慷慨的感染力我不是想死進擊的巨人讀首詩中年之路與自己和解長照京都新時代運動逛美術館我不做英雄幸福的鬼島更新粒線體柴門文
暫不供貨

媽媽的自由:給那些隱沒在女兒、妻子、媳婦、母親角色後的自己(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羽茜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9-05-08

ISBN/ISSN:9789571377674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304

書況:良好

備註:無畫線註記

書況影片(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暫不供貨
文字字級

身為媽媽,就沒有自由的可能嗎?

想要「成為自己」的自由,不需要不顧一切的勇氣,
只與妳想要做什麼事、喜歡做什麼事、願意接受哪些挑戰有關,
而無關乎別人希望妳成為什麼樣的人。


是女兒、是妻子、也是媳婦和媽媽的暖系作家羽茜,
在一次次的自我對話和練習之中,理解那些我們身上都有的壓力和眼光,
尋找有可能的,屬於媽媽的自.由。

名人推薦──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陳安儀/資深媒體人、親職專欄作家
黃之盈/諮商心理師
DJ琦琦醫師娘
(順序依首字筆畫排列)

我身為母親也是女人,現在也還背負著這些包袱努力生活著,
我想從自己開始,也為女兒卸除這些不必要的重擔──

關於自己內心的「別人」|

從生活瑣事到更大的人生選擇,我們都會考慮到別人會希望我們怎麼做。然後當我們可以預測、甚至親身經驗到別人的要求和自己真正想要的並不一致時,就感受到被束縛的壓力和左右為難。

關於可以「實現」的自由|
人生中有很多事情,一旦選擇了不能輕易回頭,只能努力去在這個選擇的範圍之中做改善或修正,結婚生子就是其中之一。

關於「原生家庭」的另一個角度|
看待過去的事情不能期盼、希望對方有和自己一樣的感受,甚至也不能追求對方的理解,而是要知道,每個人都是獨自面對自己內心的傷痕。

關於「婆媳」之間|
所有親子之間的問題都可以「被呈現」為婆媳問題,即使意見不和,丈夫跟自己的父母也可以不用正面衝突,只需要說是「我老婆跟我媽處不來」,就不需要為了父母的不悅而感到為難或內疚或是溝通。

如果寫一封信給女兒|
女兒不是母親人生的延續,母親也不是女兒未來的樣子。
我希望妳知道,我們是兩個獨立不同的個體,我會盡最大的努力讓自己變得成熟,不做妳的牽絆,而是給妳我最大的祝福。

作者簡介:

羽茜

政治大學社會學碩士,曾獲耕莘文學獎短篇小說類首獎。

三十歲以前一心想和別人一樣,三十歲以後,才開始學習欣賞並接受真實的自己。覺得人一生能夠兼顧的事情極少,所以時刻要放在心上的提問,是究竟覺得什麼事情優先而且重要。

自己覺得最不後悔的事情是放下自由,成為母親,其次就是所有花在寫作上的時間和心力,不管別人看來是不是一種毫無收穫的浪費,自己都覺得值得。

FB粉絲頁請搜尋「羽茜」或www.facebook.com/babysvision

部落格 mina0302.pixnet.net/blog

著有《成為母親之後》(2015,時報出版)、《在婚姻裡孤獨》(2018,時報出版)

章節試閱
作者序 為什麼要思考自由

邁入中年,孩子還小,父母逐漸衰老,工作上不再被視為新人那樣加以包容,要做的事情更多,承擔的責任也更重,不管是男人或是女人,人生應該都是在這個階段,最常感覺到身不由己了吧。

但是女人身上的擔子比男人沉重,會這麼說不是因為我是女人,所以特別同情女人的緣故。而是因為在人際關係上,女人總是被要求負擔更多的情緒勞動,男人可以因為工作忙而對家人朋友有些疏忽,但是無論性別平等的口號再怎麼響亮,世間還是用更嚴苛的標準來評價女人。

女人有工作成就固然好,卻不被認為這是可以疏忽家庭的理由,...
顯示全部內容
目錄
作者序 為什麼要思考自由
前言 身為母親,我心疼我的女兒

01 放下自己內心的「別人」
穿衣服要有「媽媽的樣子」?
就算想要拒絕,也怕別人不能接受
「怎麼有這麼不貼心的女兒?」
灰姑娘的心態:等待別人發現她的善良
成為母親,讓我開始學習相信自己
有責任,就有選擇的權利,就有自由

02可以實現的自由
真正的善良,不會養大別人自私的胃口
好女兒、好太太、好媳婦、好母親……這些綁住女人一生的「好評」
害怕做自己,就只能被他人勒索
不是扮演理想的角色,就能換來理想的人際關係
自由,就是用自己認為正確的方式...
顯示全部內容
內容簡介
章節試閱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