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食堂松本大洋慷慨的感染力我不是想死進擊的巨人中年之路長照京都逛美術館更新粒線體我不做英雄與自己和解讀首詩新時代運動
暫不供貨

李光耀觀天下(2019改版)(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李光耀|譯者:陳彩霞、顧耀明、林琬緋、周殊欽

出版社: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9-08-27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軟精裝

頁數:352

書況:良好

備註:無畫線註記

書況影片(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暫不供貨
文字字級

領導人的領導人 一代總理 李光耀
預言未來二十年
最後一本著作《李光耀觀天下》成國際遺產
出生於1923年,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一生密切地參與國際事務。從毛澤東到習近平,他見過中國每一位主要領導人;從詹森到歐巴馬等美國總統,也與他有密切交往。

柴契爾夫人在任時閱讀他所有的演講,並宣稱李光耀從沒錯過;尼克森形容他是「第一流的世界級政治家」。

愛也罷,恨也罷,李光耀是不容忽視的。70年的經驗加上已無須再證明什麼,他展望前方,就未來的世界格局提供了質樸清晰的觀點。

在本書中,李光耀憑藉其豐富經驗和深入洞察力,對今天的世界和20年後世界可能展現的面貌提出看法。這不是枯燥的地緣政治論述,也不是全球事務迂迴曲折發展的專題報告。相反的,在本書橫跨美國、中國、亞洲和歐洲的廣博敘述中,他剖析它們的社會、探究人民的心理,並做出關於這些國家的生存機會的結論,以及它們在未來勢力均衡的分級結構中所可能占有的位置。一個社會何以有活力?其人民真正相信的是什麼?它能適應變化嗎?

透過簡潔、堅定甚至政治不正確的樸實文字,他描述了一個在不可阻擋的崛起道路上,仍然癡迷於中央集權的中國;一個儘管具有永不言敗的活力,卻必須分享其支配地位的美國;以及一個掙扎著保持聯盟完整的歐洲。關於日本為何不對外國人開放、為何「阿拉伯之春」不會為中東帶來一人一票的民主制度、為何阻止全球氣候變暖不比為這個現象未雨綢繆來得有效等問題,他提出坦率且往往令人驚訝的觀點,使本書成為新鮮生動又引人入勝的讀物。

為使本書完整,李光耀也探討了他長久以來最關切的新加坡的未來,並讓讀者一窺他的私人生活和他對死亡的觀點。本書每個章節都穿插了從他與《海峽時報》新聞工作者的訪談中整理出的問答錄。

總理級推薦
《李光耀觀天下》對世界廣泛的課題做了獨特和坦率的分析,將半個世紀以來其他領袖向李光耀請教的精闢見解展現於前。—前美國國務卿季辛吉

李光耀對東北亞乃至世界深具洞察力又銳利的分析,再次證明了為何他被視為我們這一代人卓越超群的資深政治家。在這個瞬息萬變、充滿無法預見的挑戰的世界,李光耀代表的是理智、明晰和希望的堅定聲音。—前韓國總統李明博

李光耀提出了一個尖銳且具說服力的分析,強調美國與中國之間最終必然重新平衡全球影響力所帶來的後果。此外,他還明確地揭露了如果歐洲政治家還是無法採取正確行動,歐洲難免將陷入自我邊緣化的境地。憑其遠見卓識和政治智慧,《李光耀觀天下》對21世紀世界的複雜性提供了最寶貴的指引。—前西德總理施密特

《李光耀觀天下》裡的精闢分析源於李光耀多年來做為一位令人尊敬的政治家的經驗,以及他在國際事務中所取得的成就。—前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

對於在亞洲乃至世界各地發生的事件,我同許多其他領導人一樣,經常聽取李光耀明智而且總是坦誠的看法。他不斷探索的頭腦、敏銳的分析和戰略性的視野,使新加坡成為世界上一股獨特力量。《李光耀觀天下》這本書蘊藏的智慧和對人性的洞察,將受未來領導人珍惜。— 前美國總統布希

李光耀睿智的觀察和建議折射了他在漫長而精彩的人生歲月中所積累的智慧。他尤其重要的見解是關於中國未來與美國平起平坐時,將如何發揮影響和詮釋角色。思緒縝密的讀者將能從本書中的觀點,更清晰地洞悉未來世界的大致格局,相應地進行規劃。—前紐西蘭總理博爾格

這本書在世界局勢非常不確定的時候面世。他所詳述的大議題,中東、中國、美國和歐洲,無論在今天還是在他或者我的有生之年,都充滿著困難和挑戰。—前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祕書長卡林頓爵士

作者簡介:

李光耀Lee Kuan Yew

李光耀,生於1923年,當時的新加坡是大英帝國的屬地。他成長於日本侵略並把新加坡命名為昭南島的時期。二次世界大戰後,他到劍橋大學深造,並獲法律系雙重一等榮譽學位。

1959年,他成為新加坡自治邦政府的第一任總理,1965年領導國家走向獨立。領導新加坡從第三世界國家晉升為第一世界國家,並將一個貿易站提升為一個以效率和廉潔治理體系著稱的環球大都市,他被公認是主要推手。在1990年卸下總理職務後,他繼續留在內閣擔任內閣資政,直至2011年。

李光耀是享譽國際的政治家,他對中國、美國和亞洲的觀點受到全球領導人的尊重和競相徵詢。他是道達爾石油公司國際諮詢委員會和摩根大通國際理事會的委員,也是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高級顧問。

章節試閱
不露鋒芒,保持謙遜

我是2007年11月訪問北京時,在人民大會堂第一次見到習近平。我起先沒有提出要見他,我要求見別的人,但他們讓我去見他。這具明顯意義,他們認為習近平更有優先地位。這是他被提升為中國共產黨政治局常委後,首次會見一位外國領導人。這顯然是為了向世界展示,他已被確定為胡錦濤的接班人。

他給我的印象是一個心胸寬廣的人,用中國的話說是「大器」,與之相反的是「小器」,他絕不是胸襟狹隘。他考慮問題很有深度,不願炫耀才華。他沒有江澤民那樣隨和,也不像胡錦濤那樣拘謹。他顯得很莊重,這是給我的第一個印象。再...
顯示全部內容
推薦序
【推薦序】

提到新加坡,人們就會聯想到李光耀,想到成功的治理。的確,在過去二、三十年間,歐美各國的政治領袖們在國家治理及世界局勢方面,最常請教的華人政治家,恐怕非李光耀莫屬了。

李光耀資政本人早就有回憶錄和其他著作問世,但這本《李光耀觀天下》有所不同,不但深入淺出的把他對世界各國的分析作做了坦率陳述,而且每章都有海峽時報的專家群根據其內容同他對話,有些提問的本身就頗有參考價值;甚至書最後一章所引用李資政與德國前總理施密特的對話也相當發人深省。所以這書可謂不是只有李光耀一個人的智慧結晶,而是眾人的貢...
顯示全部內容
作者序
【自序】

在可預見的未來,世界會是怎樣的景象?

在過去100年,世界經歷了難以想像的改變。在上世紀20年代當我還是個孩子時,乘坐牛車從勿洛到爺爺在菜市的橡膠園,兩英里的路程需要足足一小時。

更驚人的是今天人們的通訊方式。做為上世紀三○年代在新加坡的一名學生,我曾經在好多個星期四或星期五,等待從英國航行了五、六週才抵達的船隻,運來我喜歡閱讀的少年期刊。今天,郵寄航空信件僅需幾個小時,卻沒幾個人這麼做。因為通過手機和互聯網以光速發送和接收短信和電子郵件,更為容易快速。

我不可能預見所有這些變化,更遑論預知新...
顯示全部內容
目錄
自序
推薦序
一、中國:一個強大的中央
二、美國:陷入困境但優勢仍在
三、歐洲:衰退與分歧
四、日本、南韓和印度
日本:走向平庸
南韓:偷天換日
印度:受種姓制度羈絆
五、東南亞
馬來西亞:分道揚鑣
印尼:偏離中央
泰國:甦醒的社會底層
越南:解不開的社會主義思維枷鎖
六、新加坡:處在十字路口
七、中東:春殘無夏
八、全球經濟:何去何從?
九、能源和氣候變化:做好最壞的打算
十、個人生活:選擇何時而去
十一、老朋友的對話
內容簡介
章節試閱
推薦序
作者序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