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食堂松本大洋慷慨的感染力我不是想死進擊的巨人中年之路長照京都逛美術館更新粒線體我不做英雄與自己和解讀首詩新時代運動
暫不供貨

向高牆說不(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黃益中

出版社:寶瓶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7-04-27

ISBN/ISSN:9789864060856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256

書況:良好

備註:作家簽名

書況影片(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暫不供貨
文字字級

權利是與生俱來的,
使用權利的能力,則要靠教育啟發!


「在高大堅硬的牆和雞蛋之間,我永遠站在雞蛋那方。」─村上春樹

制度的不公不義、荒謬的歧視言論、貧窮的階級複製……
◎ 徒有思想僵化的教育體制,學生的未來在哪裡?
◎ 窮人難以翻身,注定淪為階級複製下的犧牲品?
◎ 憑什麼同志的幸福權利,掌握在他人手裡?
◎ 性別歧視引來仇恨與絕望,是誰讓憾事一再發生?
◎ 別抹殺他們的教育熱忱,把勞動尊嚴還給教師們!

翻轉教育,真正要翻轉的是學習的本質。過去上命下從的服從關係,轉成平等互動的夥伴關係,破除師長本位,回歸學生本位,才是再次啟動教育改革的意義。

黃益中第一本著作《思辨:熱血教師的十堂公民課》,為我們奠定批判性思考的邏輯根基、喚醒人們沉睡的同理之心;這次,他要我們重新審視現有制度的合理性、慣性思考下的盲點。面對體制的不公平、不正義,你我都有說不的權利!

◎ 以《思辨》為根基,更深入探討各面向議題的公平正義問題,以開放性討論取代一言堂,打破同溫層界限。
◎ 以「教育是一切根本」為出發點,對損害學生、教師權益,最後致使惡性循環發生的制度提出質疑,並提出有建設性的改善方式。
◎ 引用國內外統計數字,清楚說明台灣的勞動、居住處境與難題。

作者簡介:

黃益中

不在課堂,就在街頭的熱血教師

一九七九年生,新竹高中、師大公民訓育系畢,政大東亞所碩士,海軍陸戰隊預官。曾任國中教師,現為台北市大直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師、十二年國教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課程審議大會委員。課堂外的身分是台灣居住正義協會理事長,「巢運」發起人之一,並擔任公民教師行動聯盟發言人。

他心目中的品格教育是公平正義,最害怕學生長大後只會考試賺錢卻對弱勢冷漠,努力在課堂上翻轉刻板印象,取材時事進行公民思辨,啟迪多元價值觀念。把社會運動視為全民教育,積極參與社運,為年輕人發聲,向不公不義的社會宣戰。

著有《思辨:熱血教師的十堂公民課》(寶瓶文化)。現為「風傳媒」、「udn鳴人堂」專欄作家。

二○一五TEDxTaipei年會:一堂從「居住正義」談起的公民思辨教育。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專文作序(按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呂欣潔(性別與政治工作者、婚姻平權大平台總召)

◆邱顯智(雪谷南榕法律事務所律師)

◆徐仁斌(基隆市建德國中校長、基隆家扶中心課輔志工)

各界專家一致推薦!(按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小野(作家、台北市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校長)

沈清楷(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博士)

張茂桂(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游錫堃(前行政院長)

葉大華(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祕書長)

鄭弘儀(媒體工作者)

蘇仰志(雜學校、不太乖教育節創辦人)

顧玉玲(作家、社運工作者)

「除了...
顯示全部內容
章節試閱
【思辨高牆】

第一章 承認吧,我們害怕學生會思考

「引領我的,是對真實所懷抱的熱情。我對所有的問題,都是以此為出發點考量。」——切.格瓦拉(Ernesto Che Guevara)

一、十八歲的你,想要做什麼?

你有夢想嗎?你是否還記得十八歲時的夢想?

我在高中教書十來年了,每年六月總會送走一批又一批的畢業生,當然也會幫學生簽畢業紀念冊。每次簽紀念冊的時候,我總會看看學生在上面寫了些什麼。有一點我始終不明白,為什麼幾乎每個學生的夢想,都是「考上理想大學」?等了十八年,也算是成年人了,怎麼對自己的未來沒有半點想像?人...
顯示全部內容
推薦序
【推薦序一】當我們站在高牆前

◎呂欣潔(性別與政治工作者、婚姻平權大平台總召)

這陣子以來,台灣的婚姻平權運動受到國際上極大的關注,光是去年的十一、十二月,國際媒體就報導了兩百三十七則和台灣婚姻平權有關的議題,橫越了五大洲。其中有非常多的媒體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台灣為什麼有條件成為亞洲第一個在政治議程上能討論婚姻平權的國家?」

我的回答總是:「民主制度」與「性別平等教育」是兩項台灣非常重要的資產,讓我們成為亞洲進步人權議題的領頭羊。

台灣從一九八七年解嚴以來,各種公共議題的公民團體蓬勃發展,...
顯示全部內容
作者序
公與義的社會,從校園扎根

「教育的目的應是教我們怎麼思考,而不是該思考什麼,應是改善我們的心智,好讓我們能為自己思考,而不是將他人的想法裝在我們的記憶裡。」——約翰•杜威(John Dewey)

人生總是充滿許多的意外。

我一直都是不受老師歡迎、所謂「叛逆」的學生,當年聯考考上師大公訓系,同學們都很訝異我怎麼會去當老師? 我既沒愛心,又沒耐心,形象和「老師」壓根兒沾不上邊,也和大家普遍對老師的想像相差甚遠。

別說身邊的親朋好友,當上老師這件事也是我始料未及的。其實本來我是想當記者的,考量自己可能無法適應緊湊...
顯示全部內容
目錄
【推薦序一】當我們站在高牆前/呂欣潔
【推薦序二】高牆下,孤獨而堅毅的行者們/邱顯智
【推薦序三】教育,飛越高牆的解方/徐仁斌
【自序】公與義的社會,從校園扎根

第一章 思辨高牆|承認吧,我們害怕學生會思考
第二章 階級高牆|終結貧窮世襲
第三章 教育高牆|把老師還給學生
第四章 家父長高牆|回歸學生本位的教育
第五章 歧視高牆|告別性別不平等
第六章 房價高牆|居住是人權,讓人人有個家
第七章 給大人的一堂公民課
內容簡介
各界推薦
章節試閱
推薦序
作者序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