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阿拉伯世界也有如此驚人的奇幻小說!
在這荒誕詭奇的世界,唯有擁抱瘋狂,才能活到最後。「神乎其技!了不起的非凡傑作!」
──《紐約時報》《出版人週刊》、美國獲獎小說家一致好評
阿拉伯國際文學大獎得主,再奪下法國幻想文學大獎,改編電影籌拍中!
台灣書市第一本阿拉伯語直譯當代小說,與英文版同步上市
「一千零一夜」欲罷不能的說書口吻、顛覆小說類型的空前風格!
阿拉伯世界最大網路書店「尼羅幼發拉底河」年度冠軍小說
一個誕生於恐怖攻擊的「X怪客」、一名熱血記者掀起狂瀾的報導……駭人事件接連引爆,結合懸疑、奇幻與黑色幽默,以小說映照此刻巴格達最真實的混亂不安,寫出了一個唯有擁抱瘋狂才能生存的世界。
巴格達遭美軍占領期間,撿破爛的哈迪經常在咖啡廳為眾人「說故事」。他因為摯友死於爆炸案的打擊,開始蒐集無名屍體「重新組裝」、縫補成一個人的模樣,並稱之為「無名氏」,盼望政府為這些無辜者伸張正義,舉行像樣的葬禮。某天,死於另一場爆炸的年輕靈魂與無名氏的軀體相遇,竟讓他活了過來,走上街頭消失無蹤。
無名氏失蹤後,巴格達街頭接連出現謀殺案件。毫不知情的哈迪半開玩笑地展開他的「一千零一夜」故事連載,口述重組屍身的離奇軼事,但眾人只當他在幻想,萬萬想不到「無名氏」正是目前在新聞上鬧得沸沸揚揚、殺人無數的「X怪客」。
一名年輕記者輾轉找到X,取得他的自白錄音,但這座城市離奇死亡的事件卻無法平息。X打算為身上「不同部位」的受害者復仇,卻在不知不覺間,戴上了加害者的面容……
作者簡介:
阿荷馬德.沙達威 Ahmed Saadawi
阿拉伯國際文學大獎得主
作家、詩人、小說家、記者。1973年出生於巴格達,2004年榮獲伊拉克傑出記者獎,2005-2007年擔任BBC駐巴格達連線記者。他的第二部小說《他做著夢、或遊戲著、或死去著》於2010年榮獲英國「海伊文學節」(Hay Festival)「40歲以下傑出阿拉伯作家獎」。《巴格達X怪客》是他的第三部長篇小說,不僅廣受讀者歡迎,成為阿拉伯世界最大網路書店「尼羅幼發拉底河」年度冠軍小說,更奪下2014年阿拉伯國際文學獎,評審讚譽本書「敘事手法極為高明,為當代阿拉伯小說開啟關鍵新頁」。該獎項由當年度整個阿拉伯世界的文學作品中選出一個得獎者,地位相當於英語世界的曼布克文學獎。本書將阿拉伯文學推上了國際舞台,吸引許多歐洲、好萊塢製片公司爭取電影改編權,並於2016年獲得法國幻想文學大獎肯定。阿荷馬德目前的創作重心為紀錄片拍攝與劇本寫作。
譯者簡介:
黃紹綺
一個熱愛翻譯的中東遊子,約旦大學阿拉伯語文博士畢業。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讚嘆推薦
陳浩基(作家)
何敬堯(作家)
張國立(作家)
閻紀宇(《風傳媒》執行副總編輯)
張經義(SMG白宮記者兼主編)
陳建守(「說書 Speaking of Books」創辦人)
廖芸婕(跨國自由記者)
奇慈飛(「蹲點阿拉伯」站長)
◆各界好評
彷彿召喚出馬奎斯的筆魂!作者寫下了一首情歌,獻給戰火中屹立不屈的人性。 ──美國作家莉亞.卡本特(Lea Carpenter)
一部註定被世人記住的傑作。這本書就像一隻安靜的猛獸,當心牠反咬你一口! ──《2074美國戰爭》作者 歐馬.阿卡德(Omar El Akkad)
喜愛魔幻寫實小說的讀者必讀之選!作者透過虛構的奇幻故事來描寫經歷戰火洗禮的巴格達,呈現出西方社會不曾吐露的伊拉克戰爭真貌。不但是有趣的故事,更是一部揭示人性、反映社會、講述小人物困苦與無助的優秀作品。在虛實交錯的情節下,掩卷之際我也不禁懷疑,或許伊拉克真的有過動用占卜師調查罪案的偵調局,以及曾有一個插手多起暴力事件的科學怪人存在…… ──作家 陳浩基 瑪麗.雪萊的《科學怪人》
穿越兩百年時空,來到一個歷史、宗教、文化與政治無比糾葛的城市,中東的戰亂沙漠比北極的荒寒更加凶險,暴力與殺戮也更加無情。阿荷馬德.沙達威不只寫出一樁奇案,還寫出一座偉大城市的呼吸與掙扎,寫出二十一世紀的《天方夜譚》。 ──《風傳媒》執行副總編輯 閻紀宇
一具沒有靈魂的肉體,與失去肉身的靈魂相遇,結合成為新時代的科學怪人,這是經由仇恨的屍骸拼湊而成的夢魘異形。犯罪是為了什麼?復仇又是為了什麼?為了正義而存活的怪人「無名氏」,鏡中的臉龐扭曲而模糊,這樣的存在是否真的值得?怪客的報復使命,挑戰了人性矛盾,也隱喻政治諷刺,瘋狂奇想驚豔讀者。儘管是華文世界陌生的阿拉伯語小說,譯文流暢而精緻,引人入勝,一旦翻卷就欲罷不能。 ──妖怪小說作者 何敬堯
小說基於主角馬荷穆德於社論中提出的巴格達主張:世上存在著三種正義:法律的正義、上天的正義、街頭的正義,而犯罪者到頭來,無論過了多長的時間,都會受到這三種正義其中一種的制裁。於是由屍塊拼成的軀體配上失去屍體的靈魂,展開街頭的正義。作者以風趣的文字,在巴格達現實的無奈中,嘲諷地建構出不存在的正義。看完書,也對烽火不斷的伊拉克有深刻的了解,「對抗邪惡的最佳方法就是和他站在同一陣線。」但美國與蓋達組織都代表某種邪惡,伊拉克人沒有自己,只有選擇。 ──作家 張國立
伊拉克,這千年來創造阿拉伯文學輝煌之地,因戰爭中斷了一切,但在戰爭餘燼中卻也誕生了《巴格達X怪客》如此巨作,破碎後再次縫合,伊拉克作家沙達威為阿拉伯文學再注入新的生命力。2013年出版後,就引發阿拉伯世界熱潮,但美國卻到了2018年才翻譯出版,而台灣因為有黃紹綺的悉心翻譯,也是台灣第一次直接翻譯阿拉伯當代小說,讓台灣讀者無需再等英語二手翻譯,就能和美國讀者同步欣賞,是一大突破,也讓我們離阿拉伯世界更近一步。 ──SMG白宮記者兼主編、白宮記協百年來首位中文媒體記者 張經義
我深受書中「魔幻寫實」的風格所吸引。雖然故事裡的「X怪客」以及關於偵蒐調查局的一切皆為虛構,但作者對人物的刻畫與事物的側寫卻相當真實,彷彿攝影師以廣角鏡頭拍攝,將發生在遙遠巴格達的一切拉到眼前。在這樣的大時代背景下,作者專注刻畫幾個小人物,阿拉伯人強烈而濃厚的性格躍然紙上……「無名氏」身為一個由不同死者的屍體共組而成的「科學怪人」,或許正代表著整個伊拉克社會,這個社會是受害者的集合體,它一方面想要以正義之名進行復仇,但同時卻也成了施暴者……本書能得到阿拉伯國際文學大獎,確實當之無愧。──譯者 黃紹綺
跟著作者神遊至美軍入侵伊拉克時期的巴格達,看見每天在騷動不安中度日的市井小民。X怪客相信憑著自身的力量,他能為身上的每一個部分展開復仇,成為這社會上最正義的使者。比起現實中無奈度日的角色,X怪客有著更獨特的「使命」。這樣超現實的角色,卻「活」著最現實的生活。故事中那些爆炸、家破人亡、災難的痕跡、派別的鬥爭,在作者筆下似乎習以為常,角色刻畫帶著幾分黑色幽默,即便在戰爭的氛圍下,人們仍努力地活著:老奶奶堅守家園與愛子的固執、年輕記者的情欲渴望、不同信仰帶來的安穩慰藉……我們也許離戰爭這件事非常遙遠,但透過作者真誠的筆,我在書頁中感受到活生生的巴格達。 ──「蹲點阿拉伯」奇慈飛
敘事手法極為高明,為當代阿拉伯小說開啟了關鍵新頁。 ──國際阿拉伯文學大獎評審
了不起的非凡傑作!作者以毫不妥協的筆力,直探戰爭的荒謬與悲劇,及其中受傷的心。這是一本令人震撼、心碎,卻不容錯過的書。 ──美國國家書卷獎決選作《黃鳥》作者 凱文.鮑爾斯(Kevin Powers)
一翻開就放不下!這部具有黑色幽默的戰後巴格達寓言,深刻探究了暴力與復仇背後的殘酷邏輯。 ──美國國家書卷獎得主、《重新布署》(Redeployment)作者 菲爾.克雷(Phil Klay) 作者運用卡夫卡風格的故事橋段與魔幻寫實筆法,傳達出伊拉克人超現實而宛如夢魘的日常。 ──《紐約時報》知名文學評論家 角谷美智子
作者以優雅的文字、簡潔的段落,帶我們墜入巴格達這座「鬼魅之城」—在此,逝去之人總會歸來,而正義轉瞬即逝,再怎麼良善的動機都會腐化…… ──美國《書單》雜誌星級書評
下筆有如針線在故事掛毯間穿梭,將寓言與現實無縫銜接,讀來風趣幽默,有點古怪又引人入勝。我們終於有了一本從伊拉克觀點看待這場戰爭的書。 ──美國作家 海倫.班乃迪克(Helen Benedict)
名人推薦:◆讚嘆推薦
陳浩基(作家)
何敬堯(作家)
張國立(作家)
閻紀宇(《風傳媒》執行副總編輯)
張經義(SMG白宮記者兼主編)
陳建守(「說書 Speaking of Books」創辦人)
廖芸婕(跨國自由記者)
奇慈飛(「蹲點阿拉伯」站長)
◆各界好評
彷彿召喚出馬奎斯的筆魂!作者寫下了一首情歌,獻給戰火中屹立不屈的人性。 ──美國作家莉亞.卡本特(Lea Carpenter)
一部註定被世人記住的傑作。這本書就像一隻安靜的猛獸,當心牠反咬你一口! ──《2074美國戰爭》作者 歐馬.阿卡德(Omar El Akkad)
喜愛魔幻寫...
推薦序
相互重疊的加害者、受害者 跨國自由記者 廖芸婕 阿拉伯文學或許從未像這一世紀如此血淚,字裡行間總有戰爭不斷、烽火連天。當代文學大多由離散各地的鄉人寫作不輟,他們欲從廢墟中打撈出歷史,也欲呈現有別於英美主流媒體的視角。這些故事奠基於真實場景,即使幻化成奇幻文學、推理小說、荒謬劇……笑料不斷的情節裡,卻往往突顯出更深沉的悲痛。
《巴格達X怪客》場景設定在十多年前的伊拉克首都,大致吻合2003年春天海珊垮台後,由英、美軍為首多國聯軍成立「聯盟駐伊拉克臨時管理當局」的時間點。隨後,夏天到來,這個聯盟監管了伊拉克各界人士新組成的「伊拉克臨時委員會」;直到隔年夏天,才將權力移交給「伊拉克臨時政府」。不過,一直要等到2005年春天,伊拉克才產生新總統。
政局動盪的過渡時期,巴格達有如書中描繪場景:街頭炸彈日夜威脅,人們舉家遷徙,旅館人去樓空,地產商藉機牟利;城市的權力中心有爾虞我詐、明爭暗鬥、貪腐、羅織冤獄;城市各角落有捕風捉影的巷議街譚、虔誠的信徒、苟且求生的市井小民、犯罪者、拾荒者、娼妓、被奪去的生命…… 原書以「巴格達的弗蘭肯斯坦」(Frankenstein in Baghdad)為名,令人想起十九世紀《科學怪人》(Frankenstein)作者瑪麗.雪萊因大雨而受困於湖畔別墅,在女兒夭折的思念之情裡,聽人描述著伊拉斯謨‧達爾文電擊屍塊、欲使其復生的演化實驗,寫下史上不朽的經典。本書主角「無名氏」和科學怪人一樣沒有名字,也因一位拾荒者的思友之痛而被縫製,卻意外有了魂魄,還被一位老奶奶誤認為失散多年的兒子。
然而,多人屍塊組成的無名氏,只能冷冷地看著人世間的情感。在他的肉體上,每一塊已代表著不同受害者、不同悲劇,日日夜夜都泣訴著要加速復仇。每復仇一塊,那屍塊就剝落;每補上一塊新肉體,就又背負了下一個復仇使命。直到有天,他意識到受害者、加害者「已經以一種比以往更複雜的型態相互重疊」,「他殺死的每一個壞人,在某程度上其實是無辜的」,雖一度想結束任務,卻也越來越無法自拔。
「一個人的罪業有幾分,又有誰說得清楚呢?」「我們每個人的罪業,都包含了一定程度的善與惡。」尤其兵荒馬亂的時代,人類維護自身利益的習性往往更變本加厲。書中「真相雜誌社」的記者,夾在國家、間諜、告密者、調查報導、紀錄片工作者等種種羅生門之間,居然也只能藉著瘋狂與渴望,才能掙扎求生。
此書結束,真相未明,真是對時代最沉痛的諷刺了。可憐人亦有可惡之處、可惡人必有可憐之處。混亂的世界,千糾萬葛中,難道可能只有一名X怪客?
我們反觀今日的伊拉克,至今,各國族、政治與宗教派系的角力仍未終止。多數的人不是英雄、梟雄、悲劇到底獲得垂憐的角色,而是三明治中進退兩難的大多數──昨日今日,始終不勝唏噓。
相互重疊的加害者、受害者 跨國自由記者 廖芸婕 阿拉伯文學或許從未像這一世紀如此血淚,字裡行間總有戰爭不斷、烽火連天。當代文學大多由離散各地的鄉人寫作不輟,他們欲從廢墟中打撈出歷史,也欲呈現有別於英美主流媒體的視角。這些故事奠基於真實場景,即使幻化成奇幻文學、推理小說、荒謬劇……笑料不斷的情節裡,卻往往突顯出更深沉的悲痛。
《巴格達X怪客》場景設定在十多年前的伊拉克首都,大致吻合2003年春天海珊垮台後,由英、美軍為首多國聯軍成立「聯盟駐伊拉克臨時管理當局」的時間點。隨後,夏天到來,這個聯盟監管了伊拉...
目錄
結案報告
第一章 發瘋的女人
第二章 騙徒
第三章 迷魂
第四章 記者
第五章 屍體
第六章 奇怪的事件
第七章 亞力酒與血腥瑪麗
第八章 祕密
第九章 錄音
第十章 無名氏
第十一章 調查
第十二章 七號胡同裡
第十三章 猶太廢墟
第十四章 偵調局
第十五章 迷魂
第十六章 丹尼爾
第十七章 爆炸
第十八章 作家
第十九章 凶手
結案報告
第一章 發瘋的女人
第二章 騙徒
第三章 迷魂
第四章 記者
第五章 屍體
第六章 奇怪的事件
第七章 亞力酒與血腥瑪麗
第八章 祕密
第九章 錄音
第十章 無名氏
第十一章 調查
第十二章 七號胡同裡
第十三章 猶太廢墟
第十四章 偵調局
第十五章 迷魂
第十六章 丹尼爾
第十七章 爆炸
第十八章 作家
第十九章 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