慷慨的感染力我不是想死進擊的巨人讀首詩中年之路與自己和解長照京都新時代運動逛美術館我不做英雄幸福的鬼島更新粒線體柴門文
暫不供貨

為何害怕核能與輻射?(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林基興

出版社: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2-05-01

ISBN/ISSN:9789570527070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280

書況:良好

備註:無畫線註記

書況影片(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暫不供貨
文字字級

★ 解釋核能與輻射的正確知識,袪除正在污染社會的「核能輻射恐慌」。

日本福島核能電廠事故後,媒體喜歡說「聞『輻』色變」,弄得民眾如驚弓之鳥,表象之一是搶購鹽(以為可防治從兩三千公里外的福島飄來輻射)。

「核能」爭議就是個建構的問題,若非反核者與媒體一再「炒作」,大家不會這麼驚慌地以放大鏡檢視它。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郭位於2011年9月22日發表文章提到,撇開心理因素與政治炒作,核電廠造成的危害與其他工安隱患相比微不足道。就像「看到別人眼中的刺,但卻看不見自己眼中的樑木」,民眾確已過度注意核能了。

為何專家不澄清呢?中研院動物所某魚類專家在「祕雕魚事件」時感嘆,學者若出面說明則成為反核人士(團結、大聲)的箭靶,被抹黑為「御用學者」而遭圍剿;因此,專家寧可明哲保身,而社會上只見反核者在哇哇叫。媒體難辨科學是非,但喜歡抗爭與聳動,樂得加油添醋地報導;民眾從媒體中學科技,受到誤導而害怕;結果,整個社會惡性循環地恐慌。

福島事故讓反核聲大,總統在2011年底決定核電廠不延役,這是「眾口鑠金」的結果?相對地,法國已有八成為核電,大部分國民仍支持核電,這可是「眾志成城」?為何國民意向差這麼大?我國需要眾口鑠金或眾志成城?

本書志在澄清核能發電相關的疑慮,希望民眾袪除「核能恐慌」。

作者簡介:

林基興

現職: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研究員

科學月刊社理事長

環保署「非游離輻射預警機制風險評估小組」主席

學歷:台大工程學士

美國華盛頓大學工程博士

經歷:台大化工所兼課

行政院資訊發展推動小組委員

著作:《電磁恐慌》、《風雲100:我國百年科技大事紀》,譯有《天花之死》(100.05.01 由台灣商務出版)

章節試閱
一、輻射常識

地球上的生命和動力,可說來自太陽光,因為若無它,則光合作用和動植物、煤和石油、風力、水力等均無從產生;太陽光來自太陽內核子反應的能量所產生,因此,地球上的能源,直接或間接來自核能。正如著名環保健將拉福拉克(James Lovelock)在1988年書《蓋婭的時代》(The Ages of Gaia)所說:「我們的原核細胞祖先,是在某星體核子爆炸後丟出的行星上演化出來的。組成地球與人類的元素,來自該星體。」演化中的地球一直釋放輻射,地表岩石等多種物質在我們周遭放出天然的輻射。

毒物學名言「萬物是否為毒,關鍵在劑量」。...
顯示全部內容
目錄
作者序 眾口鑠金?眾志成城?

一、輻射常識
1. 輻射是什麼?
2. 天然與人為的輻射
3. 輻射的健康效應
4. 民眾害怕輻射:主因是媒體宣染
5. 高輻射地區並沒更危險
6. 輻射劑量規範

二、核能發電
1. 核能發電的原理
2. 核能電廠的安全設計
3. 世界核能發電趨勢
4. 我國核能電廠

三、解析國際核能事故
1. 美國三哩島
2. 蘇聯車諾比
3. 日本福島

四、自然現象與人為後果
1. 天然核反應器
2. 全球暖化
3. 酸雨
4. 空氣污染
5. 能源安全
6. 「1公克鈾 = 3噸煤 = 600加侖油」

五、宏觀人生風險
1. 車禍風險...
顯示全部內容
內容簡介
章節試閱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