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執行力到即戰力,現在,你需要整合力!
誰說台灣完蛋了?我們有的是本事! ?
最撼動企業人的主張!??全民第三波奮鬥!?
施振榮 嚴長壽 等名家力挺!
面對競爭力下滑,新中國崛起,
台灣的經濟需要新力量:吃角子老虎精神的台灣概念──整合力!
舊台灣概念:刻苦耐勞、克勤克儉、機械設備、資本密集!
新台灣概念:前瞻眼光、全球胸襟、現代知識、人文素養!
台灣經濟的新力量!
吃角子老虎==台灣概念==整合力!
讀者也許感到奇怪,為什麼將IBM和MBA,吃角子老虎,三個似乎是毫不相干的事情湊合到一起,它們之間到底存在有什麼共同之處?答案是,這三者都源自相同的一個概念:整合力。
面對全新的國際競爭,這正是台灣未來所需要的能力。所謂「台灣概念」,是指一種企業優勢,一種「結合台灣的地緣條件」的優勢,正如同「中國概念」,是建立在大陸的優勢條件一樣。
過去五十年,台灣在不同階段都有過成功的「台灣概念」,包括早期的農產加工產品,如洋菇、蘆筍罐頭,其後的紡織品和自行車等工業品,再到近年來的個人和筆記型電腦等,在世界上都曾經各領風騷一段時間。
隨著台灣的競爭條件改變,未來的臺灣概念股,不再是靠吃苦耐勞的美德,也不是靠克勤克儉的降低成本,或是靠投入大量資金和硬體建設。而是:建立在具有前瞻眼光、全球胸襟、現代知識和高度人文素養的社會等條件上。
而未來的臺灣概念股,許士軍認為,是和臺灣不可取代的基本優勢條件相結合的產業。例如:觀光業,就是最無法外移的產業…
作者簡介:
許士軍
許士軍堪稱是創意源源不絕的管理學教父。
在教育界,他曾任政大企業管理學系系主任、企業管理研究所所長、台大管理學院首任院長、新加坡國立大學管理學院行銷學系主任。創辦長庚管理學院、擔任中華民國管科學學會理事長。現任台灣評鑑協會理事長、元智大學講座教授,從事企業管理教學超過四十年,台灣不少知名的管理學者以及企業高階主管,都是他的門生。
在業界,他也有豐富的實務經歷,曾擔任中油公司常務董事,台電、華航、台灣證交所、中國生產力中心董事,以及高雄銀行董事長。
更重要的是,他研究領域廣及行銷、策略、組織、國際企業,他熟悉經濟、政治、產業等議題,視野寬廣,常常有超越時代的不凡見解。他膾炙人口的管理學著作很多,包括《管理學》、《邁向21世紀的管理》、《許士軍為你讀管理好書》、《許士軍談管理》等。 由於他在管理學上的偉大成就,因此獲頒台灣管理學界最高榮譽的管理獎章!
章節試閱
尋找真正的「台灣概念股」
你的企業具備這些條件嗎?
不是靠吃苦耐勞的美德或克勤克儉的降低成本,不是靠投入大量資金和硬體建設,而是建立在具有前瞻眼光、全球胸襟、現代知識和高度人文素養等條件上……
近幾年來,台灣股巿捲起一陣「中國概念股」旋風,幾乎完全奪走了過去十年來「電子股」的燦爛光彩,儼然成為股巿的主流之一。所謂「中國概念股」,主要是指較早進入中國大陸的台資企業,經歷多年的艱辛經營之後,終於在業績上獲得突出表現,例如中華汽車、正新輪胎、美利達自行車等企業。
如果有「中國概念股」,是否也可能有「台灣概念股」呢?首先,在這裡先為這種「台概股」下個定義,應該是指這種企業的優勢,結合了台灣的地緣條件,跟「中概股」是建立在大陸的優勢條件一樣。
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
廣義來說,在台灣過去五十年的經濟發展歷程中,每個階段似乎就會出現合乎上述定義的「台概股」,這包括了早期的農產加工產品,例如洋菇、蘆筍罐頭,其後的紡織品和自行車等工業品,再到近年來的個人和筆記型電腦等,以至於目前的半導體代工,這些產品在世界上也都曾經居於領先地位,各領風騷一段時間。
但是,嚴格來說,它們不算真正的「台概股」,只能算是過客;隨著世界上其它地區的興起,能夠提供更有利的條件,它們只好別無選擇地遷地為良,將他們在台灣留下的舞台,讓由其它產業進駐。君不見二十年前,甚至十年前,許多號稱世界第一的台灣產品而今安在?從這觀點而言,台灣只是它們的一時舞台而己。
在全球化趨勢下,許多產業逐水草而居,是很自然的趨勢。台灣過去四、五十年間的經濟能獲得持續且快速地發展,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能夠在不同階段,配合國際潮流,引入和推動不同產業。目前政府和民間積極推動奈米和生物科技產業,也是著眼發掘屬於台灣下一階段的主力產業。沿續過去的發展軌跡和經驗,這無疑也是一個我們應該努力的方向,但是,這類產業仍舊不能算是真正的台灣概念股。
另一類可能的台概股,包括在這塊土地上所從事建設的事業,例如公共建設或者造林之類,這些投資活動和地點是分不開的。如果說,前面所說的產業是利用一個地區所能提供的優勢條件的話,那麼這一類活動是為了創造一個地區的優勢條件。舉例來說,政府在一九七○年代所從事的十大建設,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奠定了台灣過去二十年經濟發展的基礎。但是問題在於,一方面這類活動是屬於台灣在國際競爭上的上游,有待衍生的產業活動予以發揮和利用;在另一方面,這類活動未必是經常性的,本身沒有辦法帶動一個經濟的持續發展。
台概股的三種特性
因此,真正的台概股,應該是屬於具有下面幾種特性的產業:
首先,它的優勢條件和台灣的優勢條件是密不可分的,是世界上其它地區沒有辦法取代的,因此不至於隨著環境條件變更而外移。其次,它們可以直接產生收益,並且是持續不斷的。第三,最好的話,這些產業還可以產生衍生效果,帶動其它相關產業的發展。
根據這些標準,我們將幾種產業排除在台概股之外:首先,是依靠原物料和勞動力的產業,固然在早期它們曾經為台灣產業帶來某些競爭優勢,但是依目前以及可見的將來,台灣在這些方面是不可能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其次,是一般製造業──甚至包括這幾年來炙手可熱的電子業,它們也可能像過去的自行車業和紡織業一樣成為台灣的過客;第三,是基本建設或營建業,它們不可能外移,也可能帶動一時的景氣,有短期的功能與吸引力,但是容易有起伏不定的弱點。
基本優勢的兩個層次
嚴格說來,真正的台概股,應該是和台灣不可取代的基本優勢條件相結合的產業。這種基本優勢條件,包括兩個層次:一是自然層次,例如地理位置、自然環境和風光;一是人文層次,例如歷史文化、民情風俗、社會結構、人文素養之類。這些優勢條件──如果存在的話──是具有獨特性的,而且不可能外移的。例如世界上許多國家,如義大利、瑞士、西班牙,乃至於紐澳等,他們在經濟活動和產業發展中,有相當重要部分就是和這種優勢有密切關係。
顯然地,台灣擁有某些基本優勢條件。好比說,在自然條件方面,以台灣所處適中的地理位置、溫煦的氣候、美麗的海洋和山谷風光,是相當有特色可言;在人文條件方面,台灣過去多元的歷史背景,以及保有的文化遺產,也是非常多彩多姿的。如果一個產業能夠利用這些優勢條件,做為「核心資源」,並轉變為「核心競爭力」,則這種產業才是真正的「台灣概念股」。政府近日所亟力推動的觀光事業,似乎就是這麼一種產業。
不過,這裡必須強調的是,藉由這些條件來支持相關產業的發展,它們可能是必要條件,卻未必是充分條件。中間所需要的,是一個複雜而艱難的「價值創造」過程,尤其這種過程所需要的,不是資金和能力,而是眼光、創意和魄力的引導,以及組織和經營的執行能力,政府政策和法令的支持和配合,還有整個社會的觀念和行為水準的提升。能不能做到這些,應該才是決定我們可不可能發展真正的「台灣概念股」的關鍵要素。
換句話說,未來的台灣概念股,不是僅僅靠吃苦耐勞的美德,不是靠克勤克儉的降低成本,也不是靠投入大量資金和硬體建設。而是應該建立在具有前瞻眼光、全球胸襟、現代知識和高度人文素養的社會等條件上。事實上,當這種產業蔚然成形的時候,也是台灣真正邁入現代社會的時候。
尋找真正的「台灣概念股」你的企業具備這些條件嗎?不是靠吃苦耐勞的美德或克勤克儉的降低成本,不是靠投入大量資金和硬體建設,而是建立在具有前瞻眼光、全球胸襟、現代知識和高度人文素養等條件上……近幾年來,台灣股巿捲起一陣「中國概念股」旋風,幾乎完全奪走了過去十年來「電子股」的燦爛光彩,儼然成為股巿的主流之一。所謂「中國概念股」,主要是指較早進入中國大陸的台資企業,經歷多年的艱辛經營之後,終於在業績上獲得突出表現,例如中華汽車、正新輪胎、美利達自行車等企業。如果有「中國概念股」,是否也可能有「台灣概念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