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後也想擁有的幸福感住宅日本
25位知名設計師,與屋主一同回顧20年來已成經典的設計宅。
真正能讓人在20年後依舊想擁有、帶給人幸福感的住宅,是「能與居民一起成長的設計」。 繼承《手感住宅》裡建築師對居住空間的想法與利用,《自宅的熟成》則更進一步把目標放在那些生活在建築師所設計的宅邸裡、超過20年的屋主身上,分享何謂能與人一起成長的空間設計——收錄25位日本知名建築師所打造的、一共24間各具特色的住宅設計案例,說明在20年前也許風格前衛的住宅,隨著屋主的替換與家中成員的增加,深藏的優點被時間打磨得更光亮,更因生活的點滴承擔了回憶,變成一個值得一生居住的地方。
作者簡介:
文:松井晴子
1944年出生。畢業於桑澤設計研究所。曾擔任住宅雜誌、專業建築雜誌編輯,現從事與「住宅」相關題材的採訪寫作、書本企劃與編輯工作。著有《建築家所建的幸福之家上‧下集》(X-Knowledge),與人合著有《郊外住宅地的系譜》(鹿島出版會)。參與企劃‧編輯的書籍則有《OM太陽能系統住宅中的住戶們》(風土社)、《世界建築‧街景導覽 全六集》(X-Knowledge)等。
章節試閱
風格子之家◎二十三年建築 山口縣宇部市 設計◎葉 祥榮
以玻璃外層與鋁製格框
凌駕自然的立方體之家
光聽到四面都是由玻璃所包覆的住宅樣式時,我忍不住想:這種建築和充滿瓦片屋頂木造屋的日本地方都市風景是否合適?尤其玻璃是那種並不會隨著時間產生自身特色的材質,經過二十年以上的塵埃堆積後,該不會已經變成不堪入目的景象了吧?一直認為光滑閃亮的建築與日本風土景緻不合的我,心中還是惦記著一間想要再次拜訪與確認的玻璃住家,也就是由葉祥榮建築師所設計的「風格子之家」。
「風格子」的確是個令人感到舒服與忍不住好奇的名字。從一九八三年在雜誌上刊載的立方體外觀來看,與其說四面由玻璃包覆,更像是以半透明建材包圍著的空中輕巧漂浮物,給人非常輕盈的印象;而且它的鋁製格框還可以開闔,讓風從屋內自由地通過,就像連空氣也一起加入了建築的設計之中。是什麼樣的家庭,願意接受這樣嶄新的構想呢!在如同抽象概念的箱子之中,又會展開什麼樣的生活型態呢!懷抱著期待的心情,我飛往了宇部市。
從機場開車十五分鐘,在距離宇部市中心稍遠的工業地帶,「風格子之家」一如二十三年前照片中的景象,輕巧地聳立於此。另外還有一棟以混凝土牆面向道路的建築物,就緊鄰於「風格子之家」旁邊,上面竟掛著「佐藤」家的門牌,而「風格子之家」的一樓入口則改掛上診所的名號。不論是從葉建築師或屋主佐藤育男先生、節子太太夫婦那裡,都沒有聽過建造別館的消息,因此讓我感到相當的困惑。如果連這裡的二、三樓都變成診所、原屋主也搬到別館居住的話,那我也只好結束採訪行程,直接回東京了。下定決心後,便進入了混凝土建造的住家。
在詢問屋主夫婦後得知,這裡也是葉建築師在十六年前設計的作品,將當時已經毀壞的木造二樓傳統主屋重新改建。其中經過稍後再詳述。總之,「風格子之家」還是具有居住功能的。既然確定了,我立即請屋主育男先生介紹這個經別館二樓客廳走廊相通的「風格子之家」。
通過相通的走廊,往下半層樓是住家部分的玄關入口,往上半層樓則是二樓,有客廳、餐廳和廚房;三樓是主臥室和兩間孩子房與浴室。八公尺立方的內部,僅利用置物櫃和簡單的牆板當作隔間,並沒有搭建完整的牆壁結構。
一樓的地板,就是離地面八十公分高的立方體底部。從外面往裡窺探,只能看見配置在對角線上的混凝土圓柱;從某個角度看來,就好像是浮在空中的立方體一般,而且這些圓柱又不包含在四方形基地的範圍內,讓整體感覺更顯輕盈。
雖然四面是以玻璃做成的牆壁,不過在進入室內後,卻幾乎沒有置身玻璃屋中的感覺。在窗框內側以半透明壓克力做成的內牆,和裝設可照入光線的外推式與固定式的透明玻璃窗,都是隨機配置的。半透明壓克力內牆上,會映照出外面樹木的陰影,而可以直接射入光亮的地方,又呈現出如同間接光源一般的柔和感……這些細心的考量與設計,隨著時間更顯現了各種光線變化的樂趣。
採訪當天,不巧正是初冬時節,無法拍攝打開鋁窗、讓風吹進室內的感覺。不過「夏天如果打開窗戶的話,連二百公尺遠的海風都可以吹進家中,非常的涼快呢!」節子太太補充道。但因為隔壁的別館是混凝土建造的,實在很難想像出真實的感受。
目前,佐藤一家人主要生活在別館,而這裡原有的客餐廳,已經是屋主育南先生的視聽室。到了夏季,大家又會遷往「風格子之家」,尋求較為涼快舒適的環境,所以這裡就像是夏季的避暑行宮;而原先位於廚房旁邊的家事工作區,現在則是節子太太的書房,三樓的主臥室則改做儲藏室使用。兩間孩子房,已經當成客房與夏季時的主臥室。和別館相比,平日也是使用這邊的浴室居多。
「風格子之家」建於節子太太父親的診所位置。屋主育南先生自耶魯大學留學回日本時,曾經進入東京的大學醫院任職,後來為了幫助節子年事已高的父親的診所工作,便決定搬遷到太太的故鄉宇都市居住。剛開始,育南先生在宇都市街中心,也開了另一間診所,但是當太太的父親過世後,受到地方人士的懇求,便繼承了太太父親診所的工作。在與其每日通勤於租屋和工作地點之間、不如將診所和住家結合的考量之下,加上可以減少身體的疲勞與負擔,所以就把於日本昭和年代初期落成的老舊西式診所,改建為醫院與住宅合併的兩用房舍。
葉建築師和屋主育南先生,從小就是一起在熊本地方長大的好友,因此在建造自己的住家時,馬上就想到委託葉建築師幫忙。在房屋東側,原本是與診所同時期蓋好的瓦屋木造二樓的住家,也是節子太太母親的住所,為求不妨礙診所的日照和通風性,特別請葉建築師設計了面對道路、有三台車面積的空地。
「當我告訴他只有這樣的建地面積時,小葉卻認為條件相當差,還說要加油才行呢。」的確,在每戶人家的屋頂對面,就是一根根聳立於臨海工業區的大煙囪;經過葉建築師的詳細考慮後,決定以八公尺寬的白色立方體來迎戰這樣的景觀,同時也是最佳的解決方案。
建築家與屋主的共通印象,就是來自屋主育南先生和家人曾經留學過的耶魯大學、校區內的貝尼克稀有書與手寫原稿圖書館(Yale University Beinecke Rare Book and Manuscript Library)。那也是利用四根立柱所支撐起的立方型建築,外牆設計成格子狀,並以拼貼上大理石薄片;當光線照射時,就會在室內映照出黃金色的斑馬紋樣。因為喜歡那裡的氣氛,家人們也經常前往拜訪,所以當葉建築師一提到白色立方體的構想時,家庭成員立即都能理解。房屋的外型決定後,便將內部和設施等細節,完全交給葉建築師負責。
「我對建築的事情也並不是很了解,只希望能有貝尼克稀有書與手寫原稿圖書館的氣氛就好,所以並沒有任何細節上的要求。我也想讓小葉盡情發揮,做好設計的工作。就算是建造出生活稍微不便的新型態建築,我也抱定要忍耐下去的決心。」屋主育南先生如此堅定的友情,也感染了葉建築師的創作力。
「事實上這個看起來全新的設計,在生活便利性方面也相當良好。不論是動線或尺寸,都仔細設想過了,往返屋內各處和各方面的使用上也都非常方便。在房屋設計之前,已經參觀過葉建築師所設計的自宅,也就是結合格框與光線的『光格子之家』」,所以對於室內風格的呈現,已經有了大致上的想像,而且也接受『光格子之家』M太太的建議,盡可能地將面對道路的牆面關上比較好。」節子太太補充說。
由於四面都是玻璃牆面的緣故,夫婦二人也先進入屋內,衡量過周圍的風景、光線角度與通風方向等等,再決定封閉的牆、可開窗戶與不可開窗戶的位置。對於建築師來說,最重要是必須考慮到光線、通風與視線等要素,進而改善居住者的實際身體感受,這正是葉建築師需要與居住者共同合作的部分。不過葉建築師還是覺得有「做得太過火」而需要反省的部分,那就是屋頂。原先是決定鋪設玻璃的,卻因為未考慮到夏日可能出現的酷熱,還有下雨的聲音和玻璃受到震動時的回音等,因此在房屋完工後沒多久,便補強鋪設覆片,減緩大部分的溫度與聲音問題。
當年只有十三歲的長女,因就讀高中已前往東京居住,十一歲的長子則在家中住到高中。這棟建築物完工六年後,之前獨自居住在隔壁舊主屋的節子母親,因久病在床,開始需要看護人員的協助;雖然也想過讓母親搬到「風格子之屋」一起生活,但考量到日本住宅與這裡的生活環境相差太大,不如還是維持夫婦二人在母親身旁守候的狀況,於是毀壞曾經修建過的主屋,改建新房舍來替代。
被玻璃所包覆的「風格子之家」,即便在冬日,只要有太陽照射也會感到非常溫暖,但是太陽一下山,屋內的溫度就會急遽下降。夏天時中午非常炎熱,但太陽落下後,只要打開風格子的窗戶,便能感受到海風的涼快吹拂。
「住在這裡的頭幾年間,經常想著要不要加裝冷氣和暖氣,或是繼續保持風格子窗戶隨時都能開啟的狀態。還不了解這間房子的特性之前,實在很傷腦筋呢。」節子太太描述著那時的想法。就在隔壁主屋決定改建之際,反而已經完全習慣了「風格子之屋」,也愛上了這裡的生活方式。因此又商請葉建築師來進行主屋的改建計畫。
葉建築師是那種帶著挑戰的心態,以創新主題的造型與建材,明快果斷完成每個物件的建築師類型。如果在某一個作品上發想到、但是尚無法完全表現某個構思時,便會利用下一件作品來完成。例如剛出道時的咖啡店作品「Ingot」,利用可以觀賞周圍風景的反射式雙重鏡面玻璃來包覆空間,以達到降低輻射熱與對流傳熱的目的;還有建造於海邊的「木下診所」,選用可以抵抗強力海風的FRP材料,設計出如同幽浮飛碟一般外型的房舍。接下來的「光格子之家」,就是改善「Ingot」屋內無法消去的建築骨架,讓光線成功穿透屋子的缺點。
這間「風格子之家」,利用可以隔絕外界與屋內的可動薄膜,當屋內想呼吸時,便能自由開啟的格框設計,隨時感受到光線和時間的變化,可以說就像是擴大自然景觀變動的一個立方體擺設。而隔壁的別館,也為了彌補「風格子之家」的不足,而將薄層外皮改為斷熱性、保溫功能良好的厚混凝土層來替代,並且在緊鄰道路的一面架設高牆,杜絕外界的窺探視線。
「同時住在二個不同環境的家中,心理上也有互補的感覺。所謂的住宅,應該沒有唯一的標準答案,也是抱著想創造出對照組的效果、所以選用完全不同的建材來表現。」聽過葉建築師的說明,才解開這雖然出自同一建築師之手、卻擁有截然不同風格的二件作品之謎。
看來葉建築師經常能碰到理解他想法的好屋主呢!「設計住宅時,如果屋主無法百分之百的合力協助,就不會有好作品產生。我認為經由一起參與的過程,才能讓建築設計臻於完整;若只是單方向試著說服屋主接受提案的話,就無法創造出像這樣獨特的住家了。」
「完全弄清這棟住宅的特性,就花了十年的時間,之後的十年,才理解這棟房屋的優點。」在詢問了夫婦二人之後,得到這樣的結論。兩個人也非常期待下個十年的生活感想。隨著住家附近的茶屋開設,讓從事年老看護工作的節子太太,有了不同的利用想法:「不論是坐在客廳傾聽古典樂,或是待在診療室喝茶休息,都非常適合。」如果能讓這裡成為社區聚集的場所也不錯。
(二○○五年十一月)
風格子之家◎二十三年建築 山口縣宇部市 設計◎葉 祥榮以玻璃外層與鋁製格框凌駕自然的立方體之家光聽到四面都是由玻璃所包覆的住宅樣式時,我忍不住想:這種建築和充滿瓦片屋頂木造屋的日本地方都市風景是否合適?尤其玻璃是那種並不會隨著時間產生自身特色的材質,經過二十年以上的塵埃堆積後,該不會已經變成不堪入目的景象了吧?一直認為光滑閃亮的建築與日本風土景緻不合的我,心中還是惦記著一間想要再次拜訪與確認的玻璃住家,也就是由葉祥榮建築師所設計的「風格子之家」。「風格子」的確是個令人感到舒服與忍不住好奇的名字。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