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銷書《記事本圓夢計畫》第二彈!★日本網路公司GMO集團創辦人熊谷正壽,繼《記事本圓夢計畫》之後,最鉅細靡遺的資料整理Know-How披露!●目標、夢想導向→磨礪鑑別資訊的眼光●集中收納、相互參照→提升檢索的效率●標示資料的日期及出處→確保資訊的價值作者熊谷正壽二十一歲時,在筆記本寫下所有的「夢想」和「想做的事」,製作一份為期十五年的「未來年表」,朝著自己的人生目標邁進。為了篩檢自己的諸多夢想,他收集了許多相關資訊,也因而體認到在各類充斥的情報中找出有價值的訊息,夢想才有實現的可能。於是他開始研讀一本本與收集資料、整理資訊有關的書籍,之後又接觸了網路,進一步確立了獨樹一格的「熊谷式情報整理技巧」。在這本書中,作者與大家分享不知不可的資料整理技巧,藉由這些技巧,大家可以「更貼近實際」、以「更快的速度」實現「更高品質」的夢想。「資訊」和「時間」是圓夢的兩大重要資源。資訊有誤,圓夢就會繞遠路;浪費時間,目標就遙遙無期。所以……不要再浪費時間翻箱倒櫃找東西了!年營業額三百億日圓、旗下員工兩千餘人的日本資訊科技大企業家熊谷正壽,將二十年來整理資料的心得,傾囊相授:整理資訊就是整理你的頭腦;資料各得其所,才能處於最佳備戰狀態!整理資料的三大利器:◆【資料整理系統的中心】記事本可再細分為「夢想記事本」、「行動記事本」、「思考記事本」加上「確認欄」以確實執行,善用圖像、數字提高筆記效果◆【數位式工具】電腦在「我的最愛」和電子郵件各設三個資料夾來管理所有檔案分別是「依用途分類」資料夾、「依時間排序」資料夾、「待辦事項」資料夾◆【類比式工具】A4資料夾可分為「現在式資料夾」、「未來式資料夾」、「未分類資料夾」收集取自報紙、雜誌的報導,以及會議、演講中使用的文件「我衷心企盼,這本書能夠協助大家以更快的速度,用更切合實際、更精確的方式實現自己的夢想。」~熊谷正壽
章節試閱
自序 圓夢必備的「資訊」與「時間」
我內心懷抱著許多夢想,雖然有部分夢想已經實現了,但是尚未達成的仍然為數不少。各位讀者的心中,想必也有許許多多的夢想等待你逐步地實現吧。
不過,倘若有人問你:「如果想要實現夢想,應當具備什麼呢?」不知道各位會怎麼回答?
打個比方好了。假設有兩個人懷抱著相同的夢想,他們的腦筋都一樣聰明,體能也不相上下。倘若其中一個人實現了這個夢想,而另外一個人卻未能如願以償,大家覺得,是什麼因素造成這兩者間的差異的呢?
又比如說,其中一個人「及早」而且「確實」地實現了他的夢想,而另外一個人卻在「經過了相當漫長的一段時間」之後,所達成的成果「跟當初所設想的夢想比起來,還有一段落差」,那麼,造成這兩個人最後獲致不同結果的,到底是什麼呢?
或許有些人會回答說:「這是因為『運氣』的關係吧。」但是影響最後結果的,並不是像運氣那樣眼睛看不見、無形且不確定的因素,而是更為現實的「實現夢想所不可或缺」的因素。那就是「時間」和「資訊」。
我二十一歲的時候,每天都為了工作而忙翻天,不管做什麼事,都覺得自己像是機器般不斷地空轉著,徒然白費精力。心中不禁開始擔心,如果再這樣下去,到頭來我可能會一事無成,一切將終告徒勞,不過是浪費時間罷了。
於是當時我就決定在記事本寫下自己所有的「夢想」和「想做的事」,製作一份其後十五年的「未來年表」,打算根據這份行事曆朝著我的人生目標邁進。
在此同時,我下了一個決心。
「想要實現夢想,時間和資訊是不可或缺的。為了同時取得這兩者,我必須學會整理資訊、資料的技巧。」
高中休學那時,我完全沒有什麼整理資料的概念,只是「懷抱著許多夢想」,「因為有這些夢想,所以需要處理的資料相對增加了」,「結果我只是在各種良莠不齊的資訊中打轉,徒然浪費時間而已」,「反而離夢想越來越遙遠」,當時這樣的惡性循環不斷重複上演著。
之後我深切領悟:如果不重新檢視自己所懷抱的諸多夢想、不多多收集相關資訊並且善加篩選,在實現夢想的前置作業階段──也就是最重要的篩選工作,很可能會犯下錯誤。我還體認到:如果不能在充斥周遭的各類資訊中找出有價值的部分並且善加利用,我就別想要實現夢想了。
另外,倘若我學會了整理資料的技巧,之後就不需要花太多時間找資料。這樣一來,就可以將這些多出來的時間用在思考「如何實現夢想」或是其他優先順序較高的事情上了。
於是我開始搜羅、研讀一本本跟收集資料、整理資訊有關的書籍。之後我又接觸了網路,進一步確立了獨樹一格的、所謂的「熊谷式資料整理技巧」。
我想,我之所以能夠實現自己在二十一歲時立下的志願,「在十五年內創立一家股票上市公司」,並且讓這家公司的股票在東京證券第一部上市,就是因為學會了這種整理資訊的技巧,從而讓有價值的訊息成為自己的囊中之物,並且有效率地善加利用時間。除此之外,沒有其他訣竅了。
在本書中,我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這個「熊谷式資料整理技巧」的訣竅。如果大家能夠將這個整理資訊、資料的技巧融會貫通、善加運用的話,那麼,實現夢想的可能性和速度,以及所實現夢想的品質,應該都會大幅提升才是。
雖然我們無法憑藉著人為力量提高「運氣」,但是「時間」和「資訊」卻是可以靠著自己的努力和苦心經營而逐步增加的。
我之前的著作──包括《記事本圓夢計畫》(中譯本,商周出版,台灣),以及《從二十歲開始的夢想設計圖》(大和書房,日本)等,都曾經介紹過各種實現夢想的方法。不過針對實現夢想的各種方法,在這本書中,我將會傾囊相授,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因此,我將在這本書當中跟大家分享不知不可的資料整理技巧,藉由這些技巧,大家可以「更貼近實際」、以「更快的速度」實現「更高品質」的夢想。
這本書可不是要讓你「放在書桌旁或是電腦附近當裝飾品」的,也不是一本「給整理狂的資料整理教戰守則」。
「想要實現夢想。」
「為此,我們需要資訊和時間。」
「為了讓資訊和時間成為我們的後盾,整理資訊的技巧是不可或缺的。」
以上是我面對資訊的策略之根本。熊谷式資料整理技巧所講的,就是實現夢想的方法。
在擁抱網際網路的這個時代,流通世界的資料、訊息越來越多了,因此整理資訊的技巧也就更為重要。
我衷心企盼這本書能夠助大家一臂之力,協助大家以更快的速度,用更切合實際、更精確的方式實現自己的夢想。
第一章:熊谷式資料整理技巧「七大原則」
我二十年來資料整理技巧心得之大成
1 夢想暨目標導向
本章將介紹的七大原則,可說是「熊谷式資料整理技巧」的骨幹。
接下來我會介紹怎麼整理電腦、記事本以及資料夾,整理上述這些東西的技巧有些方法是共通的,就是後面所提的七大原則。雖說整理技巧具體的方法也很重要,但若只介紹那部分,卻對「該把目標放在什麼方向」一知半解,那麼也很難期待資料整理技巧能發揮多大的效果。所以,若是能了解這章所介紹的整理技巧七大原則,大家就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想到:「這個方法應該適用□□原則喔。」這麼一來,就能夠對各項技巧的方法有更深一層的體認。
另外,與其介紹具體的方法,還不如提示大家「基本架構」之類的原則,這樣大家實際整理資料時,將可以發揮更大的效果。基於這樣的想法,接下來我將為大家介紹我個人二十年來心得之大成──熊谷式資料整理技巧七大原則。
原則一為「夢想暨目標導向」。讀者可能會覺得這部分稍有重複,還請見諒。不過,正因為這部分的內容是最重要的,所以容我再次大聲疾呼。
不具夢想導向的資料是一文不值的,而漫無目標地整理資訊亦是終告徒勞的。
正因為抱持著夢想,資訊才有其價值。比方說,你花了一整年的時間泡在圖書館裡讀書,但假如你心中沒有抱持著什麼夢想或目標,不明白「所作為何」,那麼這一整年所獲得的知識對你而言根本毫無價值,跟垃圾沒什麼兩樣。相反的,倘若你心中有夢,或許某人不經意的一句話都可能啟發你、為你所用,改變你的人生。
同理,若心中沒有目標,整理資料終歸是浪費時間和勞力罷了。雖然我認為整理資料確實有其必要性,但我可不是要讀者們為整理而整理、成為資料整理狂。相反的,你必須在整理資訊、資料的過程中體驗到樂趣、抓出重點。
那麼,我們整理資料的目的究竟是什麼呢?就是為了達成夢想和目標--「為了爭取更多時間好用來實現夢想」、是「為了要讓時間花得更值得、更有成效」。
假如忘記「夢想暨目標導向」原則,貿然地「為了整理而整理」手邊的資料,即使經過整理的各項資料看似井然有序、頗像一回事,但其優先順序或分類方法不過是一種「形式」,跟圓夢完全不相干,對實踐夢想也沒什麼幫助。
2 集中收納於一處
盡量將資料集中管理,收納在同一個地方。這就是「集中收納於一處」原則。
要收存我們所收集的資料,有許許多多的地方、各式各樣的形式可茲運用;比方說:筆記本、檔案、記事本、活頁式資料夾、桌面空間、紙箱或是電腦等等,多不勝數,在此就不一一列舉了。
不過,與其將資料散置在各個所在,還不如集中收納在一個地方,這樣一來,不僅找資料的速度會比較快,環境看起來也比較清爽,頭腦當然也會較清明、有條理。因此,我們應該要下工夫盡可能地將資料集中在某個地方。
我自己是將整理資料、資訊的「場所」限定在「記事本」、「書櫃」以及「電腦」這三個地方。書櫃中收納的是A4資料夾、書籍、媒體資料(如音樂等)。
顧名思義,取名為「集中收納於一處原則」,表示我真的很希望讀者能將收納場所限定在一處。但是,實際進行整理、收納的話,我認為上述三個「地方」應該是最好的選擇。
此外,說到電腦,我想不少讀者的電腦桌面應該會有一堆類似「Word檔案資料夾」、「Excel檔案資料夾」、「PowerPoint檔案資料夾」,乃至於「電子郵件資料夾」之類的玩意兒吧。
以我本身為例,「集中收納於一處原則」也適用於電腦,所以我會盡可能簡化事情,比如把所有資料存放在「電子郵件資料夾」和瀏覽器的「我的最愛」中。
雖然我已經盡量整合這兩個地方了,但是目前科技發展還不到那個程度,想要將電子郵件和瀏覽器功能整合在一塊兒,仍有相當的難度。
照這麼看來,在實際操作上,要做到將所有資料收存在一個地方恐怕不太容易,但總之我的做法就是「盡可能」將資料存放在同一處。
這麼做的好處,是可以防止資料散置四處,之後要將資料取出使用時,就不會不知道應該從哪兒著手,能夠輕輕鬆鬆地找到。
3 依尺寸、形狀進行收納
跟「集中收納於一處原則」有很大關聯的,是「依尺寸、形狀進行收納原則」。
在整理報紙和雜誌等平面媒體的資料時,之所以會產生雜亂無章的感覺,其中一個原因是資料、剪報的形狀各異、大小不一。為了避免這種混亂感,應該將所有平面媒體上的資料都統一成記事本(我個人用聖經尺寸)或A4紙大小。
一般平面媒體上的資料形狀五花八門,尺寸也相當多樣(包括A5、A4、A3、B5和B4等)。剪報的大小、形狀會因為新聞內容的多寡、版面安排而不同,而雜誌資料有些會採用A4變形版本,從小型傳單到大型目錄等,可說五花八門、琳瑯滿目。
如果試著根據各個分類整理資料,會發現實在困難重重,怎麼做都不對勁。
「我是很想按照題材分類、整理資料啦,可是如果用最大的資料夾收存,尺寸較小的資料就會縮在角落;相反的,如果用較小的資料夾,那麼比較大張的資料又會突出來。那好吧,就依照資料篇幅的大小整理看看好了。但是這麼一來,同樣主題的資料又會散置在各個地方,檢索、翻找時就得花費一番工夫了。」我想應該有不少人有過這樣的經驗吧。許多人對類似的問題頭痛不已,想不出解決之道,最後只是消極地認定:「整理資料還真是麻煩!」其實我也曾經為此困擾過,最後我所得出的結論就是「整理資料第一步,就是要統一資料尺寸」。
於是我決定將所有取得的書面資料都統一成記事本尺寸或是A4大小。
首先,為什麼要統一成記事本尺寸呢?那是因為我習慣將所有跟夢想有關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記在記事本中,而且不管什麼時候、不論我要去哪兒,總會隨身攜帶這個記事本。我用的記事本是聖經尺寸,這是因為它攜帶方便,另外這個大小的記事本所能記載的資料量對我而言也足夠了。
在電腦上利用Excel所製成的行程表或是PowerPoint資料等,幾乎都是A4或B4大小,我會將這些資料縮小影印或是摺疊起來,好讓它們剛好可以收入記事本中隨身攜帶。
若是要將大小超出這個尺寸的剪報或雜誌資料,收存在記事本中的時候,我會運用設計公司所發明的「地圖收納要領」--摺疊該份剪報時,讓標題或日期露出來。更詳細的摺疊方法介紹,請參考第四十三頁的圖例說明。
至於我決定採用A4尺寸的理由則非常簡單,因為A4可說是目前全世界流通文件的標準尺寸。
如果遇到尺寸小於A4的資料,我會將它們收納在A4大小的透明資料夾中,而從報紙或雜誌上剪下來的資料,則一律貼在A4紙上,以收「統一尺寸」之效。
假如資料的尺寸比A4大,就比照前面所提到的「地圖收納要領」將它摺疊起來,再收入資料夾;傳單或目錄這類資料也可比照辦理。由於書面資料可以摺疊,因此可以輕而易舉地將它「變形」成A4大小。
另外,如果碰到一些更大型的資料,可以稍微花點工夫,先將重要的部分影印在A4紙上,再加以歸檔。遇到這種情況,或許我們可以在資料夾上做個記號,比方說註明「原稿在書櫃中」等等。
如果能利用上述方法將各種資料外觀予以統一,不管是整理資料、還是控管資料,都會變得輕鬆不少喔。
4 標示資料的日期及出處
收集、整理平面媒體的資料時,尤其要特別注意這項原則。我認為「未註明日期的資料是沒有價值的」,所以一定會在各類資料上標示日期。這是基本工夫。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比方說,在不知不覺中用了沒有標明日期的老舊資料;或是在整理好的資料上發現非常棒的數據,但光是查出這些數字是什麼時候發表的,又額外耗費了不少時間。
「資料」這種東西,如果你在使用的時候沒有參酌它發表之初的時代背景,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另外,在資料上標示日期對於往後進行檢索、找出資料也是相當有幫助的,這麼做可以防止下列情形發生:某月某日洽公時使用的資料,這回也可以原封不動地拿出來用,但是由於所有洽公資料都沒有標示日期,當初只是隨隨便便地胡亂收起來,所以為了找出上一次的資料,費了一番工夫。
另外,假設你將某件工作交給下屬處理,之後覺得好似石沉大海,就可以私下查看開會紀錄,然後指正他們:「就是某月某日開會時指示你們辦理的那件事啊!」用在這方面雖說有點耍心機啦,不過我個人會在記事本中記載所有會議紀錄,所以想用藉口搪塞我可是沒有用的喔。將委託他人的事務連同受委託人、內容以及日期一塊兒記錄下來,做成資料,這或許也算是有效運用人力的一種技巧吧。
此外,還必須在資料上註明其來源(出處)。如果無法清楚地指出這信息「是誰提供的」,信息的說服力就會大打折扣。再者,即便是同樣的資料,由於提供者不同,很多時候它的意義或是人們對它的解讀也會不一樣。
因此,我一定會將資料的來源記錄下來。以報紙取得的資料為例,取自《日經新聞》我就會標注「NK」,取自《日經流通新聞》則是標上「NR」。如果事先訂好原則、決定什麼樣的來源用什麼樣的註記,那麼遇到要記錄資料來源時,就可以輕鬆搞定了。
不論是自己所發出的信息、或是從他人處取得的資料,抑或所使用的資料,一定要隨手標記日期和出處。希望大家可以養成這個習慣。
5 藉索引或標題輔助整理
我想大家或多或少有過這樣的經驗:不論是書面資料或電腦資料,因為忘了當初是用什麼標題(索引)分類、儲存的,結果找不到了;所以怎麼樣設計索引就格外重要了。怎麼樣設定索引邏輯,將會大大影響日後檢索、查找資料的效率。
這裡上場的是「藉索引或標題輔助整理原則」,其重點在於設定索引原則,以便往後能藉各種方式迅速地找出資料(另參見「相互參照原則」,第四十八頁)。
索引要寫什麼呢?我是用「起始字假名中的A段」(註:即日文五十音中的第一段A、Ka、Sa、Ta、Na、Ha、Ma、Ya、Ra等)、「前三個假名」、「主旨」及「備註、明細」等。只要寫下這些項目,就可以用許多方式迅速找到所需的資料。
首先要決定資料的「主旨」。不用想得太複雜,只要將腦子最初浮現的關鍵字當主旨就行了。整理資料時,你的腦子最初靈光一閃所想到的關鍵字,往往也會是你日後回想時最先想起的字。
決定主旨後,就將「起始字假名中的A段」「前三個假名」寫在索引最開始的地方。根據我的經驗,依照A、I、U、E、O的順序整理資料,檢索效率是最好的。
遇到書面資料,最後再加上日期的話,之後也可以用日期迅速地檢索、翻查。
至於電腦檔案,由於會自動附上日期,所以就不需要另行標示了。
6 相互參照
所謂「相互參照原則」,是指利用一個以上的條件檢索單一資料。用熊谷式資料整理技巧整理過資料後,不論依「時間順序」、「A、I、U、E、O順序」或「用途」中的任一項進行檢索,都可以迅速找出收納於記事本、A4資料夾及電腦中的資料。
我用歸檔名片的方法做個簡單的說明。跟他人交換名片後,我都會影印三份,然後將三個影本分別貼在代表「公司名稱」、「姓名」及「時間」的A4紙上,之後再將這三張A4紙分門別類依照A、I、U、E、O的順序排放。
比方說,「二○○四年十二月三日遇到GMO Internet的熊谷正壽(註:日語發音為KUMAGAI MASATOSHI)」,將其名片影印三份後各自歸檔──其中一張歸檔到公司名稱檔案中的「Shi」A4紙上,另一張歸檔到姓名檔案中的「Ku」A4紙上,最後一張則歸到照時間排列的檔案中「二○○四年十二月三日」的紙上。這樣一來,不論你是用公司名稱、姓名或碰面日期去檢索,都可以輕易找出要找的名片。
不過,名片這類資料,我目前都是用電腦的名片管理資料庫進行管理,檢索起來已變得相當輕鬆。前述影印之後貼在A4紙上的方式現在已經捨棄不用了。話雖如此,這個「相互參照」原則的邏輯仍然可以應用在所有資料的分類上。如果你不介意多花些工夫用這種方式整理資料,仍可以藉此提高檢索的效率。
7 一份資料用一張活頁紙
這項原則特別適用於用記事本做筆記的場合,方法就是每項主題單獨用一張活頁紙。即便在活頁紙上所寫的筆記只用掉了半張紙,可是已經要進入下一個主題了,這時不要將第二個題材的筆記接著寫在先前的筆記後面,而要寫在另一張新的活頁紙上。
為什麼要這樣做?因為,如果你在一張活頁紙上記下好幾個不同主題,那麼之後要檢索就比較麻煩。因為我希望之後可以藉由相互參照原則迅速地找出需要的資料,所以一定要在活頁的右上角註記索引,因此一張活頁紙不能記好幾個主題。這也就是為什麼一定要堅守「一份資料用一張活頁紙」原則。
一張活頁紙只有上半部寫了一點點的筆記,下半部甚至另一面還空著,這樣就換紙實在很浪費,所以一般人會想在後面接著記載其他主題的筆記。這種心態我可以理解。不過,與其在乎紙張的成本,我們更應該珍惜「時間成本」才是,所以還是請大家換張新的活頁紙吧。
8 花時間整理資料,絕對值得!
整理資料的確需要下很多工夫。但是,這些工夫本身具備很重要的優點,那就是可以「反覆接觸資料」。
在報章雜誌上讀到一些有趣的報導時,我會用紅筆把它圈起來,之後剪下來放進A4資料夾或記事本裡。也就是說,一旦發現某項信息、資料,就得展開整理的動作,比方說:
「(用紅筆框起來)日後確認」
「(用剪刀)剪下」
「貼上(A4紙)」
「放入(A4資料夾中)」
讀到這裡,各位讀者可能心想:「這要花很多時間和工夫吧!」的確。但這些手續絕對不能略過不做,花在這上頭的時間最後是會有回報的。
「用掃描器將報章報導掃描起來存到硬碟,這樣還比較快,也比較方便啊!」
或許有人會這麼認為,不過這種做法有很大的缺點。
雖說整理資料的目的之一確實是為了「方便在日後有效率地進行檢索、翻查」,但是還隱藏了一個更重要的目的,那就是「提高和資料接觸的頻率」。也就是說它能達成「反覆接觸資料」的目的。
就人類的大腦運作而言,比起只看過資料一次,重複翻閱會在腦中留下更深的印象。如果你一邊想著問題、一邊整理資料,在「確認」、「剪下」、「貼上」以及「放入」等作業階段,就會將資料的重點複習一遍。這樣一來,各項資料自然會在你腦中留下深刻印象;日後只要瞄到當初靈光乍現時想到的關鍵字詞,就自然而然會想起這些資訊。
如果利用掃描器省略這些工夫,那麼資訊就很容易跳過你的腦袋,直接進入電腦這個「黑洞」,徒留「已經取得所需資料囉」這種自我安慰的放心感覺,這樣並不會幫助你產生新點子或是新想法。
坦白說,以前我是自己親手整理這些A4資料夾,不過近來則經常委託祕書代為處理。總覺得自己最近對於資訊的敏感度好像變得有點遲鈍了,不禁反省這應該不只是老化的緣故……
自序 圓夢必備的「資訊」與「時間」我內心懷抱著許多夢想,雖然有部分夢想已經實現了,但是尚未達成的仍然為數不少。各位讀者的心中,想必也有許許多多的夢想等待你逐步地實現吧。不過,倘若有人問你:「如果想要實現夢想,應當具備什麼呢?」不知道各位會怎麼回答?打個比方好了。假設有兩個人懷抱著相同的夢想,他們的腦筋都一樣聰明,體能也不相上下。倘若其中一個人實現了這個夢想,而另外一個人卻未能如願以償,大家覺得,是什麼因素造成這兩者間的差異的呢?又比如說,其中一個人「及早」而且「確實」地實現了他的夢想,而另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