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職作家蔡穎卿,再次帶領讀者回頭思索教育初衷。
27篇振聾發聵的雋永好文,27個圖文並茂的實作靈感與提醒,引導新手父母思索教養初心。
在教育價值觀紛擾的當下,娓娓道出教育中應牢牢堅守的、那些「基本的小事」……
「教育中最重要的,不是給孩子規條,而是我們自己樂意做個『好大人』,給孩子一個好的身影跟隨。」蔡穎卿說,「生活」兩個字,才是我所了解的「教育」。
本書集結了蔡穎卿在親子天下雜誌的專欄文章,有些篇章是因感想而引發的實作,有些是因實作而歸納出的感受。無論從哪一處開端,兩種都生活是生活的實貌。除了感謝長輩的教導有方,蔡穎卿也希望與後生晚輩同享此樂,共蒙此愛。
本書特色:
.新手媽媽的最佳參考指南,學會如何在生活中引領孩子、經營家庭。
.在一年中的大小時令節慶,如何利用簡單材料工具,讓孩子了解節日的意義。
.以一則則實作啟動您培養孩子生活能力的靈感,以一個資深母親的經驗提醒新手父母親子同工的影響。
作者簡介:
蔡穎卿
1961年生於台東縣成功鎮,成大中文系畢業。目前專事於生活工作的教學與分享,期待能透過書籍、專欄、部落格及習作,與大家共創安靜、穩定的生活,並從中探尋工作與生命成長的美好連結。
著有《媽媽是最初的老師》、《廚房之歌》、《我的工作是母親》、《在愛裡相遇》、《寫給孩子的工作日記》《我的兔子朋友 BitBit》《小廚師》《漫步生活》《我想學會生活》《廚房劇場》《空間劇場》《五十歲的書桌》。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洪蘭
富邦文教基金會董事 陳藹玲
趨勢科技文化長 陳怡蓁
名人推薦: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洪蘭
富邦文教基金會董事 陳藹玲
趨勢科技文化長 陳怡蓁
章節試閱
先學體貼再學愛
光談「愛」是很空泛的,但如果把體貼化為分擔勞苦的雜務,愛就可以在生活中處處生輝。
每一對父母愛孩子的方式與情感基礎並不完全一樣,不過我相信,為人父母共同的情感是「不捨得」;因為不捨得孩子挨餓受寒,於是絕大多數的父母得同時在生活與職業的場域中辛苦努力,不斷轉身、定心再迴旋;也因為捨不得孩子孤寂,他們自願放棄自己獨處的時間,盡可能地陪伴。記得林語堂先生曾說:「一個自然人必會愛他的子女,但只有受過文化洗禮的人,才會孝養父母,敬愛老年。」愛子女,是本能。
雖然「捨不得」是父母共同的愛意,但詮釋「捨不得」的方法卻家家各有不同。簡單說來,有的父母受不了眼見孩子承受任何一點辛苦或委屈;但有些父母則比較能跨過短距離的感受,把生活的責任或困境當做是能力的磨練。我因為是成年孩子的母親,確實了解子女成長之後,「捨不得」的愛將會不夠用,也沒有見過任何一個孩子能脫離現實生活的考驗,所以我高度傾向於後者的教養態度。
前不久受台北一女中輔導室的邀請去與家長演講時,有位家長提到,孩子已經高二了,功課、社團兩忙,她自己雖然覺得生活教育也很重要,但心中難免為需不需要堅持如洗便當這類的生活小事而矛盾踟躕。我的回答是,北一女的學生與家長當然是非常了解競爭的內涵;如果有另一個高二的學生既能把書讀好,又能落實生活自理,她就是競爭的勝利者,這是再簡單不過的現實。而且,孩子面對的生活只會愈來愈豐富,有能力的人也只會愈挑愈重,勝任愉快地兼顧各種生活的平衡,而不是以此補彼,因此,父母應該把小不捨化為大作用。演講之後,校長也加入討論,她對此深表同意,只因為她跟我一樣是成年孩子的母親,一路看著家中的兒子負重任走遠道,從學生生活走入職場,生活愈來愈忙。
我的居處對面就是學校,在進出之間會看到身背書包、樂器與水壺的父母,他們的孩子常是無事一身輕,手裡拿著零食或飲料,大搖大擺地走在「超級大書僮」的左右。每一見到,我總忍不住要指給先生看,然後我們會一起回想那個對我們來說已十分遙遠的育兒年代。在回憶與說笑間彼此對問:為什麼父母不讓孩子多少拿些東西?如果怕背包太重會妨礙成長,也可以把其中一些物品拿出來,放在另一個提袋,再幫他拿,而不是一整個書包都接手代勞。
我們這樣想是因為,書包由誰背並非只是一個實際重量的問題,也是親子之間表達尊敬的必要形式。人生自上學的那一天開始,就啟程了負擔慢慢加重的旅程。無論身體或精神,我們都會需要有人與我們分勞同擔,卻很少有機會能完全卸任於他人;當得到長輩的憐愛體恤時,一個人的體貼之心與倫理尊重之感立刻從精神面落實到行為之上;所以,小朋友應該從「背書包」這樣的真實小事開始學習為人處事與面對未來的態度。
光談「愛」是很空泛的,但如果把體貼化為分擔勞苦的雜務,愛就可以在生活中處處生輝。我總覺得,有能力愛人的人會比較快樂,因為「愛」是一種創造與改變,在為他人創造舒適或快樂的同時,我們肥沃了自己的心田,這就是我所認識最「有機」的生活。而「家庭」也是最適合一個人從「感受」去「學習」愛的地方。當我還是年輕母親的時候,我就讓孩子藉著對家人的服務而了解自己的有所貢獻,而不是跨過家庭先去做社區服務。自我價值的完成必須由近而遠,否則將被外在的肯定混淆了真正的意義。
前不久,有位媽媽告訴我說,她有一天忙到來不及回家做飯給孩子帶便當,但回家時,小五的女兒已經用冰箱所剩的食材為自己做好了一個簡單的便當,她看後心中的安慰難以形容,而我聽後,真為她感到高興。這的確是過去的孩子多數都能想到並能完成的體貼,但如今捨不得阻礙著愛的正常成長。
如果孩子顧念家人,就要把心意化為行動,讓愛啟動循環。雖然,受父母疼愛的孩子好幸福,但,有能力回應這份愛的孩子才會好滿足。
帶孩子自己做便當並不需要有高明的廚藝,也不需要準備複雜的材料或工具;只需要一份即知即行的心意。如果無法利用晚上的二、三十分鐘帶孩子製作一份隔日便當,也可以在假日騰出完整的時段,一口氣做幾個便當冷凍起來供上學日用。這種生活實作只要不間斷地經過幾個月,父母一定會發現,就在「帶領」慢慢轉為「接手」的那一刻;孩子已經自然而然地從「照顧自己」完成了「分勞愛人」的過程。體貼從甜言蜜語昇華為家人之間真正的關愛。
Box
做便當一定要注意的幾件事
便當是隔日或幾個小時後才吃的餐食,保存的關鍵是不易滋生細菌的正確溫度。冷熱交錯最易酸敗,因此熱飯與涼菜不可以同置一盒。如果要以晚餐的菜直接裝盛,便當菜一定要先分出,不能吃剩再做便當。
先學體貼再學愛
光談「愛」是很空泛的,但如果把體貼化為分擔勞苦的雜務,愛就可以在生活中處處生輝。
每一對父母愛孩子的方式與情感基礎並不完全一樣,不過我相信,為人父母共同的情感是「不捨得」;因為不捨得孩子挨餓受寒,於是絕大多數的父母得同時在生活與職業的場域中辛苦努力,不斷轉身、定心再迴旋;也因為捨不得孩子孤寂,他們自願放棄自己獨處的時間,盡可能地陪伴。記得林語堂先生曾說:「一個自然人必會愛他的子女,但只有受過文化洗禮的人,才會孝養父母,敬愛老年。」愛子女,是本能。
雖然「捨不得」是父母共同的愛意,...
推薦序
【推薦序】
導正錯誤的教養觀念/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洪蘭
知道Bubu老師要出新書,心中很是期盼,她的書一向都能震聾發聵,導正很多社會的錯誤觀念。
認識Bubu老師很多年了,我們雖然住的不近,也不常見面,但是時間和距離並不造成隔閡,每次見面,都能立刻進入主題,產生共識。我最認同的是她的價值觀和濟世的態度,她對孩子的耐心常讓我自嘆不如。我更佩服的是她的耿直,在現在是非混亂的社會,她敢說真話,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可以說是鳳毛麟角了。
她的話不多,卻每能直搗黃龍,例如在序文中,她對成熟的定義是「工作不用人監督,口袋有錢不花,有仇不報」,就令人激賞:「工作不用人監督」就是我們所謂的accountability,成熟的人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不要別人在後面催促。上班不是人坐在位置上就是叫上班,而是要把事情做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不叫負責,而是要更進一步,確定所撞的鐘有響,才算盡責。這中間的差別在用不用心、有沒有把公家的事當作自己的事來做。
「口袋有錢不花」是當人有內涵,對自己有信心時,他就不需要珠寶來引起別人注意。一個人炫耀什麼,就說明他心中缺少什麼,一個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他最自卑的地方。在吹牛不打草稿的現在,曖曖內含光的人才是值得尊敬的人。
至於「有仇不報」,那真是大肚大量,很不容易。我曾為了抗戰勝利後,蔣總統對日本以德報怨深感不滿,假如連孔子都說以直報怨,那麼以德報怨,何以報德?我父親聽到後,便花六十元台幣,買了世界書局出版的《基督山恩仇記》給我看,要我學會人生的意義。在民國四十八年時,六十元是很多的錢,但父親知道小說的教化力量比父母的說教來的大,他可以花錢,只要我能改變觀念。這本書也真的讓我看到,在報仇的過程中,自己的人生也過去了,人應該要學會放下。
Bubu老師的書不論哪一本都很有啟發性,我的年紀雖然比她大了一輪,但是每次仍能從她身上學到很多寶貴的經驗。她的書值得看!
【推薦】
引導孩子發揮潛能,身心靈成熟平衡/富邦文教基金會董事 陳藹玲
親子教育的許多課題都是選擇題、申論題,鮮少是非題,更不會有絶對的標準答案。在變化莫測、人心惟危的時代,與其期待孩子功成名就,不如希望他們都能發揮潛能,成為身心靈平衡成熟的人。
什麼是教養最重要的原則呢?
和作者蔡穎卿的看法一致,是父母透過言教身教反應出來的價值觀。非常欣賞穎卿的看法及作法,讓更多的父母及孩子因此書受益!
【推薦序】
導正錯誤的教養觀念/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洪蘭
知道Bubu老師要出新書,心中很是期盼,她的書一向都能震聾發聵,導正很多社會的錯誤觀念。
認識Bubu老師很多年了,我們雖然住的不近,也不常見面,但是時間和距離並不造成隔閡,每次見面,都能立刻進入主題,產生共識。我最認同的是她的價值觀和濟世的態度,她對孩子的耐心常讓我自嘆不如。我更佩服的是她的耿直,在現在是非混亂的社會,她敢說真話,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可以說是鳳毛麟角了。
她的話不多,卻每能直搗黃龍,例如在序文中,她對成熟的定義是「工作不...
作者序
為了感謝的回顧與前進
在《親子天下》寫「生活筆記」這個專欄,轉眼竟已過了六整年。六年來,每兩個月整理一點主旨環繞於觀察教育的心得,這工作已慢慢從開篇中「除了擔心日久做不好之外,也害怕在負擔已重的工作中再加一樁新的責任,」轉為一種抒發。藉著佔據於期刊一角的文字,我靜靜地體會自己在生命位置上,不同階段的責任感,也體會了客觀環境的大小改變對自己所造成的喜、怒、哀、樂與希望和擔憂。
誠如前段說到,這些專欄文字被我自己認定為是「教育觀察」心得,那為什麼專欄設定之初不以「教育筆記」而以「生活筆記」命名? 我在這篇結集的序中簡單說明,希望能簡單搭造讀者與我之間意見交換的心橋。
「教育」兩個字,無論在內涵與外延的界定上絕不能與「教學」等同而論;對我來說,自己從小到大各種各樣的學習,如今已證明全指向於「生活」所需;包含食衣住行的自理與謀生的各種技巧、傳承與正誤前人對錯的經驗,當然,還包括大量非物質性的精神探勘,如滿足、愉快。因此,「生活」兩個字才是我所了解的「教育」。
雖然各種動物都懂得為生活而奮鬥,但人類自遠古以來就是為了生存與更好的生活而施行教育,可以說,生活與教育是並存的社會現象。我們的代代祖先把生存的知識與經驗,透過各種方式散播交接;在今日我們所稱的教育場所或制度都尚未成熟之前,教育過程已在漫長累積;因為生存的挑戰與生活的需要從未曾停止過。
這本書所集結的篇章有些是因為感想而引發的實作,有些是因為實作而歸納出的感受。無論從哪一處開端,兩種都是我生活的實貌:既感謝長輩們的教導有方,也希望能與後生晚輩同享此樂,共蒙此愛。這應是元朝馬端臨撰《文獻通考》中所寫的:「有人斯可教,有教斯可學,自開闢則既然矣。」的實情。
「教」與「學」與「教育」,是人類最共同、也是各民族源遠流長的情感表達方式;而我是這源源流長中的一顆水滴;無法自大,也絕不自卑。
「生活筆記」這個專欄,在《親子天下》刊出的六年中已陸續蒙雜誌部編輯大力協助,如今既要成書,當然得在閱讀呈現上重做思考,因此又勞出版部費心整理;而我也把原本受欄位字數限制的篇章補齊,又將因季節循環而重複的主題加以整理,合併或割捨。在重寫稿子當中,好好地體會了「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的感觸。
寫這個專欄所經過的六年,於年齡來說,是我生命中一個極重要的跨度。當我從「知命」之年的起點向「耳順」的六十走去時,環境的變遷與社會價值觀的改變,往往使我懷疑自己是否真正成熟了;有時候,我竟是在跟人爭論、幾近於吵架的狀況中,才能說明我想要穩穩地站在這個年歲上的堅定;我是真心地想要以一種成熟的心態來討論生活、討論教育。
猶記幾天前,我才跟86歲的母親分享我對於眾人所定義的「成熟」中,最喜歡的一種說法:「工作不用人監督,口袋有錢不花,有仇不報。」當時,媽媽正坐在我家的一張躺椅上,聽我講完這句話後,她竟激動地想探身坐起,被金邊眼鏡阻隔的雙眼,散發出一種我從小熟悉的理性光芒,母親跟我說:「很好,這句話說得真的很好 !」
「教育」,也許就是在生活中把人教成:不耍花招,工作不用人監督;不虛榮,口袋有錢也不受誘惑;善待自己,離開是非,擁有不自我糾結的自在。但這樣的生活教育需要多少孜孜不倦、永不停息的好榜樣?
於是,這本書等於是我的自問:我要如何成為這群榜樣中的一員?我要如何向過去養育與教育過我的長輩們,看齊?
為了感謝的回顧與前進
在《親子天下》寫「生活筆記」這個專欄,轉眼竟已過了六整年。六年來,每兩個月整理一點主旨環繞於觀察教育的心得,這工作已慢慢從開篇中「除了擔心日久做不好之外,也害怕在負擔已重的工作中再加一樁新的責任,」轉為一種抒發。藉著佔據於期刊一角的文字,我靜靜地體會自己在生命位置上,不同階段的責任感,也體會了客觀環境的大小改變對自己所造成的喜、怒、哀、樂與希望和擔憂。
誠如前段說到,這些專欄文字被我自己認定為是「教育觀察」心得,那為什麼專欄設定之初不以「教育筆記」而以「生活筆記」命名? 我在...
目錄
作者序
獻詞
推薦導讀
PART 1 身教
01冬至的溫暖想念 02打扮新年的心情 03 生活傳承 04 孩子在廚房學到的事 05 孩子需要真心誠意的陪伴 06 真正的禮物 07 愛的補習 08熱愛生活就能激發創作與驚喜
PART 2 食育
09 一個家的中心 10 在家吃飯 11 快樂家宴 12 春遊便當 13愛與愛宴 14 感恩餐 15 滿溢回憶的飲食時光
PART 3 行導
16 不會做與不想做 17 耐力磨出真功夫 18 生活常規最可愛 19 先學體貼再學愛 20 收與送的真意 21 相信自己的眼睛 22 深入學習 23 最難的一課 24 藏在鍋底的功課
PART 4 言諭
25 真心學習,用話教導 26 真心話的力量 27 話裡的路
結語
作者序
獻詞
推薦導讀
PART 1 身教
01冬至的溫暖想念 02打扮新年的心情 03 生活傳承 04 孩子在廚房學到的事 05 孩子需要真心誠意的陪伴 06 真正的禮物 07 愛的補習 08熱愛生活就能激發創作與驚喜
PART 2 食育
09 一個家的中心 10 在家吃飯 11 快樂家宴 12 春遊便當 13愛與愛宴 14 感恩餐 15 滿溢回憶的飲食時光
PART 3 行導
16 不會做與不想做 17 耐力磨出真功夫 18 生活常規最可愛 19 先學體貼再學愛 20 收與送的真意 21 相信自己的眼睛 22 深入學習 23 最難的一課 24 藏在鍋底的功課
PART 4 言諭
25 真心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