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工作,30歲購屋,44歲FIRE財務自由!你也做得到!
人生多變化,目標分階段,不怕起步晚,不用崇拜投資英雄,
平凡小資聚焦務實簡單的投資方法,也可以生活不為錢煩惱。
初入職場入不敷出,哪有餘錢投資理財?
小資上班族靠薪水,有可能零貸款購屋嗎?
薪水凍漲,如何規劃退休金讓晚年不可憐?
平民理財達人教你20歲起專注而樸實的一生理財術。
上班族忙得灰頭土臉也好、光鮮亮麗也好,每個人的條件不同,但是,理財,是大家共同的需求。不過,一般人通常被不正確的觀念誤導,不是投入了過多的時間最後不堪負荷,就是看不懂資訊不知如何入手。
如果你也是忙得沒時間,想在工作之餘不投機的理財,那麼你一定要學習本書作者施昇輝不焦慮、零煩惱、專注一支股的理財術。
作者在44歲離開職場,憑著專注而平民的理財方式,擔負一家五口每年一百萬元的家用,還積存了市值一千五百萬元的「台灣50」基金,更擁有數間房產。本書介紹作者在各年齡階段的理財經驗、金錢觀、生活習慣,讓不同年齡層的讀者了解自己該以什麼態度來面對人生的理財課題。
理財不止是投資,專注簡單才不會本末倒置
本書教讀者的不是致富捷徑,是分享凡夫俗子透過理財讓生活無憂的自身經驗,從看懂基本訊息、日常習慣著手,在人生個年齡階段,你可以照著這樣做:
20-30歲◆小資男女得先累積投資資金,為自己設立每月預算,才是不會空有記帳卻存不了錢。
30-40歲◆建立家庭後,還是該以理財優先,房地產和保險都該回歸本質,不要與「投資」掛勾。
40-50歲◆有穩定工作和收入,可積極投資,哪種金融商品最適合自己?
50-60歲◆準備退休的關鍵時刻,保守的長期持有、波段操作該怎麼執行?原來被套牢也能夠樂活!
60歲以上◆前半生辛苦打拚,當然不能「窮得只剩下錢」。怎樣的退休生活才能花得剛剛好,不留一絲遺憾?
※本書為《年年18%,一生理財這樣做就對了》2020全新修訂版
作者簡介:
施昇輝
二十四歲時,畢業自台大商學系。二十六歲進入天下雜誌,圓了文藝青年都想進入文化界的美夢。輾轉換了幾份工作後,在二十九歲進入證券業,負責協助企業申請股票上市,在此度過了人生最精華的十五個年頭。四十四歲,決定離開職場,作個全職的股票投資人。五十三歲,將他的投資心得寫成《只買一支股,勝過18%》(時報出版)一書,成為當年博客來網路書店年度總榜第六十八名,正式晉升暢銷作家之列。
三年內又陸續出版了四本書,內容涵蓋投資、電影、退休和旅遊等多重面向。五十六歲,又回到天下雜誌,出版了這本集其投資理財之大成的第六號著作。
「樂活」是他的人生態度,「簡單」是他的人生哲學,「分享」則是他的人生職志。這本書就是分享他最簡單的理財方法,以及他最樂活的生命能量。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誠心推薦
李雪雯 金融保險知名專欄作家
徐佳馨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經理
呂子立 金管會檢查局檢查制度組組長
陳凝觀 年代新聞台年代向錢看主持人
趙靖宇 知名專欄作家基金一姐
林婉美 世界遺產旅行導覽與作家
謝哲青 作家、知名節目主持人
小資女艾蜜莉 財經作家
名人推薦:誠心推薦
李雪雯 金融保險知名專欄作家
徐佳馨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經理
呂子立 金管會檢查局檢查制度組組長
陳凝觀 年代新聞台年代向錢看主持人
趙靖宇 知名專欄作家基金一姐
林婉美 世界遺產旅行導覽與作家
謝哲青 作家、知名節目主持人
小資女艾蜜莉 財經作家
章節試閱
總編輯訪談 (節錄) 失業之後,如何能夠年年獲利 %?
天下雜誌出版二部總編輯 莊舒淇/作者 施昇輝
總編 你四十四歲離開職場以前,是怎麼賺到一千萬跟一棟房子?
作者 我在三十歲買房子,總價約一千萬,先付掉七百萬,以那時候(民國七十八年、七十九年)股市的行情來說當然賺得到錢,加上我的薪水,足夠支付了。 剩下的三百萬找銀行貸款,那時候的利率現在已經不太記得,大概是六%,五年之內還清,也就是三十五歲的時候還清。我能逃過一九九〇年大崩盤,就是因為前一年(民國七十八年)剛好買了房子,不斷賣掉股票,還有把薪水拿來付房貸。我一開始就設定目標,只要向銀行借三百萬,而且五年內要還清。結果付到後來,離第一個目標還差八十萬,我就去向朋友借。總共有十六個朋友,一個人借五萬。
總編 那十六個人的債多久內還清?
作者 半年內就還清了。向銀行借的三百萬,真的就在五年內也還清了。那時候已經到證券公司上班了,月薪其實不高,大概三萬出頭,但加上獎金,有時候一年可以拿到三十六個月的薪水,所以我在三十歲以前,年薪就百萬了。這是大概民國七十八、 七十九年的時候,但到了八十年,股市就下來了。那時候,我轉到了承銷部門。在證券公司來說,承銷部門的薪水比較高。
總編 所以你在四十四歲退出職場後,有兩千萬資產?即房子一千萬,然後股票投資及工作收入存了一千萬。
作者 對,這是我跟我太太一起努力出來的。
三十歲前就要計劃買房子
作者 現在三十歲前要買房子,恐怕不容易了。但我認為到了三十歲至四十歲的階段,一般人已經有一部分的積蓄了,如果又沒買車的話,應該是有能力完成買房子這件事。我書上也舉了一個例子,我一個朋友前陣子在汐科火車站買了三十坪、七百萬的房子,大家都覺得應該不是太難的事情吧,對不對?
總編 七百萬有貸款嗎?
作者 當然。他自備一百四十萬,可以貸到八成。五百六十萬對他其實還好,他一個月薪水五萬的話,花一半去繳本利,剩下兩萬五在台北市還是可以活下去,因為已經沒有房租的問題。
總編 若付房租兩萬五,也等於是要付貸款啦。但現在有很多年輕人只想租房子。
作者 沒錯。我常在想,我們這一代的人就傻傻的,畢業了就找工作,時間到了就結婚,結婚後就生小孩,生小孩之後就要買房子,傻傻的,我們就是用這些被灌輸的觀念在過人生。現在的資訊太豐富,做決定之前大家都要去評估優、缺點,要不要生小孩?生一個還是兩個?我們當時從來沒想過這些。要買房子?還是租房子?那時候哪有想那麼多?就買了啊。希望我這本書能讓年輕人堅定買房子的信念。
二十歲到三十歲要努力存錢
總編 你覺得現在年輕人三十歲前可以存到多少錢?
作者 如果每個月存六千元,大學畢業、當完兵就出來工作,到三十歲約有七年的時間,因此應該可以存到五十萬;如果你結婚的對象跟你一樣每個月存六千元,加起來就有一百萬了。如果你有幸婚前還能住家裡,這個目標應該不難達成。不過,如果你的薪水不到,又必須在外租房子,那就比較困難了。
總編 一百萬可以做什麼?
作者 可以當房子的頭期款啊。
總編 怎麼夠? 台北市的小套房就要一千萬了。
作者 誰叫你要買台北市?由遠而近,不要有停車位、不要有電梯、不要靠捷運站,捷運站騎腳踏車十分鐘可到達,一定會比較便宜。誰叫你要買一千萬的套房?我覺得大家常常被媒體擺布,三十坪七百萬,為什麼買不起?我覺得存到一百萬,只要 不先買車,就能買房子。在台北市,你幹嘛要買車?
一支股票養活一家人
總編 你書上提到,這幾年你就靠一支股票養活一家人?
作者 沒錯。我太太雖然在工作,但我要求她把薪水通通存起來,家裡的開銷由我一肩扛起。她到退休前存了大概五百萬。結果一退休,她也把「存款」通通變「存股」了。二〇一五年股災前,我們買了兩百九十張。
總編 我來幫你算一下。這樣總成本約兩千萬,裡頭有你太太的五百萬,所以你出了一千五百萬。十二年生活費,一年用一百萬算,所以總共是一千兩百萬,加上你後來又買了一棟八百萬的房子,扣掉你當初退休時的財力一千萬,所以你退休後賺了兩千五百萬。
作者 差不多吧!
總編 你真的就一支股? 真的就用那十二字口訣?
作者 對。 K小於20買,大於80賣。這是技術指標的原理,20以下絕對是相對低點,80以上是相對高點。股票投資人大概都知道這個最簡單的技術指標值,它們永遠落在0到100之間。當K從下面穿過D,表示確認漲勢,但我不會等到這時才買進,只要K夠低就買了,獲利空間也較大。
總編 會不會有時要等很久?
作者 沒錯。一年大概會來三四次,所以我主要也只做三四趟。不過,K跌到40附近,我也會酌量進場,或許也可以小賺一下。 K到90以上,我就會差不多賣光,但至少會留五張,讓生活還有寄託。每次演講說到這裡,全場都會大笑。
二〇〇八年金融海嘯後,開始只買一支股
總編 什麼機緣讓你只買這支股? 這本書有一篇叫〈午覺前的頓悟〉,就在講這件事。 所以是從二〇〇八年開始? 但你是二〇〇三年就退休啦? 之前都以買賣各產業龍頭股為主。 〇三年到〇七年,股市是大多頭,所以你買個股可能更賺啊,怎麼突然頓悟?
作者 因為二〇〇八年金融海嘯時,誰不賠錢啊?我想說自己這樣經歷豐富的人也都 輸給大盤,那跟大盤一樣就好了,別貪心了。那一年賠了大概兩百萬,好在賠掉之後,還能保住原來的一千萬。
總編 二〇〇八年至今台股走了十多年多頭,但面對未來,你那一套投資策略,是否有什麼該注意的地方?
作者 若未來確認走入空頭,可能要修正成K小於10買,K大於70賣。
自序
「理財」就一定是「投資」嗎?
最近接到一個高中的邀約,請我去和高一學生談「理財」。這場演講對我而言是很大的挑戰,因為我最擅長的主題是「股票投資」,但是高一學生真的知道什麼是股票嗎?
就算公民課本教過,我難道要和他們談如何閱讀財務報表來進行個股的基本分析?還是如何解讀技術線型來掌握買賣的時機?這些恐怕兩個小時都講不完。
最後,我決定只跟他們分享一個最重要的觀念:
「理財」就一定是「投資」嗎?
「理財」顧名思義是「管理你的財產」,而「投資」的目的則是要「賺錢」,但是很多理財方法其實是不必考慮它的「投資」收益。我只能說,「投資」只是「理財」的其中一項,而「投資」絕不等於是「理財」。
舉例來說,保險、房地產和股票,都是理財的工具之一,但誰買保險是希望從中獲利的?大家都希望平平安安,不必理賠,結果很多壽險顧問卻都從「投資」的角度來推銷保單。再者,如果你買房子要自住,有必要把增值空間看得那麼重要嗎?或許你一輩子能買一間房都很吃力了,又何必將它當成「房地產投資」呢?至於買賣股票這種理財方法,你一定希望能從中獲利,所以當然是一種投資(或者說是一種「投機」)了。認清各種理財工
具的特性,你才能充分利用它,而不會動不動就從投資獲利的角度來考量。
因此,我在寫作時,會特別要求「理財」和「投資」這兩個字眼的使用時機,也希望大家把這本書歸類成「理財類」,而非「投資類」。
很多人經常將兩者混為一談,把「理財」也當成是和「投資」、「投機」一樣的負面辭彙。一般圖書館和公益團體都不太喜歡辦「理財講座」,這可能是被很多口齒伶俐的投顧老師誤導。但是,我受邀去圖書館演講「郵輪旅遊」的主題時,聽眾因為知道我是理財暢銷作家,都希望我留最後半個小時來談「股票投資」,結果後者得到的回響還更勝前者。我們再從書市來看,投資理財類絕對是最暢銷的類別,大家都愛看,但又覺得太庸俗,這種矛盾還是肇因於這兩個字眼被高度混淆。
我不管寫書或演講,核心理念都是一致的,那就是「理財」是為了提升生活品質、為了樂活,而且賺得夠用就好了;反觀「投資」則是為了致富,讓你開名車、住豪宅,賺錢當然愈多愈好,永不滿足。
真正靠投資致富的人終究是少數,他們的人格特質不是一般人能模仿的;而當時讓他們致富的主客觀環境又不可能重來。所以你真的不必羨慕他們,也不要有「他們能,為什麼我不能」的雄心壯志,只要好好理財,人生一樣可以非常精彩。
壹 40歲~50歲 用心投資
這個階段,一般人在工作上應該已經晉升中階主管,經濟狀況也逐步穩定,有較多的錢可以開始進行風險性投資。子女開始進入小學就讀,課業壓力和親子關係相對輕鬆。工作家庭兩得意,更能用篤定的心情面對未來。
在這個有些餘錢,但又不是太多的時候,我不建議做太多元的資產配置。因為這樣做,會讓每一種理財工具所能分配到的金額太小,無法產生較大的效益,反而應該集中火力在國人最熟悉的股票投資上。因為有穩定的工作收入,所以可以稍微積極一點。
股票投資因為市場行情瞬息萬變,可說是所有理財工具中最難的一種,不過也有最多的分析技巧供你研判行情。每一種技巧都有它的侷限和盲點,我在此將一一為你破解,並找出可行的因應之道。除了個股買賣之外,交易所也不斷推出新的衍生性金融商品,這些獲利機會當然伴隨不同程度的風險,我將以親身操作的經驗來和大家分享。
不過,隨著職場競爭愈趨激烈,中高階人力需求不若以往必要,此時工作上也不是沒有遭逢重大變化的可能,就像我在四十四歲離開職場一樣,因此仍該做好應變的最壞打算和萬全準備。
│01│中年失業男
二○○三年,我離開了工作十八年的職場。當時四十四歲的我,立馬成了「中年失業男」。 當年,全家一共七口人,包括高齡父母、妻子,再加上三名子女。大女兒剛上國一,雙胞胎弟弟和妹妹則是小學四年級。
當時全家的財產有什麼呢?兩棟台北市的房子,一棟父母住,一棟我們夫妻帶三個小孩住,好在貸款都已繳清,再加上大約一千萬的現金和股票。除了每個月可能要付的信用卡帳單外,倒是沒有其他負債。
此外,我和妻子都有投保壽險和意外險,萬一發生不幸,其他家人應該不會立刻面臨經濟困境。
妻子當時在她哥哥經營的餐廳幫忙,雖然每個月都有支薪,但我沒有讓她把薪水拿出來用,要她好好存著,以備萬一時可用。所有家庭生計,我請她放心,還是由我一人來扛。
房子自住,即使比當初購入時增值了許多,但也不可能去處分,所以未來的生活就靠那筆千萬積蓄了。夠嗎?肯定不夠。因為子女要念到至少大學畢業,還要十到十三年。此外,台北應是全台灣物價水準最高的地方,一年沒有一百萬,肯定過不下去。一千萬的積蓄裡面,還包括股票喔。要是股價跌了,財產就剩不到一千萬了。如果什麼都不做?十年後,大概就Game over了。
既然風險這麼大,為什麼要離開呢?這要從一場尾牙宴說起。
退伍後的前三年,我在天下雜誌和商業週刊做過行銷企劃,也在遠東集團擔任總經理的幕僚工作。之後的十五年,我進入了證券業,負責協助企業申請上市上櫃以及募集資金的承銷業務,離開前做到部門的副主管。因此,我主要的職業生涯是在證券公司。你可能會說,我是「華爾街之狼」,整天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但電影太誇大了,我們哪裡是狼?我們是任客戶宰割的羔羊。
二○○二年和二○○三年,是承銷業務最黑暗的時期,整個業界幾乎沒有人賺錢,因為大部分的承銷案都會跌破承銷價,導致我們部門每季(請注意,不是每年喔)的虧損都是以億元起跳;在公司各部門的績效評比,永遠都是敬陪末座,走在走廊上,頭都抬不起來。總經理甚至跟我們說,別再出門跑業務了,乖乖待在辦公室,就不會賠那麼多了。
最屈辱的一件事就是當年的尾牙,公司席開至少五十桌,承銷部不只被安排在最後一排,前面還有兩根大柱子,根本看不到舞台上的主持人陶晶瑩和所有精彩的表演。
吃完尾牙,心裡早就有數。果然,沒過多久,高雄分部所有員工無預警遭到資遣。同仁進了辦公室,才知道只有一小時收拾私人用品,明天就要回家吃自己了。雖然我在總公司,並不在名單內,但也被狠狠減薪兩成。離開,恐怕是遲早的事了。
二○一三年初,今週刊特別專訪我,把我的故事當做近來最夯的素人投資典範,並以「中年失業男」來稱呼我。乍看這五個斗大的字出現在雜誌標題時,其實是很難接受和釋懷的,同時也引來許多網友的酸言酸語。事隔多年,我終於能夠以平常心來看待,也才真正願意重新面對和徹底省思。
離開當下,說不惶恐絕對是騙人的;但是說完全沒信心,也不盡然。除了一千萬的積蓄不至於立刻讓家庭經濟陷入絕境外,也想到自己在證券業累積了十五年的經驗,往後的日子靠投資股票來賺錢,應該不成問題吧?
這十五年來,為了開拓業務、服務客戶,和上市上櫃公司的互動是非常頻繁而緊密的,從中得到的第一手觀察和消息,絕非一般投資人詳閱財務報表和吸收媒體訊息所能企及。即使離開職場,和這些總經理或財務長,以及許多承銷同業好友,仍有私誼存在,消息來源肯定不缺。
這是比較安心的部分,但我忽略了如果完全以投資股票做為唯一收入來源時,每個月都必須獲利的壓力以及它所帶來的極度焦慮,都會讓自己對行情的判斷和個股的選擇受到很大的干擾。
剛開始的幾年,我嘗試了很多不同的投資工具和標的,也經常進行投資策略的調整,最後才找到一個最簡單安穩的方法。所有失敗和成功的經驗,在後續的篇章裡,我都會忠實地和大家分享。
四十四歲離職當時,全家雖有兩棟房子加一千萬積蓄,但有一家七口要養,子女仍在就學中,這樣的資產就夠在台北生活了嗎?
│02│計畫、變化和電話
所有投資人應該都聽過這句名言:「一個計畫趕不上一個變化,一個變化比不上一通電話。」
股票投資是所有投資工具中,資訊最不對稱的一種。保險產品百百種,各家內容都不同,但是說明書寫得清清楚楚,你可以充分了解比較再選擇。房地產資訊本來也不透明,但現在有了「實價登錄」,買賣雙方都有了明確的殺價攻防範圍。股票就各顯神通、各憑本事了。沒本事,至少要期待有消息靈通人士打電話給你。
我想靠股票賺錢、繼續養家活口,當然就想接到這通關鍵電話。不一定是電話,也有可能是各種見面的機會。在證券業打滾十多年,不只累積了錢財,也累積了人脈,包括同業和上市上櫃公司的經理人。有時候,打電話問候寒喧,有時候見面吃飯喝咖啡,消息來源應該不成問題。
但是,機器會折舊,人脈也會折損。離開職場後,這些人脈因為仍在上班、工作繁忙,因此他們大概只會給你一、兩次見面的機會,你總不好意思一直去打擾人家吧?久而久之,取得股市明牌的資訊來源,就不斷消失了。
離職後的某個中秋節前夕,子女問我:「這幾年怎麼都沒人送月餅了?是不是已經沒人要巴結你了?」他們的觀察真是一針見血。股市明牌是要靠彼此交換的,如果我都不能回饋,這些人脈又何必繼續跟我互動?
此外,在各種聚會的場合裡,多數人常常會主動提及最近聽到的股市明牌。一來炫耀,至少這還善意;二來讓你抬轎,因為他已進場,多多宣傳,股價自然會漲,這就有點心機了。不過,他推薦你買之後,你不一定有機會再碰到他,問他什麼時候該賣?他也不可能記得通知你賣,甚至你主動打給他,問他賣出時機,但他其實早就賣了。
大家都知道:「會買不稀奇,會賣才是高手。」結果我們通常都在找該買的「股票」,卻沒有任何消息來源告訴我們該賣的「時機」。
就像我一樣,每個股市投資人都巴不得可以接到這通電話,告訴你哪一支股票會大漲,買了之後就會賺大錢。但是,為什麼世上會有這種好心人,要告訴你這個穩賺不賠的消息呢?天下沒有白吃的晚餐,要人家打這通電話給你,是要付出代價的,因而造就了一個老祖宗絕對想不到、三百六十行之外的行業「投顧老師」。
一個公司營運好壞和成長前景,誰最先知道?當然是公司董監事、經理人,甚至是它的上下游廠商,然後是大牌股市分析師,證券公司研究部和承銷部,再來是認真的媒體記者,最後才是一般散戶。資訊經過幾手之後,一來會質變,二來會落後。在這個傳遞鏈裡,愈前面的人收到的是「情報」(Intelligence),愈後面的人收到的是「消息」(Information)。前面只有少數人知道,所以值錢;後面全天下都知道,你怎麼就認為靠這種消息,你就會賺錢,別人就會賠錢?
很多散戶都懂這些道理,為了取得比別人更即時、更精確的消息,也願意付錢,因此成了「投顧老師」的「會員」。我不諱言,我也一度參加過。
我們看這些老師在電視上口沫橫飛、煞有介事,看圖分析、吹捧戰功,好像參加會員之後,賺錢就可以天經地義了。真的付錢參加後,不用我贅言,大部分人的會員經驗都是慘痛的。他們一次推薦好多支,奇怪怎麼我挑的都會賠錢?其中當然也會有漲的,這些就成了他們大吹大擂的證據。
怎麼辦呢?離開職場之後,以往的人脈不管用,參加會員的投顧老師又兩光,挑選股票只能自立自強,無法再假手他人。為因應這種資訊劣勢,我擬妥了三種對策:
1.仔細研究各家公司財務報表,從中挑出優質潛力股。
2.充分閱讀相關財經媒體訊息,掌握國內外金融及產業變化。
3.認真鑽研技術線型的解讀,掌握正確買賣時機。
(上面三點,像不像政府的口號式政策?或是理財專家的廢話?)
因為我們相信從小就耳熟能詳的一則金科玉律「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只要比別人努力,就一定會賺錢。但是,真的適用在股市嗎?
少數人收到的是「情報」(Intelligence),肯定能獲利,多數人收到的只是「消息」(Information),怎能期待會獲利?
總編輯訪談 (節錄) 失業之後,如何能夠年年獲利 %?
天下雜誌出版二部總編輯 莊舒淇/作者 施昇輝
總編 你四十四歲離開職場以前,是怎麼賺到一千萬跟一棟房子?
作者 我在三十歲買房子,總價約一千萬,先付掉七百萬,以那時候(民國七十八年、七十九年)股市的行情來說當然賺得到錢,加上我的薪水,足夠支付了。 剩下的三百萬找銀行貸款,那時候的利率現在已經不太記得,大概是六%,五年之內還清,也就是三十五歲的時候還清。我能逃過一九九〇年大崩盤,就是因為前一年(民國七十八年)剛好買了房子,不斷賣掉股票,還有把薪水拿...
推薦序
【推薦序一】
真的,投資理財愈簡單愈好,千萬不要弄得太複雜!
李雪雯
出過多本暢銷書的作者施昇輝,不管在媒體界或金融業,都算是個人的前輩與大哥。因此,當他很誠心並客氣地邀請個人從保險的專業角度撰寫推薦序時,個人也只有「恭敬不如從命」。
儘管在施大哥過去的經歷中,都是以證券投資為主,並且只買「台灣50」這一檔標的,就能年年勝過 。但其實擁有保險業務員證照的他,對於保險的觀念與想法,卻也「深得我心」。
隨便信手拈來,像是書中提到的:「投保是為了讓家人免於恐慌,不是讓他們藉此得利,所以,我一直傾向購買消費型保單」、「保險不該和投資掛勾,保險與投資一加一之後,很可能反而小於一,且把這筆保費拿去做穩健的投資,大概只要超過二%,就能勝過儲蓄險了」……等。
當然,除了保險之外,個人還注意到這本書的「與眾不同」之處,更是願意在此大力推薦給讀者分享與學習的重要理由。其中,特別引起個人注意與鼓掌叫好的內容如下:
第一、別把我當做報章雜誌最喜歡歌頌的那種「投資英雄」,因為我並不是從極端逆境中,透過投資翻身賺大錢的傳奇人物。這本書無法教你致富,只是在分享凡夫俗子透過理財讓生活無憂的自身經驗。因為沒有傳奇色彩,就比較容易讓讀者能夠親身複製和實現。
第二、「人不理財,財不理你」這句話並沒有錯,但很多人就此以為只要把財理好,人生就海闊天空,想要「投機」取巧,不肯腳踏實地,在閱讀本書時,也請先斷了這個念頭。
投資理財不是在比拼紙上華麗的作文比賽,而是個長期而辛苦的耐力賽。且愈是務實、不浮誇及不背離人性,也才能隨著時間的前進,發揮出滴水穿石的驚人效果。
記得華人流行音樂歌壇長青樹——李宗盛曾有句名言:「既然青春留不住,還是做個大叔好。」反觀年齡才剛過知天命之年,卻早已開始享受退休生活十年的施大哥,不但沒讓青春留下空白,還能將退休後的生活,過得比之前更樂活與無憂。單憑這點,恐怕就有旁人值得仿效及學習之處。
身為讀者的你(妳),也想要像他一樣天天樂活,還可以出國坐郵輪旅遊,過著人人稱羨的愜意退休生活嗎?那麼,就請讓施昇輝這本書,成為你(妳)的「人生寶典」,進一步內化為個人的行動指引,以便順利地搞定此生各種投資理財目標!
(本文作者為金融保險知名專欄作家)
【推薦序二】
打造自己的黃金人生
徐佳馨
因緣際會認識施昇輝先生,也很榮幸受邀在他的新書中寫序。其實以他的學養、著作與投資經驗,在僅對不動產界略有涉獵的我來說,實在是不夠格為他寫序,為此我也推辭多次。後來,昇輝告訴我兩件事,讓我十分感動,就厚顏接下這個任務。
在這紛亂的時代,踏實特別讓人覺得珍貴,也特別容易感動。
第一個讓我感動的是,昇輝告訴我,這並非一本「投資英雄」的書,而是一個人人可以嘗試複製的理財觀念書。在這個處處造神的年代,俯拾皆是從零開始、一本萬利的傳奇故事,可是到底多少人能夠複製這個經驗,我想大家心中都有問號。昇輝以自身經驗,透過多種投資工具,為自己打造出財富自由的人生,在這個大家都擔憂退休後何去何從的年代,與其等待18% ,或是感嘆沒有18% ,昇輝願意無私分享賺18%的心法,讓我十分佩服。
第二個感動是,在事事求快、凡事都只求速成的主流價值觀中,昇輝很誠懇地告訴讀者自己數十年來累積的軌跡。無論是工作、股票或是不動產,都是這樣一步一腳印,慢慢累積而來。就拿我最有感覺的不動產來說,昇輝的「小換大」、「遠換近」的購屋邏輯,足以成為年輕人購屋的典範。
在過去十年的房市多頭中,若以昇輝的智慧與能力,他大可以炒房致富,可他仍堅持落實自己的投資原則,認真過生活,穩健過著樂活人生。昇輝用自身經驗告訴讀者,輕鬆理財和開心生活可以同時達陣,這事實在頗讓人振奮。
最後,再次感謝昇輝給我這個機會為讀者推薦這本好書,也祝福所有的讀者,透過本書的觀念,在理財之路上穩健前行,早日達到財富自由!
(本文作者為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主任)
【推薦序一】
真的,投資理財愈簡單愈好,千萬不要弄得太複雜!
李雪雯
出過多本暢銷書的作者施昇輝,不管在媒體界或金融業,都算是個人的前輩與大哥。因此,當他很誠心並客氣地邀請個人從保險的專業角度撰寫推薦序時,個人也只有「恭敬不如從命」。
儘管在施大哥過去的經歷中,都是以證券投資為主,並且只買「台灣50」這一檔標的,就能年年勝過 。但其實擁有保險業務員證照的他,對於保險的觀念與想法,卻也「深得我心」。
隨便信手拈來,像是書中提到的:「投保是為了讓家人免於恐慌,不是讓他們藉此得利,所以,我一直傾向購買消...
目錄
推薦序 真的,投資理財愈簡單愈好,千萬不要弄得太複雜! 李雪雯
推薦序 打造自己的黃金人生 徐佳馨
總編輯訪談 失業之後,如何能夠年年獲利18 %?
自序 「理財」就一定是「投資」嗎?
作者導讀
壹、40歲~50歲 用心投資
│01│中年失業男
│02│計畫、變化和電話
│03│未來的財務報表
│04│本益比VS.本夢比
│05│媒體偏空,誰要看?
│06│技術分析就是看圖說故事
│07│什麼投資零風險?
│08│期貨,美麗的誘惑
│09│午覺前的頓悟
│10│從電影學理財:當幸福來敲門
貳、20歲~30歲 工作優先
│11│有工作,再談理財
│12│記帳是理財的第一課
│13│配合預算,記帳才有用
│14│不念研究所,多存兩年錢
│15│認真找工作,飛越二十二K
│16│大夢想VS.小確幸
│17│魔鬼藏在細節裡
│18│小資投資術
│19│我的職場菜鳥階段
│20│從電影學理財:穿著PRADA的惡魔
叁、30歲~40歲 奠定基礎
│21│租房子VS.買房子
│22│我在三十歲買房
│23│第一間房,不是拿來賺錢的
│24│我只買了三張保單
│25│買保險,也不是拿來賺錢的
│26│我不是創業咖
│27│中年危機,事業外遇
│28│股票上市上櫃的內幕
│29│逃過ㄧ九九○,逃不過二○○○
│30│從電影學理財:社群網戰
肆、50歲~60歲 輕鬆理財
│31│雞蛋與籃子
│32│自助餐VS.無菜單料理
│33│外國的月亮比較圓?
│34│投資標的呼之欲出
│35│入門版:長期持有
│36│進階版:波段操作
│37│終極版:樂活套牢術
│38│子女教養不能停損
│39│不要把什麼都當投資
│40│從電影學理財:魔球
伍、60歲以上 開心花錢
│41│你有資格退休嗎?
│42│五百萬就夠了嗎?
│43│簡單、安心、風險
│44│節儉不再是美德
│45│以後花費都打九折
│46│用「分享」來豐富退休人生
│47│沒有健康,退休變黑白
│48│整理你的金融清單
│49│郵輪之旅,開心花錢的實踐
│50│從電影學理財:一路玩到掛
推薦序 真的,投資理財愈簡單愈好,千萬不要弄得太複雜! 李雪雯
推薦序 打造自己的黃金人生 徐佳馨
總編輯訪談 失業之後,如何能夠年年獲利18 %?
自序 「理財」就一定是「投資」嗎?
作者導讀
壹、40歲~50歲 用心投資
│01│中年失業男
│02│計畫、變化和電話
│03│未來的財務報表
│04│本益比VS.本夢比
│05│媒體偏空,誰要看?
│06│技術分析就是看圖說故事
│07│什麼投資零風險?
│08│期貨,美麗的誘惑
│09│午覺前的頓悟
│10│從電影學理財:當幸福來敲門
貳、20歲~30歲 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