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遇到過「實力無法發揮」的狀況:
‧跟人談事情:你有備而來,談著談著,主題或方向卻變成跟著對方走。
‧老闆交辦工作:同樣案子做了幾千遍都很順,輪你主持負責,結果竟丟三落四。
‧面試、上台:練習都很流暢,正式來的表現卻坑坑疤疤。
每個人都會遇到:接掌新職、雙方會商、談薪水、講條件、討價還價、應徵面試、提辭職、上台說話、責備表現不好的同儕、開會發言、簡報、辯論、考試、比賽……。事前練習都能100分、你覺得自己準備好了,得到的卻是50分的結果:該講的沒講、被人岔開主題,該做的沒做、一時腦袋空白忘了原來目標,身體緊繃心臟狂跳導致做不好。
心理學家們已經歸納出原因:這是「心理素質」還練得不夠強。
心理素質就是——clutch——在關鍵時刻獲勝的能力,這種能力能幫你在緊張壓力之下,做到心情平靜下能做到的事情。
以前都說這種能力多半是天生的,其實不是,心理素質多半是練習出來的。就算你不是天天上場比賽、或每天都必須做出艱難決策的執行長,只要掌握這5大心理素質,就能拿出100分的實力:
一、聚焦:一個被我簡化到單純的目標,然後事情就容易照我想的劇本走,不被岔題。
二、自制:把大目標細分成小目標,然後不做不該做的、不說不該說的,有所不為。
三、應變:突發狀況時,想著目標、別想著計畫,然後不帶情緒的處理突發狀況。
四、進入當下:反覆練習到不假思索的程度,緊張會變成興奮。
五、恐懼加上欲望:兩種心態缺一不可。
作者保羅.蘇利文(Paul Sullivan)出身金融圈,他以老是失常的過來人經驗,加上對數十位成功人士的第一手訪談,並總結微軟壟斷案、美國銀行購併美林證券、摩根史丹利接管貝爾斯登、波灣戰爭英雄遇襲突圍等數十則經典的成功與失敗案例,找出導致失常的三種心態,並解決抗壓性不足造成臨場失常的問題,教我們如何把自己的「心理素質」強化起來,在面臨壓力時,表現依舊穩健,甚至更傑出。
蘇利文指出,就算你不像書中的成功人士經常處在高壓環境、甚至面臨生死攸關的場面,也能在日常生活中強化自己的心理素質:
首先,你要學會處理「錢」的問題──當面子和裡子無法兼顧時,你該怎麼辦?
其次,你要多讓自己參與各種競賽──能讓你學會承認自己有缺點,然後補強。
統計指出,職業高爾夫比賽的第2名到第156名,推桿進洞所需桿數,彼此差距竟然只有一桿多一點點,誰的「心理素質」強,誰就能在關鍵時刻勝出。金融交易與金融海嘯的案例則指出,處理財務問題時,誰能具備五種心理素質,誰就能不買高賣低照計畫獲利,或是在大恐慌中全身而退。
作者簡介:
保羅.蘇利文(Paul Sullivan)
《紐約時報》「Wealth Matters」專欄作家,撰寫有關富人生活、個人金融、財富管理、慈善義舉與遺產爭奪等文章。專欄亦見於《康泰納資產組合》(Conde Nast Portfolio)雜誌、《國際先驅論壇報》(The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巴倫週刊》(Barron’s)和《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他在《金融時報》當過15年的財經記者與編輯,現在和家人住在史丹佛。
譯者簡介:
林奕伶
外文研究所畢業,曾任電視台國際新聞編譯、國際通訊社財經新聞編譯,現為自由譯者。譯作有《FBI這樣學套話》、《FBI教你讀心術》、《我能猜到什麼會爆紅》、《哈佛人這樣學行銷》、《善意的力量》(以上皆大是文化出版)。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知名心理醫師莊凱迪 專業推薦
《時代雜誌》、《華爾街日報》、《美聯社》(Associated Press)、《邁阿密先驅報》(The Miami Herald)、《戰略+商業》(Strategy + Business)雜誌,一致好評!
「本書是了解如何成為高成就者,以及如何在競爭中勝出的終極指南。」——丹尼爾.品克(Daniel H. Pink),《動機,單純的力量》(Drive)、《未來在等待的人才》(A Whole New Mind)作者
「誰都知道在高壓下工作很難,但蘇利文說明了你可以如何精通此道。本書可以幫你克服最嚴峻的挑戰。」——美國聖母學院足球隊(Notre Dame Football,是美國數一數二的足球隊)前教練盧.霍茲(Lou Holtz)
名人推薦:知名心理醫師莊凱迪 專業推薦
《時代雜誌》、《華爾街日報》、《美聯社》(Associated Press)、《邁阿密先驅報》(The Miami Herald)、《戰略+商業》(Strategy + Business)雜誌,一致好評!
「本書是了解如何成為高成就者,以及如何在競爭中勝出的終極指南。」——丹尼爾.品克(Daniel H. Pink),《動機,單純的力量》(Drive)、《未來在等待的人才》(A Whole New Mind)作者
「誰都知道在高壓下工作很難,但蘇利文說明了你可以如何精通此道。本書可以幫你克服最嚴峻的挑戰。」——美國聖母學院足球隊(Notre Dame ...
章節試閱
第五章 恐懼加上欲望:不留退路的心
史蒂文斯的父親死於心臟病時,母親的戶頭只剩八十四美元。當時是一九六五年,突然間,十八歲的史蒂文斯得設法照顧母親和妹妹。
他母親沒有工作經驗,也沒有學歷證明,連找個最基層的工作都有問題。情急之下,他找上紐約教育局,還對他們撒謊。他知道母親念的中學已經燒毀,想試試看能不能騙來一紙學位證書。紐約教育局表示會郵寄一份複本,但後來有人核對記錄,發現他母親根本沒畢業。
這樣來回了幾個月後,他撂下狠話,說如果不立刻寄學位證明來,他們一家三口就要餓死了。這說法太過誇張,但不可思議的是,威脅奏效了。文憑寄到後,隔天他母親就在紐約公共圖書館找到排列書籍的工作。
這段期間,史蒂文斯去餐廳做雜役(負責收拾餐桌桌面)賺錢。為了不讓自己變得麻木或怨天尤人,他要求自己成為餐廳最優秀的雜役。要是有人整理了六張餐桌,他就要整理十八張,而且整理得更乾淨整齊。他的方法果然奏效,那些餐桌的女服務生欣賞他的勤快,分小費給他的時候也更大方。
更值得慶幸的是,他在父親過世後胡亂想出來的生存方法也收到成效:他的母親有工作付房租,後來還再婚了,妹妹對一切變化也調適得很好。於是他搬出來,到距離他家不遠的長島大學完成學業。一畢業,他就打包飛往巴黎。
你有多想擺脫過去?
如今,史蒂文斯在紐約開了一家名為MSCO的行銷公司,住在七千平方呎(約一九六坪)的豪宅,出入駕駛賓士SL500。他寫過12本暢銷商業書,經常在電視上擔任講評。除此之外,他和妻子育有兩名子女,各自的事業都很好。無論從哪一種標準來看,史蒂文斯都非常成功。
但他從沒忘記父親過世的那段日子,以及他為了幫助母親撐過經濟難關,想出來的克難方法。「這個心理創傷跟著我到現在,不斷鞭策著我。」史蒂文斯說。儘管事業已經很成功了,他卻隨時戒慎恐懼,害怕回到過去貧窮困窘的日子。
不過,父親對他也有所影響。父親生前一直希望他成為醫生,因為那是父親的夢想。他父親在祖父過世後,被迫輟學接手家裡書籍裝訂的生意,此後餘生淨想著本來可以當個好醫生,無奈天不從人願。結果如何不難猜測,史蒂文斯拒絕迎合父親的期待,他希望實現自己的夢想,即使當時他還不知道他的夢想是什麼。
史蒂文斯受到兩種恐懼的驅使:當年在皇后區苦哈哈的日子,以及父親對他的寄望。這兩種恐懼驅使他走上自己的路。「我發誓絕對不要平凡一生。」他說。他承認自己很怕變得跟父親一樣一文不名,身後只留下八十四美元。
來自過去的恐懼、渴望有個不同的未來,這兩種驅力影響他所做的決定。
你有多渴望不同的未來?
「恐懼」是幫助人在壓力之下做好關鍵決策的因素中,非常值得注意的一種力量。
二○○七年,英國巴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恐懼某種不喜歡的東西,會讓人在壓力下反而產生激勵效果。這項研究讓學生想像自己身材沒有吸引力,然後研究人員讓一組想像自己的健身方法沒用(所以變得更沒吸引力),另一組想像他們健身非常成功,變得更有吸引力。結果發現,八五%不希望身材變差的學生,在被告知健身沒效時會繼續努力;而被告知健身有效的人,則只有六五%。
這項研究的目的,是為了評估行銷對消費者的影響。進行這項研究的巴斯大學管理學教授馬丁(Brett Martin)表示,「未來,消費者對自己的看法,將強烈影響他們持續使用產品或服務的動力。」
然而,馬丁的研究也發現,在某些時候,恐懼不再有效。「當人們覺得未來一片黯淡,恐懼會成為動力;可是當他們不再恐懼,動力就會減弱。這時候,行銷人員應該用更積極正面的未來刺激他們。」他說。
史蒂文斯及其他在恐懼和欲望雙重推力下追求成功的成功人士,情況則不相同。對他們來說,壓力永遠不會消失,他們覺得必須不斷進步,否則一切成就都會歸零。恐懼加上欲望,讓他們在關鍵時刻勝出,而只受其中一種情緒激勵的人卻可能失敗。
但很顯然,不是所有童年坎坷或事業遭挫的人,都能學會在壓力下成功。因此,我們不妨仔細研究史蒂文斯的例子,再回來探討這個問題——為什麼有些人在壓力下,能夠因為恐懼加上欲望而成功?
只能哭鬧五分鐘的史蒂文斯
史蒂文斯宣傳自己公司的方式,是用聳動的標題撰寫一些類似政見宣言的文章。他的著作包括:《你的行銷爛透了》、《你的管理爛透了》、《上帝是個業務員》、《發財是一種宗教》。然而,他本人卻完全不像你想像中那種狂熱而愚昧的傳道者。他戴著長方形眼鏡,穿著黑色襯衫,看起來內斂而憂鬱,說話常常含糊不清,但經常大笑。
「一個人思考的格局絕對不能小,永遠都要有B計畫。」史蒂文斯說。「一般人只有A計畫,成功的人會有A計畫、B計畫、C計畫,甚至D計畫,這就是祕訣。」
他最初的A計畫是成為醫生,討他父親開心。但年紀漸長,他發現當醫生不是他想要的人生規畫。他從父親的錯誤中了解,如果沒有想清楚自己要什麼,只是逆來順受地接受一切,最後可能會走到他最不想要的結局。
「我從這當中學到的,就是必須有一套自己的人生哲學。」他說。「如果沒有,你這輩子就會隨波逐流;如果有,某種程度來說,就可以決定自己的命運。」他的人生哲學就是:絕對不要為任何人工作。
一九六九年,他在德士古(Texaco)汽油公司擔任文職時,他想要為小型企業寫專欄,但其實他對企業一點概念都沒有。他打電話給《新聞日報》的編輯推銷這個構想,編輯叫他先寄十二篇文章來,再決定是否刊登。「第一篇的主題是《職業安全衛生法》,我對此其實一無所知,所以請教了很多人。《新聞日報》喜歡那幾篇文章,同意刊登了。」題目無聊沒關係,他就這樣開始了。
大部分的年輕人可能會為這樣的成功自得意滿一陣子,但史蒂文斯不會。專欄寫了三個月後,他打電話給環球報刊集團,問他們要不要聯合刊登他的小型企業專欄。
「他們問:『你是誰啊?』但後來他們看了專欄說:『我們會刊登。』我超級興奮的!」不只如此,幾個月後,環球報刊集團把專欄包裝成套裝產品。他回想:「他們打電話來說,你成功了。」當時他才二十三歲。
兩個月後,編輯部又打電話給他。史蒂文斯以為又有好消息,結果是他們要停刊,讓他的信心頓時崩潰。一般年輕人這種時候可能會暗自療傷,然後滿足於曾經幫《新聞日報》這樣的主流媒體寫稿,只是這樣有違他的信念──不甘於平凡,於是史蒂文斯自己想辦法刊登專欄,在短短三年內,供稿給八十家報紙。
「我從小就被教導一個信念,你只有五分鐘可以哭鬧,然後就得自己找出接下來要做什麼。」他說。就在那時候,他的作品受到肯定。「我因為深入淺出地報導財經新聞,讓人了解美國企業,獲得約翰‧漢考克獎(John Hancock Award)的傑出財經記者獎,」他的聲音裡帶著一絲不敢置信。「於是我辭掉德士古的工作。」
接著,他注意到讀者老是問他同樣的問題:如何取得小型企業貸款?於是他開始在專欄下方附上一行字,只要付一美元,他就會郵寄小型企業貸款的資訊。他不確定這麼做有沒有用,但第一天就收到一千八百封信,每封都附上一美元。之後只要有人寄錢來,他就繼續寄資料。
但史蒂文斯並未就此鬆懈,他開始思考下一個計畫,寫書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剛開始的幾本書糟透了。」但接下來,他出了一本賺錢的書:《三十六個小公司常犯錯誤,以及如何避免》。不過,他要的不只是這樣,他希望提升知名度。於是他又寫了《全美八大會計師事務所》,並在一九八一年擠進暢銷排行榜。一切果然如他所料,暢銷書為他開啟許多機會,讓他成為顧問,雖然大多是擔任小型企業的顧問,但他覺得無所謂。
接著他又出了一些書,包括企業狙擊手(指大量購買股票,以控制某一公司的人)卡爾(Carl Icahn)的傳記《卡爾王》。起初,卡爾不願意合作。「我打電話給他,說要寫一本你的書,他說不行,還揚言要提告,阻止我寫書。」但史蒂文斯打死不放棄。有趣的是,書出版後,兩人成了朋友,還在卡爾的莊園一起打網球。這一切對一個出身皇后區的窮小子來說,是個漫長的路程。
拒絕把失敗吞下去
史蒂文斯接著又開始對行銷產生興趣,「我沒受過這方面的訓練,但我知道怎樣的行銷很糟糕,」他說。「他們一定會先問你預算有多少,沒人有策略。就好像我要賺到五百萬美元後退休,卻沒有設定年齡,或是想好要怎樣存到那筆錢。他們對接洽的企業什麼都不懂。企業要的是成長,他們卻只想贏得創意獎。」
所以,他動了點腦筋。他對客戶說,不管是要增加市占率還是營收,他的公司都能以實際可行的方式幫助他們。他不遺餘力地說服客戶相信他值得信賴,同時貶抑競爭對手,說他們對贏得廣告與行銷獎的興趣更大。
一九九四年,史蒂文斯創立MSCO行銷公司,開始由內到外改變這個行業。在這個行業打滾十年後,他寫下《你的行銷爛透了》一書,書名來自一場很反常的商業提案。
當時他努力了好幾週,想聯絡上美邦的行銷部門主管,因為他決心讓這家證券經紀公司成為他的客戶,不過美邦的行銷長始終沒回他的電話。試了六次之後,他在某天晚上八點又試了一次,這次行銷長接電話了。
「他說他沒興趣,於是我說,『你應該要感興趣。』他回答,『你怎麼敢這樣跟我說話?』我想也不想就回答,『因為你的行銷爛透了。』」這就是典型的史蒂文斯故事:他不接受拒絕。他內心深處想的是,萬一接受了,會發生什麼事。
史蒂文斯坦承自己並不在乎別人對他的看法。「一旦你開始在乎外界怎樣看你,你就被困住了。」他說。不在意別人的看法還有另一個好處,就是降低做決定時的壓力:你可以做出自認為合適的決定,不必擔心別人怎樣想。
當然,史蒂文斯的事業成功,部分或許應該歸功於運氣:他在美國非常需要小型企業情報的時間點,開始寫小型企業的專欄;美邦的行銷長恰巧接起他的來電。但史蒂文斯不這麼認為,假如不是從小型企業專欄開始,也可能是別的。要是沒有爭取到美邦的生意,他也有其他客戶,而且會繼續爭取更多客戶。
讓他不屈不撓的,是他力爭上游的欲望;讓他戒慎恐懼的,是擔心萬一沒有全力以赴,最後可能落到跟父親一樣下場的恐懼;而讓他一再在事業上有所突破的,是他渴望掌控自己所做一切的欲望。光恐懼不足以讓他如此賣命,當恐懼減弱時,他需要強烈的欲望吸引他繼續向前邁進。
第五章 恐懼加上欲望:不留退路的心
史蒂文斯的父親死於心臟病時,母親的戶頭只剩八十四美元。當時是一九六五年,突然間,十八歲的史蒂文斯得設法照顧母親和妹妹。
他母親沒有工作經驗,也沒有學歷證明,連找個最基層的工作都有問題。情急之下,他找上紐約教育局,還對他們撒謊。他知道母親念的中學已經燒毀,想試試看能不能騙來一紙學位證書。紐約教育局表示會郵寄一份複本,但後來有人核對記錄,發現他母親根本沒畢業。
這樣來回了幾個月後,他撂下狠話,說如果不立刻寄學位證明來,他們一家三口就要餓死了。這說法太過誇張,但不可...
作者序
愈有壓力、表現愈好
「在關鍵時刻獲勝的能力」(be clutch),根據維基百科,是用來形容「運動員在極端壓力下還能有優異表現的天賦」,因此,一般人總是會馬上聯想到運動場上的勝利時刻:一支讓比賽翻盤的全壘打,或是終場鈴響前的投籃得分、盜球成功。但是,在關鍵時刻獲勝,並不是靠運氣。
簡單來說,在關鍵時刻獲勝的「心理素質」,就是:在極大的壓力下,還能發揮平時的水準。在壓力之下還要表現傑出很難做到,這也是我們覺得對壓力似乎免疫的人很厲害的部分原因。我們對這種英勇事蹟特別著迷,因而賦予這些關鍵時刻的精采表現一種近乎神祕的光環,但這正是問題所在——這種崇拜會讓人看不清這些偉大的運動員、商人、政治人物和軍事將領,是如何學會在壓力之下還能有優異表現。因為一個人在生活的某個領域具備這種心理素質,不代表他在別的領域也具備。
老虎‧伍茲(Tiger Woods)是最好的例子。他在高爾夫球巡迴賽的壓力下表現得這麼棒,讓球迷覺得簡直不是人類可以辦到;但他跟「虎女郎」幽會的新聞爆發後,球迷覺得被背叛了——他在職業球賽中判斷力這麼好,怎麼會把私生活搞成這樣呢?
老虎‧伍茲被公認為能在關鍵時刻獲勝而聲望如日中天之際,我和他一起在雅頓(Arden,位於北卡羅萊納州)的一座高爾夫球場坐下來。我問他為什麼看起來總是能在極大的壓力下贏得比賽,他的答案簡單到令人吃驚。「我置身於比賽情境的次數比誰都多,」他告訴我,「我失敗的次數也比誰都多。但只要堅持下去,你一定會成功。」
我寫本書的過程中,發現他的回答只解釋了一部分為什麼有些人能在壓力之下表現傑出、有些人卻做不到的原因。因為對我們這些做不太到的人來說,「在關鍵時刻獲勝的能力」的定義很簡單,要做到卻很難。
我們換個角度來思考這件事好了:老虎‧伍茲在高爾夫練習場上,幾乎可以隨心所欲地揮出他想要的球,但這點跟其他選手沒有不同,他們練習時也可以打得很漂亮。等到正式比賽,老虎‧伍茲卻可以做到他們做不到的事——他揮桿的樣子就像在練習場,在緊張的壓力下動作依然流暢,而其他的職業選手卻可能緊繃得像個球技普普的業餘愛好者。這就是「在關鍵時刻獲勝」之所以困難的理由:你在輕鬆氣氛下能做到的事,換成緊張的情境,就不容易做到了。
學校裡不會教「抗壓性」
從我開始尋找是什麼因素讓人在壓力之下還是能有卓越表現以來,對這個課題就沒有預設的想法。我的目標是找出各行各業能做到這一點的人,分析他們可以這麼優秀的理由。我沒有先列出一堆檢驗項目,而是直接上路。因為有一點我很肯定:沒人能在實驗室裡證明自己具有在關鍵時刻獲勝的能力。
對那些據稱可以說明在壓力下如何表現更好的理論,我也抱持合理的懷疑。一方面是那些理論大部分都挾帶許多「新世紀」(New Age)的字眼,讓我毛骨悚然。我也不相信「心理優勢是某種無往不利的東西」。我採訪過、也認識許多優秀的運動選手,知道心智不見得是他們最大的資產。
企業領導者恰恰相反。我採訪過一些非常聰明、有趣的人,但他們能做的比我想的還少,主導一切的反而是一些跳梁小丑。我很肯定在許多公司,智慧與位階不見得能畫上等號,我也不知道這兩者跟人在壓力之下能不能有傑出表現,有什麼關連。
另一方面,打從我一九九○年代中期自芝加哥大學研究所畢業後,對學術研究同樣感到懷疑。當時我攻讀的是歷史學位,卻對經濟學芝加哥學派的成就與聲望非常嚮往。我的指導教授的辦公室,就在這所大學眾多諾貝爾獎得主之一貝克(Gary Becker)授課教室的樓上。
貝克是以「理性選擇理論」(Rational Choice)獲頒諾貝爾獎的,簡單來說,就是如果提供適當的誘因,人就會以最有效益的方式採取行動。但是當了十五年的財經記者後,我開始發現這套理論有漏洞。因為一個人受過良好教育,不代表他能為工作或家庭做出最理性的選擇。如果連貝克這麼聰明的人發明的理論,在實務上都有漏洞,我對那些運動心理學家跟巔峰表現(Peak Performance)大師,實在沒有太大的信心。
於是我做了記者遇到問題時會做的事——找出那些在壓力之下總是能表現傑出的人,花時間跟他們相處,觀察他們在壓力下的表現。我一次又一次採訪他們,研究他們過去的成敗。最重要的是,我問他們是怎麼辦到的。許多人無法提出令人滿意的答案,於是我花更多時間跟他們相處,問他們更多問題。結果就是這本書,看一般人在壓力下,會發生什麼好的、壞的,或令人訝異的事。
為什麼練習100分、上場50分?
早在我採訪老虎‧伍茲以前,就對在關鍵時刻能夠勝出的人深深著迷。我在麻州西部一個經濟蕭條的城鎮長大。我父母離婚了,整個童年他們都憎恨彼此,這是他們做得最成功的一件事。我的祖父明白我的處境,於是督促我申請附近的一所預校(美國為準備升入高等院校者而設的私立中學)。
他們接受我的申請,還提供我助學金。隨著一次次的考試通過,我逐漸遠離那樣的童年。從入學考試到獎學金面談,以至於後來種種的個人挑戰與工作面試,除了成功我別無選擇,因為搞砸的話,我沒有退路可走,所以只能勇往直前。我學會在重要時刻冷靜沉著、能夠侃侃而談,但主要還是逼著自己不斷進步。也因此,對一個回家只能面對空蕩蕩的公寓的小孩來說,我現在的生活比以前所能想像的好太多了。
但人生的某個領域,我永遠是世界級的緊張大師——高爾夫。這看起來似乎沒什麼大不了,但這項運動是我祖父在球場教我的。我們在那裡度過數千個小時,他喜歡看著我揮桿打出高飛球,落在他永遠打不到的球道上。我跟他在一起時能打出這樣的球,在練習場上也打得出這樣的球,而且幾乎每顆球都精準俐落。
但比賽就是另一回事了。我老是搞砸,有時程度還算輕微,有時讓我萬念俱灰。有一次,我打完八洞,只剩下十洞;為了讓不打高爾夫的人了解,這表示我只要和兩個人保持同桿,不必再多贏一洞,就能贏得比賽。結果我十洞全輸被刷下來了。
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全市的青少年錦標賽,我在前九洞打得非常好,遙遙領先對手。我衝進球館打電話給祖父,他趕過來看我比賽。但他人還沒到,比賽已經風雲變色,結束時,幸好我還是拿到中間的名次,獎品是三顆高爾夫球,價值比我的報名費還低。
這種失誤連連的狀況持續到成年,每當我獲邀去知名的球場打球,幾乎都打得很差。可是,把我放在常去的球場或是跟朋友一起打,我都能打出低桿數,跟標準桿數的差距維持在個位數。這快要把我搞瘋了。
你得學會「壓力愈大表現愈棒」
我在球場上的挫折,讓我想寫一本如何在關鍵時刻獲勝的書。在尋找答案的整個過程,我都緊扣兩個問題:第一,在天分相當的條件下,為什麼有些人能在壓力下表現得比其他人更好?事實上,大多數人在非常極端的情況下都會失敗,他們或許平常能表現得很好,但是壓力一上升,就會因為緊張而失常。可是,還是有一小撮人不僅成功,還能在壓力之下大放異彩。採訪他們最有意思的一點,就是很少有人認為自己具備在關鍵時刻獲勝的能力,令我非常詫異。
本書的第一部,是我尋找在「關鍵時刻能夠獲勝的人有哪些心理素質」所得到的結果,我找到五個。
我開始仔細研究「聚焦」(focus),這是面臨壓力還能表現卓越的基礎。第二項特質是「自制」(discipline),這點我將在第二章以一位精神科醫師的故事來說明。第三章將探討「應變」(adaptability)的必要。至於如何「進入當下」(be present)以屏除一切雜念,則在第四章說明。第五章我們會探討驅使企業家持續進步的恐懼與欲望(fear and desire)。第六章將拿這五個心理素質來檢視我所謂的雙重壓力時刻:女性如何在競爭中贏過男性。這種勝利要承受雙倍壓力,因為社會普遍存在女性在關鍵時刻無法有沉著表現的成見。
當然,一個人成功了,不代表他就能在壓力之下表現良好。如果那些能在關鍵時刻獲勝的人,並不認為自己具備這種心理素質,那麼失敗者正好相反——在失敗之前,他們總是自視甚高。本書的第二部不但要檢視那些在壓力下表現失常的風雲人物,還會說明表現失常的人共有的三種特質。
第一是在犯錯時,無法負起責任,我會在第七章說明這一點。第八章將說明面對機會「想太多」時,會如何讓人在壓力下動彈不得而表現失常。第九章討論的是自以為是,檢驗那些拖垮大企業的領導者共同的特徵。
這就要說到我想回答的第二個問題了:如果無法經常處在高壓的環境下,也能做到在關鍵時刻獲勝嗎?答案是肯定的,我將在本書的第三部說明如何做到。
第十章描述一名老闆,發現他陷入不是自己造成的財務困境,被迫考慮一連串不得不為的痛苦決定,否則他將失去親手打造的一切。第十一章的焦點是一位職業高爾夫選手,他在美國職業高爾夫巡迴賽中努力想打出好成績,卻從來沒有贏過,然後突然發現自己在一場重要比賽的最後一天分數領先。
這兩則故事分別代表一般人最容易表現或決策失常的兩個領域:金錢及競賽,並說明每個人都可以透過學習,在壓力下做出更好的決定,而這正是本書的目的──告訴大家如何在壓力下表現得更好,並避開那些最常害我們表現失常的簡單錯誤。
愈有壓力、表現愈好
「在關鍵時刻獲勝的能力」(be clutch),根據維基百科,是用來形容「運動員在極端壓力下還能有優異表現的天賦」,因此,一般人總是會馬上聯想到運動場上的勝利時刻:一支讓比賽翻盤的全壘打,或是終場鈴響前的投籃得分、盜球成功。但是,在關鍵時刻獲勝,並不是靠運氣。
簡單來說,在關鍵時刻獲勝的「心理素質」,就是:在極大的壓力下,還能發揮平時的水準。在壓力之下還要表現傑出很難做到,這也是我們覺得對壓力似乎免疫的人很厲害的部分原因。我們對這種英勇事蹟特別著迷,因而賦予這些關鍵時刻的精采表現一種近...
目錄
作者序 愈有壓力、表現愈好
第一部 幫你勝出的5大心理素質
第一章 聚焦:讓事情照我想的劇本走
第二章 自制:「有所不為」比進取更需功力
第三章 應變:做事要熱情,應變別帶情緒
第四章 進入當下:練久了,緊張就變成亢奮
第五章 恐懼加上欲望:不留退路的心
第六章 心理素質男女大不同?
第二部 失常的人,常犯三種錯
第七章 卸責:都是因為○○,我才……
第八章 想太多:太早準備得獎感言
第九章 自以為是:大膽行為加僥倖心態
第三部 該如何培養心理素質
第十章 學會處理錢:面子和裡子無法兼顧時
第十一章 參加競賽:照練習時的做,別「多做」
結 論 上場有教練,人生沒教練
作者序 愈有壓力、表現愈好
第一部 幫你勝出的5大心理素質
第一章 聚焦:讓事情照我想的劇本走
第二章 自制:「有所不為」比進取更需功力
第三章 應變:做事要熱情,應變別帶情緒
第四章 進入當下:練久了,緊張就變成亢奮
第五章 恐懼加上欲望:不留退路的心
第六章 心理素質男女大不同?
第二部 失常的人,常犯三種錯
第七章 卸責:都是因為○○,我才……
第八章 想太多:太早準備得獎感言
第九章 自以為是:大膽行為加僥倖心態
第三部 該如何培養心理素質
第十章 學會處理錢:面子和裡子無法兼顧時
第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