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演講、寫作或教學,游乾桂老師對於親子教養議題的長久關注和耕耘,廣獲迴響和肯定。在本書中,游乾桂老師藉由平易近人的故事體裁,述說了二十一個引人深思的親子教育故事,從最後一名的不平待遇、資優生的迷惘和壓力,到樂在工作的燒餅伯、每天騎十幾公里路去探望住院父親的單車女孩……作者透過學校、家庭和社會中的多元情境和人物,對於學業表現和品格教育等教養議題,提出不同角度的反思。
在每個故事之後,並附有「教育錦囊」單元,針對這個故事所探討的教養主題,提供實質的建議和提醒,以幫助所有的父母、師長,檢視自己教導孩子、對待孩子時,是否在要求學業表現之際,忽略了每個孩子獨有的本質和特長?是否在強調技能培養之際,忽略了道德理念和生命教育的灌輸?
教育缺的不是方法,而是觀念;不是迷戀,而是信念;該注重的不是結果,而是歷程。我們期許中的孩子,應該是懂生命、會生活、能思考的獨立個體;而教育該做的,並非是把每個孩子都教成資優兒,而是應該幫助他們開發潛能,找到真正的興趣和志業,開創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在游乾桂老師感性和理性兼具的誠懇叮嚀之下,希望能帶給父母師長一些省思和感動,也指引出一條可行的道路,讓我們幫助每個孩子更快樂地成長茁壯,更精采地享受人生。
作者簡介:
游乾桂
出生在宜蘭員山小鎮的他,在過了一段城市人繁忙的生活之後,終於發現,錢只是生活的媒介,不必物慾橫流地追求;一九九六年辭卸工作,成了自由人,回歸成最快樂的生活家,以演講為人醫心、分享經驗,使人豁然開朗。著作豐富的他,相信書才是最好的醫生,它可以引導讀者覺悟,找回智慧,於是花了更多時間,書寫貼近人們心靈、癒合心理傷口的處方,目前已出版九十多本作品,並曾榮獲新聞局金鼎獎等多項出版殊榮。
從事臨床工作十多年的他,深諳心靈安頓之道;目前是鞋子兒童劇團發展顧問、中國健康家庭協會秘書長,閒盪在家的自由人及換個方式醫心的助人者。設有《生命桃花源》網站:http://www.Best.net.tw/ycg/,提供新資訊與讀者交流;並在康軒親子網站http://www.bama945.com.tw/書寫「快樂爸媽學苑」單元,提供新的親子觀念,並解決親子難題。
章節試閱
【快樂有罪?】————每個孩子都是尋樂天使
那一年的五月天,艷陽已露出紅紅的臉龐,燒烤得令人難以忍受。我被主辦單位說服了,參加一個名曰﹁露天心理醫院」的活動,當天出奇的熱,把塑膠帳篷烤得有點像熱鍋,烘烘的熱氣一直蒸騰,霧濛濛的。我一坐定,汗便直冒而出,出水的速度快得驚人,沒多久,衣服全濕了。
三位專家輪流駐診,我輪值的是一點至三點,太陽正熱的時段。工作人員笑稱今天是「受難日」,他們取出預先準備的冰枕,邊拭汗邊冰敷似的,問我要不要也來一份,我搖搖頭,不敢領教他們的消暑法。
暑氣難耐,我開始有些受不了,暗想著幹嘛答應來這種鬼地方做這種鬼事;更怨中午這種鬼時間,既怕沒人,也怕有人,擔心熱昏了頭,我和諮詢者一起胡說八道可就糗了。我探頭往外看,偌大的廣場,行人變得少少的,全都跑去納涼了,小小的帳篷屋裡坐了一個人,一直喝茶看報紙擦汗,真的很可笑。
算是慶幸嗎?總算有人來了。第一位諮詢者是從北投騎著摩托車趕到的,她把車停在廣場前,跑了過來,以上都是她告訴我的資訊,顯見她很早出門,騎了很久的路程,急著想與我會面,如今終於抵達了。她一進了帳篷,仍在喘著大氣,體溫的熱度也還嗅聞得到。她想開口,卻又被喘氣聲擋著,再想說,還是留了半句,我示意她坐下來,先歇一歇再說。
工作人員倒來了茶水,她一口氣喝乾,再要了一杯。
氣,終於喘定了,她緩緩吐出最後一口,開始說話:「老師,拜託你一定要幫幫我。」
我對她笑了笑。悶在空氣不流通的帳篷裡,活像烤鴨,她與我一樣,一直擦拭著額頭冒出的汗珠。
到底要幫什麼忙?她始終沒說出口,見我一直在笑,也跟著笑了:「我忘了講重點哦。」她總算憶起了此行目的,清了清嗓門:「我的兒子太開心,怎麼辦?」
這話太過無厘頭,差點讓我從椅子上重重跌落。難道這就是她騎了大老遠的路來會我的目的,為的只是替快樂的兒子找尋不快樂的方法?
真是這樣嗎?抑或我聽錯了?
「快樂不好嗎?」我細聲求證。
她點了點頭,修正了一下:「太快樂不好。」
我有些不解了:「太快樂不好?」
我重複了一遍,她沒有疑義地點點頭:「太快樂會無法集中注意力,使讀書分了心,分了心就會事倍功半……」接下來是一連串她對於快樂的負面評價,很有意思的推論。
關於快樂與學習效果的研究,我見過幾篇,但清一色全是正向的,沒有負面的結論,這個媽媽卻認定快樂不好,求我給一點不太快樂的處方,這與我的本質所學相違背,我半晌說不出答案。
「老師……」
我根本聽不見她在說什麼,或者故意不想聽見,即使聽見了,我也不太會回答吧。我真的忘了當時給過她什麼答案,只記得她說了「謝謝」便走人了。
她應該有點滿意,有更多不滿意吧。
我猜我根本沒有告訴她,不快樂的方法。
這個媽媽讓我想起另一個媽媽。有一次,我的心理諮詢室來了一對母子,媽媽的滿心焦慮全寫在臉上,因為前一天她才接到老師的「恐嚇」—應該是「警告」,不,「提醒」比較恰切,說她的兒子如果再這麼皮,就不讓他來上學了,免得影響別人。
她的兒子一直有個高超的本領,令人招架不住—他精力充沛,永不喊累,從白天到黑夜一直很high,沒有停過。父母本來就無力了,加上老師的怒氣沖沖,便更無助了,專家給這孩子一個稱號,叫做「過動兒」。
那一天同樣陽光高射,媽媽帶他來我的諮詢室時,已被烤曝得兩眼昏花、汗流浹背,但這個孩子還是精力充沛,定不下來。我請他坐在我身旁,我們天南地北聊了起來,我發現他懂得很多,生物知識豐富、喜歡研究天文,起初是我問他答,後來成了他問我答,問題愈來愈深,我答得困窘,努力搖頭與吐著舌頭。
短短的一小時,每隔幾分鐘,便重複聽見這樣的話:
「別動。」
「專心聽醫生的話。」
「腳收起來。」
「不要挖鼻孔。」
「呼吸小聲一點。」
她盡管些小事,讓孩子有些手足無措,不時地看看我,再回頭望向媽媽,我跟她揮揮手,示意她別打斷我們,她才坐定安靜了下來。如果這個孩子有病,我看媽媽應該病得更重、更需要治療,因為這孩子養成的所有習慣,鐵定與眼前的這位媽媽有關,有些小動作,還真是像極了呀。
這下我全明白了,這個孩子肯定是聰明兒,他很會見風轉舵、察.觀色,更重要的是看起來很開心、很活潑、很有主見,對照於大人們的悶悶不樂,形成一幅有趣的畫面。
他是過動兒?還是快樂兒?
或者是快樂的過動兒?
快樂有病?
過動有錯?
我霎時間內心有如火烤,身體劇烈燒灼,開始了解某些事情的原由了。原來規矩是大人設的,他們規定孩子必須正襟危坐,不能亂動;讀書要專心,好好聽課;不要有自己的看法,最好沈默是金,於是活潑、好動、獨立、自主、聰明、伶俐……便成了一種錯。
快樂本來是一種美好的追尋,可是太快樂,人們又不習慣,把它當成病了。看著這個媽媽,想起另一個媽媽,再把眼光移回這些孩子身上,心中的感觸更深了。
這天我在附近的公園閒行,看見一對父子在密林中奔跑嬉戲、恣意玩耍,爸爸隱身林間,玩起躲貓貓,孩子嘴角揚起一抹笑,努力在草叢中搜尋。終於找到了,孩子得意地大笑,爸爸一把抱起他來,高高舉在肩上。孩子快樂,爸爸更是歡喜。這一幅畫面好溫馨,兩人笑得開懷,只是我也替他們擔心著,怕這種快樂根本持續不了多久。也許有一天,時空改了,孩子大了,功課多了,考試到了,不快樂又將伸出魔掌來。
向晚時分,彩霞從雲朵隙縫裡透出一抹金黃,染黃了一整片小綠山,天,突然暗了下來,父親牽著孩子的手,哼哼唧唧,由公園旁的小徑散步離開,消失在暮色中。空氣裡,散發著快樂,笑聲一直漫過山頭。
游老師的教養啟思
快樂,是開創美好未來的動能
美國作家比爾.利特爾說:「在生活中,不會永遠有特權去做自己高興的事,但我們有權從所做所為中,得到最大的樂趣。」
快樂是必要!可是誰快樂?
孩子的不快樂指數是七成;老師的不悅指數是七成二,媽媽是八成三,爸爸也好不到哪裡去。人人都不開心,這是什麼樣的社會?
為何不快樂?兩個原因,一是不會找快樂,二是老往壞處鑽。
我老早知道快樂難得,小時候笑得太開心就會挨罵,父親的口頭禪是:「笑什麼,瘋了嗎?」我沒瘋,只是想笑,當時真的不解,為何開心不可以笑。
媽媽不遑多讓,她的反應更匪夷所思:「我有錯嗎?」這話令我爆笑,為什麼開心的笑與她的錯有關?笑是我的事,錯是她的事,本來不相關,竟因為她的思慮連結起來了。
我學了心理之後,才明白這叫制約,是從小養成的生活態度,而爸媽絕不明白他們為何會這麼想、這麼做。這種制約的形成,一定有其原由,負向思考是其一,我們這個社會不知從何時開始,慢慢走向負向思考的模式,凡事都往壞的角度想,人人都變得陰陰沈沈、憂憂鬱鬱的。「有什麼好笑的?」這句話變得很有意義,至少表示他笑不出來,找不出笑點,幹嘛要笑?但反過來想,人生至此,又有何意義呢?
一個考了三科一百分、一科六十五分的孩子,鐵定挨罵,為什麼?因為我們都只看見六十五分、只找著缺點,於是陽光不見了,大雨來了。
不笑,顯示這個人很少有身心悅然的感受,這在我看來簡直是人間一悲。一個人一輩子少有笑點,過的會是什麼樣的人生呢?
不快樂的成就算是成就嗎?
我永遠不可能相信,成就得用悲傷堆成,當一個成功者告訴你,他很不開心,你有何感受?演講時,我常對父母說,我真的不是不喜歡第一名,而是不喜歡第一名卻不快樂的人。這兩者有意義上的差別,笑笑的便奪冠,顯示他行有餘力,不必擔心;若是用盡心力、費了千辛萬苦才得來的,就只是壓力了。高壓力者,不笑,就是不笑;不笑了,人生還有什麼好玩的。
快樂是人生的動能,有了它方可往前行;不快樂的人往往會裹足不前,憂鬱經常耽擱了許多機會。這是我從事心理醫療多年最大的發現:很多人不是不聰明,而是被憂傷所敗。研究也同時指出,快樂的人比起不快樂者占盡優勢,學習效率多出一點七三倍,這雖然只是一項研究報告,卻值得參考。
如何更快樂?至少得先同意快樂真重要,它遠遠超過有形的成績與名校。
我家有句名言:「考前要努力,考後別在意。」意指人不該往後看,事實就是事實,耽溺是無用的,何必自尋煩惱。我一直主張過程勝於結果,過程是全部,結果只是部分而已。
我也不做過度的要求,努力了,結果未必好,不努力結果一定不好,這是我的信念。女兒數學不佳,但很用心了,我安慰她,DNA的問題我沒處理好,沒有遺傳數學細胞給她,她聽完笑了,我不希望一件人生小事就毀了她的自信。
不快樂的成就也算成就嗎?我完全難以苟同,我們的孩子缺的不是分數,而是迎向未來的動能,少了它,如何向前?我把這些謹記於心,當他們不快樂時,不是逼著他們再讀再唸,而是邀他們一起放空,看山看水把樂子找回來。
一件事如果有兩種決定,我願意用樂觀看人生,而非悲觀;快樂也一天,憂傷也一天,何必自找苦吃。
【快樂有罪?】————每個孩子都是尋樂天使那一年的五月天,艷陽已露出紅紅的臉龐,燒烤得令人難以忍受。我被主辦單位說服了,參加一個名曰﹁露天心理醫院」的活動,當天出奇的熱,把塑膠帳篷烤得有點像熱鍋,烘烘的熱氣一直蒸騰,霧濛濛的。我一坐定,汗便直冒而出,出水的速度快得驚人,沒多久,衣服全濕了。三位專家輪流駐診,我輪值的是一點至三點,太陽正熱的時段。工作人員笑稱今天是「受難日」,他們取出預先準備的冰枕,邊拭汗邊冰敷似的,問我要不要也來一份,我搖搖頭,不敢領教他們的消暑法。暑氣難耐,我開始有些受不了,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