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木直子呂秋遠妖怪獵人引路人最透明的故事學霸作文哈拉瑞霸凌者失智中年哲學大谷翔平離散的植物讀冊選讀二戰股市隱者
暫不供貨

大破壞:Facebook、Google、Amazon制霸,如何引爆全球失衡(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喬納森.塔普林|譯者:吳國卿

出版社: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8-10-19

ISBN/ISSN:9789570851755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320

書況:良好

備註:無畫線註記

書況影片(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暫不供貨
文字字級

「快速行動,打破陳規」是臉書的宗旨,「不作惡」是谷歌的警句。
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則說:「每個人都應該有追求幸福的權利,我認為這種中心思想就是自由。」

數位革命的興起,是為未來社會帶來進步與幸福的福祉,還是人類文明與民主的浩劫?


葛萊美獎得主羅珊.凱許、T.彭恩.本內特:人類的生存正面臨威脅。

華特.艾薩克森(《賈伯斯傳》)作者:激進的自由放任主義意識形態和許多矽谷創業家的壟斷性貪婪,協助摧毀了音樂家的生計,並且正在扼殺網際網路初始的公社理想。


數位科技與網際網路的進步,助長了三大網路巨擘的權力,使它們發展成力量足以與世界抗衡的數位怪獸。這些巨大並持續快速發展的組織,究竟是為人類社會帶來進步與幸福的數位革命家,還是帶來毀滅與災難的掠奪者?
《大破壞:Facebook、Google、Amazon制霸,如何引爆全球失衡》作者塔普林提出一個簡潔有力的歷史觀,解釋了網路生活如何依照這些公司創立者的價值觀被塑造,包括彼得‧提爾(Peter Thiel)和賴瑞‧佩吉(Larry Page)忽視書籍、音樂和影片的盜版,並躲藏在晦暗的企業運作下,犧牲個人使用者的隱私,以便製造我們現今生活的監視行銷式同質文化。
臉書、谷歌和亞馬遜這些大型的數位壟斷公司,為我們提供了較以往更多的原創性內容,藉此收獲更豐厚的廣告利潤。但是創作者和版權所有者卻只得到微薄的報酬,還必須獨自力抗盜版的氾濫,生存條件嚴苛。
此外,全球獲利的重新分配也導致了權力的移轉,使臉書、谷歌和亞馬遜享有不下大型石油公司及藥廠的政治影響力,因而對人類的實質民主產生巨大威脅。
身為資深音樂人及電影製作人,塔普林根據自身經驗,在書中提出具前瞻性的大膽解方,呼籲內容創作者應團結起來,利用專業及決心奪回觀眾,制衡日益壯大的數位掠奪者。人們的聲音終將勝出,數位烏托邦時代終將來臨。

延伸閱讀
《反民主:選票失能、理性失調,反思最神聖制度的狂亂與神話!》,傑森・布倫南
《連結力:未來版圖──超級城市與全球供應鏈,創造新商業文明,翻轉你的世界觀》,帕拉格・科納
《一鍵獲利:發掘共享經濟時代新商機,讓知識、技能、物品變黃金的300個絕技》,尼克・洛普

作者簡介:

喬納森‧塔普林

南加州大學安能伯格創新實驗室(Annenberg Innovation Lab)榮譽退休總監、前巴布‧狄倫樂團經理,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文‧溫德斯(Wim Wenders)與葛斯‧范桑(Gus Van Sant)旗下的影片製作人。

數位媒體娛樂專家,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會會員,同時也是加州寬頻工作小組和洛杉磯市場賈西提的科技與創新委員會成員。

譯者簡介:

吳國卿

政大新聞系畢業,資深新聞從業員,從事翻譯工作十多年。

譯有《震撼主義:災難經濟的興起》、《下一個榮景:當經濟遇上政治》、《碳交易:氣候變遷的市場解決方案》、《誰劫走了全球經濟》、《衰退危機下的 6大價值型投資》、《跛腳的巨人:中國即將爆發的危機》、《下一波全球貨幣大戰》、《下一波全球貨幣大崩潰》、《下一波全球新貨幣:黃金》、《下一波全球金融危機》等。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國際重要人士、專家、學者共同好評

在我所認識的人中,塔普林最能清楚剖析科技與音樂產業錯綜複雜的關係,及其衍生之種種困惑現象。他為音樂家面臨的慘況帶來解決方案和復興的鼓舞。每一位音樂家和製作人都應讀這本書。

──羅珊‧凱許(Rosanne Cash),葛萊美獎得主歌手兼作曲家

《大破壞》和其他幾本著作佔據了我的書架,我將之視為二十一世紀生活迷宮中不可或缺的路標。我以最虔誠的祝禱,祈願世人聽到它吹響的警告號角。人類的生存正面臨威脅。

──T‧彭恩‧本內特(T. Bone Burnett),葛萊美獎得主製作人兼音樂家

塔普...
顯示全部內容
章節試閱
金恩一九六八年於國家大教堂佈道所提到的科技和社會革命,在他演說時早已展開。革命從當時反文化的道德箴言開始:控制的去中間化,以及人的和諧。最早的網絡,如由《全球目錄》(The Whole Earth Catalog)創辦人史都華‧布蘭德(Stewart Brand)組織的全球電子連結(Whole Earth Lectronic Link, WELL),即由一九六○年代的反文化孕育而出。布蘭德曾協助小說家肯‧凱西(Ken Kesey)籌辦酸性測試(Acid Tests),這是數千名吸食LSD迷幻藥的嬉皮,隨著新樂團死之華(Grateful Dead)音樂起舞的經典盛會。蘋果電腦創辦人史帝夫‧賈伯斯(Stev...
顯示全部內容
作者序
原本我以為自己要寫一個文化戰爭的故事,一邊是幾個自由放任主義派的網路億萬富豪,也就是為你帶來谷歌(Google)、亞馬遜(Amazon)和臉書(Facebook)的人;另一邊則是苦思如何在數位時代維持生計的音樂家、新聞記者、攝影師、作家及製片人。我這輩子為巴布.狄倫(Bob Dylan)和樂隊合唱團(The Band)、喬治.哈里森(George Harrison)及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等藝術家製作音樂與電影,所以我工作的媒體業的未來──藝術家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當然不在話下──對我來說非常重要。我很幸運,在剛進入這一行時,藝術家仍可...
顯示全部內容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大破壞
第二章 李翁的故事
第三章 科技的反文化根源
第四章 自由放任主義者的反叛亂
第五章 數位破壞
第六章 數位時代的壟斷
第七章 谷歌的監管劫持
第八章 社群媒體革命
第九章 網際網路海盜
第十章 自由放任主義者與頂層的百分之一
第十一章 身為人類代表什麼?
第十二章 數位文藝復興
後記
謝詞
注釋
內容簡介
各界推薦
章節試閱
作者序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