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天 第1小時
弄懂什麼是基金?
共同基金是一種「將小錢變大錢」的投資方式,投資門檻低,只要3000元就可以投資,適合資金不豐的人。
單元重點:●瞭解投資基金的好處與獲利來源 ●小心投資基金的迷思
基金是將小錢變大錢的投資工具
Q:常聽人提到共同基金適合錢不多的人投資,到底共同基金是什麼樣的投資工具?
A:所謂共同基金(Mutual Fund)是集合了小額投資人的資金,並委託專業投資機構代為管理操作,投資範圍不只限於國內還能投資海外市場,所投入資金最低只要3000元起,長期投資下來,將小錢變大錢,是一般投資人愛用的投資工具之一。因為是匯集了眾人的錢而成立的一檔基金,因此,所有由基金操作所產生的收益或風險,都將由全體投資人分享或共同承擔,是一種「共聚資金、共擔風險、共同分享投資利潤」的投資工具及方法。
弄懂共同基金的運作模式
Q:我明白了。既然共同基金是委託專業的投資機構幫我們管理操作,那麼共同基金是如何運作的呢?
A:共同基金市場的運作主要由投資人、基金管理公司、保管機構(通常是銀行、信託公司)三者組成,而監督管理共同基金市場的主管機關為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期貨局,簡稱「證期局」,監管基金市場,掌管基金市場運作及保護投資人權利。投資人可向基金管理公司申購基金,委託他們代為操作管理,每一檔基金都有一家專屬的保管機構代為保管基金的資金,以保護這筆基金不至於讓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經理人、銀行擅自動用這筆資金,透過成熟、行之有年的機制,讓基金市場可以完整運作。
投資共同基金的九大好處
Q:既然共同基金是「集合眾人的錢去投資」,那麼,投資共同基金究竟有什麼好處,值得一般投資人採用呢?
A:簡單來說,共同基金因為有以下九大好處,才成為眾多散戶投資人及新手青睞的金融商品。
好處 1 分散風險
「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是投資的基本原則,只不過,一旦投資人手中資金有限,「分散投資」根本就是奢談。然而,共同基金就是匯集眾人的資金,並集結成為雄厚的資金,能夠把個別投資人的錢,順利分散到各種股票甚至其他投資標的上。當某些跌價標的之損失,可以因為其他標的之漲價而抵銷時,投資人的風險當然可以有效地分散。
好處 2 專家操盤
投資人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去研究、分析產業或區域經濟的發展,也不需要具備多精深的金融專業知識,就可以開始投資了。正因為投資非常簡單、省事,不需要花很多時間做研究,所以,最適合沒有時間研究市場的投資人。
好處3 投資門檻低
與其他金融投資工具相比,投資共同基金門檻非常低,單筆投資最低1萬元;定期定額投資最低3000~5000元,一般投資人只需要少少的資金,就可以投資許多種股票、債券等金融商品。
◎2017年開放可以定期定額投資台股,投資金額可望降至每次1000元。
好處4 買賣手續簡單方便,且費用低廉
投資基金只要填寫申購、贖回或轉換申請書,就可以進行交易。另外,假設投資人有開立網路交易帳戶,更可直接在家中透過網路下單,真正做到「閉門家中坐,一指定投資」的境界。
此外,共同基金的投資成本也低。例如國內基金申購手續費大多只有1%至2%之間,假設透過網路下單,手續費還會更便宜。更何況基金間的轉換手續費也不高,有些基金甚至在贖回時也不需費用。
好處5 變現性高、流動性佳
投資人可依據個人資金的需求,隨時將所持有的基金變現,可以在極短時間(通常三~五天)就取回贖回款項;不像有些投資標的會有流動性風險。
好處6 合法節稅
國內目前的所得稅制採「屬地主義」,只有在台灣的收入才須繳稅。因此,投資人申購海外基金的獲利屬境外所得,不必納入綜合所得稅申報,除非是符合最低稅負制徵收的投資人,當他的海外所得超過100萬,就有可能需要繳到稅。
而在其他可能的稅負上,只在賣出「封閉型基金」時,必須繳納0.1%的證券交易稅;開放型基金則因為不在證券交易所得稅的課徵範圍,所以基金獲利(資本利得)免稅,只有股利收入須繳稅。注意,基金若有配息,也是要列入個人綜合所得中申報。
除此之外,依照國內現行的稅法規定,每位國民每年都有220萬元的贈與稅免稅額度,投資人可以善加利用這個免稅額度,逐年將資產轉移給子女。因此,父母可以利用免贈與稅額度的220萬元,幫子女購買基金,不但能夠達到財產轉移的合法節稅目的,衍生的獲利又免稅,可謂是一舉數得。
好處 7 經理與保管分開、投資安全有保障
由於共同基金的組成及運作,都是建立在「經理與保管分開」的基礎上,因此,基金公司只負責基金投資組合的管理與操作,至於投資人的資金以及買進的有價證券,則完全由獨立的保管銀行部門負責保管。更重要的是,基金資產在保管機構內的帳戶是獨立的;所以,就算基金公司或保管機構因為經營不善而倒閉了,基金(投資人)的財產也不會受到絲毫的影響。
除了基金的操作與保管分開之外,法令規定資金的操作情形,必須在季報和年報中揭露,每週的持股情形(各類股占資產的比率)也必須提供給投資大眾,進一步做到資訊公開的原則。所以,投資人除了因為基金經理人操作不當,而會有所虧損之外,完全不必擔心資金的安全性。
好處 8 定期投資降低進場時點風險
定期定額投資是指:投資人每隔一段時間(通常是每個月的固定時間),投資固定的金額在所指定的基金上。如此一來,投資人不必在乎進場時點,也不必在意市場價格的起伏,時間到了就固定投資;一方面可以降低進場的平均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透過時間複利的效果,長期累積財富。
好處 9 配合人生不同階段的理財需求
投資人可以依據各自的投資目標,衡量自身的財務能力及需求,選擇不同的共同基金作為理財工具。這部分我們在後面的章節,會陸續說明。
基金獲利的四種來源
Q:基金有哪些獲利來源,可以讓我投資賺錢呢?
A:一般來說,投資人透過基金投資所得的獲利來源,主要有以下四種:
獲利來源 1 利息
來自於基金將部分現金轉存的定期存款利息、或是活存的利息收入、所投資的債券或貨幣市場工具,所產生的利息收入。這些利息收入,都會增加基金的淨值。
獲利來源 2 股利
基金所投資的上市公司,在營運狀況良好之下,會有發放現金股利或股票股利的收入進帳;這些都算是基金的收入,自然會增加基金的淨值。
獲利來源 3 資本利得
基金買賣股票、債券或其他有價證券,當買低賣高所產生的利潤(價差),就是所謂的「資本利得」;當然,如果買賣間產生損失,則是所謂的「資本損失」。舉例來說,如果基金所買的標的價格由10元漲到15元,這 5元就是資本利得;一旦由10元跌到8元,這2元就是資本損失。
獲利來源 4 匯兌收益
這是專指「投資外幣計價的海外基金」所有的匯兌收益,因為台幣與外幣間的匯率波動所產生的匯率差價,也會影響到基金投資的收益。以「美元計價的海外基金」為例,投資人在1比30時買進,在1比32時賣出, 則會有2元的匯兌收益。
跌破淨值的基金不代表未來一定狂漲,要「視情況」進場
Q:有些基金的淨值已經跌破10元,這樣代表它已經 是「跌深」,可以大膽進場嗎?
A:這個答案並非絕對。許多投資人投資基金都以淨值為考量基礎,特別是喜歡買基金淨值跌破10元面額,或是才剛上市面額只有10元的基金。他們總認為這樣價格便宜的基金,未來才最具「漲升」的機會;至於淨值已高的基金,未來能夠上漲的力道可能會「受限」。然而,這只是多數投資人的迷思之一。
事實上,有些淨值高的基金雖然購買的價格相對偏高,卻也代表它過去的績效經過市場漲跌的考驗,它未來的獲利能力可能更具有較佳的潛力表現,並非完全不值得投資人持有。
基金配不配息,各有適合的投資人
Q:聽說基金有分「配息」與「不配息」兩種,但以配息基金最受投資人青睞,那我也應該選配息基金嗎?
A:一般來說,投資人投資配息基金,為的也是定期可有收益。然而,配息基金到底好不好?其實要看投資人個人需求。如果目標是為了定期有收入,那麼配息較多的基金就比較適合。如果希望資金不斷成長,買賣間賺取最大的差價利得,或想透過基金節稅,那麼不配息的基金就是較佳選擇。
這是因為基金收益在未分配前,是屬於基金資產的一部分;也就是說,收益分配愈多,資產剩餘的就愈少,收益分配也會隨著降低,買賣間可以賺取的差價也愈少(這個道理在開放式與封閉式基金的配息是一致的)。
更何況在配息日當天,投資人事實上並未真正「增加」獲利,就跟買股票配發現金股利一樣,只不過是類似股本的返還而已。舉例來說,某基金定在5月1日分配收益、每單位可分配2元。假定基金收益分配當日的淨值為20元,分配後淨值就只剩18元,如果投資人在當日出售基金持份,那麼可以得到的價款是每單位18元加上2元配息,總計20元,與沒有配息前的價格是一樣的。
第1天 第2小時
同樣叫基金,成分有差
基金種類非常多,基金新手常不知從何挑起。基金依照屬性可分為不同的類型:依發行地、基金型態、投資風險、投資標的類型、投資地區、其他等六種。
單元重點:●共同基金的分類 ●弄懂各種基金的投資策略
分類 1 依發行公司、註冊地區分
Q:常常聽到「境內基金」、「境外基金」,究竟有什麼分別?到底如何區分呢?與它的「出生地」有關嗎?
A:有關,這也是境內、與境外基金的差別。
●境內基金
是指在國內登記註冊,由國內基金公司所發行,並以國內投資人為銷售對象,且受到我國相關法律監管的基金。其投資標的可以是國內或海外有價證券,投資範圍為台灣與海外市場,主要是由台灣的基金經理人操盤,多半以台幣計價。因受證期局監管,在投資上的限制也會較境外基金來得多,像是沒有上市或者評等低於一定等級的公司所發行的有價證券,就不能持有。不過在投資成本上如手續費、保管費、管理費等也較便宜。
●境外基金
是指由國外基金公司發行,以全球投資人為銷售對象的各式基金。境外基金由國內基金公司引進台灣銷售,事先需向證期局核備,主要受註冊當地國相關法律監督,由於來自國外,主要以外幣計價,如美元、歐元、日幣等,投資地區不限、投資標的較不設限,除了股票、債券外,亦可投資於衍生性金融商品、貨幣市場、特殊標的如能源、原物料等,對投資人來說,投資選擇多元,不過要留意的是,境外基金的投資成本相對於境內基金也較高。此外,若投資境外基金有利得或配息收入,均須納入最低稅賦制計算,當海外所得超過100萬時,其所得需全數計入基本所得額,但享有670萬的扣除額,只要基本所得未超過670萬元,不需繳納基本稅額。當全年海外所得未超過100萬元,其海外所得不必納入基本所得額。
分類 2 依基金型態區分
Q:我聽說基金有所謂「開放式」與「封閉式」的區別,到底差在什麼地方?
A:簡單來說,基金依照「買賣方式的不同」,而有「開放型基金」與「封閉型基金」的區別,到底差別在哪?
1.開放型基金
開放型基金(Open-end Funds)是指發行額度沒有上限,在募集期間之外,仍接受投資人隨時依據基金淨值的報價資料,也就是基金的價格直接向基金公司買進、贖回或轉換,而不需要透過集中市場撮合交易的基金。目前,在台灣銷售的海外基金都是屬於這種開放型基金。
投資人買賣開放型基金依據的是基金淨值,當基金經理人操作績效好,使得基金淨值上揚,會吸引更多投資人投資,增加資產規模;若基金經理人的操作績效不佳,導致淨值下跌,也容易引發投資人停損贖回,基金資產規模也將隨之縮水。
目前國外發行的開放型基金沒有發行額度的上限,但國內的開放型基金則有發行額度限制,通常在新台幣2億~200億元間。一般來說,只要基金規模沒有超過上限的規定,投資人都能夠自由買賣,這會使得發行總單位數隨投資人買賣而有所增減。也就是說,只要基金還未超逾上限,投資人一定可以申購得到。
2.封閉型基金
封閉型基金(Closed-end Funds)發行的單位數有一定的限制,一旦達到預期的募集金額,就會「封閉」起來,不再接受投資人的申購或贖回,所以才叫做「封閉型基金」。
如果投資人要用錢、不想投資了想要贖回,就必須到集中市場掛牌買賣。因此,封閉型基金每天有二種報價,其一是集中市場看板上的市價,另一個則是基金公司每日計算的淨值。當投資人想賣出手上的基金持股數時,則依照市場的供需決定脫手價格(稱為市價),所以當市價低於淨值時,稱為「基金折價」,反之,當市價高於淨值時,則稱為「基金溢價」。和開放型基金投資人不同的是,除了因基金操作績效不佳導致淨值下跌的風險外,還多了一個基金折價的風險。
此外,為增加其變現性,有些封閉型基金會每月開放一次,讓投資人按證券投資信託公司每日公告的基金單位資產價值,進行「贖回(賣出)」交易。
值得一提的是:國外封閉型基金因為提供的服務較不如開放型基金,通常較不受到投資人的歡迎;特別是主管機關會對發行開放型基金的資產管理公司,在資訊揭露等方面的要求更高,且投資人可以隨時依基金的單位淨值申購或贖回,對於投資人而言,提供了較為安全及便利的投資管道。因此,國內也在政策引導下,以開放型基金居多。目前,封閉型基金僅剩「富邦富邦」一支基金(截至2013年8月底為止)。
分類 3 依投資風險區分
那一般常聽到的成長、平衡與對沖……等基金,又有什麼特別之處呢?其實以上的基金名稱,都是依照基金的「投資風險與對報酬期待度」分類。以下是依照風險度與期望報酬 不同所區分的六種類型基金:
1.成長型基金
主要是以「追求長期穩定增值」為目的的基金,其投資標的大多以具長期資本增長潛力、素質優良、知名度高的大型績優公司股票為主。正因為這類基金採取長期投資策略,所以通常來說,這類基金短期內所獲得的利潤不會太高,但未來所能享受的增值利益較大。這類基金還可進一步分為以下三種。「積極成長型」:以追求資本的最大增值為操作目標,通常投資於價格波動性大的股市。而「成長型」與「成長收入型」:這類型基金多半投資在會發放「高股息」的股票標的上,因追求淨值的成長,上述基金類型的投資風險也較高。
2.收入型基金
以追求可帶來較佳現金收入的有價證券為投資標的之基金。通常收入型基金資產成長的潛力較小,損失本金的風險也相對較低,又可分為固定收入型基金和權益收入型基金。而固定收入型基金的投資對象,主要是在債券和特別股,藉以收取固定的債息,因此,收入來源比較固定,因而有人稱之為固定收入型基金。至於權益型基金,則將大多數的資金配置在普通股;相比之下,後者的成長潛力較大,但也比較容易受到資本市場波動的影響。一般來說,這類基金所得到的現金股利部位,將略高於成長型基金;有些收入型基金,還會定期(按月、按季、或按年)配息給基金受益憑證的持有人,因此,也比較適合需要有固定現金流量的退休人士。
3.平衡型基金
這類基金以「兼顧長期資本」和「穩定收益」為目標,通常會有一定比重的資金,投資在固定收益的工具如債券、可轉換公司債等,以獲取穩定的利息收益、風險波動度較小;至於其他的部分,則投資在股票上,以追求資本利得。這類基金的風險、報酬適中,適合穩健、保守的投資人。
4.保本型基金
以追求「高保本率、低參與率」為目的之基金。這種基金的操作方式主要是將資金分成兩大部分:其中的一大部分投資在風險較低的零息債券(所以到期可以還本),並且用另外一部分的錢,投資在風險較高的衍生性金融商品上,以達到「退可守(可以保存本金)」、「進可攻(獲得較高收益)」目標的基金。換句話說,基金公司可以根據投資人希望的保本率(目前保本率最高可以100%,最低是80%),搭配「參與率」,設計出符合投資人期待的「保本型基金」。簡單來說,基金公司就是拿你的本金放在固定收益商品一段時間之後所產生的利息錢,加上你所容許的「非保本率」(例如你選擇保本率只要80%,那就多出20%的資金),去投資在較高收益的有價證券(例如期貨、選擇權等)。一段時間之後,再根據所投資的利得(損)分潤給你。如果你的保本率愈高,參與(分潤)率就較低;如果你可以多承擔一點風險(就是保本率較低),那麼你的參與(分潤)率就會較高。在此釐清一個概念:保本型基金可以不用是百分百保本的。
5.對沖基金
又稱「避險基金(Hedge fund)」,以追求「絕對 (正)報酬」為目的,且基金的投資策略不再只侷限在「作多(買進)」,為了創造更高的報酬,也可以採取「放空」的操作模式。通常依照基金經理人對市場的看法,決定將資金配置在股市或期貨、選擇權市場等的比重高低。正由於這類基金「多」、「空」均可操作,可以獲 得「絕對(正)報酬」,與一般基金只求「打敗大盤的『相對報酬』」的策略不同(所以,當大盤在某一段期間報酬率是負10%,該基金只要虧損的百分比低於10%,那也叫做打敗大盤!),因而被稱為「絕對(正)報酬」基金。但由於這類型基金風險最高,在國外是專門針對高所得的人士或是機構發行,一般不接受散戶投資,在台灣也是屬於法規禁止銷售的基金。
6.目標基金
這種基金的設計方式,通常是以十年為一個週期,換句話說,基金的「壽命」可能只有十年或廿年。由於可以搭配投資人在生涯規劃上資金的運用方式,所以又稱為「生命週期基金(Life-cycle fund)」。它會因應投資人在人生各個不同階段所產生的不同風險承受程度,而有不同的操作策略。也就是說,基金經理人會依照基金的到期年限,調整股票及債券的投資比重。
比方說,如果是「2020目標基金」,代表該基金的投資人在2020年就會將基金通通贖回,因此,基金經理人在資金的配置策略上,會採取當時間愈接近2020年,就會將更多比重的資金部位,放置在愈保守、波動 性愈低的投資工具上(例如債券等固定收益商品),免得放在波動性較高的投資工具(例如股票,或者長天期才能收回的結構型商品)上,萬一短期被套牢、或因為承作商品的合約尚未到期,卻因為時間即將接近2020年,需要把基金清算解散了,等不及到期可能得到的較高收益,只好硬生生地提早解約,造成大幅度虧損、或負擔高額的違約金,基金淨值自然大幅度地滑落了。因此,這種在一開始募集時,就知道即將在何時要清算解散的基金,就是目標基金的最大特色。
假設還要再細分,又可以分為「目標風險基金(Target risk fund)」與「目標日期基金(Target date fund)」。前者是按照投資人的個人的投資屬性(例如積極、穩健或保守),來決定資產配置中的股票及債券比重;後者則會隨著「目標日期」的接近,基金經理人會逐漸降低資產配置中的股票比重,並拉高債券投資的比重以降低投資組合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