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自己被困住了嗎?
20幾歲開始還來得及!
現在就重新認識自己、認識他人、認識社會!
暢銷作家水淼《20幾歲,就定位》系列新作重量登場!
一本寫給迷惘世代的實用心理學工具書,年輕人處世必讀!
二十幾歲的年輕人,正逢角色和身分的轉變時期,在與他人相處時,常會過度以自我為
中心,忽視他人的感受,因此在人際關係處理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問題。如果瞭解一點心理學知
識,年輕人在處世方面將會受益頗多,它能讓你看清事物的本質,瞭解自己的情緒,讀懂他人
的內心,最終教你懂得與人和諧相處。
年輕人學心理學,不僅僅在於瞭解他人,與他人和諧相處,更應該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和原理使自己活得更有目標,並認清自己,瞭解自己的情緒,不斷地充實自己,以獲得成功。特別是在情緒方面,大部份年輕人的共通點是,常會以自我為中心,遇到事情容易情緒化,既衝動又急躁,加上生活和工作的壓力越來越大,只要有一點不順心的小事都會影響到他們的心情和行為。
處世心理學與年輕人的生活息息相關,面對競爭激烈的社會,想要在自身成長、事業發展、經營情感三個方面有效地處理內心衝突,就必須達到內心的平衡與心靈的成長。這本書告訴年輕人如何正確地認識自己、如何處理好人際關係、如何正確思考、如何獲得成功、如何擺脫心理困惑等。沒有抽象的理論,只有實際的案例,讓年輕人認清自己,瞭解自己的心理和情緒,不斷地豐富自己,完善自己,獲得成功。
本書特色
★NO.1暢銷書《20幾歲,就定位》第三部重量登場!
★年輕人處世首先要明白:你是誰?他人是誰?社會是怎樣的!
★一本幫你找到人生出口的實用心理學工具書!
作者簡介:
水淼
出生於70年代,現為自由撰稿人、暢銷書作家。
從小學開始隨手塗寫至今,各類文章散見於報刊雜誌,出版過作品有:《20幾歲,就定位──打造通往未來的許可證》、《20幾歲,就定位Ⅱ──邁向成功的人際關係法則》、《20幾歲要懂得的處世心理學》、《20幾歲,做一個會說話會辦事的人》、《20幾歲,學點心理操縱術》、《智慧女人必修的心理學》、《70年代人記憶典藏》、《樂活》、《戀愛中。請勿打擾》、《都是男人的錯》、《愈智慧愈美麗》、《讓他寵愛你一生》等等。
章節試閱
培養自己的自制力
我們經常會看到有些小孩(包括小時候的我自己),在父母長輩的寵愛下,經常說一些沒大沒小的話,做一些不正經的事情。家裡若有客人來,小孩子沒有禮貌,調皮搗蛋,無一刻安寧,被稱為「太頑皮」;隨著家人上街購物,孩子會停在自己喜歡吃的食物旁糾纏著非要父母買不可,無論如何勸告都不聽;課堂上,老師交代的作業不做,卻一心想著去玩耍;應該寫作業的時候,父母說:「做完功課才能看電視!」但往往孩子偏要:「先看電視再做作業!」
如果說小孩子的生活「隨心所欲」,那是情有可原,因為他們的心智尚未發展完全,還不太懂事。但是,很多年輕人到了應該懂事的年齡,還不能約束自己的言行舉止,經不起絲毫誘惑,做事不經思考,不考慮後果,總是「本我」(前面講到的人格結構)過於強大,放縱自己。
這些年輕人缺乏足夠的自我控制能力,是指他們不能夠自覺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既不善於激勵自己勇敢地去執行決定,又不善於抑制那些不符合既定目標的願望、動機、行為和情緒。自制力是毅力的重要指標。
心理學上提出了一個觀點叫做「延遲滿足」。延遲滿足,指一種甘願為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放棄眼前滿足的抉擇取向,以及在等待時的自我控制能力。二十世紀六○年代,美國心理學家米迦爾爾曾經做過一個著名的「綿花糖實驗」,也叫「延遲滿足實驗」。該實驗的對象是某幼稚園的孩子,實驗一直追蹤到這些孩子進入社會工作。
實驗者將一群四歲的孩子留在一個房間裡,發給他們每人一顆綿花糖,然後告訴他們:「我有事情要出去一下,你們可以馬上吃掉糖,但如果誰能忍到我回來的時候再吃,就能夠得到第二顆糖。」說完,實驗者就出去了。
隨著時間經過,有的孩子迫不及待地吃掉糖;有的孩子一再猶豫,但還是忍不住塞進了嘴裡;另一部分孩子則用盡各種方法讓自己忍住不吃:有的閉上眼睛,避免看見十分誘人的綿花糖,有的將頭埋入手臂之中,自言自語、唱歌、玩耍、甚至努力讓自己睡著等方式轉移注意力。二十分鐘以後,實驗者回到房間,堅持到最後的孩子又得到了一顆糖。
後來,實驗者追蹤這些孩子整整二十年。他發現,能夠「延遲滿足」的學生,數學、語文的成績要比那些忍不住的學生平均高出二十分,進入社會工作後,他們從來不在挫折困難前低頭,總是能走出困境獲得成功。
我有一個好朋友,經常為她的身材煩惱,並多次告訴自己一定要減肥,少吃高熱量的食物。但是每次見到她,她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嘴。各種美味料理,或她從未品嚐過的美食都會對她造成很大的誘惑。實際上,她一直都愛吃冰淇淋、炸雞塊、牛排等高熱量食物,而且每次都比其他人吃得多。
我相信有不少的女孩子都有這樣的經驗,減肥的時候控制不住自己的嘴,吃的時候很開心,發現自己變胖了又開始後悔,然後看到好吃的美食仍然難以抗拒。「只吃一點點,沒有關係的!」、「今天吃多了一點,只要運動一下就可以了!」她們總是這樣安慰自己,以致於減肥計劃屢屢泡湯。
我並不是宣導大家要抵制美食,瘦才好看,只是想告訴大家,「及時滿足」和「提前滿足」常常毀掉我們的計劃,讓我們功虧一簣。心理學上的研究證實,善於抵制誘惑,能夠忍耐的人更容易成功。因此,為了追求更大的目標,享受更大的快樂,我們需要克制自己的慾望,放棄眼前的誘惑。
事實上,那些一時衝動犯罪的人,往往都不能克制自己瞬間產生的慾望。相反地,那些事業有成的人,往往能夠把一個個小的慾望累積起來,成為不斷激勵自己前進的動力。拿破崙.希爾曾針對美國各監獄十六萬名成年犯人作過一項調查,發現了一個驚人的事實:這些不幸的男女犯人之所以淪落到監獄中,有百分之九十的人是因為缺乏必要的自制能力,進而未能把他們的精力用在積極有益的事情上。
當然,關於延遲滿足,我們對它的理解可以更廣泛一點,不僅僅延遲物質上的滿足,還要學會延遲精神滿足,克制自己的衝動。
有兩個年輕的女孩,被分配到同一家百貨公司當店員。剛好遇到國定假日,百貨公司裡人潮擁擠,很多顧客對業者的服務有怨言,於是排著長長的隊伍,想投訴自己受到的遭遇。
在這些投訴的顧客中,有的十分憤怒且蠻不講理,有的甚至講出很難聽的話。女孩A一一接待了這些憤怒而不滿的顧客,絲毫未表現出任何負面情緒。她臉上帶著微笑,幫助這些顧客解決問題,態度從容而鎮靜。
另一個女孩B早就不耐煩了。天氣十分炎熱,加上她自己本來就不認同公司的制度,現在這些顧客把氣都出在她身上,她當然感到委屈和憤怒。當聽到一個顧客說這百貨公司裡沒有一個人能解決問題時,她的無名火就冒了出來。面對顧客的謾駡,她覺得自己再不還擊的話,就要崩潰了。於是,她跟顧客大吵了一架。吵完後,心裡感覺舒服多了,但是她的這份工作也在吵罵聲中丟了。
女孩A的和藹、耐心、有條理的個性被經理注意到,並十分讚賞,後來她被經理調至客服部當經理。
在這個複雜多變,又充滿誘惑的社會中,人們的成功與其自制力有很大的因果關係。我們只需要專注自己的目標,專心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就行了,不要被其他的誘惑轉移了你的注意力,破壞了你內心的平靜。要記住,一時的衝動,有時候會毀掉你一生的幸福。
千萬不要說自己生來就自制力差,一個人的耐力是可以在生活中培養和提升的。在面對誘惑的時候,也是挑戰自己意志力的時候,下面的幾種方法或許能幫助你:
1.以自己的目標提醒自己
在任何時候,都要提醒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告訴自己:如果在不恰當的時候做了不恰當的事情,將會產生何種後果。一旦想到這些,你的自制力自然會增強。在衝動的時候,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告訴自己忍小謀大,不因小而失大,以使自己在遇到不良刺激時,保持良好的心境。
2.迴避刺激
當遇到可能使自己失去自制力的刺激時,應盡力迴避。例如,美食當前,你可以選擇閉眼不去看它們,遠離它們;如果有人在背後說你壞話,你可以選擇不聽或遠離等迴避方式。
3.轉移注意力
在面對誘惑的時候,轉移注意力是不錯的方法。例如在物質誘惑面前,「綿花糖實驗」中的有些小孩,「將腦袋埋入手臂之中,自言自語、唱歌、玩耍,甚至讓自己睡著」;例如在爭吵將要發生時,先冷靜一分鐘不要說話。
讓生活處處充滿創意
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曾經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他把許多毛毛蟲放在一個花盆邊緣,使其首尾相接,圍成一圈。在花盆周圍不遠的地方,他撒了一些毛毛蟲喜歡吃的松葉。
毛毛蟲開始一隻跟著一隻,繞著花盆的邊緣一圈一圈地走,一小時過去了,一天過去了,又一天過去了,這些毛毛蟲還是夜以繼日地繞著花盆邊緣轉圈,一連走了七天七夜,它們最終因為饑餓和精疲力竭而相繼死去。
其實,如果有一隻毛毛蟲能夠破除尾隨的習慣而轉向去覓食,就完全可以避免悲劇的發生。後來,科學家把這種喜歡跟著前面路線走的習慣稱之為「跟隨者」的習慣,把因跟隨而導致失敗的現象稱為「毛毛蟲效應」。
這個效應告訴我們,盲目地跟隨他人不一定有好結果,我們的生活需要創造力。創造力是指產生新思想,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一個新的方法,有可能為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我們經常說,方法總比問題多,但是想出一個新的方法卻需要傷透腦筋。大多數時候,我們都懶得去想一些新辦法,而喜歡沿用前輩們的經驗,更喜歡使用一些安全的、較保險的方法。這容易讓我們形成一種思考慣性,即按固定的思路去想問題,而不願意換個角度、換個方式去想,拘泥於某種模式。這樣不僅不利於問題的解決,更會阻礙了我們靈活變通的能力。
有個小男孩在馬戲團做童工,負責在馬戲場內叫賣食物。但每次看戲的人不多,買東西吃的人更少,尤其是飲料,鮮少有人問津。這下可怎麼辦呢?沒人買東西,意味著他的收入慘澹。
有一天,他想到了一個方法:贈送給每個買票的人一包花生,藉此吸引觀眾。但老闆不同意這個「荒唐的想法」。他用自己微薄的工資作擔保,懇求老闆讓他試一試,並承諾說,如果賠錢就從工資裡扣,如果有效,獲利自己只拿一半。於是,他就在馬戲團外大聲宣傳:「來看馬戲團表演,買一張票送一包好吃的花生!」在他不停地叫喊聲中,觀眾比往常多了幾倍。
觀眾們進場後,他開始叫賣起汽水等飲料,而絕大多數觀眾在吃完花生後覺得口渴時都會買一杯,一場戲下來,他的收入比以往增加了十幾倍。
上述這個小男孩,當傳統銷售方法不管用的時候,他換了一種銷售方法,免費贈送花生,使得觀眾先「占到便宜」,進而由於口渴而不得不主動買他的汽水。這種方法無意間就增加了他的銷量。如果他總是用舊有的方法,被動地等待客人來買飲料的話,他的業績肯定得不到任何改善。
不要擔心自己不夠聰明,或是以為自己智商不如人。創造性思維是可以後天培養的,正如卓別林所說:「就像拉小提琴或彈鋼琴一樣,思考也是需要每天練習的。」創造性思維可以讓你的生活更有趣味,並能讓你面對困難更能勇敢挑戰。生活中,我們可以有方法地培養自己的創造性思維。
1.適時懷疑追求真相
年輕人應該保持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做到博學而不浮躁,專注而不死板,建立良好的基本功才能有所創新。很多年輕人不僅學識淺顯,而且對身邊很多事物都漠不關心,即使在現有的制度和規則下都難以完成任務,又如何創新呢?
2.運用想像讓生活更美好
創新,必須以聯想、想像作為基礎。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包含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的泉源。」因此,要鼓勵自己多聯想。千萬不要告訴自己「這樣行不通!」、「那樣是不可能的」,在這個科技快速發展的社會,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沒有做不到的事,只有想不到的做法。只要你敢想,就能變成現實。
在十七世紀的荷蘭,某一天一家眼鏡行老闆漢斯的孩子拿了幾塊鏡片,有遠視的,近視的,也有老花鏡片,與鄰居的幾個孩子一起玩。有一個頑皮的孩子想出了一個新的玩法,一隻手拿著近視鏡片,一隻手拿著老花鏡片,把它們一前一後地拿在眼前,向遠處望去,不由尖叫起來:「天啊,禮堂的尖塔怎麼變得這麼近了?」孩子們的行為帶給漢斯啟示,漢斯透過聯想和實際操作,用老花鏡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架望遠鏡。
3.保持堅定的信念
不要走別人走過的路,而要走沒有人走過的路,並留下自己的腳印。要勇於做別人做不到的事情。創新的過程往往是一個艱辛的歷程,它不僅需要清楚的目標、執著的精神,更要有承受遭人冷落、失敗挫折的心理準備。例如,當你想要突破常規,做別人沒做過的事時,周圍的人可能會認為你不夠實際、異想天開,因此而嘲笑你、看輕你。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做到了他人無法做到的事情,這有可能是一件在現在及未來讓你感到自豪的事情。
當然,創新不一定是從頭到尾改變、否定以前的一切,它有可能是對原有資源的全面性整合,也有可能是對自己未知潛能的開發嘗試。很多事實證明,那些成功的人,並不一定是學歷最高、最守規矩、最勤快的人,而是那些肯動腦筋、突破常規的人。
4.換個角度看事物
要培養創新能力,平時就必須訓練自己多面向思考。對於一個問題,找出的答案越多越好。在一個問題的所有答案中,充分表現出思考的創造性。例如,在思考一支鉛筆的用途時,你至少可以得到這麼多答案:寫字、繪畫、當發簪、做書簽、當尺,它削下的木屑可以做成裝飾品,在遇到壞人時,削尖的鉛筆還能作為自衛的武器……千萬不要以為鉛筆只有一種用途。
5.不斷地嘗試
很多新事物都是在不斷嘗試中摸索出來的。魯迅有一句名言:「其實地上原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們尋找人生道路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不斷嘗試的過程。在嘗試過程中,必然會面臨很多挫折,但千萬不要被挫折打敗。
我們要欣然面對失敗,並且堅持自己的想法,哪怕只是為了驗證這些想法並不可行。一遍又一遍,直到最終發現自己的想法原來是行得通的。我們在嘗試中得到經驗,不斷進步,而任何事情,淺嘗輒止是不會有所成就的。
做事專注,才會成功
專注,是指人的心理活動或意識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具有專注的能力稱為專注力。由於專注,人們才能集中精神去清晰地感受事物,深入地思考問題,而不被其他事物所干擾;缺乏專注,人們的各種智力、觀察、記憶、想像和思維等將得不到必要的支持而失去控制。
在我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過程中,專注力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位專家說:專注力是學習的窗戶,沒有它,知識的陽光就照射不進來。我們讀書的時候,注意力是否集中,直接影響到成績的好壞;在工作中,專注力同樣也影響著我們的工作效率。
有人做過這樣的實驗:被試者在注意力高度集中時背課文,只需要讀九遍就能達到背誦的程度,而同樣的課文,在注意力渙散時,竟然讀了一百多遍才能記住。
可見,專注力與人的學習效率和工作效率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因此有專家說:「哪裡有專注,哪裡才會有思考和記憶。」專注是智力活動的門戶。人的一切行動都離不開專注力。專注是一種心理狀態,一切心理活動都必須有專注的參加,否則就不能順利有效地發展。
在心理學上,專注可以分為無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後注意三種:
無意注意是沒有準備、自然發生的,不需要做出努力的一種注意,例如你在認真工作的時候,窗外的汽車聲,你能聽到,但是對你沒有任何影響;你在室內看電視的時候,風把窗簾吹開了,你不由得看了一眼,這就是無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一種有目的、有準備,必要時還要做出努力的注意。例如,工作時面對電腦認真處理資料,看書的時候目不斜視,專心致志等,這都是意志專注的結果,是有意注意。
有意後注意,是一種既有目的,又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例如在你學騎自行車的時候,注意力非常集中,這是有意注意,在學會以後,當技術逐漸熟練,不需要多大注意力都可以熟練騎車,這時騎自行車就是一種有意後注意了。
專注力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注意力不集中是影響我們工作成效的重要因素。在吵雜的工作環境中,大家不斷地走動和討論事情,很容易分散你的注意力,本來三十分鐘就可以寫完的報告,你可能因為外界的干擾而花了兩個小時才完成。本來你打算利用一個上午的時間完成工作,卻不停地在網路上跟朋友聊天,你只好邊聊天邊工作,一心兩用,工作永遠也做不完。外界的干擾就是這樣影響你的工作,分散你的注意力,降低你的工作效率。
專注力強的人可以隨時接受外部訊息,也可以隨時拒絕外物。如果你的心門是半開半關的,那麼,你便會像小孩一樣,很容易被外物吸引。不過有一點你與小孩不同的是,你可以拒絕受到影響,但就要看你的抗干擾能力以及專注力是否容易分散了。
有一個男孩在跟我聊天的時候,訴說了他的苦惱:
我兩個月前剛找到一份工作。我並不是不喜歡這份工作,但是無論怎麼做,工作效率都很低,經常當天的事情當天完成不了。我是個自制力很差的人,很難集中精神專注做一件事情,但又不願意麻煩別人,所以工作就像滾雪球一樣,越積越多。
我做一件事時,如果同時被另一件事影響,就很難再次進入狀況。老是做錯事,忘東忘西,提醒自己不要做錯還是錯,提醒自己專心,但卻不自覺得分心。以前父母總是說我做事粗心大意,我自己不覺得,現在工作了才發現我真的有這個毛病。
注意力不集中,就連我晚上睡覺時,腦袋裡都想著其他事情,我是不是無可救藥了?
現在有一個說法叫做「注意力缺失症」,是指對某一事物在長時間內無法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這種症狀導致了人們,特別是年輕人在工作中無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效率低下。不少年輕人都有上述這個男孩的困擾。
注意力是需要訓練的。它不會在你想要的時候自動存在。一旦開始做某件事情時,能迅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快速地進入狀況,這是一個能力。如果你想讓自己注意力集中,可以嘗試下面的方法,訓練自己。
1.確定目標和任務
當我們對工作的任務和目的清晰地瞭解時,我們就會提高自覺性,加強責任感,集中注意力。注意力渙散時,一定要提醒自己:「這項工作很重要!」、「這堂課一定要認真聽!」
當你發現自己分心時,立刻要回神專注,利用個人意志力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不許注意力渙散,一開始會有點困難,一旦養成習慣,反而感到集中精力做事或學習是件很愉快的事,當你有這種體會時,就證明你的注意力水準提高了。
2.培養自己對事物的興趣
我們經常會有這種感覺,當我們做一件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時,無論多麼累,都會集中精神,專心完成;而當我們做一件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時,總是注意力不集中。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在大腦皮層形成優勢興奮中心,使得注意力高度集中。因此,在培養注意力之前,要培養自己對事物的興趣。
3.克服內外部的干擾
外部干擾,主要是無形中分散注意力的各種感官上的刺激,耳聞眼見的。聲音是最能干擾注意力的,叫賣的攤販、打鬧喧嘩的孩子,都能干擾你的工作,影響你的精神。集中注意力首先就是要儘量關閉你的官能。例如當你打算專心做一件事的時候,空氣中飄來你最愛吃的紅燒肉香味,這個時候,你要置之不理,正如我們想睡覺時把燈關掉,把眼睛閉上一樣。
內部的干擾,主要指身體的疲勞、疾病以及其他需求等,如果你牙疼,或是鞋子太緊,或是寒冷、饑餓等,你便不能集中注意力。工作前的先決條件是,沒有這種身體上的痛苦,讓自己在輕鬆的環境中工作。
4.克服內心的焦慮情緒
在你的腦子裡有別的思想和興趣,你想著別的事,有種種的憂慮、期待、失望等情,這些都會影響到你的注意力。有時候一件小事做錯了,使你整天心神不寧,做不好其他的事情。所以,心裡若掛念著別的事時,會妨礙你的工作。
總之,年輕人要懂得培養自己的專注力,無論何時何地,面臨重要的事情時,要馬上用專注力和意志力來面對,不受外界環境和內在心情的影響。
培養自己的自制力我們經常會看到有些小孩(包括小時候的我自己),在父母長輩的寵愛下,經常說一些沒大沒小的話,做一些不正經的事情。家裡若有客人來,小孩子沒有禮貌,調皮搗蛋,無一刻安寧,被稱為「太頑皮」;隨著家人上街購物,孩子會停在自己喜歡吃的食物旁糾纏著非要父母買不可,無論如何勸告都不聽;課堂上,老師交代的作業不做,卻一心想著去玩耍;應該寫作業的時候,父母說:「做完功課才能看電視!」但往往孩子偏要:「先看電視再做作業!」如果說小孩子的生活「隨心所欲」,那是情有可原,因為他們的心智尚未發展完全,還不太...
目錄
目錄
作者序 年輕人要懂點處世心理學
Chapter 1.建立優良形象的七個方法
客觀的自我評價
做一個讓自己都欣賞的人
一個健全的人格
磨練你的個性
培養自己的自制力
不要看不起自己
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Chapter 2.培養靈活思考能力的六種方式
培養正確的判斷力
不要盲從附和他人
懂得變通打破固定的思考模式
讓生活處處充滿創意
做個會察言觀色的人
做事專注,才會成功
Chapter 3.二十幾歲要懂的七種讀心術
你的外表會說話
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人際關係如同蹺蹺板
不要只站在自己的立場思考
遠親不如近鄰的人際關係
學會先付出再要求
Chapter 4.年輕人聰明說話的六種技巧
用肢體語言溝通更能拉近距離
小心禍從口出
「自己人」才能說服「自己人」
先接受再拒絕
用他人的觀點反駁他人
話多不如話少
Chapter 5.職場生存的七大原則
工作是為了自己不是別人
找到自己的優勢並加以提升
讓別人對你抱有期待
培養工作責任感
建立個人的品牌形象
避免小錯誤的不斷擴大
凡事都要求完美不一定最好
Chapter 6.二十幾歲就能獲得成功的六個關鍵
期待是對未來最好的預言
跟競爭對手一起成長
成功在於經驗的累積
善於利用別人幫助自己
發掘自己的潛能
進入成功的最佳狀態
Chapter 7.有效管理情緒須知的六個方法
EQ與IQ同樣重要
情緒的感染力
心情好事情才能做好
懂得適時發洩情緒是必需的
偶爾假裝自己很快樂
為煩惱找個出口
Chapter 8.學會抒發心理壓力的七個方法
愈年輕愈容易受傷
面對逆境戰勝困難
每個人難免都會感到厭倦
早做決定早輕鬆
讓生活充滿希望
朋友能讓你的痛苦減半
隨時保持「空杯心態」
Chapter 9.年輕人要學會的七個戀愛準則
愛是一種能力
戀愛能使自己更成熟
找到與你個性互補的另一半
做個「安全型」的情人
做一個可以讓對方愛的人
順利發展愛情的三種階段
愛情裡的投資報酬率
目錄
作者序 年輕人要懂點處世心理學
Chapter 1.建立優良形象的七個方法
客觀的自我評價
做一個讓自己都欣賞的人
一個健全的人格
磨練你的個性
培養自己的自制力
不要看不起自己
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Chapter 2.培養靈活思考能力的六種方式
培養正確的判斷力
不要盲從附和他人
懂得變通打破固定的思考模式
讓生活處處充滿創意
做個會察言觀色的人
做事專注,才會成功
Chapter 3.二十幾歲要懂的七種讀心術
你的外表會說話
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人際關係如同蹺蹺板
不要只站在自己的立場思考
遠親不如近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