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戀家的人引路人臺灣路上從六四到A4臺北文學季兒童選讀買房人生課AI五十強FIRE致富覺察尖端漫畫大賞春季暢銷5折起親師衝突佛教
放入購物車

學習,動起來(2)上海:思考、提問、表達的學習(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許芳菊

出版社:親子天下(親子教養童書)

出版日期:2012-09-21

ISBN/ISSN:9789862415955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112

書況:普通

備註:無畫線註記

書況影片(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放入購物車
文字字級

【學習,動起來】系列說明
2012年,攸關台灣下一代人才素質的教育改革——十二年國教正式上路。
長期關心教育的《親子天下》雜誌相信,教育改革的關鍵不在於升學方式,在拿掉考試之後,如何重啟學生動機,開發少年的興趣和潛能;如何激發老師的熱情,把教室變成探索未知的基地,才是最大的挑戰。
為了探索 21世紀的新學習樣貌,《親子天下》的採訪團隊實際走訪日本、英國和上海,探訪教育趨勢、改革實況、教學現場。透過這一系列跨國越洋採訪,陪伴讀者探索21世紀學習的意義與方法,找出台灣教育的新路。

學習,動起來2《上海:思考、提問、表達的學習》
2009年,首次參加國際學生能力評量(PISA)評比的上海在閱讀素養、數學素養、科學素養都拿到全球第一,全世界都在探問:為什麼是上海?
在書中,我們看見上海在兩次課改中,清楚的目標,以及看到好方法就勇於嘗試的勇氣,例如導入「學習共同體」的模式,將傳統僵化的上課模式放一邊,積極開放觀課,不僅教師之間相互觀課,連校長也加入觀課行列;教師們也不斷進化,除了想法進化,教材也大躍進,用「微電影」當成教材,連老師都為之吸睛。上海完全不知PISA為何物,卻在第一次出擊,得到大滿貫。這次的專書,讓讀者看見不一樣的上海。


學習, 積極與國際較量!

走訪上海教改第一現場才發現,在這裡看到的不僅僅是上海本身,而是整個世界舞台。
上海一直積極與國際接軌,努力的把自己放在國際的座標上跟全世界較量。
上海領先大陸其他城市,經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二次課改,
希望透過教育帶領孩子走向世界、走向未來。

2009年,上海在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量中,獲得閱讀、數學、科學三項世界第一,驚動了歐美等先進國家,國際媒體不約而同的探索「上海模式」,想了解這個曾被認為落後的中國,如何在短時間內躍進教育。
《親子天下》的採訪團隊,原本抱持著質疑的偏見,揣想這又是中國大極權政府民族主義的操作結果。但在探訪上海二次教改的變革中,我們卻著急的發現台灣的落後。上海導入國際標準,改造教科書與教學,培養學生整合性的思考能力。而台灣這一、兩年也陸續有學者專家、校長老師往返上海考察,大概都有共同的觀察和指向:上海的課程改革,讓教室內的學習重點,大幅擺脫過往「滿堂灌」(填鴨)的陋習,課堂中透過長篇有意義的文本,導引師生間的討論與提問,多過於「將課文碎屍萬段的教導」。
上海PISA研究中心副主任陸璟,在影片中的專訪,緩緩的說,上海導入PISA,目的是希望上海的教育,能以「國際的座標」來衡量質量,借重比較成熟的、有公信力的國際測試,建立自己的教育監測系統;同時培養政府得以「基於證據做教育決策」的能力。陸璟的每一句話,都深深重擊台灣教育政策品質的脆弱。

作者簡介:

許芳菊

《親子天下》總主筆

章節試閱
為什麼上海的中小學,一學期能教三十三篇課文,台灣卻只能教13篇? 為什麼上海的課堂上,學生能不斷提問、不斷討論?為什上海的老師再也不必單打獨鬥,而能集體成長? 這一切改變,是如何發生的?有哪些值得台灣參考?

上海教改啟示錄

啟示1:課堂大改造,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

走進上海新黃浦實驗小學三年級的語文課,孟慧老師一上課就問學生:「今天要討論的課文議題是什麼?」只見學生一個個像鹹蛋超人般神勇的舉手,熱烈的回應。

再走進上海建平中學西校,八年級的語文課,老師先放了一段一分鐘學生拍的「微電影」,這是上堂課給...
顯示全部內容
作者序
上海面積有台灣的六分之一,人口兩千三百零一萬人,幾乎和台灣差不多。在上海採訪九天的行程中,我和兩位攝影不僅跑遍了上海各區,甚至把採訪戰線拉到離上海兩個多小時的江蘇海門,這麼多面向的採訪,為的就是希望我們看到的不是樣板,而是較接近現實的情況。

上海採訪後記

在這些天的採訪中,分享幾則我覺得有趣的事:

沒有臉書的國度:

原本想說來上海,每日上臉書跟親朋好友報告採訪狀況,也給各位報平安,但我卻忘了,這裡還是一個管制言論的國度,我早就應該知道,在這裡連不上臉書,甚至許多網站也都上不去。與我同行的攝影,立...
顯示全部內容
內容簡介
章節試閱
作者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