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食堂松本大洋慷慨的感染力我不是想死進擊的巨人中年之路京都逛美術館更新粒線體我不做英雄讀首詩新時代運動與自己和解
暫不供貨

精神疾病的家族密碼:談精神醫學與遺傳基因(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劉智民

出版社: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5-10-18

ISBN/ISSN:9789863570288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176

書況:良好

備註:無畫線註記

書況影片(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暫不供貨
文字字級

●我有憂鬱症,好擔心遺傳給小孩!
●哪種精神疾病會遺傳,哪種不會?
●產前檢查可以檢驗出胎兒罹患精神疾病的機率嗎?
●遺傳高風險群一定會發病嗎?可以預防嗎?


精神疾病會不會遺傳,是許多病友、家屬共同的疑問。

為什麼父母雙方都沒有病史,小孩卻發病了?即將步入禮堂的新人,該不該告訴對方自己家族有精神病史?現在有沒有檢測機制?病友能生出健康的下一代嗎?針對上述種種令人心焦的疑問,劉智民醫師從頭說起:致病因素中先天遺傳與後天環境各佔多少比例、如何評估家族病史與罹病風險,並釐清雖然2001年人體基因解碼後發現了致病基因,但致病基因其實難以檢測,以及檢測所帶來的各種倫理問題。

遺傳非宿命,不良的後天環境亦是致病的重要因素。即使是遺傳高危險群,仍可藉由學習壓力調適、建立規律作息與健康飲食習慣、增加友善的支持系統等方式,再輔以預防醫學與遺傳諮商的整合,有效降低發病機率。準備良好的後天環境,是我們能夠努力的方向。

◎臺大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的專業權威,提供正確的相關知識,以深入淺出方式,針對患者的常見疑惑,完整加以解說。宛若醫師親自在你面前,娓娓為你解惑,是實用可親的居家必備健康叢書。

◎精神疾病是否會遺傳,是許多患者與家屬共同的疑問。本書從天生遺傳與後天環境兩方面來談精神疾病與遺傳的關係,並釐清坊間的迷思,並強調打造良好後天環境的重要性。

作者簡介:

劉智民

1968年生,新竹芎林人。臺大醫學院醫學系畢業,曾任臺大醫院雲林分院精神醫學部主任;目前為臺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精神科助理教授。

劉智民是虔誠的基督徒,投注相當多心力於臨床精神醫療工作,專精於研究精神疾病的病理因素,尤其是精神分裂症的基因病理研究。由於長期貼近病患及其家屬,他努力將精神醫學的專業知識,轉化成為常民可以了解的語言文字,以及日常生活可以應用的知識和技巧,正如同他在診間對病患及家屬深切的同理和關懷,使人歇臥在青草地上,靈魂得以甦醒。

章節試閱
【前言】

遺傳不是宿命

西元2001年2月,人類基因組三十億個鹼基正式解碼,基因醫學開始邁向「後基因體時代」(post-genomic era)。

隨著基因定序工程的進展,人體基因的奧祕不斷被揭露,世人莫不樂觀地盼望,有朝一日許多難以治癒的複雜疾病例如高血壓、糖尿病、癌症、失智症、思覺失調症、躁鬱症、自閉症等,都能有重大突破,帶來治癒的希望曙光。

但基因的奧祕雖然日漸解開,基因和遺傳到底在精神疾病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目前還有許多待解之謎。「精神疾病可能會遺傳」的陰影,一直籠罩著許多病友的家庭,造成許多壓力、困惑和擔憂...
顯示全部內容
作者序
精神疾病病因、預防及治療的曙光

劉智民

兩年前,「臺大醫師到我家:精神健康系列」的總策劃高淑芬主任要我幫忙寫一本幫助一般大眾了解精神疾病以及如何維護精神健康的小書。正在苦思該寫什麼題目時,陳錫中醫師鼓勵我可以寫我的研究專門的題目:精神疾病與遺傳基因。我躊躇了一陣子。一方面,若以科學研究的角度來寫這個題目,內容會相當艱澀難懂,我實在沒把握能把這些資料轉為大眾可以了解的文字;另一方面,精神疾病的遺傳是相當重要卻又敏感的主題,很多人不敢碰觸。

後來,我決定放手一搏,準備了一次大眾演講,努力把精神疾病與...
顯示全部內容
目錄
【主編序】 本土專業書籍的新里程碑 王浩威、陳錫中
【自 序】精神疾病病因、預防及治療的曙光 劉智民

【前言】遺傳不是宿命
第一章 什麼是精神疾病?
精神病理現象的起因
精神疾病的歸因,隨著時代而改變
先天遺傳(nature)和 後天環境(nurture)

第二章 精神疾病與遺傳
一個躁鬱症家族的故事
精神疾病的家族聚集現象

第三章 探索遺傳與環境的影響
探索遺傳與環境的影響
遺傳與環境的交互作用

第四章 精神疾病是如何遺傳的?
從一個大家族的病史談起
單基因遺傳模式
多基因遺傳模式

第...
顯示全部內容
內容簡介
章節試閱
作者序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