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雜工到千萬富翁
從股票交易員到數任美國總統的經濟顧問
讓葛拉漢瀕臨破產的大崩盤,他卻是唯一能全身而退的奇蹟
他是二十世紀上半葉的巴菲特,也是價值投資之父葛拉漢的偶像
史上最偉大、最傳奇的投機大師
─伯納德‧巴魯克─
他的股市人性剖析與投資智慧,媲美《股票作手回憶錄》
他的人生傳奇,是無數金融巨擘的投資典範!
伯納德•巴魯克,有史以來最傳奇的投機者,生前的聲譽相當於今天的巴菲特。十九歲進入華爾街,週薪三美元,二十五歲便成為華爾街證券交易公司的合夥人。不到三十五歲,他已經手多件轟動華爾街的交易案,就成為百萬富翁。三十三歲之後,巴魯克不再為他人股票操作交易,獨自開創一條在股市操作的路,而有了「華爾街孤狼」之名。他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他在1929年股市大崩潰來臨前成功拋出,全身而退。連價值投資之父葛拉漢也難逃此災難。而巴魯克之所以能做出正確的判斷,是因為他對人性的了解遠遠超過一般人。
「投機者是那些懂得留心未來,以搶得先機者。而投機,生來就存在人類的骨子裡。」
本書是伯納德‧巴魯克的自傳,濃縮其九十五年人生精華,透過他在華爾街的高低起落,展示了他的人生哲學與投資哲學。看巴魯克如何周旋在眾名金融大亨中,脫穎而出,一窺華爾街不為人知的的交易內幕。他對趨勢的預測能力和超越當代的成功祕訣,不僅是專業投資者的投資聖經,也是各界專業人士仿效人性觀察與交涉談判的經典之作。
股票市場就像是人,
市場波動所反映的正是人們對事件的反應。
當你身處在恐慌的洪流之中,想要不隨波逐流,是極其不容易的事。
在股市一片慘賠的哀嚎中,身為獲取利潤的唯一贏家,巴魯克深省股市狂熱的崩盤原因,他總結:「人性是無法抑制的,只要人們繼續相信可以賭贏這一把、自己比其他人還聰明,總有那麼一段時間,你會看到他不斷嘗試證明自己。」
世界上沒有零風險的投資,但投資也不等同於賭博。能否對抗與生俱來的貪婪本性,以及擺脫情緒的枷鎖,實事求是做出判斷,才是最終獲利的最大關鍵。
──戰勝市場│戰勝人性│戰勝自己──
巴魯克十大投資原則
1.不要進行投機,除非你打算將投機作為全職工作。
2.留心那些理髮師、美容師、服務生或任何無償告訴你所謂「內幕消息」的人。
3.在你購買一支股票前,請先找出關於該公司的所有資料,像是營運狀況、競爭者、獲利、成長空間。
4.不要企圖在最低點進場,最高點出場。這是不可能的事,除非你是個騙子。
5.學習如何快速且果決地接受失敗結果。不要認為自己總是對的。一旦犯了錯,就要盡快認賠殺出。
6.不要一次買太多種股票,確保自己可以留心每一支股票的狀況。
7.定期對所有投資項目進行再次評估,確認市場上的變化是否對投資項目的預期收益產生影響。
8.研究你所繳納的稅金,找出最佳獲利點。
9.從資本中留下一筆充裕的現金預備金。絕對不要將所有錢投進市場。
10.別想到處試試,堅守你最熟悉的領域。
作者簡介:
伯納德‧巴魯克Bernard Baruch
金融家,投機者,美國總統的政治顧問。
畢業於紐約市立學院。十九歲進入華爾街,週薪三美元,二十五歲便成為華爾街證券交易公司的合夥人。不到三十五歲,就成為百萬富翁。三十三歲之後,巴魯克不再為他人股票操作交易,獨自開創一條在股市操作的路,而有了「華爾街孤狼」之名。並以獨特的投資哲學,對經濟情勢的準確預測,晉身華爾街知名投資人行列。
擔任股票交易員期間,巴魯克周旋在傳奇的投資大亨之間,如摩根、古根漢、基恩等人,經手多件轟動華爾街的交易案,更數次安然度過經濟恐慌。靠的是沉著客觀的分析,以及對人性的透徹。
一九一六年,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威爾遜總統任命巴魯克為國防部的諮詢委員會委員。二戰時期,羅斯福總統任命其為智囊團成員,並提出一系列經濟建議。戰後,巴魯克也投入大量精神協助重建,為國效力。
譯者簡介:
李祐寧
畢業於政治大學新聞系,旅居海外,目前從事專職翻譯工作。譯作包含《異常流行幻象與群眾瘋狂》、《GoPro攝影無極限》、《自己的品牌自己做》、《送你一份禮》、《君子雜誌》等。
章節試閱
第十九章──我的投資哲學
我曾聽過國王愛德華六世(Edward VI)的私人理財專家歐內斯特.卡塞爾爵士(Ernest Cassel)的一句話,我真希望那句話是我說的。
「當我還只是年輕且無知的小伙子時,人們總將我的成功歸因是賭博,隨著我的操作範疇與金額增加了,人們又說我是投機者。現在,我經手的金額越來越大,因此人們開始喚我為銀行家。但事實上,我一直在做同一件事。」歐內斯特爵士說。
對於那些試圖找出一個最安全的投資法的人而言,這句話很值得他們深思。當我使用「賭一把」這個字眼時,老摩根大為光火。然而,事實是──世界上沒有零風險的投資,但投資也不等同於賭博。
人生總要冒險。如果人類歷史上從未出現那些願意冒著最大賠率風險的人,如今的我們或許會活得非常辛苦困乏。為了尋找前往印度的新航線,哥倫布(Cristoforo Colombo)進行了一場當時鮮少有人願意進行的冒險。又或者是我們這個時代,當亨利.福特試著打造第一台Model T時,他進行的可是人類當時最大的投機行為。
如果我們試著杜絕這些看似毫無希望的挑戰與賭注(儘管這些力量可謂勢不可擋),那麼這將是我們犯過最愚蠢的錯。或許我們能做的事情,是試著降低這些行為隱含的風險。換句話說,我們的問題在於該如何讓自己在不像個傻瓜的情況下,保持自己適度的冒險心與實驗精神。這個原則也同樣適用在政治事務與經營事業方面。
如同我所說的,真正的投機者是在觀察未來趨勢後,先發制人。如同一名外科醫生,他必須在極端複雜與矛盾的資料中,找出最重要的因素。接著,他還要像一名真正的醫生般,冷靜、清楚且有技巧地面對該因素,著手進行處理。
探尋真相之所以變得如此困難的原因在於,股票市場的真實情況總是被人類的各種情緒遮蔽。讓股票價格高低起伏的原因不是客觀的經濟之力或環境改變,而是人類對事件的反應。對於投機者與分析者來說,經常遇到的困難在於他們該如何從容易引起共鳴的人類因素中,分解出最客觀無情的經濟實況。
沒有幾件事比這還困難。是否能將自己從情緒中解放出來,是真正的難題。
我曾經認識一些擁有絕佳洞察力、總是能一眼看穿他人心思的人,但他們在面對自己的錯誤時也同樣無力。
事實上,我也是這些人的一分子。
讓我用兩個故事告訴你,要銳利地剖析他人所犯下的錯誤有多麼容易,但要清楚明白地檢討自己有多麼困難。
*****
我曾提過自己在聽完赫曼.席肯分析聯合銅礦公司試圖控制銅價的想法有多麼荒謬後,是如何致富的。就本質上來說,這件事對供需理論來說不過是個小小的測試,並證明即便是最傑出的投機者,也無法違逆市場原則。你們或許會想,在經歷了這樣的事件後,我本人絕對不會嘗試挑戰供需理論的法則。但我偏偏就是這麼做了。
一九○二年,巴西的聖保羅市頒布限制咖啡種植的禁令,為期五年,而這個法令將讓一九○七年的作物產量下滑。沒有人比席肯先生更了解咖啡貿易市場。他認為在這則限制令與不理想的天氣預測下,將讓咖啡的價格明顯提高。
在一九○五年年初,我開始大量收購咖啡。由於我是用保證金帳戶進行購買,因此只要每磅的價格提升幾分美元,我就能賺到一大筆錢。但預期的價格漲幅卻遲遲沒有出現。這次大自然沒有站在投機者的那一邊,原本大家預期一九○二年的咖啡種植限令將讓五年後的咖啡產量直直下滑,但一九○六年的咖啡收成量預期卻大增。
一九○五年年底,一整年價格都維持在八分美元的咖啡,價格開始下跌。關注此問題的巴西政府在諮詢了咖啡界的權威席肯先生後,決定進行「穩定物價」計畫:在市場上收購數百萬袋咖啡,以收緊咖啡的供應量。席肯先生深信這個動作可以穩定咖啡價格,因此叫我再等一等。而他也一邊替巴西政府籌集貸款金額,好進行收購動作。
然而,咖啡的價格卻一次次地向下滑落,每一次的波動都讓我損失數千美元。儘管如此,我還是堅持住了,看著帳戶中的金額不斷減少,多年來的心血慢慢消失殆盡。
其實我當下該做的事,就是在看清一九○六年咖啡產量將大增之時,盡快脫手所有咖啡。儘管這樣的做法或許會讓我賠一點錢,但在股票市場裡,第一筆損失總是最小的。最可怕的地方在於,盲目地堅持,不願承認自己判斷錯誤。
這個道理我非常清楚,但我沒有憑自己的專業理智行事,反而像那些業餘玩家般被市場擠壓緊緊抓住。
許多新手會在這個時候賣掉其他有表現較好的投資,以彌補失利的部分。由於那些好的股票通常不太會跌價,有時甚至還能獲利,因此想賣掉它們是非常理所當然的心態。而壞的股票總是一跌就停不住,但人們往往不願認賠殺出,反而覺得自己應該再等等。
事實上,最正確的作法應該是賣掉壞股票,留下好股票。一般來說,高價股之所以高價,就是因為它們好,而股價下跌則代表它們的價值受到市場質疑。
這一切我都懂。但我做了什麼?一九○三年,我買進大筆的加拿大太平洋(Canadian Pacific)鐵路股,接著該股價大幅上漲,而我也確信其可以漲得更高。然而,我賣掉了加拿大太平洋鐵路的股票,以籌措我用來買咖啡的保證金。
很快地,我賣光全部的加拿大太平洋鐵路股票,但咖啡的價格持續下滑。當時人在舊金山的我,終於重拾理智,看清自己最好趕快脫身。
這個教訓花了我七十或八十萬美元。有好一陣子,我飽受神經性消化不良所苦。比起金錢上的損失,更棘手的問題在於我曾經以為自己精明幹練,現在卻信心盡失。從此之後,我下定決心絕對不要在自己不熟悉的領域上冒如此高的風險。
事件結束後,我清楚看見自己犯下的每個錯誤。最奇怪的地方在於,像赫曼.席肯這樣一位眼光銳利、能精確分析他人試圖控制銅價有多麼愚蠢的人,居然在他最熟悉的商品市場裡犯下同樣的錯。許多時候我們太過渴望得到某個結果,反而導致我們忽略了行動的可行性。在這些情況裡,當我們對該項目的熟悉度越高、擁有越多內部資訊,我們就越容易相信自己可以打敗供需理論,讓事情按自己的意思發展。
專家有時也會踏在那些連傻子都不敢走的薄冰上。
第十九章──我的投資哲學
我曾聽過國王愛德華六世(Edward VI)的私人理財專家歐內斯特.卡塞爾爵士(Ernest Cassel)的一句話,我真希望那句話是我說的。
「當我還只是年輕且無知的小伙子時,人們總將我的成功歸因是賭博,隨著我的操作範疇與金額增加了,人們又說我是投機者。現在,我經手的金額越來越大,因此人們開始喚我為銀行家。但事實上,我一直在做同一件事。」歐內斯特爵士說。
對於那些試圖找出一個最安全的投資法的人而言,這句話很值得他們深思。當我使用「賭一把」這個字眼時,老摩根大為光火。然而,事實是──世界上沒...
作者序
第一個勸我寫下這一生故事的,是我的孩子。隨著他們慢慢長大,他們經常問:「那些人生正要起步的年輕男女,有辦法做到跟你一樣的事嗎?」或「在這瞬息萬變的世界上,有任何事是不會改變且永恆的嗎?」
此外,也有人希望我能分享自己在華爾街的故事—我發現他們期待從中找到致富的捷徑或必勝法則。當然,還有人更關心我對自己熟識的七屆美國總統—從威爾遜到艾森豪的看法和評價。
接著,更有一些人(我必須承認這些人對我有極大的影響)催促我再次省思自己歷經兩次世界大戰與戰後和平的經驗,探討當時我的觀點是否能應用在現代社會的存亡危機中。
事實上,早在一九三○年代晚期,我就已開始著手自己的回憶錄,但進度總是一再延宕。隨著希特勒的崛起,我將大部分的時間貢獻給國家,試著讓美國成為戰爭中最堅強的防線。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我把所有的精力都投注在如何提高國內資源應用的效率上,以期取得勝利,並試著防止我們再次重蹈一次曾在世界大戰中所犯下的錯。而在戰爭結束後,我致力解決戰後的社會困境,以及國際間的原子能源管制議題。
這些職責不僅讓我沒有餘裕著手回憶錄,甚至給了我更多值得著墨的地方。從這些經驗裡,我得到許多嶄新的視角,更讓我必須改寫先前的文字。
起初,我並不打算將未完成的自傳出版。但要想將美國重建時期和延伸至原子彈所造成的沉痛後果,同時濃縮到單一作品中是極為困難的事情。此外,我也認為一個人的自傳應趁其在世時出版,如此一來,那些對內容有所質疑者,便能和作者進行直接思辯。
就這樣到了八十七歲,我認為是時候該推出第一部了。希望在不久後,我此刻手邊正進行的最後一部,也能跟著出版。
如果你能細細關注我的人格塑成時期,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我想,沒有人能完全根除其童年時期的習慣。我們常常可以發現成年人在面對危機的方式,和他們在成長過程習慣解決問題的方式相差不大。
小時候的我很害羞又膽怯,非常畏懼在眾人面前發言。我的脾氣暴躁難以駕馭。隨著年紀增長,我喜愛上賭博,無論是賽馬、球賽或職業拳擊賽,這些活動至今依舊讓我熱血沸騰,讓我覺得彷彿回到年輕時代。
只要看到別人成功的經驗,就會讓我躍躍欲試。在多年的努力下,我終於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理解自己擅長哪些事務,並將自己不拿手的任務交給他人。
如果我的成長過程真有所謂的「訣竅」,那或許就是我有計畫地讓自己接受嚴厲的自我檢驗。當我越來越了解自己,我也越來越了解其他人。
事實上,在華爾街與業界的日子對我來說,是一個教化人性的長遠課題。幾乎所有出現在證券交易所或其他業界交易中的問題,都考驗著我們該如何從基於人類心理所衍生出的事件中抽絲剝繭,挑出客觀事實。在我離開華爾街、走進公眾領域後,我發現眼前面對的依舊是同樣的難題—在我們所身處的世界裡,我們該如何在事件本質與人性本質間,取得平衡。
當然,人類本性變化的速度遠不及外在世界。當新的情況出現時,有些人選擇武斷地站在過去,宣稱人類必須堅信往日的教條。有些人則認為每一種新情況都需要「全新」的方法,他們不斷嘗試與犯錯,彷彿歷史從未給予他們任何學習的價值。
為了讓自身更有效率,這兩種極端情況都必須避免。真正的問題在於我們必須知道何時該與舊真理為伍,何時該踏出嶄新、實驗性的一步。在這部回憶錄中,我試著提出一個方法,協助人們在承受新風險的同時,避免重蹈往日的錯誤。
我曾經做過的某些事,或許引人議論。但我依舊選擇將自己的失敗與錯誤開誠布公,因為我發現與成功相比,挫折往往是更好的老師。
在準備回憶錄的過程中,朋友哈洛德.艾彼斯坦(Harold Epstein)、山繆.魯貝爾(Samuel Lubell)和赫伯.拜亞德.斯沃普(Herbert Bayard Swope)給予我極大的協助。亨利霍爾特出版社(Henry Holt and Company)的羅伯特.萊雪(Robert Lescher)也給予我極珍貴的編輯建議。
第一個勸我寫下這一生故事的,是我的孩子。隨著他們慢慢長大,他們經常問:「那些人生正要起步的年輕男女,有辦法做到跟你一樣的事嗎?」或「在這瞬息萬變的世界上,有任何事是不會改變且永恆的嗎?」
此外,也有人希望我能分享自己在華爾街的故事—我發現他們期待從中找到致富的捷徑或必勝法則。當然,還有人更關心我對自己熟識的七屆美國總統—從威爾遜到艾森豪的看法和評價。
接著,更有一些人(我必須承認這些人對我有極大的影響)催促我再次省思自己歷經兩次世界大戰與戰後和平的經驗,探討當時我的觀點是否能應用在現代社會的存亡...
目錄
自序
01. 我的父親:南方邦聯軍醫
02. 殖民時期的先祖
03. 鄉村男孩
04, 大城市
05, 大學生活
06. 初入華爾街
07. 從華爾街教我的那些事
08. 成家立業
09. 第一筆大交易
10. 內線消息的誘惑
11. 當恐慌來襲
12. 華爾道夫內的人性
13. 投機者應該孤身一人
14. 人生的轉折點
15. 與古根漢家族合作
16. 橡膠探尋之旅
17. 尋找美國需要的銅礦
18. 摩根不跟了
19. 我的投資哲學
20. 夢想的世外桃園
21. 黑人地位的提升
22. 未來展望
自序
01. 我的父親:南方邦聯軍醫
02. 殖民時期的先祖
03. 鄉村男孩
04, 大城市
05, 大學生活
06. 初入華爾街
07. 從華爾街教我的那些事
08. 成家立業
09. 第一筆大交易
10. 內線消息的誘惑
11. 當恐慌來襲
12. 華爾道夫內的人性
13. 投機者應該孤身一人
14. 人生的轉折點
15. 與古根漢家族合作
16. 橡膠探尋之旅
17. 尋找美國需要的銅礦
18. 摩根不跟了
19. 我的投資哲學
20. 夢想的世外桃園
21. 黑人地位的提升
22. 未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