麼樣的人。你將時間都花在追逐成功的幻影上,就和我一樣,但你的心底深處知道一定還有更好的方法。而你想得完全沒錯。
改變自己的心態確實需要花點力氣,但當你開始理解到忙碌跟具有生產力之間存在巨大差異之時,你就能開竅了。但這個道理卻很少人能看透,因為我們總是誤以為自己必須忙碌,應該把每天都塞得滿滿的才對。
艾蜜莉在我的臉書社團裡分享道:「對我來說『忙碌』感覺就像是一顆彈珠台裡的彈珠,和跟隨著地圖從A 點走到B 點不同,後者有其目的性,而非只是毫無方向地滾來滾去。」
毫無方向,這個詞用來形容我們在忙碌生活中的感受實在貼切,我們就像倉鼠一樣一直在滾輪上奔跑,試圖要追上他人,但卻不知道自己要往哪個方向前進。我們邊吃午餐邊工作、邊開車邊一心多用、邊讀床邊故事給孩子聽邊擠出時間回電子郵件,導致一整天下來總是疲憊不堪。
當我們想做的事情太多,手上就會累積大量的小任務和雜事。
縱使劃掉了待辦清單上的一百件事項,但晚上爬上床、躺在枕頭上時,腦中想的卻總是:為何我沒有完成更多的事?儘管我們已經忙了一整天,卻仍舊感到不滿足、不成功、不快樂。
追求忙碌感
我們必須停止讚頌忙碌並轉變心態,重新定義何謂生產力。不是做得越多、生產力就越高,而是最重要的事情要優先處理。我們必須停止嘗試完成更多事項,而是要將全神投入在我們的優先要務上。如此一來,才有可能將理想的生活化為日常的現實。
關鍵點在於:一個「立竿見影」的神奇系統是不存在的。或許你過去曾嘗試過一些生產力系統但結果成效不彰,這點我能理解。
我在那個春天早晨在廚房裡打轉的時候也和你有著完全相同的感受。我的書架上有一整排的書,內容都是專家好意告訴我工作時必須動腦而非蠻幹、要學習最新的生活撇步、需要找到平衡,但可惜他們僵化的系統對我起不了作用。
這就是為何過去你可能對生產力系統感到失望—因為它要你努力將生活融入其系統中,但其實應該是要讓系統融入你的生活才對。要能客製化自己的生產力,才能全神貫注在自己的生活跟最在乎的事物中。
我們將一起為你以及你的生活制定一個客製化系統。我想讓各位知道專注於自己的優先要務上也是可以成功的,兩者得以並存且不用做出犧牲。我費了很大的力氣才看清自己是如何躲藏在忙綠與冗長的待辦清單背後,每當我們向外偷看時,總能看到擁有更豐富生活的可能性,但卻老覺得自己不配過上這種日子。在這裡我想告訴各位,你們不用承受壓力或是做額外的付出,就值得享受充實的人生。我們可以透過少做一些事,來活得更精彩。
對我來說,這一切都是從放下自己做得不夠多、自己還不夠格的恐懼與擔憂開始。我不再忙碌度日,也不再絕望或失去耐心地原地打轉。
不堪負荷
那天是一個美麗的春天早晨,但我卻忙到無暇注意枝頭上冒出的新芽,或是清澈蔚藍的天空,因為我正在執行任務。我已經完成把車開到小學家長接送區的挑戰,但還得在上課前將凱特送到幼稚園。我一邊跟時間賽跑,一邊盡可能保持冷靜,我催促著凱特走進狹窄的走廊,身上差點沾到牆上那一排才剛畫上去兩天、還有點濕濕的手指畫。
我和凱特一起將背包掛好,而當她拿出便當袋時,我腦中正數到十,試圖抑制心中湧起的那股不耐。我很焦躁,因為一整天還有很多事要忙,加上有足足三哩長的待辦清單等著我完成。我快速親了一下凱特的臉頰,和...
目錄
序:不堪負荷
第1部分:致力發掘
第1章 發掘自我
第2章 發掘選項
第3章 發掘你的北極星
第2部分:清楚明瞭
第4章 釐清專注力
第5章 釐清時間
第6章 釐清精力
第3部分:創造精簡
第7章 簡化系統
第8章 簡化慣例
第9章 簡化結構
第4部分:達成和諧
第10章 留白的和諧
第11章 說「好」的和諧
第12章 使生活和諧
終章:讓我們開始吧
序:不堪負荷
第1部分:致力發掘
第1章 發掘自我
第2章 發掘選項
第3章 發掘你的北極星
第2部分:清楚明瞭
第4章 釐清專注力
第5章 釐清時間
第6章 釐清精力
第3部分:創造精簡
第7章 簡化系統
第8章 簡化慣例
第9章 簡化結構
第4部分:達成和諧
第10章 留白的和諧
第11章 說「好」的和諧
第12章 使生活和諧
終章:讓我們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