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食堂松本大洋慷慨的感染力我不是想死進擊的巨人中年之路京都逛美術館更新粒線體我不做英雄讀首詩新時代運動與自己和解
暫不供貨

東京,若即若離(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蔣方舟

出版社:圓神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8-06-01

ISBN/ISSN:9789861336541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256

書況:良好

備註:無畫線註記

書況影片(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暫不供貨
文字字級

中國新一代暢銷天才女作家蔣方舟
於日本創作的最新作品‧台灣上陸


7歲開始寫書、9歲的散文被列入學校教材、19歲破格錄取清大、20歲獲第一屆朱自清散文獎、
25歲陪同總理至拉丁美洲文化交流演講、26歲獲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邀請寫書、兩度受邀訪台

艾美奬提名‧日本紀錄片導演伊藤王樹攝影記錄

◆各界推薦
作家 張鐵志
作家 張西
作家 番紅花
旅行長 工頭堅
獨角獸計畫創辦人李惠貞

全世界除了日本人以外,書寫最多日本的毫無疑問是台灣人,但近年我也喜歡透過對岸作者的觀點來看這個國家;例如李長聲、徐靜波、毛丹青,當然還有《知日》,而現在又多了蔣方舟。撇開年齡與歷史的包袱,或者可以從她的文字中,看見不太一樣的東京與日本。──工頭堅

她平淡的句子都是燙的,因為足夠誠實,所以燙傷自己也無妨。對於這樣的書寫我深深著迷。這些句子甚至剛好地守護著她和她的生活。──張西

東京,如此繁華,卻又如此冷漠。
踏上的不只是地理上的異國──心,也是。
透過九○後的年輕觀察,看見昭和平成的心風景

受到日本國際交流協會的邀約,蔣方舟在東京獨居了一年,度過了一段完全真空的生活。
她寫著日記,心情從惶恐到坦然,對寫作的思索,也從茫然變得清晰。在東京度過的這一年,並沒有把她變成一個新人,只是讓自己回到本來該成為的樣子。

日記,像一種持之以恆的窺看私密。四十六則日記,有觀察、賞析、體驗、時評及許多的感受,駁雜卻不失純粹。蔣方舟用閱讀、洞察、明見作為時代意義的表述。從政治、藝術到當今中日兩國世間百態,都有獨特又不失嚴肅的描摹與思考。

本書同時有著日本紀錄片導演伊藤王樹,隨著蔣方舟的腳步拍攝,在文字和影像的雙重記錄下,交織出一段異地的心靈旅程。

‧看到其他人也全是一個人吃飯,像考試一樣中間隔一個座位,很害怕交流的樣子,每個人都吃得又快又用功。我一下子就被這場景治癒了,東京是一個沒有人打擾,也不必打擾別人,就能夠活得很好的城市。──〈不能夠以形式分享的快樂〉

‧為什麼中產愛跑步,因為跑步是一種苦修。而苦修,是對過剩的回應。過剩的中產需要跑步這種宗教般的歡愉來緩解自己的焦慮和壓力。──〈皇居跑步〉

‧花火大會很好看,焰火的形狀豐富得超乎想像。坐在我前面草坪的是一個日本小姑娘,對著每個出現的焰火大叫「好美!好美!」有時,焰火還沒出現,她就迫不及待地大喊出來。──〈花火〉

‧我在東京的生活彷彿在一種看不見的屏障中,無論是走在擁擠的表參道或澀谷,還是被裹挾在人群中去看花火大會,我始終感到人群是幻覺,我在與自己單獨交談。

‧坐船離開豐島,上岸前最後看一眼瀨戶內海,覺得海洋奇妙,它總是不斷被划出道道傷痕,又總是處於完整無損的狀態。海不會記得我來過,我的人生卻被帶到了未知的航道。──〈瀨戶內海藝術季〉

‧被迫的認真與被迫的隔離,把我從之前一直在被動加速的跑步機上的生活中解救了下來,重新獲得了觀察和思考的能力。──〈序〉

附錄:蔣方舟推薦東京之旅「足跡」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蔣方舟

1989年出生於湖北襄陽。7歲開始寫作,9歲出版散文集《打開天窗》。2008年被清華大學破格錄取,次年在《人民文學》發表了《審判童年》,「將戲謔的口吻與犀利的質問、遊戲的精神與坦誠的剖析熔於一爐」,獲得第一屆朱自清散文奬。2012年大學畢業後任《新週刊》副主編。代表作:雜文集《正在發育》《邪童正史》《我承認我不曾歷經滄桑》、小說集《故事的結局早已寫在開頭》等。蔣方舟的寫作展示了對自身和「被時代綁架的一代年輕人」的關切。

【攝影簡介】

伊藤王樹

1978年出生於日本,紀錄片導演,作品曾獲艾美奬提名。執導的《15歲離開家鄉的歌》等紀錄片陸續在日本上映。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各界推薦

作家 張鐵志

作家 張西

作家 番紅花

旅行長 工頭堅

獨角獸計畫創辦人李惠貞

全世界除了日本人以外,書寫最多日本的毫無疑問是台灣人,但近年我也喜歡透過對岸作者的觀點來看這個國家;例如李長聲、徐靜波、毛丹青,當然還有《知日》,而現在又多了蔣方舟。撇開年齡與歷史的包袱,或者可以從她的文字中,看見不太一樣的東京與日本。──工頭堅

她平淡的句子都是燙的,因為足夠誠實,所以燙傷自己也無妨。對於這樣的書寫我深深著迷。這些句子甚至剛好地守護著她和她的生活。──張西

顯示全部內容
章節試閱
●2015.12.16(星期三)太貴的料理

今天中午跟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的工作人員見了面,送給他們我媽自己畫的年畫。圖案是六子爭頭,三顆兒童的頭,嫁接在六個胖大肥白成人化的身體上。他們大概覺得非常怪異,草率地讚嘆了兩聲就匆匆捲起。

下午,我訪問大學的教授介紹了東京大學的一個留學生給我認識,是一個上海女生,在日本已經待了四年,打扮做派已經很像日本女孩,很白,吃驚的時候嘴巴張得很圓。

晚上我請她去了一家評價很高的烤肉店,一份自助套餐一萬三千五百日元,相當於七百多人民幣。九十分鐘內無限量地點海鮮和很好的牛肉。

...
顯示全部內容
作者序
【序】

一七八六年九月三日凌晨三時,三十七歲的歌德提起行囊,獨自一人鑽進一輛郵車,逃往了義大利。

那時候的歌德在魏瑪已經生活了十幾年,身居要職。他出逃並非是因為走投無路,而是他發現自己的人生不知不覺被套上了一個齒輪:白天忙於政務,業餘創作一些愛情詩,生活把創作熱情壓榨得乾癟枯竭。

他有樸素的直覺:這樣下去不行,因此拋棄了一切,逃到了他心目中的烏托邦——義大利。他在那裡生活了一年零九個月,足跡遍及整個義大利,從城市到農村,喜悅地目睹並且描述著岩石的硬度和空氣的彈性。

歌德在義大利完成了《在陶裡斯的...
顯示全部內容
目錄

2015.12.16 (星期三)太貴的料理
2015.12.17 (星期四)村上隆的《五百羅漢圖》
2015.12.18 (星期五)不能夠以形式分享的快樂
2015.12.19 (星期六)英雄主義落空
2015.12.20 (星期日)羽田圭介
2015.12.22 (星期二)妹背山婦女庭訓
2015.12.30 (星期三)馬肉刺身
2015.12.31 (星期四)老靈魂
2016.1.2  (星期六)女子有才
2016.1.3  (星期日)奈良唐招提寺
2016.1.6  (星期三)畢卡索與沙林傑
2016.1.13 (星期三)丑角臉譜
2016.1.16 (星期六)《史托納》與《普寧》
2016.1.17 (星期日)瞎子國度裡的...
顯示全部內容
內容簡介
各界推薦
章節試閱
作者序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