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細節中來,細節中去
生活中的一切都是由細節組成的,它是成就大事不可缺少的基礎,一切的偉大都源於細節的積累。無論我們處理什麼事情,都應該注重細節。尊重細節才能改變命運,精於細節才能成就夢想,凝聚細節才能不斷超越。
細節就是魔鬼待的地方
隱藏在魔鬼底下的枝微末節,稍不留神,也會如同利刃刺向你的心臟,一命嗚呼。
細節,勝負之關鍵
美國,人們討論立法和政策問題時,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句話便是「魔鬼存於細節」。其意思大概是,任何一個好的法案或政策,都要十分注意細節,因為那些與立法精神和方針政策不一致、甚至完全背道而馳的「魔鬼」,常常就躲在「細節」中作梗。
二十世紀世界最偉大的建築師之一密斯•凡德羅,當被要求用一句最精煉的話來概括自己成功的原因時,用了五個字:「細節是魔鬼。」他在工作中反覆強調:不管你的建築設計方案如何恢弘大氣,如果對細節的把握不到位,就難以稱得上是一件好作品,細節的準確、生動可以成就一件偉大的作品,細節的疏忽也可讓一個宏偉的規劃付之東流。
今天,全美國最好的戲劇院設計中,有不少是他的大手筆。在設計每個劇院時,他都要精確測算出每個座位與音響、舞臺之間的距離以及由於距離差異而導致不同的視覺、聽覺感受,計算出哪些座位能夠獲得欣賞歌劇的最佳音響效果,哪些座位最適合欣賞交響樂,不同位置的座位需要做哪些調整才能達到欣賞芭蕾舞的最佳視覺效果。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在設計劇院時要一個座位一個座位地親自測試和敲打,根據每個座位的位置測定其合適的擺放方向、大小、傾斜度、螺絲釘的位置等。
對每一個細節都力求達到最好效果,使得德羅的作品件件是精品,而這種無微不至的工作態度,也成就了他的偉大事業。
二○○三年一月十六日,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回航途中發生爆炸,飛機上的七名太空人全部遇難。事後的調查結果表明,造成這一災難的罪魁禍首竟然是一塊脫落的隔熱瓦。一塊隔熱瓦的脫落看似一件小事,卻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它就像魔鬼一樣,吞噬了七條活生生的生命。毫無疑問,這件「小事」的發生,肯定是某個部門或某個設計師不重視細節,沒有把工作中的細節做到位而造成的。
有一位名人說過:「硬體專案的管理更多地體現在細節的管理,細節到每個設計、每次改動、每天操作。」坐過上海地鐵的人,一定都知道上海地鐵二號線的故事。上海地鐵一號線由德國人設計,看上去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直到中國設計師設計的二號線投入運營,才發現一號線中有許多細節在設計二號線時被忽略了。結果二號線運營成本遠遠高於一號線,至今尚未實現收支平衡。
一號線的設計有五點細節,是設計二號線時所疏忽的:
一、三級臺階的作用
上海地處華東,地勢平均僅高出海平面一些,一到夏天,雨水經常會使一些建築物受困。德國的設計師就注意到了這一細節,所以地鐵一號線的每一個室外出口都設計了三級臺階,要進入地鐵口,必須踏上三級臺階,然後再往下進入地鐵站。就是這三級臺階,在下雨天可以阻擋雨水倒灌,從而減輕地鐵的防洪壓力。事實上,一號線內的那些防汛設施幾乎從來沒有動用過;而地鐵二號就因為缺了這幾級臺階,曾在大雨天被淹,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二、對出口轉彎的作用沒有理解
德國設計師根據地形、地勢,在每一個地鐵出口處都設計了一個轉彎,這樣做不是增加出入口的麻煩嗎?不是增加了施工成本嗎?當二號線地鐵投入使用後,人們才發現這一轉彎的奧秘。其實道理很簡單,如果你家裡開著空調,同時又開著門窗,你一定會心疼你每月多付的電費。想想看,一條地鐵增加點轉彎出口,省下了多少電,每天又省下了多少運營成本。
三、一條裝飾線讓顧客更安全
每個坐過地鐵的人都知道,當你距離軌道太近的時候,當車一來就會產生一種危險感。在北京、廣州地鐵都曾發生過乘客掉下月臺的危險事件。德國設計師們在設計上體現著「以人為本」的思想,他們把靠近月臺約五十公釐內鋪上金屬裝飾,又用黑色大理石嵌了一條邊,這樣,當乘客走近月臺邊時,就會有了「警惕」而停在安全線以內;但二號線的設計師們就沒想到這一點,他們將月臺地面全部用同一色的瓷磚,造成乘客很難意識到已經靠近了軌道邊。地鐵公司不得不安排專人來提醒乘客注意安全,此又是一筆開銷。
四、不同的月臺寬度給人的舒適度不同
每次我到上海的時候,都體會到兩條地鐵舒適度的巨大差異。一號線的月臺設計寬闊,上下車都很方便,而當你轉入二號線後,就感到窄窄的讓人難受,尤其遇到上下班高峰期。在上海這種大都市,二號線月臺顯得非常擁擠。
五、為什麼省掉月臺門
德國設計師在設計一號線時,一是為了讓乘客免於掉下月臺,二是為了節省月臺的熱量,因此每處都設計了相應的月臺門,車來打開,車走關上。而中方的施工單位可能是為了「節省成本」居然沒安裝月臺門,當然,更不可能理解德國設計師的用心了。
說中國的設計者沒有德國人聰明?我想未必。關鍵在於長期養成的對待工作的認真和精細的態度。比起義大利和法國人的浪漫、美國人的隨意,德國人顯得嚴肅、認真,甚至刻板,可就是憑著這種一絲不苟、嚴肅認真的工作精神,使德國在二戰後迅速成為世界第三號強國。
當一件事情的大致方向定下來後,很多時候細節變成了決定勝負的關鍵。正所謂,很多大風大浪都闖過來的人,卻容易在陰溝裡翻船。
第二章 工作徹底,做事到位
做工作就要將工作一次性做徹底。一次徹底的工作,必須是一次完整的工作。不能有始無終,也不能忽略非重點性的工作。同時,在工作當中還應當注意一些小事,一些平凡的事情,處處留心皆學問,只有將小事都能夠處理好了,才能夠更好的把握和處理大事情。
要徹底就不要半路刹車
確認目標,一步步朝著目標前進,並貫徹始終。成功,必手到擒來。
凡「對的事」,必堅持到底
有一歌的歌詞寫得很好:「不論有多苦,我會全心全意,堅持到底。」我們碰到困難,決不要輕言退卻,要把困難當成對自己的試煉。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美國有位海軍上尉叫史密斯,他發現他的隊長用來打靶的新方法很好,用來訓練炮手一定能收到極好的效果,而且還能節省不少炮彈。於是,他寫了一封申請信,建議上司採用。但令他失望的是他的上司對於這個意見毫無興趣,未予批准。即使是這樣史密斯仍然沒有放棄,於是他繼續寫信給更高的長官,但他的提議也一次次被駁回。於是他便決定直接給羅斯福總統寫信。
而依當時的軍法,一切下級軍官的公文,均須申交直屬的上級,然後由那位上級再依次轉交上去。現在史密斯竟直接上書到總統手裡,按理說他早已嚴重超越了軍規。
那麼,他的下場如何呢?他不但沒有被軍法從事,而且還得到了羅斯福總統的認可。
按照史密斯的提議,他們在沿海某處圈定了一個目標,先令軍艦上的炮手,沿用舊方法開炮打靶,結果白白耗費了五個鐘頭的時間和大批的炮彈,卻一次也沒有擊中。而採用新方法效果卻截然不同,羅斯福因此對他大加讚賞。
史密斯對於他的意見,有著充分的自信,碰壁而不退卻,絕非追求名利之輩可比。如果當初他不能確定舊法的落伍和新法的可靠,便冒昧地到處亂投書,那結果之糟,必定不堪設想。如果當初他遇到挫折後而灰心,不再堅持自己的正確主張,那他也不會如願以償,獲得圓滿結果。由此可見,凡事只有堅持到底,才能夠獲得最後的成功。
培養出鋼鐵般的意志
很多人做事往往會猶豫不決,然而要戰勝猶豫不決心態的方法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始終把握自己的目標,這樣你就會堅定地向著一個方面努力,自然也就沒有猶豫可言。
但如何才能將事情做徹底,而不是在半路刹車呢?
一、學會克制自己
一天,小鎮上貼出了一個不同尋常的招聘啟事,吸引了小鎮上眾多的人駐足觀看。那啟事寫著:招聘一名懂得克制自己的年輕人,月薪四百美元,表現得優異可增加至六百美元,且有升遷機會。
說它不尋常就是因為它的內容是「懂得克制自己的人」,大人和小孩都無法理解這一點。很多大人鼓勵自己的孩子去參加應聘。負責招聘的人給前來應聘的年輕人一段文字,問:「你能讀嗎?」
「能啊。」
「那持續不斷地閱讀這一段,可以做到嗎?」招聘者再問。
「可以啊。」幾乎所有的應聘者都脫口而出。
「那好吧,你們一個一個來。」
那段文字被交到一個年輕人手裡。他開始閱讀,這時,負責招聘的人放出幾隻漂亮的小狗。小狗如絨球般滾動,打打鬧鬧,十分可愛。年輕人很快讀不下去了,他的眼睛被小狗深深吸引去了。
第二個年輕人,只讀了兩句便讀錯了。因為他也受不了小狗那種可愛的誘惑。一個又一個年輕人讀不下去了。到了最後一個年輕人,就算小狗咬著他的褲管,他也不為所動,一字不漏且正確地讀了一遍又一遍。
負責招聘的人十分高興,說:「小夥子,你會去做你自己承諾的事嗎?」
「我會盡自己最大努力去做。」
「好,你被錄取了。」
學會努力克制,就要有堅定的目標。風雲變幻,但我自巋然。只向著一個目標前進,岔路便分不了你的神,你也不會轉來轉去,在人生的岔路口花時間精力去判斷,你只要一心向著自己的目標走去,就可以了。能夠克制自己的人永遠從容,因為他分得出輕重緩急,他知道怎樣平衡生活中緊急的事和主要的事,他不會手忙腳亂,左手做一件,右手做一件,像在耍雜技,但一件事都做不好。他知道,該閱讀的時候,像手裡的文字就是上帝,小狗再可愛,也是魔鬼、不可理喻。
會限制自己的人,就會發展自己;會發展自己的人,也會限制自己。堅持自己該做的事情,是一種勇氣。限制自己需要頑強的意志和毅力,這種意志是一個逐步積累的過程。
二、要努力堅持到最後
一位機械師,他嘗試著發明一種新型的發動機,但是,經受多次挫折後他喪失了耐心,在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時,他放棄了努力,轉換了跑道。他將長時間積累的職業經驗和資源都捨棄了,自然也就無法形成自己的目標。許許多多「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的人,恰恰因為缺乏最後跨入成功門檻的勇氣而功敗垂成。
想上進的人,必須牢記兩個要訣,就是「謹慎地努力」和「勇敢地堅持」。也許你會問:「我在這兩點中,更應注意哪一點呢?」這可得問你自己了。如果你平日是一個血氣旺盛、做事常抱「碰碰運氣」的心理,喜歡盲目亂闖、絲毫不肯用腦的人,那你就得特別偏重於第一點。尤其做任何事時,都必須多加一番思索,想想它的正面結果,再想想它的反面結果,覺得確有幾分把握時,然後再著手實行,便可百無一失了。
反之,如果你是一個常常陷入幻想中,把事實計算得千真萬確,卻仍不肯去實行的人,那你就得偏重第二點。你得立刻站起來,立刻著手去做,而且非做出一點眉目來不可。有了自己的萬全之策,即使被人勸阻,如果你認為那人的理由不成其為理由時,仍不妨大膽去闖。世界上的一切偉大的事業、偉大的戰績、偉大的發明、偉大的成就,無不是這樣闖出來的!堅持到底,絕不退卻!抓住你那有八分把握的計畫,永不停留地前進,只有這樣,你才能獲得成功。
三、做事不要猶豫不決
有位哲學博士某次漫步於田野中沉思,發現水田當中新插的秧苗,竟是排列得如此整齊,猶用尺丈量過一般。
他不禁好奇地問田中工作的老農是如何辦到的。老農忙著插秧,頭也不抬地回答,要他自己取一把秧苗插插看。博士捲起褲管,東張西望地插完一排秧苗,結果當然是參差不齊。
他再次請教老農,如何能插一排筆直的秧苗,老農告訴他,在彎腰插秧的同時,眼光要盯住一樣東西,朝著那個目標前進,就能插出一列漂亮的秧苗。
博士依言而行,不料這次插好的秧苗,竟然成了一道彎曲的弧形,劃過半邊的水田。他繼續虛心地請教老農,老農不耐煩地問他:「您的眼光是否盯住同一樣東西?」
博士答道:「是啊,我盯住的是田邊吃草的那頭水牛,那可是一個大目標啊!」
老農說:「水牛邊走邊吃草,而你插秧苗的時候目標也跟著移動,你想,這道弧形是怎麼來的?」
博士恍然大悟。這次,他選定遠處的一棵大樹。果然,插成了一列漂亮的秧苗。
成功如同要插出一列漂亮的秧苗,在插之前便應該樹立一個不變的目標,向著一個方向努力,自然插得又快又好。生活中也是這樣,如果沒有目標,做起事來就會猶猶豫豫難以成功,不但浪費了時間,還無法達成自己的目的。
拿破崙•希爾曾講過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
一九五二年七月四日清晨,加利福尼亞海岸籠罩在濃霧中。在海岸以西二十一英里的卡塔林納島上,一個三十四歲的女人走入太平洋中,開始向加州海岸游過去。要是成功了,她就是第一個游過這個海峽的婦女,這名婦女叫費羅倫絲•查德威克。
在此之前,她是從英法兩邊海岸游過英吉利海峽的第一個婦女。那天早晨,海水凍得她身體發麻,霧很大,她連護送她的船都幾乎看不到。時間一個鐘頭一個鐘頭過去,千千萬萬人在電視上看著。在以往這類渡海游泳中,她最大的問題不是疲勞,而是刺骨的水溫。十五個鐘頭之後,她又累,又凍得發麻。她知道自己不能再游了,便叫人拉她上船。她的母親和教練在另一條船上,他們都告訴她離岸邊很近了,叫她不要放棄。但她朝加州海岸望去,除了濃霧什麼也看不到。幾十分鐘之後,從她出發算起十五個小時五十五分鐘之後,人們把她拉上船。又過了幾個鐘頭,她漸漸覺得暖和多了,這時卻開始感到失敗的打擊,她不假思索地對記者說:「說實在的,我不是為自己找藉口,如果當時我看見陸地,也許我就能堅持下來。」
人們拉她上船的地點,離加州海岸只有半英里!後來她說,令她半途而廢的不是疲勞,也不是寒冷,而是因為她在濃霧中看不到目標。查德威克小姐一生就只有這一次沒有堅持到底。兩個月之後,她再一次挑戰,最後成功地游過這一個海峽。她不但是第一位游過卡塔林納海峽的女性,而且還比男子的紀錄快了大約兩個鐘頭。
人所犯最危險的錯誤之一,就是忘記自己努力想達成的目標,在取捨之間猶豫不決,到頭來空忙一場,除了遺憾沒有任何東西值得回憶。
【智慧語錄】
身在職場中的你,是不是經常被人批評工作不到位、沒有注意細節、沒有很好地承擔責任,甚至還時常被同一個問題反覆糾纏、反覆困擾?如果是,那麼很遺憾地告訴你:你的工作不徹底!把工作做徹底,既是對公司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同時還是對社會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