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地理探險者> 史上百大探險經典 Discovery <逃出鬼門關>不朽傳奇
紐約時報 連續36周超級暢銷書 CNN、PEOPLE、Discovery頻道專題報導!
全新2019繁體中文版作者序 台北國際書展早安財經選書熱愛航海的史帝芬.卡拉漢,
原本打算乘著自己親手打造的帆船「獨行號」,從歐洲橫渡大西洋到加勒比海。
沒想到,一場暴風雨摧毀了他的船。
身陷茫茫大海,靠著救生筏漂流76天之後,
卡拉漢奇蹟式地獲救,也寫下人類挑戰海洋的另一個紀錄。
他怎麼辦到的?明明是必死無疑的絕境,他是如何把命贏回自己手中的?
身處絕望與恐懼,卡拉漢展現了什麼樣人類本能具備的勇氣與力量?
來,跟著卡拉漢,體驗一個又一個驚異的危機現場吧――
暴風雨的威脅、鯊魚的攻擊、飢餓與口渴的煎熬、死亡的恐懼……
我過的每一天,都是禮物,而不是權利。
──史帝芬.卡拉漢他永遠對自己是宇宙一份子感到珍惜,永遠盡心盡力體會與學習。
──導演 李安
李安‧謝哲青‧王浩威‧林義傑‧陳彥博‧褚士瑩‧廖鴻基‧劉寧生‧張泰迪 深情推薦
謹以此書獻給懂得痛苦、絕望和寂寞的人,不論是現在、過去,還是未來。
王浩威 作家
李 安 導演
林義傑 超馬好手
陳彥博 極地馬拉松選手
張泰迪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褚士瑩 作家
廖鴻基 海洋文學作家
劉寧生 現任台北市帆船協會理事長。「太平公主號」古帆船船長,環航世界「跨世紀號」船長,航跨太平洋「福龍號」船長。
謝哲青 電視/廣播節目主持人
(依姓氏筆畫順序)
感動推薦史帝芬.卡拉漢這個人,真的可以做好朋友的。他寫這麼一本有意思的書,真像是一本福音。──李安
只要活著一天,就要當一天人生的水手,就算不幸迷航漂流,也要活著回來,說一說驚濤駭浪的故事。這,就是航海的必要,也是我欣賞的生命態度。──褚士瑩
能使你珍惜不餓、不渴、不絕望、不寂寞的每一刻。──劉寧生
帶領我們一同找到更大的能量。──陳彥博
以生死、以磨難、以生命奇蹟寫出來的一本書──廖鴻基
作者簡介:
史帝芬.卡拉漢 Steven Callahan
美國著名航海家。大學念的是哲學,靠著自修學會了造船。他曾於1982年試圖獨自駕船橫渡大西洋,卻在途中遭遇暴風雨,船覆,僅靠救生筏在海上漂流了76天。獲救後的他,人生從此改變――他繼續生活,但更懂得珍惜;他分享與教學,但由衷地謙卑;他照常航海,但已能優雅地面對自己的人生逆境。
這部《漂流》,是卡拉漢依據自己受困海上時,寫在3吋廉價便條紙上(為了防海水,還得用三層塑膠袋保護)的航海日誌所完成的。詳實記錄了這段航程的一切――從出航到遇難、絕望求生直至獲救那天。一出版,即成為轟動全美的暢銷書。書中講述的,不只是他與海洋搏鬥的經過,也是他在「荒野」中的人生體悟。多年來,不僅成為航海者必讀,全書字裡行間交織著恐懼、絕望、勇氣、自我探索的心靈風景,更深深吸引了許多不航海的讀者。知名的Discovery頻道特別為他製作了一部紀錄片,以影像完整呈現了這段驚心動魄的歷程。《國家地理探險家》(National Geographic Explorer)甚至將本書選為「史上百大探險經典」之一 。
卡拉漢曾擔任台灣導演李安的顧問,目前為多份專業航海雜誌寫稿與演講,深深影響當代許多年輕探險者。
譯者簡介:
姬健梅
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畢,德國科隆大學德語文學碩士,輔仁大學翻譯研究所中英文組。從事翻譯多年,近期譯作包括《變形記》、《希望真的存在》、《記憶碎片》、《幾點鐘去看牙比較不會痛》、《關於愛》。
推薦序
【推薦序】似禪如詩的朝聖之旅,發人深省的一本好書/李安
我在籌備《少年Pi的奇幻漂流》這部電影時,最主要的工具書,便是這本史帝芬.卡拉漢的《漂流:我一個人在海上76天》。不光是我自己,主要工作人員以及主角,我都要求他們必讀這本書。
當然,《少年Pi的奇幻漂流》是一個有關漂流的故事,但《漂流:我一個人在海上76天》是一部親身體驗的紀實之作。從這本書中,我不只可以參考很多第一手資料,更重要的是,作者把這段發生在一九八二年於加勒比海上,以小塑膠筏獨自漂流七十六天的刻苦經歷,透過深思反省,寫成一冊極為感人的好書。
這本書,不僅生動地描述具體的事件,更在情感與思考上有深度的探索。因為史帝芬在漂流時期,一般生存的條件被剝削到最低程度,所以他的感官與心智,出奇的敏銳。他對許多事物的體認是非凡的,舉凡對基本物質與工具的珍惜,對自身的反省,對自然的融合與崇敬,對信仰的領會……,透過似禪如詩的文字,他把這場漂流的歷程,寫成面對自己內心與神跡的朝聖之旅,發人深省。
我與史帝芬相識於二○○九年四月,當時我正難於下決心接不接《少年Pi的奇幻漂流》。原著是好書,劇本卻不知怎麼下手,更別提片子該怎麼拍。看了史帝芬這本《漂流:我一個人在海上76天》,覺得似乎比《少年Pi的奇幻漂流》還有意思。於是我找了編劇David Magee聯繫史帝芬,然後一起殺到緬因州去向他請益。
史帝芬是一位老式木造帆船的專家,他帶著我倆,連同他太太Kathy一起出航,我們在小船上聊了很多,又於次日長談(這個人,真的可以做好朋友的)。之後,我便決定接下這部片子。這部片子到了二○一○年八月多經費才批准下來,我們在台中建造了一個新式的大造浪池,又把廢置的水湳機場改造成片廠工作。
我請史帝芬來當我們的漂流顧問。當時,史帝芬剛經歷有關血癌的手術,才出院不久,便頂著虛弱的身子飛來台中幫忙,真是令人感動。後來在拍攝期間,他不只是指導所有有關漂流的細節,甚至成為我們的造浪顧問。在後期製作時,他也指導了一部分電腦海洋動畫。只是沒多久,他便因血癌惡化,又開始了一連串痛苦的化療,又是換髓又是換血。
《少年Pi的奇幻漂流》後期製作既長且煩,有時我真有頹廢沮喪的時候。但是,與史帝芬的電話問候與通信中,他的堅毅與樂觀,他凡事感恩的態度,對我有著很大的鼓勵。史帝芬其實不論在海上漂流,或者是在病榻上抗癌,他的精神是一致的──他永遠對能夠成為宇宙運作中的一份子感到珍惜,永遠盡心盡力的體會與學習,並不吝分享他人,真是一位難得的好人與修行者。
這個世界常常是有歷練的人沒文才,或是有感性的人沒靈性,像史帝芬.卡拉漢這樣一位俱全的人,寫的這麼一本有意思的書,真像是一本福音。
【推薦序】一部以生命奇蹟完成的好書/廖鴻基
這本書描述的是一場真實的船難漂流事件。作者史帝芬.卡拉漢於一九八二年春天,駕駛帆船「獨行號」,打算橫渡大西洋,不幸於非洲西方海域遭遇暴風雨沉沒。之後,他搭乘充氣式救生筏漂流於海上,將近橫渡北大西洋的七十六天漂流後,在東加勒比海小安地列斯群島海域獲救。這是一場淪落在無可掌握的不確定曠闊大海中,獨自漂流兩個半月的真實故事。
這場漂流航跡,儘管與北大西洋上的好幾道商船航線交錯,救生筏也遇過好幾次航行中的貨輪,但大海茫然,救生筏目標太小,大洋中被發現、被救援的機會近乎渺茫。如此情況下,還能越洋長途漂流,最後自行漂近島嶼群十浬內海獲救生還,確是奇蹟。
作者在書中坦言,並不希望這場漂流故事被誇大成英雄事件來看待。若我們能從這部書中所描寫的情境,進一步體會漂流者漂流當下的窘迫和危急,多少能明白作者這麼說的用意。
無可預設前途和結局,只能將命運交給風、交給天……
有過遠洋生活經驗的人都曉得,海洋的寬、深和可能出現的狀況,遠超過一般陸地社會的想像。安靜、神祕、寬廣、深邃的內涵流動和暴動,都是海洋特色,如其覆蓋地球表面積比例,海洋確實是地球上最原始、最深沉、最無可掌握的曠野。
在海上漂流,你無法掌握速度和方向,無可預設前途和結局,只能將命運交給風、交給天、交給海去處理。所有人為的努力,就是時時刻刻必須設法讓自己浮在海面,還必須以帆船沉沒前搶救下來的少數工具和配備,設法於漂流途中獲得基本飲水和食物。在終點出現以前的漫長漂流過程中,漂流者若是怠惰、疏忽、判斷錯誤或求生意志鬆垮,都有可能提早結束這場漂流,也就沒有這則漂流故事和這本著作的誕生了。
我這輩子曾有過兩次海上漂流經驗,在這裡也與讀者分享,或許能有助於讀者更深刻理解漂流者所處的情境。
第一次漂流,是在大約三十多年前,當時我剛學會開船,常獨自開船在花蓮沿海釣魚。有一天在海上垂釣時,引擎咳了兩聲後,突然熄火,我鑽進機艙檢查油箱、油管、電瓶和接線。畢竟當時的我經驗不足,耗了些時間在機艙裡巡檢了一遍,並未發現任何管線或接頭脫落。總之,莫名熄火的引擎就是無法重新啟動。船隻失去動力,只能隨風、隨流在海面漂蕩。我記得當時除了船邊水波湧盪出的碎浪聲,四周像在預告將發生什麼重大事件似地出奇寂靜。
我不斷在機艙、甲板往返檢查,過了一段時間,赫然發現船隻已隨黑潮海流往外漂離岸緣約六浬外。這時我才意識到,在進艙檢查前應該先下錨鉤住海床,防止船隻繼續往外漂流。但後悔來不及了,這裡水深少說千米,而船上錨繩不過三四百米。心頭慌亂,如船下海流湍急,岸上的山頭離我越來越遠,心頭忽然燃起一股想要回家的衝動,好想立刻跳下海,棄船游回陸地。
幸好理性及時甦醒,推了自己一把。海流湍急,跳下海絕無可能游回陸地。這也讓我學到重要的一堂課:當一個人遭受死亡威脅處於慌亂狀況下,特別容易做出情緒性判斷,而犯下致命的錯誤。本書作者卡拉漢在漂流期間也曾無數次處於危急狀況,他都能以理智為底精算下一步,這是他能安然度過七十六天漂流的主因,也是這本書精華之一。
我的第二次漂流經驗是在二○一六年八月,為了執行「黑潮101漂流計畫」,以三米四方無動力方筏,搭乘黑潮在台灣東部沿海近一百小時的漂流,跨台東、花蓮、宜蘭海域,由南而北漂了約三百公里。
其實這趟漂流經過多年籌備,有戒護船在旁陪伴,事先一切安排妥善。但儘管如此,當放掉機械動力,放掉人世社會的絕大部份依賴和規範,獨坐方筏在太平洋海上漂流時,仍強烈感受到:世界變大,而且變安靜了。漂流幾天後,筏下聚了一群魚──正如本書中描寫──有鬼頭刀、飛魚及多種魨科魚類。好幾次,我趴在筏上以水下相機拍這些一起漂流的魚兒。這趟漂流期間,我在筏上也有感而發的寫了不少筆記。
當一個人身處無所依據的原始海洋上漂流,人的求生本能和野性會很自然地被喚醒。漂流歸來之後,我清楚知覺自己的改變,重讀這本《漂流》也讓我更明白,這是一部以生死、以磨難、以生命奇蹟寫出來的一本書。
【推薦序】似禪如詩的朝聖之旅,發人深省的一本好書/李安
我在籌備《少年Pi的奇幻漂流》這部電影時,最主要的工具書,便是這本史帝芬.卡拉漢的《漂流:我一個人在海上76天》。不光是我自己,主要工作人員以及主角,我都要求他們必讀這本書。
當然,《少年Pi的奇幻漂流》是一個有關漂流的故事,但《漂流:我一個人在海上76天》是一部親身體驗的紀實之作。從這本書中,我不只可以參考很多第一手資料,更重要的是,作者把這段發生在一九八二年於加勒比海上,以小塑膠筏獨自漂流七十六天的刻苦經歷,透過深思反省,寫成一冊極為感人的好書。...
作者序
【自序】以當下為起點,看見世界美好的一面
我很驚訝這本書十多年後仍在印行,你手上這本繁體中文新版《漂流》出版的這一年,我已經六十六歲,距離人生終點比較近,與起點之間更遠了。書中的故事,彷彿是上輩子的事,也彷彿是發生在另一個人身上的事。我還記得,當年為了寫這本書,凱西和我過著非常拮据的生活。我們靠著偶爾投稿的稿費、幫人家運送小艇與講課,賺取微不足道的生活費。不過窮歸窮,我們有得吃,有對方陪伴,四年期間倒是過得充實又開心。已經過世的道奇.摩根(Dodge Morgan)是美國第一位獨自繞行世界的航海人,當有人問他:為什麼要這麼大費周章繞世界一周呢?他說:「因為做這件事很特別,而且很難。」
我也很訝異這本《漂流》還被收入一套叢書中,與史洛坎和薛克頓之輩的冒險家並列。我固然受寵若驚,而且十分感激,但我懷疑自己能及得上薛克頓的萬分之一。再說,不管我在海上漂流時做到了什麼,我實在不覺得那是出於我一己之力。寫作本書也一樣,凡是我和這本書所得到的讚賞,我都謙卑地接受,不是為了我自己,而是為了宇宙的無邊恩賜與深不可測。漂流橫渡半個大西洋,學習像個水上原始人一樣生活,向我揭示了一件事:我們都不是單獨的個體,而是屬於一個連綿無盡的整體,融入萬物之中;萬物對我的驅使,更大於我對自己路途的掌控。本書固然出於我筆下,但也是無數力量和無數個人的結晶,他們塑造了我,帶領我度過一段不尋常的經歷,並且讓我能夠活下來述說這個故事。
出版以來,這本書引起許多組織——從高科技公司到非營利團體——的關注。我開始學習演講——這是過去的我完全不擅長的事。我受邀與許多不同的「倖存者」見面,包括癌症病患、藥物濫用者、家暴受害者、空難山難船難生還者、被恐怖分子綁架的獲釋者等等。過去這三十多年來,他們帶給我受益無窮的啟發。我也因此結識許多專家,從他們身上學習各種危機下的應變方法。
我常在報紙、廣播與電視上出現,還有人找我拍了紀錄片。二○○八年的某一天,我接到導演李安的來電,說他正在考慮拍《少年Pi的奇幻之旅》。當時,已經有好幾位導演推掉這部片,都說這個故事不可能拍成電影。但在我眼中《少年Pi》雖是虛構小說,卻與《漂流》有許多共同之處,我讀了之後深深著迷。李安也是,我們談了很多一個人在海上的求生方法,以及一個人在海上的心理與心靈狀態,最後我們決定挑戰這項「很特別,而且很難」的任務。
拍攝《少年Pi》期間,雖然我的正式職稱是「求生與海事顧問」,但實際上要符合李安的目標—「賦予電影真實感、更有說服力」,我所扮演的角色不僅止於此。對李安而言,大海不只是背景,而是一個充滿生命力的舞台,他想讓觀眾感受到大海的美麗與醜惡、驚駭與歡愉、危險與生機。我幫李安訓練演員、設計場景、協助化妝與服飾等等。在他的執導下,這個虛構的故事為觀眾帶來非常真實的感受。
對我而言,《少年Pi》在我歸來後三十年完成,也圓滿了我的航海生涯。我們通常只記得生命中特殊的時刻,但實際上,我們生活的每一刻都是環環相扣的。正如我今天的生活,與我當年的漂流有著不可分割的關聯。年輕時,我常會對失敗耿耿於懷,感情上的失敗、理財上的失敗、製作「拿破崙獨行號」的失敗、橫跨大西洋的失敗等等。我太自以為是,太不把其他人放在眼裡。然而,我後來明白了:這些缺點與錯誤,恰恰是我繼續努力的理由,讓我能有機會把事情做對,有機會做真正有意義的事,讓自己找到有意義的人生。
我們往往得經歷了極大苦難,才能發現無價的人生意義。我太太說,《漂流》中最重要的一句話,就是「坐在地獄裡看見天堂」。苦難,能讓我們看見事物美好的一面。每當面臨巨大威脅,我們通常很難保持樂觀,相信自己一定會安度難關。但在海上那段期間,我在看到自己弱點的同時,也發現自己比想像中堅強。如果你也曾在危機中存活,相信你也會跟我一樣,發現自己其實具備冷靜、能力,以及即使犯錯都能安然過關的運氣。
說到運氣,其實換個角度想,我算是個運氣超好的人—─因為我「只」漂了七十六天,而且活著歸來。很多年以後,有一位十歲小男孩在《漂流》中讀到我因為找不到可用的電線而苦惱,但他也發現書中提到了橡皮筏上的燈,電源正是連接自筏下的電池。「連接燈與電池的,不就是電線嗎?」他天真地問我。看吧,有時候一個十歲孩子的智慧,都比我們強。
下回出海,一定要找他一起。
【自序】以當下為起點,看見世界美好的一面
我很驚訝這本書十多年後仍在印行,你手上這本繁體中文新版《漂流》出版的這一年,我已經六十六歲,距離人生終點比較近,與起點之間更遠了。書中的故事,彷彿是上輩子的事,也彷彿是發生在另一個人身上的事。我還記得,當年為了寫這本書,凱西和我過著非常拮据的生活。我們靠著偶爾投稿的稿費、幫人家運送小艇與講課,賺取微不足道的生活費。不過窮歸窮,我們有得吃,有對方陪伴,四年期間倒是過得充實又開心。已經過世的道奇.摩根(Dodge Morgan)是美國第一位獨自繞行世界的航海人,當有人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