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有了MP3,我開始不知道音樂是什麼。
當有了YouTube,我開始不知道影片是什麼。
當有了blog,我開始不知道文章是什麼。
當有了Facebook,我開始不知道朋友是什麼。
當下,是處於過去與未來的這一瞬間。我們一方面勇敢地擁抱新的可能性,但一方面也必須回顧我們行為造成的結果,做為我們創造未來的依據。
本書是黃心健在過去25年裡,從工程領域「遷徙」到藝術創作得到的領悟分享。
科技本於人性,隱藏著人的善念與狡詐;它顛覆了人的生活,也製造了無數美麗的幻象,如同蜃樓。
黃心健要談的是人與科技之間的愛恨情仇。
一起社會案件,讓黃心健開始思考數位文明對於人類世界產生的影響。之後,他決定放棄在美國電玩界建立的資歷與人脈,回到台北,開始做一位新媒體藝術家:用科技來講述人與科技的故事。本書是黃心健在過去25年裡,從工程領域「遷徙」到藝術創作得到的領悟分享。
要知道未來,先要知道過去。在這科技的時代,黃心健越來越覺得「科技史」的重要。本書所關注的是:科技如何「修改」了人性、生活形態與歷史。
「科技本於人性」,可是「人性有善有惡」,所以由人創造出來的科技,也是一體兩面、善惡並存。如果能夠善用,本來是用於戰爭與殺人的技術,也可以轉換為助人的科技。但是,如果不知如何運用技術,一項好的發明,也會成為嚴重的問題。
當人類的人文素養追不上科技發展時,被科技操控或左右的人們,他們的人生到底失去了什麼?社會存在的許多問題,均須訴於人文兼具科技的思考才能解決。要將世界改變得更好,我們必須要解讀出科技背後的動機和意圖,以及了解這些技術對生活與環境造成什麼影響。
黃心健希望本書能成為一粒種子,讓越來越多人意識到人文與科技整合的重要性。而培養跨領域人才並非一蹴可幾,需要一代接著一代傳承延續下去。
作者簡介:
黃心健
新媒體藝術家。
母親黎蘭為知名油畫家,自幼生長在傳統藝術的環境;高中時有了人生第一台電腦Apple II,程式語言成為伴隨長大的第二外國語。大學時台大機械的訓練賦予深厚的技術背景,赴美後在巴沙迪納的藝術中心設計學院與伊利諾理工設計學院接受6年設計教育。畢業後獲得美國新媒體競賽「新聲音,新視界(New Voices, New Visions)」的首獎,並與新媒體藝術家蘿瑞.安德森合作她的第一張互動光碟「木偶旅館(Puppet Motel)」。其後,黃心健在美國Sega與美國索尼電腦娛樂公司擔任藝術總監,以及在微軟創始者保羅.愛倫的研究公司「區間」研發互動與音樂的創新應用。
黃心健在2001年返台,開始從事新媒體藝術創作。他的作品在國際畫廊、美術館與藝術展展出,包括臺北美術館、國立臺灣美術館、上海雙年展、威尼斯雙年展、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中心,北京798、韓國仁寺洞藝術中心、阿根廷404國際電子藝術節等。黃心健也以藝術家的身分參與委託製作,包括故宮博物院之未來博物館、周杰倫演唱會、誠品詩歌節、上海世博會臺北館、臺北花卉博覽會夢想館、迴龍捷運站公共藝術「傾聽」、南港展覽館公共藝術「我們的私房公共藝術」、101世貿站公共藝術「相遇時刻」等。2011年,黃心健獲得總統接見和頒贈「臺灣之光系列人物」,與第8屆「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
黃心健目前是政治大學數位內容學程的副教授,致力新媒體藝術的教育與出版。著有:《象形迷宮》。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AKIBO 設計師、藝術家
翁振宇 亞洲大學創意商品設計學系系主任
陳國祥 義守大學教授兼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
梁桂嘉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詹宏志 PChome Online 董事長
盧非易 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副教授 深刻推薦
名人推薦:AKIBO 設計師、藝術家
翁振宇 亞洲大學創意商品設計學系系主任
陳國祥 義守大學教授兼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
梁桂嘉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詹宏志 PChome Online 董事長
盧非易 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副教授 深刻推薦
章節試閱
01 十七億美金的煙火
©NASA Center: Kennedy Space Center/public domain
圖說:美國太空梭「挑戰者」號升空不久後發生爆炸。
對於從小看著無敵鐵金剛、宇宙戰艦大河號等卡通長大的一代,在想像中,駕著金剛不壞的機械翱遊宇宙,是未來必然的事情。在當時,太空梭是這個幻想的實體代表:用 17億美金打造的巨大白色機體,滿載著最高科技的結晶,被怒吼的火箭推進,後面拖著火焰與濃煙,衝出大氣層的景象。我想,對於全世界的機械工業來說,這應該是類似神祇般的地位。
1986 年 1 月 28 日,當時我是台大機械系大三的學生,那天我在學生宿舍裡吃中飯,看著新聞中太空梭「挑戰者」號的升空;一如往常,這是機械系學生的朝拜時刻,目睹著自己領域的聖物,掙脫了地心引力,再一次證明機械工業的偉大成就。然而,這次機械之神的出巡出了一點小問題:在升空後1 分 13 秒,在全球人類的注視下,突然在空中爆成一團火球。
這可能是我後來沒有繼續從事機械工程方面的職位,轉而從事設計與娛樂業的因素。在我心中,始終有個揮之不去的陰霾:當人類在複雜上建構了更複雜的科技,我只能了解自己所做的小小部分;是否有一天,會因為我的無心之失,而引發了巨大的災難?如果,我是眾多應該負責的工程師之一,那麼,我只該負千分之一的死亡責任嗎?
這是小學程度的數學,但我的心靈卻無法計算出來。
38 人為的自然
人造的環境,無聲且快速地取代了自然的影響。比方,人造的水庫,正影響地球的自轉。科學家認為,在過去的 40 年裡,全世界所有的水庫,將大約10 萬億噸的水圍起來;促使地球每天的旋轉速度,加快了 0.000008 秒;並讓地球的軸心,向後傾斜了 60 公分。我們所認知的春夏秋冬,正被我們的機械文明,無聲地偏移著。「春有百花秋有月」,這句話,還能持續多少年呢?我們的耕作方式,持續地抵消自然的影響,人工的溫室是否會代替自然的春夏秋冬?我們正在有意與無意地改造著我們身邊的環境,是否,有一天,機械與自然,會無痕地融為一體?
人造衛星與月,同時升起;雷達與向日葵一同隨著日出日落而轉動;氣象衛星與颱風草,一同追溯雲的變遷;手機的電磁波與陽光,同時照拂著大地。傳統節慶大部分是因為農曆而生,如新年、端午與中秋,有些則是因為改朝換代而出現,像是國慶日與光復節,但情人節等這些在工業革命後出現的節日,則是因為鼓勵消費由廠商推波助瀾而生,應該可以說是「慶祝人造物的節日」吧?
95 74分52秒
圖說:當横排時,就失去其意韻的〈蜀道難〉。
大賀典雄是索尼(Sony)的傳奇副總,他曾經是一位專職聲樂家,奔波於音樂廳與 Sony 總部之間,一直到有一次他太過疲倦,在後台睡著讓演出開天窗之後,才放棄了聲樂家的工作。他曾邀請卡拉揚到日本演出,旅程中卡拉揚心臟病發作,死在他的懷裡。當索尼開發音樂光碟(CD)時,原本設定的長度為 60 分鐘,但大賀典雄堅持CD的長度應不少於 74 分 42 秒,因為這是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的演奏時間,這長度後來成為 CD 的規格。這個小故事訴說了一位有人文素養的科技領袖,在關鍵時刻思考一個重要的問題:
技術要如何支持我們文化的核心價值?
我們的工程與技術人員,無時無刻在設計與決定技術的規格,這些考量,大部分是以成本與消費者的喜好為依據。但是,如果放慢腳步,回想曾經感動我們的文化內容,再看看這些規格可以如何支持這些內容,例如:
怎樣的:CSS:規格,才能展現李白的〈蜀道難〉?
多少:DPI:的螢幕,才能顯示宋徽宗以瘦金體書寫的《牡丹詩帖》?
幾吋的平板電腦,可以最舒適地閱讀老子的《道德經》?
當我們文化正快速地被轉移到數位世界時,我們的技術人員也必須要有更多的文化素養,才能將文化傳承到數位環境之中。
01 十七億美金的煙火
©NASA Center: Kennedy Space Center/public domain
圖說:美國太空梭「挑戰者」號升空不久後發生爆炸。
對於從小看著無敵鐵金剛、宇宙戰艦大河號等卡通長大的一代,在想像中,駕著金剛不壞的機械翱遊宇宙,是未來必然的事情。在當時,太空梭是這個幻想的實體代表:用 17億美金打造的巨大白色機體,滿載著最高科技的結晶,被怒吼的火箭推進,後面拖著火焰與濃煙,衝出大氣層的景象。我想,對於全世界的機械工業來說,這應該是類似神祇般的地位。
1986 年 1 月 28 日,當時我是台大機械系大三的學生,那天我在學生...
作者序
推薦序
我終於明白,你試著要告訴我的事 _AKIBO(設計師、藝術家)
有一天,心健分享給我一個利用手機鏡頭以擴增實境的方式搜尋各類店家的應用程式,他說:「Akibo,趕快去下載來用用看,未來已經來了!」。心健對生活上的種種科技事物非常敏感,常常分享給我這方面的訊息。他是一位觸角敏銳的藝術家,從美國回到台灣的初期,創作了一系列像詩一般的作品。
我們看到搬遷、環境改變帶給藝術家深深的感受,這一系列作品充滿著特別的空間物件:台北特有的頂樓加蓋、蓋在高高柱子上的房子、掛著鳥籠的漂浮建築、複雜巨型機械結合的房子、盤子上的公寓、扭曲的鐵軌鐵道、漂浮並迴繞著樓梯的金屬下弦月。也有許多器物、生物圖像:一個咖啡壺和一杯以電線桿為攪拌棒的咖啡、數以千計晾曬的白T恤、漂浮的牛皮紙摺船、浮空的椅子群、飛翔的鳥群……。這些視覺圖像以誇張的大小、數量比例,被安排放置在超現實的空間裡。身為觀眾的我們很容易被他的畫面吸引,像進入迷宮般一層一層往內探索,深深地掉進去他所創作的時空裡,不能自拔地跟著他往藝術、詩詞、哲學的雨林裡探險、思索,去尋求深奧複雜的解答。
記得心健的媽媽說過,他小時候對機械非常好奇;好幾次動手拆解手錶,再將擺滿桌面的齒輪零件組裝回去。這個小孩心健一直還住在大人心健的身體裡沒有離開過,《人間機關術》系列作品就是最好的證據。複雜的零件在作品中互相牽引各司其職,成為精心布置安排的機關裝置。每個作品各自成為一個運行的宇宙,轉動運行中道出一部部精采但不完整的故事,等待觀眾去繼續完成;並以實體雕塑、數位雕塑、互動裝置的形式呈現。《上海,我能跟你跳支舞嗎?》這個互動作品同樣述說著機械、構成、分解、組合,為藝術家慣用的創作語彙。投影在牆上的上海老建築有了生命,他們變形來模仿觀眾的姿態外型。這些作品像是一個布置著許多道具陷阱的舞台,吸引不知情的觀眾上台,有時觀眾會成為表演者、成為作品的一部分。這樣的藝術家像是編劇、導演、魔法師或狩獵者。我喜歡這個時期心健的作品所顯露出的神祕、深刻、迷幻、頑皮和天真。
後來在他的作品中開始出現人的寫實形象。《凝視》是個互動作品,當觀眾站到作品前,畫面就會出現一個家族合照,而這個家族的每個成員相貌都相同,就是這位觀眾的臉。互動的原理很簡單,電腦擷取觀眾的臉部影像,即時合成到畫面中。《讀唇術》將死去的藝術家Andy Warhol製作成機器人,大型的Andy頭像,他的雙眼、嘴唇是由一片片的機械面板組成。由臉書的留言來驅動這些面板,Andy Warhol的表情因此動了起來,好像有了生命。
心健用這些作品來關注生死、靈魂、血緣、信仰等議題,他的生命在這個時期也有了重大的改變,心健有了家庭、有了小孩。我在欣賞《凝視》後立刻傳一個訊息給他,說:「心健,這個作品好有溫度。」心健外在木訥寡言,其實他是溫暖熱情的,「我們的私房公共藝術」與「花博夢想館」就是他熱情的交際言語,他用作品更深、更廣地接近人群,擁抱觀眾。
《科技蜃樓》這本書讓我們理解這位豐富的藝術家,理解他的思緒脈絡,理解他與時代演進的緊密關係。就像是心健作品的導讀,也像是螢幕背後的祕辛公開。跟著心健回到他錯綜複雜的生命片段,從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到生活上的小小經驗;從深奧的理論公式,到一個單字名詞,都可以帶給他深深的感受,觸發他的哲學思考。就像一座炙熱的火山,熔岩滿滿地從每個作品裡噴發出來。讀完這本書心裡的感受,有如那首寫給文森.梵谷的歌裡面的歌詞:「現在我終於明白,你試著要告訴我的事。」
今天科技的文明還在不斷演進發展,很多創作者迷失在技術與設備的窠臼中,多數的科技藝術作品只看到科技的表現,卻看不到背後的概念思想。心健的創作是完完全全的自由,厚厚實實地感動人,他是我最推薦的台灣當代數位藝術家。
推薦序
我終於明白,你試著要告訴我的事 _AKIBO(設計師、藝術家)
有一天,心健分享給我一個利用手機鏡頭以擴增實境的方式搜尋各類店家的應用程式,他說:「Akibo,趕快去下載來用用看,未來已經來了!」。心健對生活上的種種科技事物非常敏感,常常分享給我這方面的訊息。他是一位觸角敏銳的藝術家,從美國回到台灣的初期,創作了一系列像詩一般的作品。
我們看到搬遷、環境改變帶給藝術家深深的感受,這一系列作品充滿著特別的空間物件:台北特有的頂樓加蓋、蓋在高高柱子上的房子、掛著鳥籠的漂浮建築、複雜巨型機械結合的房子、盤...
目錄
推薦序 我終於明白,你試著要告訴我的事 AKIBO
推薦序 又一次的驚嘆,是科技,更是人文! 陳國祥
序 科技本於人性 黃心健
驚蟄
01 17億美金的煙火
02以生命負責的人
03殺人的電玩
04最成功的設計
05被物質修改的人性
停下來,往回看
06搞砸到面目全非
07我們急著去哪裡
08人類腦中的爬蟲
09活著的單位
10不會說八卦的尼安德塔人
11數位時代的異象
12傳承一
13傳承二
14傳承三
想像世界的可能
15思想是最美的作品
16 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消長
17給海豚的軟體
18海底的獨立製片家
19混沌世界中的因果感應
20科技的減法
21心劍
22境界的回歸
科技史
23巴別
24器物中的人性
25電話中的歌劇
26新就是好?
27恐龍的時尚生活
28身上的開關
29物質的遺跡
30名稱的遺跡
31愛迪生的野望
32馬蹄的賭局與美國的霸業
33進步的原動力
34新時代的地理
35黑白電視,黑白夢
36個人的編年史
新因果
37果報
38人為的自然
39天與地的對應
40鬼來電
41地震的歌曲
42路平專案的由來
43即生即死
44由逝者的眼睛看世界
時空的重塑
45新距離
46實與虛的地址
47不朽一
48不朽二
49不朽三
50不朽四
51不朽五
微量的力量
52每個人都可以成名個15分鐘
53頭上的燈泡
54在家中尋找外星人
55 reCAPTCHA
56不可忽視的零頭
57民主:被分擔的微小責任
58微量隱私
59小我變笨,大我才能長智慧
60微量知識與半吊子的時代
殺人的技術
61奪命手機
62戰場中的XBOX把手
63軍方的YouTube
64你不可以向直升機投降
65躲在安全的地方殺人
66軍隊裡的Power Ranger
67暢銷的殺人模擬遊戲
68禁運的3C產品
69微波海鷗
70限制防撞桿高度的立法
71我不接「生」
遊戲的歲月
72自我在哪裡?
73多重人格
74被機器摸頭
75新移民
76唯我獨尊
77你在玩遊戲還是在睡覺?
78無限的想像
79毀掉全球三分之一工作效率的來源
80超級瑪琍的迷幻體驗
81只玩一次的遊戲
82天堂的經濟規模
83被引誘的行為
愛在技術蔓延時
84一見鍾情
85Dear John Letter的演化史
86心賊
87數位代溝
88另類友誼
89網路情殺事件
90雲端美女
91特種月老
92死亡與婚禮
93即時通,冷笑話與一夜情
科技中的人性
94 74分42秒
95房子中的人性
96深夜的字謎
97讀水
98照片與證據
99人海戰術
100真假互動
101數位家庭
102不義的自動販賣機
103車的文化
104馬路上的擬態
105種族歧視的橋
奴隸工程
106數位黑奴
107夢遊仙境中的瘋帽匠
108捐心
109我是熱點
110被插過的痕跡
111數位殖民
「看」的工程
112畫皮
113最昂貴的廣告片
114最賣座的電影=特效片
115愚弄眼睛的人
116在這個紅綠燈看下個紅綠燈的人
數位禪
117科技禪
118音之禪一
119音之禪二
120靜止的移動
121心之鯉
科技藝術的省思
122瞪回來的作品
123一件沒有觀眾的作品,還是作品嗎?
124沖水馬桶是國家機密
125數位古董:「新」媒體藝術家的技術
126科技藝術家的穿著
127極大中的極小
128是觀眾還是演員?
129音的記憶
130印象派其實是科技藝術
131立體派其實是科技藝術
132包浩斯的機械之愛
133科技藝術的社會功能
圖片來源 Picture Credits
推薦序 我終於明白,你試著要告訴我的事 AKIBO
推薦序 又一次的驚嘆,是科技,更是人文! 陳國祥
序 科技本於人性 黃心健
驚蟄
01 17億美金的煙火
02以生命負責的人
03殺人的電玩
04最成功的設計
05被物質修改的人性
停下來,往回看
06搞砸到面目全非
07我們急著去哪裡
08人類腦中的爬蟲
09活著的單位
10不會說八卦的尼安德塔人
11數位時代的異象
12傳承一
13傳承二
14傳承三
想像世界的可能
15思想是最美的作品
16 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消長
17給海豚的軟體
18海底的獨立製片家
19混沌世界中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