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新聞攝影
熊式攝影心法
本心法是筆者自行設計給電子攝影初學者使用,最大的優點是可以避免因緊張而造成不必要的錯誤。十三點的口訣中1-4項是提醒,5-9是拍攝技巧,10-13是拍攝原則。
1. 觀察現場、先對白:
對新聞攝影來說很少有機會讓你有時間慢慢觀察現場狀況,通常一到現場
都是「先拍先贏」,然後在拍攝過程中自己再找時間觀察,需要觀察什麼呢?
a. 光線- 現場的光源是單一還是複雜,如果是雙光源比如說室外光照進
室內而室內卻是低色溫的光源,對白的位置就應該選擇在兩個
光源交界處或是拍攝畫面時鏡頭盡量背對窗戶。
b. 動線- 拍攝的主體移動的路線,當主體移動時需不需要先「卡位」拍攝
角度,還有如果是從室內走到室外(或相反)光源的變化是否要
改變色溫板。
c. 範圍- 可以取景工作的範圍,拍東西不要怕丟臉,即使是一個安靜
演講的場合也要走到你需要的位置取景,當然前提是不影響
節目的進行。
d. 景物- 這一點特別是針對訪問時,現場是否有可移動的盆栽或是物件
可以成為拍攝時的前景或背景的物體,適當的調整讓整體構圖
更完美。
e. 設備- 如果是一個會議室是否有聲音分享插孔?如果有帶燈具電源
在哪?是否會因此跳電?
f. 制高點- 可拍攝全景的俯視角度在哪裡?
2. 角度站定大、中、小
從正面拍攝主體是一般初學者會選擇的角度,但是因為電視是以2D
的方式呈現,所以正面的拍攝角度會讓主體缺乏立體感,特別在一個
記者會現場最中間的位置反而不是最好的,有點側面角度不僅可以避免上
述的問題,也能減少PAN的角度。另外新聞採訪時往往攝影不只有一人,「卡位」相對很重要,預知採訪動線找到最好的拍攝角度才能持續掌握好的畫面。建議初學者站定一個位置後盡量就依構圖拍出廣角、中景、特寫(大、中、小)的分鏡,這樣就可以避免事後剪接時Jumpcut的困擾。
這一句口訣在整個心法裏是最重要的一點,以電視新聞來說一般一則新聞的長度大約在1分15秒到1分30秒,扣除訪問大概需要的畫面長度約在一分鐘左右,如果你對拍攝影像的構圖是很有信心的,每一個畫面持續五秒鐘,也就是你大約需要12-15個畫面(或是說反應鏡頭)以一個在怎麼無趣的新聞現場來說,利用這一個口訣你一定可以拍出需要的畫面。以下圖為例,這是一個最常見的記者會場景;有兩到三位的主角,主角頭上大多會有記者會主題的標語,專業一點的會在一旁再放投影機或電視機,另外有記者席和攝影區,你要怎麼拍到需要的反應畫面。圖中打星號標示1、2、3、4、5就是拍攝點的順序,首先如果你是準時到達現場已經站定好拍攝點1的位置(以下LS代表廣角、MS代表中景、CU代表特寫畫面、PAN)
a. 星號1的位置: LS-主角從旁邊進場 MS-主角站定準備坐下 CU-主角看資料或和旁邊人交談
b. 星號1: LS-主角開場、MS-主角開場、CU-主角開始進入正題(一般來說記者會一開始主持人或主角都會有一小段的問候語,這個時候就可以先拍個LS和MS之後再開始對著主持人錄他講的話)
c. 星號2: LS-三位主角(這一個畫面和星號1位置MS很像只是角度不同)、MS-主角、MS加PAN-標語CU主角的手勢或是臉部,將鏡頭轉向90度反拍記者及攝影區,LS-記者加一排攝影機、MS-三四台攝影機、MS-記者席CU-記者專心聽講的神情。(當你確定主持人已經將所需要的重點講完,和文字記者打個暗號確定OK就開始移動位置拍反應鏡頭,在拍反應鏡頭時還是要隨時注意聽主角在說什麼,如果發現有有新的狀況就立即將鏡頭對準他繼續錄。)
d. 星號3: LS-低角度三位主角加標語、Pan-由主席台Pan到後方攝影區
e. 星號4: LS加Pan-由右至左或由左至右都可。
f. 星號5: LS-主席台、LS對面的記者席、MS或CU記者。
這個口訣的用意就是希望讓你養成站到一個位置從LS開始做分鏡,當然不一定是大中小,但是有了不同角度的分鏡之後回來剪接後製才會有選擇,而且分鏡時還能再搭配後面的口訣,高低角度、變焦、前景、景深等,讓畫面看起來更豐富更有變化,特別是以上的位置拍出來的畫面還不包括投影機播出的影像或是記者會主題的照片或資料,再加上這一些畫面就更不用擔心畫面會不夠。
3. 少PAN 少ZOOM、 拍定CUT
前面也曾提到初學者最常做的運鏡動作就是ZOOM和PAN,
這樣的結果在後製剪接時就會發現,畫面幾乎無法使用,所以要了解PAN和ZOOM在專業攝影裡其實都有它的用意
PAN:(搖鏡) 除了因為要跟著主體移動外,PAN這一個動作主要是因為鏡頭的
視角不足以一次將現場畫面拍下(人的視角大約130度而一般標準鏡頭
的視角只有不到60度),所以攝影會利用左到右或是右到左盡量不要
超過45度角的PAN鏡頭來介紹現場場景。
ZOOM:(變焦) ZOOMOUT又稱縮小影像或增大視角主要是讓觀眾有期待看到
不可預知的影像。ZOOMIN有稱為放大或是望遠,讓觀眾看更清楚
影像中的重點。
所以口訣既然說要少PAN少ZOOM那定CUT該怎麼拍,「定CUT」顧名
思意就是拍攝影影像時鏡頭不要動,當鏡頭不能移動時構圖就變得很重要,
簡單的說就是景物在畫框中的比重。
4. 比重空間、多注意
這一點講的其實就是「構圖」,一般構圖比較常聽到理論就是黃金分割和
井字交叉兩種,搞不太懂理論的人最好的教科書就是「漫畫」。(見P.157 構圖)
5. 張力景深、靠距離
拍攝一個主體,攝影機鏡頭越靠近主體因為鏡頭視角越大所以呈現出來
的效果就越有張力,反之因視角變窄利用淺景深(大光圈)來強調主體凸顯主
在平面攝影中「婚紗照」是最常利用這一個技巧的例子。(P.140)
6. 高低視角、加變焦
一般人「看」都是以自己的身高高度平視角度來看東西,但是攝影機
卻能打破這一個限制,所以拍攝的時候也可以試試不同視角所呈現出的感覺
。至於變焦就是鏡頭構圖盡量不變,但是因為景深夠淺所以旋轉焦距環就能改變
清楚的主體(P.132)。
7. 主觀DOLLY、可前後
主觀鏡頭通常指的就是代替觀眾的眼睛看現場,所以主觀鏡頭大部份就是
會移動外加PAN的動作,甚至會模仿點頭或搖頭的動作,另外模仿動物的視角
移動也是另外一種的主觀鏡頭,可前後的意思就是可以往前走當然就可以往後退
8. 多找前景、創3D
現在的電視影像除了要戴眼鏡的3D電視外,都是2D的影像,所以就得
利用像景深、前後景、角度或是主角的移動來增加影像立體感,或是說是利用
觀眾的「視覺經驗」去想像影像是有層次的立體感。
9. 出鏡入鏡、靠設計
拍攝的影像中物體移動出畫面或是移動進畫面我們稱為出鏡入鏡,一般來
說比較常發生是當你拍一個走動的行人或行駛的車輛,不見得每一次都可以拍到
主體的背影離開的畫面,因為有時候主體轉個彎就出鏡或是鏡頭跟太久要停來,
這個時候停下來的鏡頭畫面構圖也需要注意,就因為出鏡入鏡比較難控制,所以
如果有時間就利用「演」的方式去處理,這個技巧比較會用在記者的Stand上。
10. 180、45度、要牢記
(P.184解釋180度)、45 度這確實是筆者率定的規則,45度是指PAN鏡
的最大角度,因為PAN的角度太大觀眾的眼睛就花了,初學者常常會犯了
這個問題一PAN就是超過90度。利用心法第二點站定位置大中小的那一張簡圖
來解釋,站在攝影區的中間和星號四的位置,雖然做同樣一個介紹場景的PAN,
中間的位置大概需要90度才能做好PAN的動作,但是星號4的位置就能控制在
45度的角度內,所以星號4的位置就比較好。
11. 多拍少拍 算五秒
電子影像和平面照片最大差別就是電子影像會動,觀眾看電視也就希望
看到會動的影像,所以如果拍攝一個有生命的主體就要多拍他的動作,舉例來說
政府官員在立法院備詢,通常官員都是呆坐在座位上聆聽,所以「多拍」在這的
用意就是要多拍去捕抓他呆坐在那的一些無奈的肢體語言,「少拍」是什麼意思
呢?沒有必要的運鏡、相似的取鏡角度或構圖就盡量不要拍,因為這些畫面回來
也用不到。「算五秒」代表的意思是每一個定CUT盡量控制在五秒左右不要拍
太長,就如前面提到的新聞一個畫面大約就控制在五秒左右,以筆者的習慣在按
下錄影鍵之後心裏會做兩件事,第一就是數12345第二就是想下一個畫面我應該要拍什麼,這個口訣會比較適用於一般的新聞,但是如果習慣這樣的作業方式拍攝的畫面會比較精簡。
12. 打燈最忌、正面光
(P.228同時參考圖6-9)
13. 收音調整、敏感度
這一點是很多初學者搞不清楚的,總以為要把聲音收清楚一點就是把音量調整調大一點,其實音量表上的調整鈕是調整收音的敏感度(P.204同時參考圖5-1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