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食堂松本大洋慷慨的感染力我不是想死進擊的巨人中年之路長照京都逛美術館更新粒線體我不做英雄與自己和解讀首詩新時代運動
暫不供貨

明天的遊戲規則:運用數位槓桿,迎向市場新局(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黃俊堯

出版社:先覺出版

出版日期:2016-10-01

ISBN/ISSN:9789861342863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256

書況:良好

備註:無畫線註記

書況影片(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暫不供貨
文字字級

為何迄今台灣品牌多數走不出國門?
為何台灣臉書活躍率冠全球,市場上卻見數位空洞?


◎ 不到半世紀,音樂產業歷經黑膠唱片→卡帶→CD唱片→MP3→串流等五種主流模式。
◎ 影視娛樂方面則從電影→電視→隨選電視,乃至無須綁縛於電視螢幕的多屏影視訂閱服務。
◎ 零售日常用品傳統以街角雜貨店為主要經營模式,但雜貨店功能被連鎖超商置換。
◎ Line在台灣的普及,讓電信業者語音收入大減。
◎ Uber在全球各市場,嚴重地挑戰傳統重度管制的計程車業經營。

數位浪潮正席捲全球,
不僅挑戰實體零售經營邏輯、顛覆媒體生態與獲利模式、改變製造生產格局,
更將撼動台灣70萬金融人員金飯碗!
要在這場淘汰賽中存活,本書告訴你不能不知道的遊戲新規則!

台大商學院教授黃俊堯老師,因見到國內企業界對於數位變局、機會、挑戰的相對無感,甚至已落入「數位空洞」景況,馬雲更調侃台灣的網路產業發展是:「起得大早,趕個晚集。」因此撰寫《看懂,然後知輕重》一書,期望成為一本讓台灣企業界看懂目前數位發展的指南。

還在拿「台灣實體市場已經很方便」「台灣市場太小」當作安於現狀的託辭嗎?
數位新局裡,企業經營必須掌握以下新邏輯,才能免於被數位推土機鏟輾!

在本書中,黃俊堯老師提出台灣各產業需活用五種數位槓桿,且如果能將五種數位槓桿結合成一部「數位推土機」,那麼各產業將能照顧到線上線下的所有顧客需求,甚至能夠一舉將台灣品牌推向世界:

一、統合顧客體驗的客群經營槓桿
星巴克自我界定為「以咖啡來經營人」而非「為人提供咖啡」的事業。隨著各種數位可能的出現與顧客行為的變化,長時間對焦於顧客,進行多軸線新創與轉型,提供與顧客切身攸關的虛實整合體驗。

二、數據驅動的價值創造槓桿
中國央視春晚「搖一搖送紅包」活動中,微信被搖了72億次。「搖一搖」顛覆收視率調查,蒐集更詳細的節目收視戶地理、行為、社交、人口相關數據,替騰訊在廣告、零售等領域創造新價值開一扇新大門。

三、發揮創意的價值溝通槓桿
VOLVO汽車在美國超級盃足球賽總決賽當晚,以一部VOLVO汽車的成本,「偷」了當晚球賽轉播中其他各大車廠共花費6000萬美元預算製播的電視廣告。

四、成本結構牽引的規模經濟槓桿
歐樂B針對電動牙刷建購B2C物聯網系統。技術成熟後,發展Oral-B Developer Program平台,吸引互補的服務提供者進駐,深化鞏固數位經營上由成本結構所帶來的規模經濟優勢。

五、跨越疆界的營運範疇槓桿
豐富化的服務能提高用戶終身價值。Amazon靠書籍、京東靠3C產品,聚攏大量客群,而後才經營其他品類以擴大戰果。Uber按需叫車的媒合服務取得規模經濟後,才開始嘗試貨運等周邊變形業務。

本書延續上一本著作對於台灣如何因應數位變局之討論,更聚焦地幫助企業在數位新局裡,就經營面所需掌握的新邏輯部分提出建言,希望台灣各界能正視這股不可擋的數位趨勢潮流。

面對數位變局,仍有部分企業以「台灣實體市場已經很方便」「台灣市場太小」做為推託,不呼應改革潮流。其實,若懂得靈活運用數位槓桿,台灣本土市場已足夠供各產業初步展現數位經營的規模經濟,並更能深化客群經營成果,創造未來的無限商機!

作者簡介:

黃俊堯

台灣大學工商管理學系暨商學研究所教授

倫敦商學院(London Business School)行銷學博士

自1997年起,即涉入互聯網研究迄今。相關研究持續在國際學術期刊中發表。教學方面,聚焦於數位行銷,在台大校內各層級與針對企業人士的授課上,有豐富經驗。2009至2013年間,受邀介入全球參與人數與國家別最多的數位行銷教學競賽 Google Online Marketing Challenge,是彼時華人地區唯一參與其策劃與評審的學界人士。

研究與教學之外,黃教授歷年累積的市場顧問經驗,涵蓋零售、金融、科技、互聯網與顧問等行業。著眼於國內企業界對於數位變局、機會、挑戰的相對無感,甚至已落入「數位空洞」景況,曾出版《看懂,然後知輕重》一書,為台灣企業界導覽「互聯網+」新局。

綜合近期業界互動與授課時感受到各業面臨數位變局的焦慮與壓力,黃教授進一步寫成《明天的遊戲規則》一書。本書透過闡述五種「數位槓桿」以及這些槓桿綜合應用後所形成的「數位推土機」效果,說明企業與企業經理人不能不掌握的新經營邏輯。針對企業界近期屢見的徬徨,本書探討企業因應數位新局時,在策略面、行銷面、組織面、營運面上進行根本性、全盤性檢討與重啟(reset)的必要。面對台灣市場上多見其「形」,少見其「神」的數位轉型,以及隨之普遍的數位空洞現象,本書務實地整理出一系列問題的根源。

章節試閱
◆ 數位經營的原點:顧客體驗

數位新局裡的顧客體驗經營,一方面有賴於全盤掌握總體(市場、技術)與個體(顧客)變貌,一方面則必須跟隨不斷深化的理解而進行各種嘗試。在這樣的意義下,顧客體驗方能成為客群經營的支點。

顧客體驗的堅實提供基礎,在於對顧客乃至對競爭者的理解;而良好的顧客體驗,則可撐起不斷成長的客群。就品牌商而言,顧客體驗是差異化的重要基礎。面向兒童顧客(以及身為他們實際採購決策者的父母),歐樂B與迪士尼聯手,推出Disney Magic Timer行動應用app,透過讓小朋友自行選取的迪士尼卡通人物計時互動,讓小...
顯示全部內容
作者序
前言:企業的死法與活法

二次戰後到1980年代初,全球消費者主要靠黑膠唱片聽音樂。1980年代的幾年裡,卡帶成了主要的音樂消費模式。進到1990年代,CD唱片又取代卡帶,成為音樂流通的主要模式。世紀之交,受到MP3一類P2P音樂分享的挑戰,實體唱片市場整個開始萎縮。有那麼幾年時間,抓歌存MP3檔到硬碟、交換歌檔,都成了年輕人取得音樂的方式。但沒過多久,以訂閱為主的串流音樂消費,取代了MP3在音樂消費上的主流地位。即便是昔日嘗試以技術、法律阻擋音樂消費數位化的美國唱片協會(RIAA),認知到當今串流音樂模式在美國音樂市場的重要...
顯示全部內容
目錄
前 言 企業的死法與活法
數位新局裡的新經營邏輯
死法:「模式」與「近視」
活法:顧客導向
數位經營的「形」與「神」

上篇:數位槓桿

第一章 統合顧客體驗的客群經營槓桿
朝夕與百年
數位經營的原點:顧客體驗
體驗經營的本質:攸關性與稀缺性
左右腦並用的體驗經營
第二章 數據驅動的價值創造槓桿
大家都愛大數據
數據的來源
數據的分析
數據的應用
數據是組織的核心能力
第三章 ...
顯示全部內容
內容簡介
章節試閱
作者序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