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找醫生,活命靠自己!
別讓忙亂及倉促的醫療流程危及你的健康!
你了解自己的醫療保險內容嗎?你知道可以獲得哪些醫療給付?
你清楚知道自己現在正在服用的藥物,並能完整的告訴醫生嗎?
你知道住家附近最近的急診室在哪裡,以及擁有哪些重要設備?
你在抽血或切片之後,是否曾親自確認樣本上貼的是你的姓名?
這些看似「無關緊要」的事情,關乎你治療的效果甚至是活命的機率。
若總是「一無所知」地進出診間或醫院,就算是小病也可能讓你喪命!
台灣的健保讓大家多半能輕鬆無負擔的看醫生,但醫護人員工作越發吃重、甚至過勞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醫療糾紛或是疑似醫療疏失的問題也浮上檯面。身為病人的你,要提高自己痊癒及活命的機會,你一定要有所準備:
【平時要做的功課】
‧ 距離居家最近的急診室在哪裡?提供哪些急救設備?值班的醫護人員有多少?
‧ 醫院的醫護人員有多少?病床有多少?哪位醫師經驗最豐?哪位醫師醫療糾紛最多?
‧ 自己的身體狀況為何?有無慢性病?正在服用哪些藥物?對哪些藥物過敏?
【看診時的注意事項】
‧ 攜帶想要詢問醫生的問題清單,準時赴診,清楚陳述病情
‧ 若時間許可,可先上網搜尋疾病的相關資訊,以利到時和醫師討論
‧ 只要對醫生的陳述有任可不懂,就要提問,直到獲得滿意答覆
‧ 若對於診斷有所質疑,或要進行重大手術,務必尋求第二意見
‧ 只要有抽血或切片,務必確認樣本上貼的是你的姓名
‧ 當醫護人員讓你服藥或為你進行任何注射前,確認他拿的是真的要給你的
‧ 確認你留在醫院裡的所有通訊資料都是最新的,確保你能取得所有檢查結果
【手術後的注意事項】
‧ 隨時注意自己的身體變化,不要害怕告訴醫護人員你擔心的事項
‧ 盡早拔除導尿管及靜脈注射等管線,以降低感染機率,並盡早下床活動
‧ 了解每種藥物的副作用,以及多種藥物間可能的交互反應
‧ 返家之前詢問醫生,若有問題該如何與他聯絡
〔健康推薦〕
柴松林(《人間福報》總主筆)
張志華(台灣醫療勞動正義與病人安全促進聯盟(醫勞盟)理事長)
劉育志(醫師作家)
作者簡介:
理查S.克萊恩(Richard S. Klein),是一位在紐約約克鎮高地(Yorktown Heights)執業的醫生,專長為內科醫學及感染疾病。他也是醫科副教授,在紐約醫學大學(New York Medical College)教導醫學生。
他是位在國際中頗富聲望的醫療人員,也曾受義大利政府授勳為爵士,並接受以色列政府的勳章及獎章。年輕時擔任水兵時,他也因為拯救了許多人命而獲得嘉獎。他從紐約第19議會區起參加美國國會,當時曾經會見美國總統及副總統,以及民主黨代表及參議員。也曾和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兩度私下會談。從1967年開始,他也會見了以色列所有主要領導者。
他是以色列債券暨UJA聯合會(Israeli Bonds and the UJA-Federation)溫徹斯特郡的主席。他目前在聯合會中擔任醫師和志工。他是《The Wine Tasters Album(品酒師集)》的作者。他創立了節食醫生體系(Drs. Fast diet system)。身為儀器飛航駕駛員以及空手道黑帶二段,他曾駕著他的「47 Choy Lee, DRSFAST」繞行美國東海岸,以及整個加勒比海。
克萊恩醫師最近被任命在溫徹斯特郡健康部門委員會服務。他和他的妻子,凱倫,十二歲的繼女亞莉安娜,以及三歲的兒子馬修,住在紐約的蘇默斯。他另有兩位已成年的女兒艾莉絲和潔西卡。
譯者簡介:
皮海蒂
曾任科技類雜誌主編,後轉入健康領域,曾企畫編輯醫療保健養生類書籍多本。譯有《癌症不是病》《神奇的肝膽排石法》《腦波振動》《生食,吃出生命力》《餐叉勝過手術刀》等書(皆為原水文化出版)。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
闖越醫療迷霧
/劉育志(醫師作家)
醫療在人類社會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生老病死都離不開它。但是,層出不窮的醫療糾紛早已占據了許多新聞版面,並成為每個人心中的恐懼;民眾害怕自己成為受害者,醫護人員也擔心成為事件的主角。很可惜,直到今日主管機關依舊沒有提出合宜的策略改善此一狀況,放任醫病對立,每況愈下。
想要改善醫療糾紛得先釐清那些是「醫療意外」,那些又是「醫療錯誤」。所謂的「醫療意外」就像是羊水栓塞、新生兒猝死等,既無法避免亦無法預測,這些狀況源自於生命本身的風險;至於「醫療錯誤」則像是開錯刀、給錯藥、打錯報告或將紗布遺留在腹腔裡。
關於「醫療意外」人力並無法扭轉,但是「醫療錯誤」卻可以建立適當的機制來減少與避免,例如規範護理人員所照顧的病人數,讓他們有充裕的時間核對並執行各項治療;限制醫師的工時,禁止他們在精神不繼的狀況下做出輕率或錯誤的決定。克萊恩醫師在書中提到,想要避免受到醫療錯誤的傷害就必須小心地選擇你的醫師,其中第一項就是「過度工作」的醫師。另外改善急診室的壅塞、建立藥物交互作用警示系統,都能有效降低發生醫療錯誤的機會。
牽涉到生命與人,使醫學充滿了巨大的不確定性,想要降低醫療錯誤所造成的危害,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接受「人是不完美的」這樣一個事實,然後著手分析錯誤的成因,找出可以改善的環節,並嘗試在制度上做必要的改進,才有可能降低未來錯誤發生的機會。若我們仍一昧地認為醫事人員該是完美且無所不能,並選擇用嚴刑峻罰來對付「不完美」的醫事人員,那我們將會距離心中理想的醫療越來越遠。
制度的良莠對於醫療品質關係重大。在第一章裡,克萊恩醫師所談論的是美國保險公司對醫療行為所造成的影響,這些以營利為目的的保險公司會竭盡所能地否決各種由臨床醫師判定患者所需要的檢查,乍看之下似乎與我們無關,其實不然,在台灣的醫療環境亦存在同樣的問題,因為全民健保受困於捉襟見肘的預算,亦是不擇手段地進行核刪,對於臨床工作已產生巨大的影響。醫師在選擇藥物或檢查的時候,無法依照患者的狀況做出最適當的決定,而是被迫採用較廉價或較不會被核刪的品項。可見,無論政策的出發點是為了賺錢或為了省錢,都已扭曲了醫療行為,這些操控所造成的影響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像,也帶來了許多的醫療難題。
制度層面的修正因為影響層面廣泛,並非一蹴可及,所以克萊恩醫師亦不斷地提醒我們,想要讓自己免於受害,最重要的就是積極參與自己的醫療。
我們都得將自己視為醫療團隊的一員,而非草率地丟下一句「你決定就好」,這樣的回答就是對自身健康最大的不負責。對於自己的病情、藥物都不願意搞懂時,又怎能期待獲得自己想要的結果呢?許多醫療糾紛正是導因於雙方認知有著過大的落差。唯有醫病雙方目標一致時,才能共同努力。
記得多和醫師討論關於自己的診斷、病情與用藥,當然,務必使用正確資料而非胡亂猜測或道聽塗說。請花時間閱讀關於自身疾病的資料,畢竟最能清楚感受症狀,且最需要替健康負責的正是自己。切勿抱持自以為是的希望,而需要認真了解各種治療的優劣與可能出現的併發症,並做好準備。一無所知絕不會替自己帶來較好的運氣,病是自己的,命也是自己的,千萬不要讓自己在診斷、治療的過程中缺席!
********
盲目遵從醫囑會害了你
/麥可羅森伯格醫師(Dr. Michael Rosenberg),紐約州醫學學會(Medical Society of the State of New York)前會長
本書作者理查克萊恩醫師說,他之所以會推出這部最新作品,是要提供一本「基礎訓練手冊」,引導病患安然度過現代醫療環境的「醫療地雷」。他提出的基本前提是「至少有十萬名病患因為醫療疏失死於美國的醫院中」,而這本書的目的不在於別的,就在於立即開始拯救「每年數萬條人命」以及「最終解救數百萬名未來世代的人」。
作者的觀點反映出他在醫療領域三十八年的專業經驗,包括過去二十五年來他費時在「為原告(受害者)檢視數千件醫療疏失案例,並經常提出對有罪的醫師或其他醫療照護提供者的不利證明」。在紐約,大約有百分之七十的原告無法在他們的訴訟案中勝訴,而你可以想想想,有多少人在他們對抗疾病的過程中,被醫療體系「傷害」了。我們的醫療體系和照護有了長足的進步,醫護團隊也兢兢業業勤奮工作,所以七十七歲罹患腹部疾病的男性中,有的是因為疾病惡化而死,而非死於接受的醫療出現錯誤。說到這,克萊恩醫師指出我們的社會必須推廣一種環境,讓醫療照護提供者能夠以一個開放的方式來討論錯誤和「跡近錯誤」,無需擔心受到恐嚇或反彈,這是絕對正確的。很多人都知道,在本書中略有提及的一項航空界的安全記錄,所有專業人員都必須無拘束、開放地討論,而不用擔心賠償問題。在「死亡病例與併發症討論會」這個醫療會議中,與會者得以用完全開放且坦率的方式進行討論,這對預防錯誤是極其重要的。
不管你是否同意克萊恩醫師對整體醫療體系的觀點,他對病患的忠告絕對是正確無誤的。病患們必須了解每一個他們接受的醫療程序,而非盲目地服從醫囑。我們全都必須成為我們健康照顧的主動參與者,無論是在選擇生活型態(健康飲食、戒菸、規律運動等等)的預防層面,或者是在對醫生和護士的對話和提問層面上。當病患、醫生、護士、醫院員工和藥劑師共同合作時,才能提供最完美的健康照護,而身為病患的我們也就有了最佳的痊癒機會。在我自己服務的醫院裡,有各種顯著的告示告訴病人以及他們的家人要提醒照顧他們的人員要洗手。這聽起來似乎有點蠢或很理所當然,但例行性且經常洗手在預防感染上的成效比抗生素還要有效,而這個醫院政策可以拯救人命。至於關於健康保險公司的部分,克萊恩博士描述的情景,雖荒誕卻真實,而他給你的如何選擇保險方案的忠告,更是正確。
克萊恩醫師提供給病患的忠告,反映了無數人的經驗,值得好好思考一番。他的座右銘「主動成為醫護團隊的一份子,是存活的必要條件」,非常值得玩味。無論你最終是否認同克萊恩醫師,他的觀點仍是有遠見的,且不管他之前說的是否真的會「震撼或嚇到讀者」,當面臨到我們的健康問題時,那都會是非常適宜的處方。
********
「克萊恩醫師是普遍枯燥的醫療傳記中完美的解藥。」──艾爾洛克(Al Roker),〈今日秀(Today Show)〉知名氣象主播
********
「克萊恩醫師的經歷和他解決醫療迷團的訣竅,不只讀來有趣,更激發讀者傾聽他們自己的身體並相信他們的直覺,這是兩把維持健康和快樂的鑰匙。」──小羅勃甘迺迪(Robert F. Kennedy, Jr.)
名人推薦:〔專文推薦〕
闖越醫療迷霧
/劉育志(醫師作家)
醫療在人類社會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生老病死都離不開它。但是,層出不窮的醫療糾紛早已占據了許多新聞版面,並成為每個人心中的恐懼;民眾害怕自己成為受害者,醫護人員也擔心成為事件的主角。很可惜,直到今日主管機關依舊沒有提出合宜的策略改善此一狀況,放任醫病對立,每況愈下。
想要改善醫療糾紛得先釐清那些是「醫療意外」,那些又是「醫療錯誤」。所謂的「醫療意外」就像是羊水栓塞、新生兒猝死等,既無法避免亦無法預測,這些狀況源自於生命本身的風險;至於「醫療...
章節試閱
本書是為了紀念約翰,
以及每週上千位
原本不必要離開人世的美國人
【前言】
引領你活著離開醫療地雷區
醫療疏失的危機,就是醫療疏失(本身)。
—美國前副總統 高爾(Albert Gore),一九九三年五月
問題不在於醫療疏失保險的危機,也不是大眾迷思中以為的,是醫療訟訴的問題。真正的危機,是醫療疏失本身的程度。
—《商業周刊》(Business Week), 一九八七年八月三日
每一年,至少有十萬個病患因為醫療疏失而死於美國的醫院。你可能想要再解讀一下統計數據:這個數字比起在韓戰和越戰死亡的士兵加起來還要多。
每一年。
這就如同有三百架波音七四七飛機墜毀,機上無人生還!
每一年!
或者是幾乎每天都有一架波音七四七墜毀!
而這個數字還不包括那些受傷或者殘廢的,而那可能是這個數字的二至三倍,每年對個人、他們的家人以及社會造成的支出,大約三百億!其所造成的財務及人力成本之大,令人難以置信。
在美國,每年有超過八億人搭飛機,平均有五十至二百人因墜機意外而死亡。如果這個數字不正常的上升到有十萬人因墜機而死,這種災難的比例雖然低,但後果很嚇人。相較之下,每年有三千六百萬人進到五千七百間美國醫院,且至少有十萬人因醫療疏失而死亡。很確定的,這比飛航意外的比例還要多出很多。
然而,如果七四七客機開始像蒼蠅一樣從空中掉下來,難道你不認為應該要強烈抗議或進行調查嗎?我認為我們會很肯定地說,整個航空旅遊業將會嘎然而止陷入停頓,全世界將會因為此項議題而鬧得沸沸揚揚。但你多常聽到注意醫療危機的報導呢?有多少政治人物在國會中提及此事?總統有多常提及每一年因醫療錯誤而死亡的人數比起三十次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加起來的人數還多的這個事實?
取而代之的,媒體圈總是充滿了名人的新聞,報導著誰在和誰約會、誰又懷了誰的孩子。
再問一次問題,有誰會抗議醫療的傷害和疏失?
《就醫前,一定要先搞懂的醫療大小事》就是要為你發聲。
長久以來,因為不符合作業標準或因疏忽而造成的錯誤,都被隱而不宣。我們聽到醫生抱怨著高額的醫療疏失保險金。他們經常包圍我們的政策領導者,要求提供最高額度的金錢給那些受傷害的病患或他們身後的家庭成員。高額的保險金迫使優良的醫生離開了醫療體系,有部分醫生則停止施行高風險的治療措施。這所有的一切只會讓病患愈來愈難獲得先進的醫療,醫生則愈來愈不願意建立真正的醫病關係,而那卻是引領我們最終走向一個更好的醫療照護環境的長遠之計。
病患必須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就像走入一個戰區,他們必須知道如何保護並防衛自己。在本書中我提供了深入的解說、指引及方向,都是想要存活、想要獲得健康的人最需要的基本訓練手冊。這本書就像是醫療地雷區的地圖,旨在教你哪裡該走、哪裡該停、如何避開危險,以及如何活著離開。本書舉了非常多的案例故事(案例中皆採用化名,以保護病患隱私)、問卷和確認清單,有助於幫你走過醫療領域的每個重要地區—從醫生的診間、到藥局、檢驗室、門診手術、住院、住院手術,以及急診室—讓你清楚了解所有過程是如何運作的、工作人員真正所想的是什麼、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以及如何重新奪回你自身健康命運的掌控權。如果你將書中的內容謹記在心,我相信這會成為你健康錦囊中無價的寶藏。
這本書可能無法解決所有圍繞於這個大眾普遍表現沉默的社會政治議題,但它能幫你保護自己免於遭受不必要的醫療錯誤。且或許,我們如果有足夠人為此發聲,我們的媒體和領導者會開始覺醒,去注意美國的第三位殺手—醫療產業本身。
這本書的意圖,或者我大膽一點的說,這本書的使命,是更遠大的。它不只是要立即拯救每年數萬條性命,還要激發國家對於健康醫療體系的關切,以拯救未來子孫的數百萬條性命。
Chapter 1 掌控健康照護的每個細節
人類從所有的大災難中存活了下來,也能從現代醫療中存活。
—傑哈德考克爾(Gerhard Kocher)
我的朋友約翰,是一個年長的義藉美國人,臉上總是帶著溫暖的笑容。他是我最喜歡的病患之一,他七十七歲那年不僅體格健壯,且仍兼職做著維修廚房設備的工作。每個夏天,他都會帶來一箱箱裝著家鄉種的櫛瓜、羅勒、番茄和所有他種出來的東西給我。他對於自己的耕種能力十分驕傲。
有一年我告訴他我想要自己有個菜園。隔天,他帶著鏟子出現在我家,問我太太我想要種在哪裡。他的慷慨行為令我驚喜,也深感榮幸。不幸的,我選的那塊地像石頭一樣硬,從未耕種過,所以我們得用旋耕機來翻土。我是個從小在城市中長大的男孩,生活在郊區是個很好的教育。當我開始做園藝時,我甚至不知道如何種番茄。而我對旋耕機更是一無所知。當我在出租店租下它時,店家告訴我「使用時後面要使力」。他們的意思是,當機器往前推動時,必須在它後面施一點力,而我卻誤以為他們叫我應該把它往後拉。
儘管約翰具有多年的種菜經驗,但他對於這個新玩意兒的了解比我還少。結果呢,我們一起花了四個小時、動了身體每條肌肉,努力將機器往後拉,只為了翻完那塊只有二十平方呎的地。我們搞得全身髒兮兮、汗流浹背且筋疲力盡,當我們歸還機器時,才發現我們完全做錯了!當然,我們感覺自己像傻瓜一樣。每次當約翰因為他的慢性病來見我時,我們總是會拿這件事出來自嘲。
某個週末我休假,而答錄機在星期一早晨喚醒我,通知我有留言。原來是約翰在星期天深夜因為急性腹痛而送醫。通常,當有密友或熟識的病患生病時,我都會感到腎上腺素激升,既焦慮又緊張,也會感到傷心。我趕忙去看我的「耕作機」夥伴。
早上七點時,約翰已快要死了,他的腹部像游泳池跳台一樣硬,他的脈搏微弱,每分鐘跳動一百一十下。這些都是腹部器官已經耗竭,引起急性腹膜炎的確切徵兆。我馬上呼叫在五個小時前收治約翰的那位外科醫生。「天哪,」他說,「我離開時,約翰的腹部是軟的,而且並無壓痛。」在外科醫生的要求下,我打電話給手術室請他們開始準備。接著我走到急診室,檢視起約翰的記錄。
不幸的,因為他一開始強烈的疼痛,因此在他的外科醫師到達前,他被注射了meperidine(Demerol,配西汀)。止痛劑,尤其是麻醉藥類的,本來就不該在主訴確定診斷之前,就注射到任何人身上。麻醉劑在緩解疼痛和壓痛的同時,會放鬆腹部的肌肉,因此會隱藏了檢驗醫師在評估病情時所需要的發現。換言之,急診室的醫生不只抹煞了我的朋友被適當診斷且適時獲得治療的機會;他還殺了我的朋友。這麼說並非誇大其辭。他的錯誤,是造成約翰在被抬上手術檯時就死亡的直接肇因。
這本書,是為了紀念約翰和其他九萬名每年在美國醫院因醫療疏失而含冤死亡的病患。如同我在前言裡提到的,這等同於每年有一架波音七四七客機墜毀而機上每個人皆不幸身亡,等於幾乎每年都有一架大客機墜毀。
毫無疑問的,醫療領域並不是最安全的。我在這裡的主要目的並不是為了震撼或嚇唬你,讓你不敢再踏進內科醫師或牙醫師的診間一步,也不是想告訴你不要在醫院或急診室裡接受治療。我一直是內科和傳染病的執業醫師,同時也在醫學院裡擔任教職,已經有三十八年了。過去二十五年來,我審視了數千件醫療疏失的案件,而我經常得做出對醫生或相關醫療提供者的不利證明。
包括醫生和廣大的民眾都必須處理核心問題,他們必須承認醫療疏失是會發生的。醫療疏失造成我們一大部分的不幸病患死亡或失能,這本書企圖教育醫病雙方,目標是促進開放性的溝通與對話。
病患必須知道如何在醫療領域的地雷區裡行進,以及如何讓自己成為照護自身健康的一員。你不該只是吞下護士遞給你,或愈來愈常見的,由助理拿給你的藥片,你應該知道醫院疏失最常發生的原因之一,就是因藥物不良反應而造成的結果。你應該詢問那個藥的作用是什麼,而為何你一定需要它。更謹慎的做法,是要求你的醫生列出你住院期間被開立的所有藥物清單。如此一來,你將會知道哪些藥或針劑是要治療你的。因為很常發生一種事,就是護士進到你的病房,要你轉個身,然後把原本應要替隔壁病患打的針打在你身上。
我們這些較年長的內科醫師都知道,和病患間有效的開放溝通,能降低醫療疏失訴訟的數目。那是因為我們與我們的病患對話,而且讓他們成為治療團隊的一份子。
然而我們必須設立更佳的指南,以保護在我們的照護之下的人的安全性,以及讓病人知道他們對健康照護的選擇。
我想讓你成為一個有知識的醫療顧客。我要你清楚了解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我要你掌控你自己的醫療照護,而不是在盲目的信念下,將它交在任何未能將你的最大利益放在心中的企業手上。我也希望這本書,還有你,有知識的病人,能夠刺激醫療執照平台,以及醫療的團體和醫院,在著手解決醫療誤診時抱持著和對抗流行病威脅一樣的態度—事實上也是如此。我覺得我們醫療從業人員必須承認這個事實,就是我們有時會害到人們,即使不是故意的。當醫療照護距離良好的標準還有一段距離時,與其擔心被告,還不如更努力地與我們的病患溝通。我們應該要與我們的醫院共同討論,確保病人或病人家屬能獲得適當的賠償。但為了讓這個程序發生,一定要讓你,也就是對一切瞭若指掌的病患,全程參與你自己的醫療照護過程。
Chapter 3 提高正確診斷及治癒的機會:當個聰明病人,做好醫病溝通
醫生往往比疾病還要令人害怕。
—法國諺語
好啦,現在你趕著赴和醫生的約診,或許帶著焦慮,你的心思糾結著對疾病、痛苦的治療以及一輩子要吃藥的恐懼。你不確定該說或該做什麼,且你壓力很大,因為要在午休時間結束之前回到工作場合。矛盾的是,缺乏一頓健康的午餐以及不斷增加的壓力,都是你健康的大敵。
但這次將會有些不同,這次我會陪你一同前往。當然不是真的出現在你身邊啦,而是透過以下的書籍內容。而當我們結束了這段短短的虛擬旅程,你將會了解如何以不同的方式身處在那個環境中。所以,做個深呼吸,跟著我一起踏進醫生的診間。
攜帶一份有助溝通的清單
麥可每三個月,例行性地要來找我。他這次來,是為了他的多項健康狀況。當我走進檢查室時,他遞給我一張字打得整整齊齊的紙條,頁面最上頭,羅列了他所使用的藥物和劑量,接著是他看醫生的記錄、看醫生的原因,以及醫生的建議。再來是他此次來的理由(檢查血壓、任何新的症狀或主訴等等),以及需要再開立的處方清單。
因為麥可在公家機關任職,所以清單上的最後一點是要求開立當天的就診證明。在我們複雜、忙亂的醫療世界中,這真是完美。接著我們快速逐一地討論起清單上的每一條,結束後還有一些時間可以談談他的工作、彼此的家人,以及世界大事。這是「看診樣板」能做到、且應該做到的效率化動作,而這正是我希望你去看你的醫生時,能做到的事。
我總是鼓勵我的病患寫一份類似這樣板的清單,並在看診時帶過來。還有一個重點,絕對不要在你的醫生即將離開診間或即將看下一個人時,才問他或她重要的問題。你的醫生放在你身上的關注狀態已經結束,而他或她的思緒已轉向隔壁房間的病人了。經過你深思熟慮羅列出來,並帶身上的那份清單,應該要囊括所有重要的問題。如果你有PDA、黑莓機或任何智慧化的記錄設備,你可以記錄在上面。我知道我開始像部故障的錄音機,但在個人的健康照護上主動參與,是活命的關鍵。此外,如果你即將參與的是個關於某個嚴重疾病的嚴肅或深入的討論,請帶個代理人一起去。一旦病人聽到「你得了癌症」這幾個字,他可能會有一段時間再也聽不下任何話。因此,帶一個預備好的代理人是非常重要的,這個人應該要懂得如何問正確的問題並把答案寫下來。該代理人應該要很冷靜,而他或她最好要帶著錄音機以及紙筆。
和讓醫生清楚了解你的意思一樣重要的,是對你自己的健康維護具有主動性,而那能增強你的聲音。我們對自己健康照護所須負的責任與我們的醫生一樣多,所以我們知道愈多愈好,且要對與我們健康相關議題保持關心。你,而且唯有你最能清楚知道你的身體發生了什麼事,你最清楚何時身體感到正常而何時為否。但如果身體出狀況了,醫生往往是個最佳的助力來源。而雖然我們醫生擁有這麼多技能,我們卻無法讀出別人的心思。我們無法光看著你,就得知你在想什麼、什麼事正困擾著你,以及到底哪裡出錯了。所以你千萬別害怕問你的醫生所謂的「笨問題」,提出所謂的「傻建議」,或指出某項看起來顯而易見的觀察結果。不要吝於和醫生分享任何你發現的資訊、你可能有的直覺,或任何你所聽聞的健康相關資訊。身為醫生的我們,真的不是無所不知。
因疾病所受到的折磨,或即使只是害怕罹患某疾病而受到的折磨是非常痛苦的,但因為未知而產生的恐懼,更令人難熬。生命中的不幸事實之一,就是疾病總會發生。但幸運的是,很多疾病如果發現得早,都是可治療的。如果你對疾病採取積極的態度,並以開放的心胸面對你的醫生,那麼你就擁有高得多的機會能成為被治癒的幸運兒之一。你可能會、也可能不會打開通往治療新境界的大門(或你醫生的眼界),但你可以展現出你對你健康承諾的新層次,而那正是醫生們感激並歡迎的,且長遠來說那終將讓那些枯燥的醫療溝通充滿生氣。
在你從頭到尾檢視過一遍你的疾病之後,你可以預期到會被排進例行的檢查,檢測並確認你的維生指數(體溫、血壓、脈搏、呼吸速率、以及體重)。務必確認檢驗師或護士確實地測量這些數據,而非只是開口問你「你體重多少?」等等。因為往往,體重計上顯示的你的體重數據和你所認為的會有顯著的差異。
我曾經對一個骨科醫師做出不利於他的證明,因為他忽略了一個病人的嚴重傷口感染。控訴之一,是他從未在病人來看診時為他們量過體溫。如果他從未量過病人的體溫,則如何得知病人是否發燒?他的辯辭是,他的員工從未在辦公室備有體溫計,因為他們不需要。他是認真的。在訓練中,我們內科醫師常會竊笑,因為所有的外科醫師都認為他們的病人不會受到感染。這是非常矛盾的,因為你在做任何手術之前都得簽署同意書,而在同意書上告知的併發症項目最上頭,你會發現「感染」的字眼。
醫療過失的一個最常見原因,就是沒有認知到有個嚴重的感染正在發生。
體重是最重要的徵兆之一。體重的上下波動是一個很有價值的診斷工具。在未節食的狀況下若體重減輕,可能意味著內分泌疾病(例如甲狀腺機能亢進或糖尿病)、癌症以及更普遍的,焦慮和壓力。無法解釋的體重增加也可能是因為內分泌失調而起,例如甲狀腺機能低下、水分滯留、充血性心臟衰竭、器官衰竭(腎臟、肝臟)、末梢循環不良、大量腫瘤增長(少見),而最常見的(很有趣的,也是對某些人來說最難以接受的),是吃或喝下超過身體所需的熱量。在排除其他情況之後,好多病患都會否認體重增加是他們的錯,這時我不免想笑。你的醫生應該盡可能地了解你的所有病史,超過百分之九十的診斷是靠著你告訴醫師的話,以及藉由醫師提出正確的問題而找出事實真相。醫生們被教導要用開放式的問句而非封閉式的問句。封閉式的問句就像是「你在車上從未發生過這種事吧?」這樣的問話通常帶著威嚇性,通常會讓人不由自主地同意醫生的問話。但一個開放式的問句,例如「這種事曾在車內發生嗎?」就能讓人們提出自己的回答。「不,從未在車內發生。」比較容易回答,因為不會挑戰醫生的說法。我要你永遠都挑戰你的醫生,並隨時做好問問題的準備,是的,一問、二問、三問。
我們被教導要依照器官系統來進行身體檢查。肺屬於呼吸系統,因此呼吸系統和腸胃系統在檢查時是被分開的。同樣的,神經系統檢查時,是和心血管系統分開的。
所以你要問的問題是:與你的主訴相關的部位,都包含在檢查裡面了嗎?如果你喉嚨痛,那麼你的喉嚨、耳朵、鼻子、甲狀腺以及脖子內的腺體都檢查了嗎?
如果你身上的腺體腫脹,則你耳朵後面、你的胳肢窩下面和你的鼠蹊部位都被檢查到了嗎?目前,你可能不知道你的疾病到底囊括了哪些身體部位,這是可以被理解的,畢竟你沒有上過醫學院。但這不會妨礙你在之前先上網做點功課,當然這也不會阻礙你詢問你的醫生,「有哪些器官和功能是和我的主訴相關的?」接著,你必須要求你的醫生檢查這所有的區域。
協助醫師正確診斷
做過檢查後,你的醫生通常(雖然並不一定)知道你的診斷了,且會建議你做一些測試以確定或排除可能的疾病或失調。可能會是個簡單的尿液測試,你不需要回家並了解什麼是尿液測試、什麼是完整的血液檢查或某種掃描。當所有的檢查都完成了,在理想狀態下,醫生會坐下,整理一下他或她的想法,並檢視一遍所有的檢查結果。如果你獲得的結果是郵寄來的,那麼你有權要求醫生為你做一個全盤的分析。他或她必須向你解釋所有的結果,無論結果是正常還不正常。如果有照X光,就要看檢查報告。放射科醫師都會替自己掩護,有時候他們會說「異常」,意思是應該是正常的,但他們並未百分之百確定。如果其中有任何懷疑的話他,們可能會補上一句:「我建議做進一步的檢查」。同樣的,特定的血液檢查值可能會指出有另一種疾病正在發生,而非原本你的醫生推測的那種。
你並不是醫生,所以我並不建議你要自己替自己診斷。然而,所有的研究都顯示醫療疏失的主要原因來自一開始因粗心而造成的錯誤診斷,而醫師不願意改變他或她的想法,儘管有新的事實與他們的診斷相抵觸。再次強調,發球權在你手上,請確認每件事都清楚地被說明了。運用你的邏輯、你的常識,甚至你的直覺,來判斷醫生告訴你的是否合理。如果不是,則你擁有尋求第二意見的權利。請確認你保存了所有相關檢測的影本,如果你要找別的醫生,會需要這些資料。如同我一再說的,醫生也可能會犯錯。你的醫生可能因為太忙碌了,所以他或她下意識地忽略了某個不正常的血液結果。
有一天,我一位長期且很熟的病患麗莎說,「克萊恩醫生,你說我的檢查是正常的,但其中有兩項結果實驗室都標示不正常!」夠清楚了,我的眼睛錯失了她的檢驗數據,沒有發覺有兩個肝檢查指數是不正常的。多麼不尋常啊,但這證明了一點,就是我們內科醫師會犯錯,而且有時我們根本不知道我們錯了。幸運的,最後結果是實驗室的錯,但我感謝麗莎,並告訴她她要持續質疑她所有的醫師,包括我在內。故值得再三提醒,有另一件事是我希望你要學會的(除了我不斷不斷地強調不要害怕質疑你的醫生這一點),就是要取得所有的檢測報告及結果以供自己檢視參考。
我不知不覺證明了我的論點。醫生是人,而且是會犯錯的。我這麼說,不是要讓我自己和我的同僚脫罪,而是要保護你,身為病人的你,避免因為你相信你的醫生永遠是正確的而造成錯誤,或更糟的,是你的醫生以為自己絕對不會犯錯而造成的錯。事實上,醫生們進到這段夥伴關係中,但最終要看你,也就是病人,去決定他們是否夠資格能幫助你。他們知識夠嗎?夠有愛心嗎?他們能全盤掌握你的狀況嗎?當你全然放鬆地分享著你最深層的思緒和擔憂時,他們是否能創造一個安全的環境?當在醫療這艘船上時,身為船長的他們是否會保護你遠離醫療環境的惡劣海洋?
必須摒除舊時代的忠誠
我太太的祖母茹絲發燒了,且她因跌倒而剛置換的人工膝蓋周圍出現脹腫情形。當地小鎮的骨科醫師,正確地猜測她的膝蓋受到感染,並立即給她抗生素的靜脈注射。該治療持續了六個星期,這作法是恰當的。那什麼是不恰當的?你知道答案。事實是,該醫師並未做任何的細菌培養;他相信受感染的器官是因為特定的細菌,而他也給予了她治療。當她經過六個星期的治療但又繼續發燒時,他的治療卻只是不斷不斷地重複使用相同的抗生素。
試著鼓勵一個年長的病人去尋求另一個意見是相當困難的,可說幾乎是不可能的事。茹絲多年來都居住在那個小社區裡,對她的醫師絕對忠誠。她認為,他們不可能做錯事(除非她已讀過先前的故事)。家人都知道事情不對勁,但沒人能說服得了他們的祖母。經過四個月病況反覆發生,眼看毫無痊癒的希望之後,茹絲終於放棄了。她被轉介到另一個骨科醫師那裡,所有的抗生素皆停用兩週。接著醫生為她做了細菌培養,結果顯示了真正的罪魁禍首,顯然與她之前的社區醫師假設的結果大為不同。感染最後被根除了,而茹絲終能再次走路甚至跳舞。盲目地效忠於一個只相信自己、從未把頭伸出沙子外的醫師(就是沒有知識),導致了四個月來不必要的痛苦折磨。
本書是為了紀念約翰,
以及每週上千位
原本不必要離開人世的美國人
【前言】
引領你活著離開醫療地雷區
醫療疏失的危機,就是醫療疏失(本身)。
—美國前副總統 高爾(Albert Gore),一九九三年五月
問題不在於醫療疏失保險的危機,也不是大眾迷思中以為的,是醫療訟訴的問題。真正的危機,是醫療疏失本身的程度。
—《商業周刊》(Business Week), 一九八七年八月三日
每一年,至少有十萬個病患因為醫療疏失而死於美國的醫院。你可能想要再解讀一下統計數據:這個數字比起在韓戰和越戰死亡的士兵加起來還要多。
每一年。
...
目錄
專文推薦 闖越醫療迷霧 /劉育志(醫師作家)
專文推薦 盲目遵從醫囑會害了你
前 言 引領你活著離開醫療地雷區
第一部 醫療和健康,靠你自己掌握
1 掌控健康照護的每個細節
2 健康保險並不保險:慎選保險公司,檢視保障內容
3 提高正確診斷及治癒的機會:當個聰明病人,做好醫病溝通
4 保護你的孩子:關注孩子的健康及疫苗注射狀況
5 小心使用藥物:了解藥物的副作用及藥物間的交互作用
6 安全進出急診室:別因倉促害了你的健康
第二部 重大疾病及需要長期關切的議題
7 心臟病及其治療與照護
8 癌症及其治療與照護
9 婦產科、小兒科和不孕
10 發燒了!感染和傳染病
11 精神疾病及其相關照護
第三部 醫院及主要的手術
12 門診病人的手術
13 住院像上戰場一樣危險?
14 醫療檢測:X光、各種掃描及血液檢測
15 重大手術:確保你能安然度過
第四部 醫療的未來
16 更健全的醫療體系,更積極的病患
專文推薦 闖越醫療迷霧 /劉育志(醫師作家)
專文推薦 盲目遵從醫囑會害了你
前 言 引領你活著離開醫療地雷區
第一部 醫療和健康,靠你自己掌握
1 掌控健康照護的每個細節
2 健康保險並不保險:慎選保險公司,檢視保障內容
3 提高正確診斷及治癒的機會:當個聰明病人,做好醫病溝通
4 保護你的孩子:關注孩子的健康及疫苗注射狀況
5 小心使用藥物:了解藥物的副作用及藥物間的交互作用
6 安全進出急診室:別因倉促害了你的健康
第二部 重大疾病及需要長期關切的議題
7 心臟病及其治療與照護
8 癌症及其治療與照護
9 婦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