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我們為內向孩子擔憂煩惱
那是因為我們不懂如何去愛寫這本書的動機,一開始是想替內向孩子發聲。這個世界總是充滿喧嘩的聲音,求表現、講速度的社會裡,不斷要求他們符合別人的期待標準,無法做自己發揮天賦的內向孩子,不是被誤解沒有能力,就是被忽略視而不見。──羅怡君
我們對內向小孩的擔心、焦急,敏感他們都感受得到。因為大人不願意接受內向孩子的現有樣貌,而讓他們開始懷疑自我,產生許多無形壓力,最終甚至可能會迷失了自己。《愛,我的內向小孩》這本書,正是想避免這些事情發生,提醒我們,別去否定內向者真實的樣貌。──溫美玉
是否,曾在孩子或自己身上,找到這些對號入座的行為特質?
1. 與其跟一大群人在一起,更喜歡跟少數人相處或獨處。
2. 與其參加朋友的活動,更喜歡看書,或做自己感興趣的事。
3. 與其麻煩或干擾別人,更寧願自己默默將事情做好。
4. 有時精力充沛、健談,有時卻精疲力竭不說一句話,性格出現反差。
在鼓勵表達的社會價值下,父母們總是擔心內向小孩很難在快速變化與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生存。其實,內向者的沉穩、謹慎、細膩、專注等特質,都是成功人士的必備條件。
獻給家有內向人的家庭──★ 台灣首本鼓勵、肯定內向小孩專書。
★ 為內向者發聲,讓內向小孩安心做自己。
★ 用等待和同理,醞釀內向者特有的「靜」爭力。
13道內向特質檢核項目X18篇成長故事真誠分享X6組教養顧問溫柔理解X18本閱讀資源交心陪伴,教你看懂內向孩子,或者那個曾經被誤解的自己。
【本書特色】
│13道內向特質檢核項目,道出內向者的行為特質友緣基金會整合文獻、書籍及30幾年的臨床經驗,歸納出13個內向者的行為特質。無論內向傾向明顯與否,都希望每個人學會欣賞、肯定自己的特質,並活出生命潛力。
│18篇內向故事,帶你遇見內向小孩深入「家裡、學校、團體、自己」四個內向場域,外向媽媽向你傾吐陪伴內向小孩的路上,如何幫助內向小孩更從容自在守護各自的發光舞台。學會用「適性的愛」,讓內向小孩安心做自己。
│內向專家,和你深入內向世界五位深入教育現場的內向者──廖笙光(光光老師)、何翩翩、陳品皓、陳鴻彬、蘇明進,道出每個階段內向者會遇上的挑戰,用最柔軟的理解心,予以溫和解方。
│18本閱讀資源,讓內向小孩找到自己10本繪本X8本少年小說,閱讀清單涵蓋各個年齡層,為各階段的內向者「量身打造」最適合自己的情境,替內向者發聲、讓內向者更了解自己。
【內向顧問團】
有緣基金會:創造一個自在空間,讓自己可以放鬆、做喜歡的事,也能穿越到外在世界微旅行,和家人朋友互動,體驗新的人事物。祝福你同時享受獨處、與人同樂的好滋味。
何翩翩(寶血幼兒園園長):內向的孩子像是顆未經雕琢的玉,透過尊重、同理與相信的琢磨之後,他們將光芒四射。
陳品皓(好日子心理治療所執行長):專注,就是你的優勢力。用心觀察,你會為這個世界帶來豐富的色彩。
陳鴻彬(小彬老師/彰化高中輔導老師):在舒適圈裡,用專屬我們自己的步調前進,我們不快,但穩而可靠。
廖笙光(光光老師/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執行長):「內向」讓我學會仔細觀察別人,也更能自在的享受獨處。
蘇明進(老ㄙㄨ老師/台中市大元國小教師):也許內向個性,總讓我們覺得自己格格不入、帶來不安與焦慮,但請你別緊張,因為每個人都有著內向的一面。
【守護推薦】
李崇建/親子作家
張瀞仁/美國非營利組織 Give2Asia 亞太經理、《安靜是種超能力》作者
黃瑽寧/馬偕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
溫美玉/台南大學附設實驗小學教師------依姓氏筆畫順序排序
作者簡介:
羅怡君
親職溝通作家。
一個外向媽媽,自從有了一個內向小孩,才深深感受自己值得被愛,開始明白自己也能付出無條件的愛。
曾任職於奧美公關、三立電視及美商3M台灣子公司,扮演行銷公關、媒體企劃與企業溝通之角色;喜歡說話,勝於寫字;喜歡冒險,多過安定。
著有《刺蝟媽媽與穿山甲的思辨對話》(新手父母出版);《被禁止的事—所有不可以,都是教孩子思考的起點》、《世上沒有理想的父母》(寶瓶文化出版);《愛的生存遊戲》(親子天下出版)。
【FB粉絲團】羅怡君:孩子教我們的事
【FB社團】愛,我的內向小孩
內向女兒 妹妹 十歲
「在生活中,有許多發明是由想像而來的,想像也可以讓自己生活變有趣。想像沒有時刻表,那是一個不定時的靈感炸彈,會隨時爆發,如果你看到我正在畫畫、正在沉思,請不要輕易打擾我。」
繪者簡介:
Mori Mori 三木森
「始終堅信,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燈泡,而這一生,便是在尋找那合適的位置讓自己發光。」
獎項
☑2017美國3x3國際插畫大獎-Merit Award及Honorable mention
☑2017美國Adobe卓越設計大獎-Semifinalist
☑2017英國Cheltenham國際插畫大獎-Selected
☑2017Behance Portfolio Reviews - Illustration Selected
☑2016Hiii Illustration國際插畫大賽-Finalist
推薦序
【推薦序】從內向小孩到內向大人 / 《安靜是種超能力》作者 張瀞仁
即使已經步入微中年,我仍然記得第一天上幼兒園的驚悚感。
站在偌大的大廳裡,不知所措的我,茫然望著周圍的人說著全然陌生的語言,我全身緊繃,試圖想搞懂老師嘴裡說的話,但這一切努力都徒勞無功。根據我媽的說法,剛進團體生活的我,連續三天不吃不睡,讓她不得不請假到幼稚園陪我適應環境。到了畢業前,學校舉辦大家引頸盼望的露營,其實說穿了就只是在幼稚園中庭搭帳篷,但相對其他小朋友的新鮮和興奮,我在帳蓬裡看著園外的夜幕漸漸低垂,才幾歲的我,心中竟有充滿無限蒼涼的空虛感,第一次有了往後要獨自面對世界的體悟。
而這樣的焦慮感,並沒有隨著年齡增長與社會化改善多少。踏入國際的社交場合前,我總先盤算在場出現哪些人?甚至逐一想好碰到誰要先講哪種話題;面對不熟悉的對手或陌生環境,我總是要先默默觀察上好一陣子才有辦法想出應對策略。坦白說,這一切深謀遠慮的行為完全是出自焦慮,出自「怎樣才不會被那些舌燦蓮花的人逼死」的心情。經過不同國家、文化、職位的職場歷練,這種挑戰與困境毫無懸念地與日俱增,我的主管、老闆常覺得我沒辦法達到他們的要求,而我也飽受個性內向之苦,覺得自己再怎麼努力還是有不如人之處。
但加入怡君的社團之後,每次看到她對女兒的新觀察、新應對或鼓勵方法,都感覺自己心裡那個內向小孩也慢慢地得到了療癒,讓在職場上戰鬥許久的我也有了許多新想法,不禁覺得,如果我是這樣長大,現在會過著怎樣的生活?如果我的主管也有個內向小孩,會不會更重用我?受到怡君的鼓舞,我開始思考如何讓外向者了解我,或是說,如果主管/下屬不了解我,我要怎麼寫一本關於自己的操作手冊?已經有許多研究證明:互相尊重、溝通良好的內向和外向者合作,會是無堅不摧的超強團隊;而這本書更讓我看到,原來這種強大關係的基礎,正是彼此學習、互相體諒的關係,無論是親子、同事、或主管/下屬關係。
本書第二部分尤其讓我受益良多,無論是內向者或外向者、無論相處的對象是什麼年紀,都可以在這裡找到和內向族相處的方法。如果相處的內向者是家人或朋友,書中提供的方法可以讓你們找到更好的相處之道;如果是同事或長官/下屬,這部分很神奇地也可以做為某些合作或應對策略的基石。
有次我出席一場內向者占大多數的聚會,會場雖然爆滿但是極度安靜、雖然擁擠卻充滿高度秩序;大排長龍的過程中,沒有人露出任何不悅、不耐,甚至會主動讓外地人排到隊伍前面,讓他們可以早點回家。滿心感動與驕傲之際,回頭想想,這些充滿同理心的大人們,每個人小時候都是體貼而脆弱的內向小孩。一想到這裡,不禁覺得怡君的書扮演的正是一股未來社會清流的推手,而默默但真切地希望這本書可以大受歡迎。
身為害羞怕生的人,我的內心小劇場已經開始想著,如果當面見到怡君,要說什麼好呢?
「謝謝妳這麼懂內向者,真的很謝謝。」我應該會努力練習,好當面跟她這樣說吧!
【推薦序】從內向小孩到內向大人 / 《安靜是種超能力》作者 張瀞仁
即使已經步入微中年,我仍然記得第一天上幼兒園的驚悚感。
站在偌大的大廳裡,不知所措的我,茫然望著周圍的人說著全然陌生的語言,我全身緊繃,試圖想搞懂老師嘴裡說的話,但這一切努力都徒勞無功。根據我媽的說法,剛進團體生活的我,連續三天不吃不睡,讓她不得不請假到幼稚園陪我適應環境。到了畢業前,學校舉辦大家引頸盼望的露營,其實說穿了就只是在幼稚園中庭搭帳篷,但相對其他小朋友的新鮮和興奮,我在帳蓬裡看著園外的夜幕漸漸低垂,才幾歲的我,心中竟有充...
作者序
【作者序】和這樣的你相遇,讓我更有能力帶給身邊的人幸福 / 羅怡君
擁有一個內向小孩,曾經讓我覺得孤單、有著說不出口的挫折。
那種挫折感不像是以往我熟悉的模樣:你大概會知道跌在哪裡、有哪些問題,儘管傷心,但總有個方向可以面對,好好站起來後就可以看得更清楚;然而帶一個這樣的孩子,就像身處在濃霧裡,無力感層層包裹住我,讓我分不清東南西北、難以前進後退;氣惱的是,這團霧分明輕柔安靜,卻將自己困在原地打轉。
原本以為那團霧就是我的內向小孩,過了幾年後才明白,當時的濃霧其實是我自己,我甚至應該感謝這霧將我留下來、停一停。
用腦想不出來的事,我知道必須用心。從小受到的學習和訓練, 都鼓勵我去思考、去想,然而思考本身受限於自我經驗和意識框架,即使再聰明無礙,也有想不透的時候,我甚至無法理解孩子的恐懼,曾經最常脫口而出的話就是:「你到底在害怕什麼?」「你到底需要多久才準備好?」「為什麼你老是說不要?」
一旦無法理解孩子的行為,就開始認為是孩子無理取鬧、不可理喻,當心思只停留在要「如何解決問題」時,不自覺的就把孩子定義成我的「問題」 之一。愈是適應社會得心應手的父母,就愈難以忍受問題的存在。
每個父母面對孩子時,都自認非常用心,然而我們可能誤解了用心之意。真正的用「心」,是用感受去同理,而不是用思考的方式去理解;真正的用「心」,是用想像去對話,而不是用邏輯去推演。我練習放下過去習慣的我, 重新回到初始的狀態,「心」很快地引導我找到跟孩子的連結; 我的孩子開始褪下披在外面的隱形斗篷,小心翼翼地讓裡面的璀璨光芒一點一滴露出來,真的就像魔法故事書裡寫的那樣,只有用心的人才看得見。
透過這些年來的摸索過程,我和我那個個性內向的小孩建立深厚信任感與十足默契,走進內向者的祕密花園,才領悟到他們難以言盡的超能力。
寫這本書的動機,一開始是想替內向孩子發聲,這個世界總是充滿喧譁的聲音,求表現、講速度的社會裡,不斷要求他們符合別人的期待標準。無法做自己發揮天賦的內向孩子,不是被誤解沒有能力,就是被忽略視而不見;而不論我們多愛孩子,都無法替他們分擔一些腦海裡的繁瑣思慮、也難以減少任何擱在心頭的多愁善感,每一步都得靠他們自己走踏。
也因此,這本書特別邀請「身為過來人」的內向顧問團,分享「內向大人們」從幼兒園一直到高中的成長經驗,加上個別專業身分給予的解讀與建議,再比對我和內向妹妹生活裡的小小實驗心得……,我誠摯希望這些文字能陪著我們的內向小孩們一起慢慢長大,不必著急不必取寵。
當這本書完成時,我回顧一路走來的紀錄,才領略原來我一直在接受內向孩子給我的禮物:讓我拋開後天環境給我的框架,還原我自己,成為一個能給別人幸福的人,而現在的我比從前更常感到滿足和快樂。
【作者序】和這樣的你相遇,讓我更有能力帶給身邊的人幸福 / 羅怡君
擁有一個內向小孩,曾經讓我覺得孤單、有著說不出口的挫折。
那種挫折感不像是以往我熟悉的模樣:你大概會知道跌在哪裡、有哪些問題,儘管傷心,但總有個方向可以面對,好好站起來後就可以看得更清楚;然而帶一個這樣的孩子,就像身處在濃霧裡,無力感層層包裹住我,讓我分不清東南西北、難以前進後退;氣惱的是,這團霧分明輕柔安靜,卻將自己困在原地打轉。
原本以為那團霧就是我的內向小孩,過了幾年後才明白,當時的濃霧其實是我自己,我甚至應該感謝這霧將我留下...
目錄
推薦序
從內向小孩到內向大人 張瀞仁
安安靜靜的內向人生,有什麼不好? 溫美玉
自序 和這樣的你相遇,讓我更有能力帶給身邊的人幸福 羅怡君
緣起 對於內向孩子,你了解多少? 友緣基金會
內向顧問團 歡迎光臨,孩子的內向世界
第一部 遇見,我的內向小孩
【內向小孩在家裡】
家,給孩子的專屬充電區
安靜是為了不想讓你擔心
「剛剛好」是我最自在的狀態
不是不能,只是「還不能」
你太快了,所以看不見我的好
【內向小孩在學校】
沒有不公平,而是想做得更好
想要,比被看見更重要
別急著替孩子交朋友
別人說過的,當然可以重複說
暫留在「畫錯重點」的新思路
【內向小孩在團體】
被恐懼敲開的勇氣
我的決定,放在心裡就好
對孩子抱持的是希望而非期待
說得快,未必就是事實
【內向小孩和自己】
為什麼一定要我積極一點?
突破的動力來自為別人而勇敢
給點時間,慢慢傷心沒關係
網路社群裡的熱情分身
第二部 陪伴,跨出家門的挑戰
【學齡前】
光光老師 內向聲音:靜下心來慢慢等待
品皓老師 內向力量:專注觀察的「靜」爭力
翩翩園長 內向盲點:假性內向的陷阱
翩翩園長 內向挑戰:試著表達自己的喜好
【學齡與青春期】
老ㄙㄨ老師 內向對話:感受發現自己的樂趣
老ㄙㄨ老師 內向節奏:「快思慢想」的創作能量
小彬老師 內向溝通:開不了口的機會成本
小彬老師 內向互動:別再說我不合群
第三部 尋找,發光的內在力量
閱讀,讓孩子從書中看見自己
【繪本篇】
雪獅‧生日派對‧小月月的蹦蹦跳跳課‧害羞的長頸鹿‧你在想什麼‧蠟筆小紅的煩惱‧獅子補習班‧掌心的祕密‧還好有膽小的你‧重要的小事
【小說篇】
聽不見的聲音‧別告訴愛麗絲‧萊可校長的女學生──適合犯錯的好日子‧閃亮亮的小銀‧彼得與他的寶貝‧魔法灰姑娘‧四個第一次‧被討厭也沒關係
推薦序
從內向小孩到內向大人 張瀞仁
安安靜靜的內向人生,有什麼不好? 溫美玉
自序 和這樣的你相遇,讓我更有能力帶給身邊的人幸福 羅怡君
緣起 對於內向孩子,你了解多少? 友緣基金會
內向顧問團 歡迎光臨,孩子的內向世界
第一部 遇見,我的內向小孩
【內向小孩在家裡】
家,給孩子的專屬充電區
安靜是為了不想讓你擔心
「剛剛好」是我最自在的狀態
不是不能,只是「還不能」
你太快了,所以看不見我的好
【內向小孩在學校】
沒有不公平,而是想做得更好
想要,比被看見更重要
別急著替孩子交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