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食堂松本大洋慷慨的感染力我不是想死進擊的巨人中年之路京都逛美術館更新粒線體我不做英雄讀首詩新時代運動與自己和解
暫不供貨

在一起孤獨:科技拉近了彼此距離,卻讓我們害怕親密交流?(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雪莉.特克 |譯者:洪世民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7-01-18

ISBN/ISSN:9789571368610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400

書況:良好

備註:無畫線註記

書況影片(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暫不供貨
文字字級

◤被凱文.凱利譽為科技界的佛洛伊德
TED演說突破三百萬點閱率,
科技社會學權威雪莉.特克繼《電腦革命》、《虛擬化身》後,
帶來「科技與人」三部曲的最終章!◢


▌ 台大社會系教授 林鶴玲、政治大學社會系副教授 黃厚銘 專文推薦
輔大社會系兼任助理教授 曹家榮 導讀
人渣文本 周偉航、逢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 翟本瑞、 強力推薦 ▌

你上一次接到家人朋友的電話是何時?
覺得朋友在臉書上與實際上的個性不一樣嗎?
網路帳號與發文是否不願意讓親朋好友知道?

我們天天透過各種方式聯絡感情,真正在一起時卻各自滑著手機相對無語。
科技給了我們從來沒有過的人際網絡,卻讓每個人更焦慮、更孤單。

這是因為資訊技術在給人們帶來溝通便利的同時,也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弱化。在幾乎每個家庭都有line群組、許多人會在臉書談公事的時代,人們每天傳簡訊、上社群網站、以打字的方式說了比以前更多的事情,但當需要講通電話、甚至面對面交談時,卻好像失去了相處的勇氣。

研究心理學三十年的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雪莉.特克,將網路文化的兩大趨勢在過去十五年中的新變化、新發展進行新的詮釋,當科技能以機器人建立親密關係,又透過網路讓朋友圈一下子拉近時,人們彷彿同時成為了社交達人與孤獨患者。要如何享受資訊技術帶來的便利、又能擺脫資訊剝奪的親密感?相信能在閱讀本書後,你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作者簡介:

雪莉.特克(Sherry Turkle)

現居波士頓,麻省理工學院(MIT)科技社會研究教授,MIT科技和自我創新計畫(Initiative on Technology and Self)創辦人兼主任,也是有執照的臨床心理學家。投身科技心理研究超過三十年,被凱文.凱利譽為科技界的佛洛伊德,著有《電腦革命:人工智慧所引發的人文省思》(The Second Self)、《虛擬化身─網路世代的身分認同》(Life on the Screen)(皆為遠流出版),以上兩書與《在一起孤獨:科技拉近了彼此距離,卻讓我們害怕親密交流?》構成三部曲。她曾獲《女性》雜誌票選為年度女性,《君子》雜誌評選為改變國家「40歲以下的40人」之一,《紐約時報》、《科學美國人》和《連線》等都曾報導過她和她的研究成果,並獲邀CNN、CBS、NBC、ABC、BBC等眾多媒體嘉賓。

譯者簡介:

洪世民

六年級生,台大外文學系畢,曾任職棒球團翻譯、主編雙語教學雜誌,目前為專職譯者兼家庭主夫,譯作涵蓋各領域,包括《一件T恤的全球經濟之旅》、《觀察的力量》、《告別施捨——世界經濟簡史》、《如何獨處》、《城市的倒影——發現曼谷》等。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針對我們如何使用物質科技來改變非物質『自我』之事,沒有人比雪莉.特克更會處理的了。她是我們科技界的佛洛依德,早在我們能夠看見之前,便闡明了我們內心的轉變。這本令人心滿意足的著作是通往我們未來自我的深刻旅程。」──凱文.凱利(Kevin Kelly),《技術想要什麼》(What Technology Wants)作者

「出自洞悉電腦如何影響人類的美國頂尖專家之手,《在一起孤獨》是部擲地有聲、鞭辟入裡、激動人心又常令人不安的剖析。她揭露『湖濱散記2.0』的祕密,告訴我們,我們值得比照護機器人更好的待遇。拿起這本書,關掉你的...
顯示全部內容
章節試閱
◎奧黛莉:螢幕上的生活

我們碰過十六歲的奧黛莉:說她的臉書簡介是「我的分身」的羅斯福高三生。她正是伊蓮那些生性害羞、喜歡簡訊勝過說話的朋友之一。她手機不離身,有時甚至一面在電腦螢幕上即時通訊,一面用手機傳簡訊。奧黛莉在家裡覺得孤單,她的哥哥就讀醫學院、弟弟才兩歲。她雙親離異,一半時間跟父親住、一半跟母親住。兩家相距車程四十五分鐘,這意味奧黛莉有很多時間在路上。「在路上,」她說:「這就是我每天的生活。」她把手機視為黏合她的生活的膠水。她母親會打電話給她要她傳話給她爸,父親也依樣畫葫蘆。奧黛莉說:「...
顯示全部內容
推薦序
導讀

要如何「在一起」?我們這個時代人的矛盾處境

輔大社會系兼任助理教授 曹家榮

橫跨四分之一個世紀的探問

那一年,《虛擬化身》(Life on the Screen)中譯本出版時,我們透過撥接連上台大椰林、批踢踢、不良牛、小魚的紫色花園。現在,我正寫著《在一起孤獨》(Alone Together)

的導讀。批踢踢還在,但其他BBS站台與撥接上網已成了歷史傳說。在各種行動裝置的推波助瀾下,如今以社群媒體為核心的「螢幕生活」不再只是另一個生活,它就是我們的生活。

我在2000年初透過《虛擬化身》與雪莉.特克相遇,並開啟了我的資訊社會研...
顯示全部內容
目錄
推薦序:從數位歡宴到異化牢籠  林鶴玲
推薦序:連結及其不滿,特克未雨綢繆式的第三部曲  黃厚銘
導讀:要如何「在一起」?我們這個時代人的矛盾處境  曹家榮

作者的話:轉捩點
序言:一起獨處

第一部  機器人時代:孤獨感,新的親密關係
一、最鄰近之物
二、夠像有生命
三、真正的伴
四、著迷
五、共犯
六、愛的徒勞
七、交流

第二部  網路世代:親密感,新的孤獨方式
八、永不斷線
九、被束縛著長大
十、不必打電話
十一、簡化與背叛
十二、真正的告解
十三、焦慮
十四、年輕人的...
顯示全部內容
內容簡介
各界推薦
章節試閱
推薦序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