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文學,是指適合兒童閱讀的文學作品。
本書共八章:基本觀念、童話、小說、傳記、兒童故事、神話與寓言、兒歌與童詩、其他體裁。
本書特色:
1.指引讀者評論兒童文學的門徑。
2.以實例介紹主題、情節、人物、敘事觀點、語調等分析方法。
3.評論名家作品,並不迴避其缺點。
4.直接參考英文,引用不少西方學者的評論。
5.論兒童故事和傳記,有獨到的最新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
廖卓成
學歷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博士(1992)
經歷
僑光商專講師、世新學院副教授、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主任兼臺灣文學研究所所長
現職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原臺北師範學院)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
專長
傳記研究、兒童文學
著作
《梁啟超的傳記學》、《自傳文研究》、《敘事論集:傳記、故事與兒童文學》、《童話析論》等書
作者序
再版序
再版除了改正筆誤之外,補充了幾處正文和註解,介紹了我這幾年對英文兒童傳記、兒童百科的研究成果,整體而言,改動不大。
我在中文系當學生時(1978-1992)沒有學過兒童文學,1994年8月從世新共同科轉到國北師語文教育系時,才開始分擔兒童文學課程,趕在開學前蒐集圖書來閱讀。在備課的過程中,常發覺書有可疑之處。經過自己不斷找資料,閱讀作品,參考英文論述,甚至對照英、法作品原文,確認了之前讀到的中文概論、尤其牽涉到外國作品的,常與事實不符。譬如《格林童話》,英文論述早就指出,他們不是忠實的紀錄,但當時中文的介紹還是強調忠實。法國Charles Perrault的童話,其中有藍鬍子陸續割喉宰殺眾多妻子,把屍體一具一具掛在暗室牆壁上蔭乾,流到地板的血凝固如鏡;而中文提到他的童話,還說每一篇都很美,很適合兒童閱讀。
此外,發現有些經典童話,竟然沒有詳細的中文評論,以供參考。於是不揣淺陋,從1998-2001年,先後撰文析論《貝洛童話》、《木偶奇遇記》、《柳林中的風聲》、《噗噗熊維尼》、《豪夫童話》。當時能蒐集到的資料不多,自己也沒有很多心得,但總算讓臺灣的中文讀者,開始有論文可以參考。後來我發覺有些非常暢銷的兒童歷史故事,譬如根據《史記》的,和原著頗有出入,甚至常誤解原文,而增飾的細節又違反歷史文化常識,於是陸續撰寫評論,提醒讀者注意。
後來,又發覺兒童圖書館收藏的大量兒童傳記之中,有些中國人傳記,捨近圖遠,根據日文少年版改寫,而且有時採用了小說內容,或杜撰沒有根據的童年瑣事。寫西方人物,如林肯、居禮夫人等,也不得要領。但這些早年出版的兒童傳記,卻常被抄襲模仿。所以,我花了不少時間,一再撰文攻瑕指失。又分析1988年Newbery獎得主Russell Freedman備受推崇的《林肯畫傳》,讓臺灣的兒童文學作家參考。當初我在中文系當研究生,學位論文就是研究傳記理論和自傳文,二十年後又和自己的教學融合。
近年注意到知識性兒童讀物,乏人研究,於是開始投入心力,已撰文評論最通行的兩套兒童百科全書。這些研究,從2006-2017年,都曾受到國科會(科技部)的支持。雖然這是教科書,不是學術論文,我仍力求言必有據,而非轉述陳言。希望願意了解兒童文學的讀者,獲得啟發。
再版序
再版除了改正筆誤之外,補充了幾處正文和註解,介紹了我這幾年對英文兒童傳記、兒童百科的研究成果,整體而言,改動不大。
我在中文系當學生時(1978-1992)沒有學過兒童文學,1994年8月從世新共同科轉到國北師語文教育系時,才開始分擔兒童文學課程,趕在開學前蒐集圖書來閱讀。在備課的過程中,常發覺書有可疑之處。經過自己不斷找資料,閱讀作品,參考英文論述,甚至對照英、法作品原文,確認了之前讀到的中文概論、尤其牽涉到外國作品的,常與事實不符。譬如《格林童話》,英文論述早就指出,他們不是忠實的紀錄,但當時中文...
目錄
序
第一章 基本觀念
第二章 童話
第三章 小說
第四章 傳記
第五章 兒童故事
第六章 神話與寓言
第七章 兒歌與童詩
第八章 其他體裁
序
第一章 基本觀念
第二章 童話
第三章 小說
第四章 傳記
第五章 兒童故事
第六章 神話與寓言
第七章 兒歌與童詩
第八章 其他體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