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孩子成為死背唐詩的鸚鵡唐詩最新式學習法
創意化、現代化、本土化
在竹林裡只能彈古琴嗎?彈平台臺鋼琴不是更新潮?〈竹裡館〉
和寵物一起在地上欣賞月光不是更有趣?《靜夜思》
誰在貓纜上吟誦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登樂遊原》
誰在夢中走上天梯去私會牛郎?《秋夕》
誰是飛奔月球與月兔共舞的芭蕾仙子?〈嫦娥〉
就讓長頸鹿媽媽代替老爺爺來摘荔枝吧!〈種荔枝》
為鸛雀樓寫的「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不也可以套用在台北101大樓,或上海東方之珠?
為寒山寺寫的「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不也可以用來描述日月潭、或西湖的夜景?
當孩子發現:自己也可以成為唐詩中的主角時,唐詩就不再和他們相隔千年之遙了!
2015年簡體版榮獲三項大獎
2016上海好童書
2016中國桂冠童書〈歷史文化〉
2018中國家庭教育影響力圖書TOP
兩岸文化人聯袂推薦
管管台灣知名詩畫家
凌拂台灣知名散文家
徐蓉上海資深媒體人
聶焱清華附小美術教師
吳丹華東師範大學附屬幼兒園園長
滕桓天津電視台大型直播節目主持人
作者簡介:
劉雨菡Lotus Liu
自幼即展現繪畫天份,小學、中學階段年年於校內、校外獲得繪畫比賽首獎。畢業於東海大學歷史系,因個人興趣,特別著重於中西藝術史、美學史、文化史的研究。畢業後一度轉行從事室內設計及藝術經紀,並書寫與生活美學相關的散文。
近年來因教育幼女的經驗啟發,及佛學的薰陶、沐化,轉而關注對人生富啟益性的教養課題及心靈課題,同時編寫貫通中國大歷史的成語教材、文化史教材。
現專職寫作,繼續以親子育養、心靈美學、人文歷史等為題材,熱衷做一名傳播真、善、美品味的筆耕者。
李懷殊Una Lee
本書《童心童話》及內頁插畫作者,現年12歲,遺傳母親的繪畫及語文天份,以優等的術科成績考上私立崇光女中美術班,現就讀一年级。
曾於2014年獲得日本花王國際公司舉辦之國際環保繪畫比賽,榮獲全球第三名、台灣第一名的殊榮,從8千4百多位參賽者中脫穎而出。
推薦序
推薦文
今人與古月
一回聽一老和尚為眾生釋疑,其間片斷他說道:「文殊菩薩的坐騎因何是獅子?」
獅子表法,象徵智慧。
但機鋒一轉,老和尚靄然道:「文殊菩薩若在今朝,這交通工具應當是汽車、飛機……。」
言下之意,世道更迭,許多事是與時推移的。
《陪孩子畫唐詩》我們便見痴心母親課女心切,欲汲取古文化的精髓,當然詩教不可少。但古詩要與現代生活情調結合,讓孩子融古人情懷於真實生活情境之中,畫出現代情調的唐詩。這個發想成為動力,於共同完成的整個過程中,讀者可以看到更多顯的是一個母親的積極興味,示範著如何導引孩子讀詩、畫詩,以及對個人創意的堅定。
詩雖然是古詩,詩中許多情許多景,自古至今亦是類同並在的,如山林、日影、飛鳥、果蔬、友誼、妯娌……古詩融以今景,自亦是與時推移的。
不是這般言說的嗎:「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今同一月,人事已輪幾番更迭,但月行卻總與人相隨。小孩天心體物,純稚處與大化時而渾為一同,讀這一類的詩,與孩子直接走入自然,詩景與生活相融,是為一同契入日照真常。
這本書共分三冊,全書始終顯現著一個熱切母親的心。第一冊正啟天真,由詩畫看到一個孩子的成長與純熟。大抵難得的是過程,親子感情的交流,孩子亦常令大人再過一次童年,令人珍惜的且有詩為伴。
這時代尚崇古文化的滋養,文化家庭要有文化父母,導引孩子涉略深淺最是智慧,我不禁深心祝福,祈願每個成長中的孩子,都有詩教的陶養,以書香為底蘊,含藏深富,都有深心相陪的父母,這過程以詩為印記,留予他年為成長作為共同完成的回憶。
凌拂
台灣知名散文家、兒童文學家
曾獲多項文學獎、兒童文學獎
一段美好的成長陪伴
初次接觸,聽說「有一位幼稚園的小朋友把唐詩畫了下來,想要出一本書」的時候,雖然有點驚奇,但也覺得是意料之中。現代的父母大都十分關注孩子的成長,孩子們多才多藝,做父母的想要把孩子成長中的點滴記錄下來作為紀念出書,情有可原。
但我對「孩子帶著什麼樣的心境、把唐詩畫成了什麼、父母對這本書的態度以及這本書又是什麼樣的?」卻充滿了好奇,因為我在幼稚園工作了十八年,有一種「職業病」,總會把我們成人的行為和育兒是否科學聯繫到一起,我不知不覺帶著專業的眼光去「挑剔」這本書。
在炎炎夏日,我開始翻看《陪孩子畫唐詩》一書中,懷殊小朋友畫的第一首唐詩〈登鸛雀樓〉。這一讀欲罷不能,我又連著一口氣看了第二首、第三首……感覺就像是悶熱的午後喝了一杯從冰箱裡拿出來的兒子精心製作的蟠桃汁,清爽、熨帖,整顆心瞬間安靜了下來,讓人不由得微笑。
在〈登鸛雀樓〉這首詩中,我對孩子畫的饅頭山、飛翔的鳥兒、隨意的塗色都很熟悉,那是他們的年龄特點。唯獨對「黃河上浮出兩朵蓮花」產生了興趣,我知道這看上去很突兀的、比例失調的蓮花一定不是成人的想法。仔細讀了後文懷殊媽媽的介紹,才知道原來懷殊聽過釋迦牟尼佛出生時的傳說,因而認為只要有水的地方,都應該長出美麗的蓮花。啊,你想一想,這是一幅多美的畫面啊!蓮花,出淤泥而不染,這樣的純潔不正像孩子的內心嗎?這麼美好的想法也只有那麼純淨的內心才想得出來啊!
懷殊,這是一個有思想的孩子啊。喜歡這樣的畫和這位不隨意干涉孩子的媽媽,於是禁不住再讀。
讀第二首唐詩〈相思〉之前,我和所有的成人一樣在心裡暗笑:「看看你會把愛情畫成什麼樣?你還只是個孩子呢!」然而當我看到這幅線條簡單、顏色濃郁的畫時,忍俊不禁笑出了聲,那一個個由小變大的愛心,簡直比樹上的紅豆還要鮮豔欲滴啊!誰說孩子不懂愛?那男孩對女孩的喜歡,把她都籠罩在了大大「愛心」裡!他毫不畏懼爬上那麼高的樹,而喜歡的女孩則在樹下耐心地等待著。試問這樣熱烈而溫馨的「愛」,難道不令人豔羨嗎?我們每一個談過戀愛的成人,你可有過那麼熱情的表白和體貼的心?我甚至想,如果這是一封求愛信,只怕所有的女人都會被打動啊!接下來,我是迫不及待想要看第三幅了,同時想知道,這位媽媽是怎麼引導孩子畫畫的呢?
第三首《春曉〉,是我童年的時候就很喜歡的一首詩。那時候我也是一個愛做夢的女孩,很多夢都被我寫進了稚嫩的詩歌和童話中。當看到懷殊的這幅畫時,我的記憶復甦了,我好像變成了這幅畫中的小女孩,睡在簡約大方的木床上,蓋著美麗舒適的被子,在花朵和鳥兒的包圍中甜甜地睡著了。夢裡,我聞到了花香、聽到了鳥鳴,還有動聽的音樂榮繞在耳畔。我仿佛是那童話故事中的睡美人,又好像是那酒醉後一不小心眠在芍藥花叢中的史湘雲……這難道不是春天最美的夢嗎?沉浸在這創意美好的詩情畫意裡,我真不願意醒來了。
純真大膽、自然脱俗、歡樂美好,是我對懷殊唐詩畫的深刻印象。我知道這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是多麼的寶貴,這種美好就像他們的眼睛,純潔無暇、清澈見底。這種美好,是我們每個成人曾經擁有過的,而隨著人生的成長很多人都慢慢失去了。從這些畫中,我能感覺到懷殊作畫的心境是歡樂而美好的,懷殊的媽媽,是怎樣呵護著孩子這麼美好的純真之心、想像力和創造力呢?如果說一開始我為懷殊自然活潑的畫所吸引是感官上的,現在,我要用理智來分析懷殊的媽媽作為家長是如何做到的。
原來,懷殊的媽媽在懷殊大班的時候像所有的家長那樣想引導女兒學習,她買回了唐詩唱誦CD,但發現孩子會唱誦卻不解其意,於是便「試著解釋文意直白易懂的〈登鸛雀樓〉,一邊解說,一邊拿起色筆在紙上畫出詩中提到的山、水、樓的形狀及關係位置」,媽媽畫得簡單而寫意,卻勾起女兒「畫唐詩」的興致。就這樣女兒無心的興趣觸動了懷殊媽媽的教育靈感,於是她開始「陪」孩子畫唐詩,開啟了女兒不一樣的「創意詩畫」之旅。這一過程仿佛是「無心插柳柳成蔭」,讓大家羡慕不已。
因為工作原因,我接觸過太多的家長,作為孩子的母親更能體會到培養孩子的艱辛。我們中國人,又都「望子成龍」,可是讀書的時候卻沒有一堂課告訴我們怎樣教育自己的孩子,以至於成家生子後摸索著一路走來坎坷崎嶇。後來,我們再去看各種育兒書籍,知道了要根據孩子的興趣因勢利導,也知道要尊重孩子的選擇,還希望能有高品質的陪伴,但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卻常常耐心盡失、不知所措,不僅生孩子的氣也生自己的氣。而我發現懷殊的媽媽是一位熱愛生活又富於教育智慧的母親,她認為「繪畫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藝術並不難懂,藝術的首要價值是『創新』,其次才是『美感』」。
而如果說在「創新和美感」方面孩子已經具有了一定天賦,但要孩子作為現代人理解古代的情感,又把能理解的「現實生活情況」來解釋詩意,還要能畫出有創意的詩畫來,這絕不是一般的孩子和家長可以做到的。好在懷殊的媽媽非常瞭解自己的孩子,又有美術的技能,能夠將女兒一時的興趣持久化,並在陪伴的過程中找到了教育孩子的靈感——「生活化」與「現代化」,讓懷殊「因此學會了讓自己化身為主角,去感受、去經歷唐詩所描寫的各種情境」。這期間,一定也有著反覆、失敗和各種糾結,但他們最終堅持下來收穫了成功。這個過程,與其說是懷殊的成長過程,不如說是懷殊媽媽作為一位母親的成長過程。
懷殊贏得一次國際繪畫比賽的大獎,體驗到自然寫生的趣味,懷殊的媽媽也陪她完成了空前的創意唐詩畫。看到這裡,仿佛一部「天才是如何培養的」現實版大片就要上映了,爸爸媽媽們也許羡慕嫉妒恨啊,可是懷殊媽媽居然平平淡淡地說:「以女兒懷殊在繪畫上的表現,似乎也鋪展出她可以專事於繪畫的坦途,但世事難料,不論她將來會不會成為一名畫家,只希望她在繪畫中或其他經歷中,都能獲得創意與巧思盡情施展、揮灑的滿足感,而不要蕭規曹隨、人云亦云,那麼,這三年來,為了畫唐詩所耗費的工夫和精神就值得了!」
作為家長的你,是不是也想像懷殊媽媽一樣與孩子共度一段奇妙的唐詩之旅,發現你家的孩子對著唐詩會產生出怎樣的奇思妙想?那就趕緊翻開這套《陪孩子畫唐詩》,希望借由一本媽媽看的書和一本孩子玩的書,開啟更多家庭的陪伴旅程,讓親子間有更多的話題和互動,共同享受一段美好的成長歷程,何其幸福!
吳丹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附屬幼稚園園長
推薦文
今人與古月
一回聽一老和尚為眾生釋疑,其間片斷他說道:「文殊菩薩的坐騎因何是獅子?」
獅子表法,象徵智慧。
但機鋒一轉,老和尚靄然道:「文殊菩薩若在今朝,這交通工具應當是汽車、飛機……。」
言下之意,世道更迭,許多事是與時推移的。
《陪孩子畫唐詩》我們便見痴心母親課女心切,欲汲取古文化的精髓,當然詩教不可少。但古詩要與現代生活情調結合,讓孩子融古人情懷於真實生活情境之中,畫出現代情調的唐詩。這個發想成為動力,於共同完成的整個過程中,讀者可以看到更多顯的是一個母親的積極興味,示範著如何導引孩...
作者序
唐詩印象
李懷殊/本書繪畫作者
幼稚園大班時,媽媽陪我在家學唐詩,當時才五歲的我,雖然有畫畫的天份,但幾乎無法理解唐詩的意境是如何美妙,所以剛開始學唐詩,只能隨著CD唱誦,但完全不知自己在唱什麼。
有一天媽媽開始為我解說唐詩的大意,發現我似懂非懂,於是想到不如借用畫來教我學詩,或許能讓我體會到什麼叫做「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就這樣,我最有印象的童年時光,不是忙著畫唐詩,就是聽媽媽講唐詩的故事。
畫了幾幅之後,原本興致勃勃的我,逐漸失去耐性了,那時候我常常喊累想放棄,還會鬧脾氣,但媽媽不斷激勵我,利用小禮物或甜言蜜語,督促我「發奮圖強」,終於在小學二年級暑假,完成了二十四幅唐詩,並在二O一五年出版了我和媽媽合作的第一套書《陪孩子畫唐詩》(大陸簡體版)。
這讓我感到無比的開心,想想看,有多少小朋友可以享受到跟我一樣的經歷呢?
二十四幅唐詩畫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登鸛雀樓〉,因為那是第一幅詩畫,也是因為這幅畫才會有這套書及這份榮譽。記得那時懵懵懂懂地略知詩的大意,卻硬要在黃河上加幾朵蓮花,因為不知道湍急的黃河是無法生長蓮花,沒想到媽媽不但沒有指責我畫錯了,反而為我保留這個成長中「異想天開」的創意。
還有一幅〈嫦娥〉也讓我印象深刻,穿上美麗的舞裙,跳著芭蕾舞,是許多小女孩的夢想。於是媽媽一邊講故事,我也化身成畫中的小仙子,開懷地在月球上跳舞,並畫上好幾隻小兔子在一旁伴舞。我可不希望像嫦娥一樣,獨自生活在月球上,那樣的冷清和孤單,媽媽引導我畫出最溫馨的「嫦娥奔月」!
很感謝媽媽想出這麼好的學習方法,不但讓我的作品能夠結集出書,也讓我對唐詩產生了感情,現在上了中學,對於課本中收錄的唐詩,我也總是先睹為快,急著想了解詩文背後的歷史故事,不想成為一隻學唐詩的「鸚鵡」!
導言
五言詩的童想世界
劉雨菡/著
寶貝女兒懷殊在滿六歲要上小一的年紀時,我提醒那位只管公務和應酬的爸爸,該教孩子背唐詩、唸四書五經了。因為這位在大學時代就博得「夫子」、「李白」美名的人父,在孩子出生不久之後就曾自告奮勇說:等殊兒五歲大時,將親自教她背唐詩、唸四書五經,以及練字(書法)。
夫子老爸教女兒的第一首唐詩是王維的《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反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懷殊一邊聽著爸爸解釋詩意,然後自己拼著注音,倒是很快背熟了整首詩,但詩會背了,青苔長什麼樣子,「反景(影)入深林」是什麼情境還是不太明白。
於是我試著翻查圖畫書,終於找到一本以森林為背景、有反照的光線、及石上青苔的畫面秀給她看,她似乎才理解整首詩的涵意。之後,每回經過長滿青苔的小徑,懷殊就會如獲至寶地喊道:「青苔,媽媽,你看!」
「第二首詩由我教,有了第一首詩的經驗,我選了一首比較容易入門的《登鸛雀樓》,初始還是先依文意為孩子解說,接著靈機一動,拿起色鉛筆和白紙,簡單勾勒了這一首詩的簡圖,懷殊不但立刻明白整首詩的意境,並且興奮的想學著畫一幅,就這樣,從這首詩開始,陪著懷殊學唐詩、畫唐詩的功課就展開了。
陪孩子畫唐詩的經驗確實非常有趣,我一邊教詩一邊琢磨著,如何將古代成人世界的詩意,轉譯成現代稚齡孩子可以理解的畫面,最後篩選出八首較淺顯易懂,也較能運用於現實生活中的五言詩作為示範,以期和坊間的兒童唐詩選集作區別。
台灣相關的出版物,多半照單全收一些成人耳熟能詳的五言、七言唐詩,但囿限於歷史與地理時空的距離、年齡及生活經驗的不足,年幼的孩子們如何能體會「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或是「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這樣的詩句呢?
而且七言詩往往寓意更抽象,所以為六歲大的懷殊精選了八首較易領會的五言詩,希望她在學習背誦唐詩的過程中,因為傳移摹畫的趣味,體驗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創作樂趣!
很欣喜能夠成功引導孩子畫出屬於現代情調的唐詩,一味以古代的古箏,及穿著水袖、長袍的古人來傳達唐詩的意境,活在現代進行式中的孩子,是不容易起共鳴的,這也是發想讓孩子畫出現實生活中的唐詩的目的。
看著富有繪畫天份的殊兒,大膽的勾勒、設色,她畫的不是那種夢幻般的美形卡通人物,而是以一筆呵成的童稚素描,及天真的生活經驗,把每一幅唐詩畫得孩味十足,也極富現代感,相信她的詮釋方法,應可以引起同儕的興趣和共鳴,因此特別集結出書,和愛讀詩、愛畫畫的小朋友們分享!
唐詩印象
李懷殊/本書繪畫作者
幼稚園大班時,媽媽陪我在家學唐詩,當時才五歲的我,雖然有畫畫的天份,但幾乎無法理解唐詩的意境是如何美妙,所以剛開始學唐詩,只能隨著CD唱誦,但完全不知自己在唱什麼。
有一天媽媽開始為我解說唐詩的大意,發現我似懂非懂,於是想到不如借用畫來教我學詩,或許能讓我體會到什麼叫做「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就這樣,我最有印象的童年時光,不是忙著畫唐詩,就是聽媽媽講唐詩的故事。
畫了幾幅之後,原本興致勃勃的我,逐漸失去耐性了,那時候我常常喊累想放棄,還會鬧脾氣,但媽媽不斷激...
目錄
02作者序:唐詩印象―李懷殊
04導言:五言詩的童想世界―劉雨菡
08〈登鸛雀樓〉王之渙:野獸派作風
20〈相思〉王維:紅豆不是相思豆
32〈春曉〉孟浩然:春之圓舞曲
44〈靜夜思〉李白:月光下的臥室
56〈竹里館〉王維:竹裡館
68〈雜詩〉王維:立體派畫風
80〈登樂遊園〉李商隱:登貓空賞夕陽
94〈新嫁娘〉王建:廚房裡的快樂新娘
106推薦文:今人與古月―凌拂
108推薦文:一段美好的成長陪伴―吳丹
02作者序:唐詩印象―李懷殊
04導言:五言詩的童想世界―劉雨菡
08〈登鸛雀樓〉王之渙:野獸派作風
20〈相思〉王維:紅豆不是相思豆
32〈春曉〉孟浩然:春之圓舞曲
44〈靜夜思〉李白:月光下的臥室
56〈竹里館〉王維:竹裡館
68〈雜詩〉王維:立體派畫風
80〈登樂遊園〉李商隱:登貓空賞夕陽
94〈新嫁娘〉王建:廚房裡的快樂新娘
106推薦文:今人與古月―凌拂
108推薦文:一段美好的成長陪伴―吳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