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英文是邁向世界的通行證,
也會是你最強而有力的武器
有許多觀眾朋友看了我全英文播報的《雅琴看世界》後,都很驚訝原來張雅琴的英文這麼流利,查到我曾經出版過英文學習書,都表示要去買來看,但因為是二十幾年前的出版品了,並不容易找到,於是我跟圓神出版社的簡社長提起這件事,他非常支持,因而促成了這本書重新修訂,也增加了許多內容,以全新的面貌與讀者見面。
因為《雅琴看世界》將本書連結了起來,我想先提一下為什麼會有這個節目。
武漢肺炎疫情高峰期間,有對英國情侶來台灣旅遊,依照規定他們必須住進防疫旅館隔離十四天,政府幫他們安排住進花蓮的防疫旅館,每天僅收兩百五十元的餐費。結果這對情侶開始跟家人朋友抱怨,甚至投書BBC,表示環境惡劣、食物難吃,還限制他們人身自由,把台灣說成極為落後的國家,批評得一文不值。
事實上,我們的工作人員還因為他們要求吃無麩質的食物,特地自掏腰包買蛋、牛奶,盡心盡力照顧。所以BBC的負面報導發酵之後,引起了全民的反彈,外交部提出了抗議,但BBC只把新聞撤下,沒有任何更正啟事,而且即使更正,對台灣的國際形象早已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
然而雖然在國內大家討論熱烈,但國際媒體卻沒有任何能見度,於是我跟年代新聞高層提了個企畫,想製作一個《年代晚報》的英文版,每一集五分鐘左右,把一些重要的事情講清楚、說明白,讓國際上也能聽到台灣的觀點與說法。因為我的個性比較活潑,常常有許多突發奇想的點子,想到什麼就大膽提案,大部分時候大家都聽聽就算了。沒想到這次老闆竟然很爽快地一口答應:「好!我們來做。」被熱情沖昏頭的我根本忘了自己已經從哥大畢業多少年了,現在的英文程度是否可以勝任?
還記得提出這個想法是某個星期五,老闆說:「那今天就先試錄,沒問題的話,下星期一開始播出!」於是,憑著一股熱血,《雅琴看世界》就這麼誕生了。等到著手製作,才發現不是想像中那麼簡單,說到這裡,我真的很感謝我的同事,所有人都自願加班,全力支援。我最常聽到他們對我說:「妳要的是這個沒錯吧?」像是節目中很有特色的手板,靈感也來自這群很有創意的團隊,當他們提出這個構想時,我還想說這要幹嘛,但做出來以後才發現效果很好。每次他們跟我講話的時候,我都會看見他們眼睛裡閃爍的光芒,這真的讓我很感動。
三月三十日第一集播出之後,觀眾的反應非常熱烈,蔡英文總統甚至在Telegram上貼文分享,讚許《雅琴看世界》用全英文播報,字幕和手板也以全英文形式呈現,讓國際友人也能透過報導了解台灣的狀況,為台灣發聲!對此我感到非常榮幸,播出之後很多人問:「這個節目是想教台灣人學英文嗎?」我回答:「不是,我是想告訴外國人,台灣人在想什麼。」
播出後沒多久,WHO祕書長譚德賽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第九集的內容以此為題,點閱率突破了百萬。譚德賽對外表示,台灣人因為他是黑人而歧視他。然而事實並非如此,而是WHO一直把台灣排除在外。當時我在節目上說了一句:「Justice will prevail.」(正義終將彰顯),很多網友以此做了很多迷因,讓這件事在網路上廣為流傳,讓更多人知道事情的真相。有許多朋友留言給我,寫著:「謝謝妳願意為台灣做這件事!」但我覺得不需要謝我,因為這是我的工作,我更感謝公司願意放手讓我做。而且所有工作人員都和我一樣,沒有領取額外酬勞,大家都是額外擠出時間,下班之後留下來和我一起錄製這個節目。
後來有個阿根廷的電視台引用了我們的節目,有朋友看見了告訴我:「雅琴姐,你上了阿根廷的電視了。」因為主播講的是拉丁文我聽不懂,請人翻譯之後得知,是在講WHO以及台灣的看法。由此可知語言的影響力有多大,全世界各國只要懂英文的人,就能透過這個節目了解台灣的觀點。
也有觀眾留言說看了這個節目,激起了他想學英文的熱情,而且跟我講的人不只有學生,還有許多脫離英文已久的朋友。印象很深刻的是一位宜蘭的高中生,他用英文寫了一封信給譚德塞,寄給我,告訴我未來會繼續好好學習英文,為自己及國家發聲,我覺得這個年經人很棒,所以後來還把信做成了手板,在節目中與觀眾分享。
節目紅了之後,媒體最常問我的問題就是:「雅琴姐,妳已經這麼多年沒有用英文了,為什麼還能這麼流利呀?」我想說的是,其實大部分人都學過英文,只是還給老師了,而學習是終身的,是一個continuous revolution。
這個節目雖然是錄影播出,但念不好或念錯都得整段重來,所以在緊湊的時程下,通常需要一次OK。不過有很多單字對我來說還是非常陌生的,譬如〈兩岸關係條例〉〈九二共識〉怎麼說?什麼叫「One China, Two System」?對我來說都是新的英文詞彙,也是一種學習。
剛開始有人留言給我說聽不懂,但是慢慢地,有人回饋說自己的英文開始有進步,因為我們字幕都有中英文對照,讓他們學到了一些單字。後來也有觀眾跟我說:「雅琴妳比開始時進步喔,越來越溜了。」這就是我一直想跟大家分享的觀念,英文也要持續學習,只要常說、常聽、時常吸收新的詞彙,一定會漸漸看出改變。
我以前在美國讀書的時候,都覺得日本人、韓國人的英文沒有我們好,但現在這些國家裡英文好的人非常多,有很大的進步,反倒是台灣似乎成長有限。台灣要走向世界不能只靠國家、不是只靠政府,而是每一個人民。就像這次WHO的事件,英文顯而易見是一個很重要的發聲工具。我自己也是教育部的英語促進委員會的委員之一,前陣子委員會就在商討如何讓英文變成一個using language而不是第二語言。因為第二語言牽涉到官方語言的問題比較複雜,但是using language就是日常使用的語言。為此我建議政府開設免費的學習平台,像韓國的阿里郎電視台、日本的NHK電視台都有全英文的節目,這也是我製作《雅琴看世界》的原因之一。
這本書再次誕生的原因也是如此,我不是從小居住在國外,也沒有厲害的家教,跟所有台灣人學習英文的過程一樣,剛開始也遇到很多挫折。但後來的我到了哥倫比亞大學念書,現在英文也被認為說得滿流利的,我想我的學習方式應該算是成功,所以想跟大家分享,希望也能燃起你對英文學習的信心與熱情,我做得到,你也一定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