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書卷獎當爸媽過了65歲張忠謀村上春樹韓江蔡康永讀冊選讀聯經暢銷66折起長期買進不婚孫翠鳳心靈工坊全書系屁屁偵探神奇柑仔店最透明的故事假仙女絕望者之歌
暫不供貨

歐洲的心臟:德國如何改變自己(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林育立

出版社:衛城出版

出版日期:2017-02-08

ISBN/ISSN:9789869351867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304

書況:良好

備註:近全新

書況影片(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暫不供貨
文字字級

資深駐德記者深入德國的肌理
從政治、能源政策與轉型正義三大面向
剖析統一後的德國如何在困境中擁抱改變
重返歐洲的中心


「難得有一本書,深入德國內部談東德的轉型正義問題,不只是陳列成果,而是探尋如何構思……透過受難也是反抗不法政權者的眼睛,我們可以看到個人的生命故事反芻,如何成為國家轉型的力量。雖然表面上只是少數個人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判斷和抵抗行動,但在沉默及謊言的迷宮裡,其實是『自由的祕密是勇氣』的最佳詮釋。」
──陳瑤華 (東吳大學哲學系教授)

「作者久居這個歐洲的心臟,不只目睹許多正在發生的變化,還親訪許多重要變化過程上的參與者,因此為近年德國發展模式描繪出相當立體的輪廓,並為以下問題提供可能的答案:這個再次強大的德國,究竟是如何強大的?在哪些地方強大?為什麼我們需要這樣一個強大的德國?」
──蔡慶樺(獨立評論@天下「德意志思考」專欄作者、駐法蘭克福辦事處祕書)

「本書關於德國能源轉型的篇章是非常重要的整理,也是必讀的參考書。尤其臺灣在邁入二十一世紀時『曾經』幾乎與德國同時宣布要成為『非核國家』,但十多年過去了,要真正瞭解臺灣跟德國間的差距和其原因,絕不是簡單的懶人包就可以描述的,而是需要『對政策細節和歷史脈絡的全盤掌握』,這對關心能源轉型的個人或團體是如此,對『政府和政治領導人』更是如此。」
──賴偉傑(臺灣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協會常務理事)

二戰結束,戰敗的德國在美蘇兩大陣營的角力下一分為二,東、西德隔著柏林圍牆各自發展;直到一九八九年,受東歐民主化浪潮影響,柏林圍牆倒塌,一九九〇年,兩德正式統一。然而慶祝的氛圍尚未退去,在國內,德國要面對東、西德整併問題;國際上,因二戰時的種種罪行,德國仍需反省與尋求和解。統一後的德國會怎麼走,全世界都在看。

二十多年過去,繼受過往傲人文化與罪愆的德國,奮力擁抱改變、面對轉型:人口組成變得繽紛多元;原本破敗的前東德區成為最受歡迎的居住地點;率全球之先推動能源轉型,讓世界看見非核家園的實踐可能;直面過往之不義,認真處理納粹與東德時期對於人權的迫害……統一後的德國再次變得強大,不過不再以軍國主義的姿態,而是以自身的政治經濟實力、科技與產業創新以及人道關懷重返世界舞臺,成為驅使歐盟持續向前的心臟。

本書由駐德資深記者林育立歷經多年採訪而成,以冷靜而熱情的視角,講述的是一個遭遇各種極端困境卻始終勇於面對的國家,從廢墟中重建,重返榮耀的故事。

本書特色

一、本書將談德國在東西德統一後最受矚目的三大領域,政治、能源政策與轉型正義。這是深入瞭解德國,且掌握德國的三個重點。

二、作者林育立不同於市場上德國書較偏人文、文學、深度旅遊傾向,而是以記者的身分深入德國各個現場。他於東西德統一後十年到柏林擔任駐歐特派員,見證了東西德統一後,德國如何重回世界舞台的過程。有許多獨家採訪與現場照片,深入且動態地呈現德國的內裡,對許多一手德文資料的掌握,使作者能寫出最好的梅克爾報導。本書不只是要寫出這個國家的魅力,更是要除魅,才能破除單純的先進國迷思,觸摸到德國真正的肌理。

三、本書因為是臺灣的作家所寫,更能抱著臺灣社會目前的時代問題理解德國,並進一步使德國令人羨慕之處以及目前面臨的困難,比如難民問題,折射回我們自身的反省,成為我們社會真正的養分。

四、美國總統選舉的結果,證明極右派與種族主義在西方世界重獲主導權,也因此堅定德國總理梅克爾四度參選的想法,宣示德國以及整個歐盟,捍衛自由與多元核心價值的決心。而二○一六年聖誕假期於柏林發生的恐怖攻擊事件,則讓梅克爾的選情及德國政黨的左右消長更添變數。難民議題的爭議、政治版圖的變化、選舉結果的不確定性;德國在二○一七年,依然會是全球新聞的熱議題,值得持續關注。

作者簡介:

林育立

自由記者,旅居柏林,曾在駐德代表處擔任新聞編譯,當過六年的中央社駐德記者,不定期為臺灣和德國媒體撰稿,並從事中德文口譯。相信記者這行離不開現場,正努力寫出能和臺灣社會對話的國際新聞。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陳瑤華(東吳大學哲學系教授)× 蔡慶樺(獨立評論@天下「德意志思考」專欄作者、駐法蘭克福辦事處祕書)×賴偉傑(臺灣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協會常務理事)

跨領域精采推薦

(以上按姓氏筆畫排列)

章節試閱
1. 柏林——從廢墟中重建的德國新首都

「巴黎永遠是巴黎,但柏林不會一直是柏林。」

──法國前文化部部長朗恩(Jack Lang),二〇〇一年

「柏林雖然窮,可是性感。」

──柏林前市長沃維萊特(Klaus Wowereit),二〇〇三年

一九九八年的夏天我搬來柏林,第一印象就是這個城市是個大工地。波茲坦廣場(Potsdamer Platz)上的紅色鐵皮屋,是當時全城最熱門的景點,我懷著觀光客的敬畏心情爬上頂樓,放眼望去,數十台高空起重機正從圍牆死亡線劃開的不毛之地,拉拔起全歐洲最大的工地。城中心菩提樹大道(Unter den Linden)上的普魯士雄偉...
顯示全部內容
目錄
【推薦序】戰後德國的再興,為世界帶來了什麼? 蔡慶樺
【推薦序】德國能源轉型不是神話 賴偉傑
【推薦序】政治的記憶與對未來的責任 陳瑤華
【前言】擁抱改變
PART 1 重返國際舞台的歐陸強國
1. 柏林:從廢墟中重建的新德國首都
2. 德國未來的節拍器:石化園區百年的起落和再生
3. 自由的祕密是勇氣:梅克爾的堅持與遠見
4. 成為新德國人:德國如何因應史上最大難民危機
5. 向假新聞宣戰:德國如何抵抗民粹排外浪潮

PART 2 告別核煤,邁向綠能新世紀
1.在地的能源革命:能源村的故事
2.擁抱能源新世界:傳統...
顯示全部內容
內容簡介
各界推薦
章節試閱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