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調查統計,有74%的人35歲前仍然沒有存到100萬。
35歲前為什麼你還是口袋空空?
許多上班族每天拼命工作,確面對工作不穩定、加薪希望渺茫、物價高漲……導致貧窮感大增,30而立後人生第一桶金依然遙遙無期。
沒有危機意識?不懂聰明消費?不做資金分配投資?
從現在立刻開始努力,打造具有現金流、時間流條件的資產,
越早學會理財方法,你就離人生第一桶金越近!
其實你不是窮,你只是不會理財,
這是一本讓你「存款有感」的書!
5個實際行動提案,22K也能存到錢。
1. 換掉窮腦袋,學習富人怎麼想。
2. 戒掉窮大方體質,一年多存10萬元。
3. 花錢、投資精打細算,讓今天的1塊錢變成明天的2塊錢。
4. 向名人學習節流之道,存款激增一點都不難。
5. 睡前10分鐘學習使用3張表,替自己做財務規劃,提高未來身價。
最強存錢必修課,懂得節流,一年多存10萬!
1. 打破消費心理陷阱,不再當冤大頭。
2. 戒掉破財壞習慣,5個好習慣把錢留下來。
3. 精打細算花錢技巧,生活、娛樂、保險省上加省。
精準掌握住資金動向,學會3張表,身價節節飆升!
1. 改良傳統預算編列,3個信封袋嚴控支出。
2. 簡化記帳方式,先切割資金再記錄花費。
3. 年度收支表整合資產負債,觀察身價是否成長。
階段性規劃未來,善用前人方法,以時間流創造金錢。
1. 10位名人理財經驗,向名人學習,邁向成功之路。
2. 一手記帳,一手賺錢,分配金資做投資,月光族存款一年激增6位數。
3. 善用勞退新制、熟悉各種投資工具,以錢滾錢。
作者簡介:
方天龍
台大畢業,投資理財家。曾任報社財經記者、證券投資版創版主編、出版社及雜誌社總編輯。
目前專事寫作、研究股票操作技術,撰寫多本財經暢銷著作。
著有:《7個避險策略,決定你98%的暴富成功率!》、《股票┼權證必殺技》、《你抓得住漲停板嗎?》、《你的股票買賣時機精準嗎?》、《你的選股夠犀利嗎?》、《放空賺更多》、《融資融券》、《籌碼細節》、《主力想的和你不一樣》、《技術獲利智典》、《波段飆股》、《當沖大王》、《轉戰店頭市場》、《店頭市場投資指南》、《定時定額基金投資手冊》、《用小錢賺翻中國基金》等書。
章節試閱
35 歲前,你為什麼是「零存款」?
在35 歲前的你,為什麼是「零存款」一族呢?為什麼你存摺裡的數字是零,甚至是負債呢?原來你犯了很多花錢的毛病,卻不自知!
花錢,可以說是一種技巧、一種哲學、一種藝術,它的相反詞是省錢。而為什麼你省不了錢呢?分析起來,有以下幾個因素:
1沒有危機意識
松鼠的有趣之處,除了大尾巴與學爬樹之外,就是牠未雨綢繆的收藏本事了。每當秋天來臨時,松鼠常會四處收集果實,然後挖洞把它們貯藏起來,以便冬天食用。從松鼠秋天藏果的行動中,我們至少可以得到兩個啟示:平時有準備,臨時才不會慌張;年輕時必須備妥養老金,退休之後才有可能愉快地頤養天年。
事實上,很多人到了40多歲即使沒有家累,也仍然是口袋空空。他們回憶到年輕時代時,常常很後悔地說:「啊,其實我有很多機會賺錢,可是當初因為有兩大靠山──我在一家很大的公司上班,家中的父母又都健在,生活都過得去,不需要我養家,所以有恃無恐,所以慢慢成為『月光族』,賺多少花多少。不料,後來由於國際金融風暴的影響,自己意外地被裁員了;加上父母又相繼過世⋯⋯總結就是缺乏危機意識,才造成今天這樣的恐慌。如果當年懂得『理財』這兩個字,今天就不會這樣!」
從這些話可以得知,沒有理財的念頭,往往是一個人「零存款」的主因。
2花錢心態不當
舉例來說,你覺得辛辛苦苦賺到的1,000 元,和中發票拿到的1,000 元一樣嗎?多數人的答案是「不一樣」!因為中發票所拿到的1,000 元是意外之財,可以花得很大方,至於辛苦賺來的1,000 元,那要省一點花才行。
但你是否曾想過,同樣是得到1,000 元,為何花錢的心態和方式卻是截然不同呢?這裡說一個故事:
有一次天主教儀式的婚禮中,神父在彌撒時,用一張100 元紙鈔作了個比喻,非常的有意思。
神父取出一張新的百元鈔票問大家:「這張新的百元鈔票,誰想要?」
沒人出聲。神父又說:「不要怕羞,真的,誰想要就舉手啦!」這時,全場大約三分之一的人舉手,神父又在這張百元新鈔上吐了一口口水,並且揉成一團,然後再打開,問:「現在還有誰想要?」仍然有人舉手,但差不多少了一半。
神父再將這張紙鈔放在地上來回地踩了幾下,再撿起來,打開,然後又問大家:「那麼,這樣還有人要嗎?」全場只有三、四個人舉手。
神父請了一位男士上台,把100 元給了這位男士,同時解釋說,這位男士是三次都舉手的。
當全場大笑時,神父示意大家安靜,並轉向新郎說:「你今天迎娶的這位心愛的女士,就如同一張新版的百元鈔票,幾十年以後,由於歲月加上辛勞,將會漸漸地如同殘破的百元鈔票一樣,令起初寵愛的人變了心,而事實上,這張100 元鈔票仍然是100 元,它的價值一點也沒有改變!希望你今後能像這位男士一樣,懂得鈔票真正的價值和意義,不要讓它的外表帶領你走錯了人生的歧路,喪失了真正的判斷力!
像上述的故事一樣不管是中了發票或辛苦賺到的錢都一樣,都是1,000 元,抱持的心態和花費方式應該一樣,價值也是相同,但人們總是會把辛苦賺來的錢歸為「血汗錢」,中發票的錢歸為「意外之財」,用不同的方式來對待這1,000 元。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
你是不是已經察覺其中的差異性?這也是為何有的人拿到獎金很快就會花掉,反而不容易存下來的原因。這是不正確的價值觀造成的。現在就不妨問問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你是不是已經不知不覺掉入心理陷阱中?
3缺乏停損概念
操作股票時有兩個術語,一是停利,一是停損。停利是當股票一直上漲時,需要設定一個預期的獲利值,當那支股票達到你設定的獲利後,就要賣出,以免行情反轉,變成「紙上富貴」、「南柯一夢」;另一種是當股票一直下跌時,需要「停損」出場,以減少損失,以免血本無歸。
花錢是「無利可停」的事,只可能讓你的錢「越來越少」。所以為免侵蝕到你好不容易累積的存款,就有必要作適度「停損」。你有停損的意識嗎?
舉例來說,當你某一天和朋友參加世貿攝影器材展,造型新穎、功能強大的數位相機吸引著你的眼光,想起之前自己曾買一台單眼相機,因為功能複雜而擱置許久。這時,在店員的極力說服下,你又為這台單眼添購廣角鏡頭、閃光燈,心想這次一定要把這一台單眼拿出來使用。你沒意識到,你是為了已經付出成本的相機,又再花錢買了不一定需要的配件,掉入「沉沒成本」的陷阱中。什麼叫做「沉沒成本」呢?2001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之一的美國經濟學家史迪格里茲有最精闢的解說。他用一個生活中的例子來說明什麼是沉沒成本,他說,假如你花7 美元買了一張電影票,卻懷疑這部電影是否值7 美元,結果在看了半個小時後,最擔心的事終於被證實了:影片糟透了!這時,你應該離開電影院嗎?經濟學家認為,當你在做這個決定時,應當忽視那7 美元。因為它就是一種「沉沒成本」,無論你離不離開電影院,原先付出去的錢都不會再回來了。經濟學家以這個生活中的例子說明什麼是沉沒成本,為的就是告訴我們對待沉沒成本應有的態度。
同樣的道理,前面我們說到你在「世貿攝影器材展」中,在你尚未善用從前所買相機的成本,反而又增加更多的花費在它的配件上,就是一種沉沒成本。難道你買了更多配件,就一定會把塵封許久的相機再拿出來玩嗎?所以,你的錯誤就在於你已經掉入「沉沒成本」的陷阱之中了!那麼,你的平日生活是會存錢?還是超浪費呢?為什麼是零存款?請評估一下自己的理財概念。
檢測表
□ 1. 生活消費是否超過收入?
□ 2. 是否設定了理財目標?
□ 3. 在不當的支出中,有沒有追蹤檢討?
□ 4. 有沒有申請太多的信用卡、現金卡?
□ 5. 是否不自量力地申請了銀行貸款?
□ 6. 有沒有現金借貸?
□ 7. 是否已經懂得先償還利息最高的貸款?
□ 8. 得到一筆獎金時,是否任意花掉?
□ 9. 應酬開銷是否無控管意識?
□ 10. 是否做了過多沒有把握的投資?
對照上面的「檢測表」,檢討一下自己的情況吧!
【解析】
3 項以下:平民階級
你要檢討的是你的花錢習慣。往往省錢的習慣是來自「節約」,但節約的習慣卻常常被自己的依賴性所打敗。假如你有機會取得「信用膨脹」的時候,很可能就會不自覺地依賴了這些經濟來源。其實,這是一種尚未償還的「負債」。趕快趁年輕時修正自己的依賴心,改掉一些壞習慣錢財自然就會累積下來。
4 ∼ 7 項:窮人階級
你的觀念有點危險,這是考驗你的用錢智慧。年輕時的你並不知道「現金借貸」的可怕。當你急於用錢時,千萬不要「飲鴆止渴」,時間一久會被利率壓垮。必須要有利息高的貸款先償還的觀念,同時這也是一種技巧、一種理財的方法。先從難題解決,才能一一化解經濟的困局。如果你一開始就沒有條件借貸或許好一點,可惜市面上許多的信用卡、現金卡的申請條件都很寬,這極容易導致花錢的依賴性。
8 ∼ 10 項:乞丐階級
有時候,你很努力賺錢,甚至到處兼差來增加收入,也很省吃儉用,不亂花錢。可是仍然無法攢下多少錢,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你的口袋有一個破洞──例如你不懂股票卻大把大把把錢不斷扔進股海中,股價一跌再跌,你的資金一再萎縮,最後你幾乎把辛苦賺來的錢都賠進去了。
得到一筆意外之財時,往往想的是如何犒賞自己,其實更應該把這筆錢善加利用,好好規畫一下如何進一步取得更多的獎金。有時一些無謂的應酬不去也罷,只要想到你是規畫「未來」,那麼「先苦後甘」的念頭就會使你為了更美好的未來而努力。
5 個好習慣把錢留下來
曾經聽過一個故事,對於我們的存錢觀念,也有若干的啟發。故事地點發生在德國一家餐廳。德國是個工業化程度很高的國家,說到賓士、寶馬、西門子、保時捷⋯⋯沒有人不知道,世界上用於核子反應爐中最好的核心泵是在德國一個小鎮上生產的。在這樣一個發達國家,人們的生活一定是紙醉金迷燈紅酒綠吧?沒想到他們在某些節流的理念上也很特殊。
故事中的主人翁是中國人,一群華人在餐館中接受接風洗塵。他們一行人走進餐館,穿過桌多人少的中餐館大廳,心裡感到疑惑:這樣冷清清的場面,飯店開得下去嗎?
讓中國人更覺得可笑的是,一對用餐情侶的桌子上,只擺了一個盤子,裡面只放著兩種菜,兩罐啤酒,如此簡單,難道不會影響他們的甜蜜聚會?如果是男士買單,難道不會太小氣,他不怕女友跑掉嗎?另外一桌是幾位白人老太太在悠閒地用餐,每道菜上桌後,服務生很快地幫她們分好,然後被她們吃光。餐館客人不多,上菜很快,華人的餐桌很快被碗盤堆滿,看起來彷彿今天是這裡的貴客了。
一群人狼吞虎嚥之後,想到後面還有活動,就不再眷戀酒菜,這一餐很快就結束了。結果餐桌上還有三分之一的菜肴沒有吃完。結完帳後,個個剔著牙,歪歪扭扭地走出了餐館大門。出門沒走幾步,餐館裡有人在叫這群華人。
到底怎麼回事?是否誰的東西忘了拿?大家都很好奇,於是回頭去看看。原來是那幾個白人老太太,不知道在和飯店老闆嘰哩呱啦說著什麼,好像是針對華人而來。看到華人圍過來,老太太改說英文,華人都聽懂了,她指責華人剩的菜太多、太浪費了。華人覺得好笑,這個老太太也太多管閒事!「我們花錢吃飯買單,剩多少,關老太太妳什麼事?」一名華人站出來回嗆道。聽到這名華人這樣說,老太太更生氣了,為首的老太太立刻掏出手機撥打電話。
不一會兒,一個穿制服的人開車來了,聲稱是社會保障機構的工作人員。問完情況後,這名工作人員居然拿出罰單,開出50 馬克的罰款。請客的華人只好拿出50 馬克,並一再說:「對不起!」這名工作人員收下馬克後,鄭重地對他們說:「需要吃多少,就點多少!錢是你們自己的,但資源是全社會的,世界上有很多人還缺少資源,你們不能夠,也沒有理由浪費!」這個故事說明著一個「不浪費資源」的習慣。我們在生活習慣上太浪費,是由於缺乏「大社會」的意識,只曉得「窮大方」。德國人不一定富有,但他們懂得節約,那麼我們存錢也該學學他們。以下提出幾個方法供你參考:
1戒掉集點卡
塞滿各式的集點卡、會員卡,往往是讓錢包「虛胖」的主因。集點卡容易讓人為了貪圖集點,而喪失思考力,亂買、超買了不需要的東西,非但無法自行控制金錢使用,反倒受到商家的控制。
2皮夾、零錢包、名片夾分開使用
把紙鈔、零錢、名片全部塞進錢包裡面,反映的是一個人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從一堆零錢中拿出名片給別人、或是把別人的名片隨便塞進骯髒的錢包裡,都是十分失禮的行為。把零錢和紙鈔混在一起,也破壞了讓紙鈔住在「豪宅」裡的原則,自然無法把錢留下來。
3想省錢,就買高價品
筆、雨傘、打火機⋯⋯這些生活用品,便宜能用的就真的好嗎?大錯特錯!正因為便宜,會讓人不留心,隨時買、隨便掉,反正很便宜,再買就好,結果反而造成浪費。不如買質感好的高價品,因為你會時時留心不會亂丟,而且還能彰顯個人的身分與品味。
4每天整理發票、簽帳單
在你的錢包裡,是否還放著幾個月前的發票呢?錢包是專屬於紙鈔的豪宅,因為趕時間亂塞一通,反而破壞了紙鈔的貴賓待遇。應該是每天整理發票、簽帳單等單據,一方面也可以幫助自己記帳、了解今天花了多少錢,每兩個月還可以準時發票對獎,為自己帶來一筆意外之財。
5勿在便利商店領錢
別在便利商店領錢。現在台灣到處都有ATM,卻隱藏了亂花錢的陷阱。正因為方便、隨時可以領錢,所以每次領出來的金額都不同。控制金錢的意義,等同「要具有規畫性」,建立每月固定領錢的時間、金額,就能控制自己的花費,而且還可省下跨行ATM 提領的手續費。
35 歲前,你為什麼是「零存款」?
在35 歲前的你,為什麼是「零存款」一族呢?為什麼你存摺裡的數字是零,甚至是負債呢?原來你犯了很多花錢的毛病,卻不自知!
花錢,可以說是一種技巧、一種哲學、一種藝術,它的相反詞是省錢。而為什麼你省不了錢呢?分析起來,有以下幾個因素:
1沒有危機意識
松鼠的有趣之處,除了大尾巴與學爬樹之外,就是牠未雨綢繆的收藏本事了。每當秋天來臨時,松鼠常會四處收集果實,然後挖洞把它們貯藏起來,以便冬天食用。從松鼠秋天藏果的行動中,我們至少可以得到兩個啟示:平時有準備,臨時才不會...
目錄
【前言】35歲不再口袋空空!
【理念分析篇】
35歲前,你為什麼是「零存款」?
1. 沒有危機意識
2. 花錢心態不當
3. 缺乏停損概念
如何避免掉入心理陷阱?
1. 心理帳戶的陷阱
2. 原賦效應的陷阱
3. 交易效用的陷阱
4. 拍賣喊價的陷阱
你想的,和富人一樣嗎?
1. 錢喜歡具有野心的腦袋
2. 錢喜突破框架的腦袋
3. 錢喜歡向上升級的腦袋
換長皮夾,真的能當有錢人嗎?
1. 為自己設立一個帳本
2. 合理使用信用卡
3. 理性進行購物
4. 盡量用現金消費
5個好習慣把錢留下來
1. 戒掉集點卡
2. 皮夾、零錢包、名片夾分開使用
3. 想省錢,就買高價品
4. 每天整理發票、簽帳單
5. 勿在便利商店領錢
【節流方法篇】
設定存錢目標,每月按時記帳
1. 每月記帳,鑽研金融工具
2. 改存外幣,賺取匯率和價差
3. 區分用途,把錢放對位置
不打腫臉充胖子,一年多存10萬
1. 手機把我們變窮、咖啡將我們喝垮
2. 用通勤距離換存購屋自備款
3. 自己煮比外食省?
預算編列,3個信封袋嚴控支出
1. 改良傳統的存錢法,在預算內消費
2. 刷卡金額,別忘了記錄
搞懂3張表變身記帳達人
1. 收支表確實掌握現金流向
2. 預算表控制消費進度
3. 資產負債表,觀察「身價」
4. 老是忘了記帳怎麼辦?
【精打細算篇】
精打細算地選擇投資方式
1. 外幣定存優於本地定存
2. 推敲保單是否有利
3. 聰明的投資方向在基金和股票
4. 股票是獲利投資工具的首選.
懂得花錢的技巧,月開銷省3成
1. 撇步一:有便宜絕不買貴
2. 撇步二:能免錢絕不花錢
3. 撇步三:勤記帳防浪費月省3成
出國遊,要玩得帶勁也要省得給力!
1. 撇步一:機票挑廉價航空就對了
2. 撇步二:交通以參加當地旅行團最省錢
3. 撇步三:不是青年也能住青年旅館
4. 撇步四:特蒐大學附近的平價美食
消費,當心荷包失血的幾個陷阱
1. 第1類陷阱:數字折扣
2. 第2類陷阱:包裝花招
3. 第3類陷阱:連環消費
4. 回歸實際需求才能省錢
做對3件事,買保險不必破大財
1. 善用定期險與附約
2. 醫療保障=實支實付+醫療帳戶
3. 揪團買保險拿折扣優惠
【成功經驗篇】
向名人學習節流之道
1. 學比爾‧蓋茲,不在高收費的地方停車
2. 學李嘉誠,硬幣掉在地上也要撿起來
3. 學朱元璋,為自己的省吃節用找理由
4. 學蔡萬春,買同款同色襪子比較好輪替
5. 學巴爾札克,買貴的東西要會殺價
6. 學何麗玲,記帳找出自己的消費問題
7. 學吳燕凰,夫妻分別兼差合夥購屋
8. 學張雅琴,投資自己也是一種理財方式
9. 學周荃,不論何種投資都有風險觀念
10. 學陳武雄,記住三個永不被倒會的祕訣
青貧族6年變成包租婆
1. 一手記帳,一手賺錢
2. 習慣存下6成薪,分配資金做投資
小資女從月光光到存款激增6位數
1. 記帳發現真相,錢原來不知不覺流走
2. 靠3個方法,戰勝花錢的欲望
從「日光」公主晉升家庭財務長
1. 房貸壓力,改變花錢習慣
2. 懂得資金分配,才能存到錢
【放眼未來篇】
寧當理財早鳥,不做消費早鳥!
1. 你不理財,才不理你
2. 了解金錢真義,培養財經敏感度
3. 時間流創造金錢
4個絕招,消滅漏財的習慣
1. 絕招1:公私帳款要分開處理
2. 絕招2:參不參加聯誼要做取捨
3. 絕招3:辦公室團購量力而為
4. 絕招4:獎金犒賞自己要有分寸
理債、理財同時來,擬定還款計畫
1. 謹記還款公式,順利脫債成功
2. 小心信用卡A到你利息
節稅存錢,善用勞退新制
1. 穩賺不賠,省保費有祕訣
2. 執行業務所得,如何計算保費?
3. 如何處理股利所得才划算?
擬定明年度開銷,讓收支平衡
1. 蒐集上一年度的收支紀錄與資產負債
2. 整理計算上年度的「固定收入」與「所有支出」
3. 計算去年度(收入-支出)的結果
4. 列出短中長期欲達成的理財目標
5. 依理財目標擬定每月與年度支出分配預算
6. 每月進行追蹤檢討
【前言】35歲不再口袋空空!
【理念分析篇】
35歲前,你為什麼是「零存款」?
1. 沒有危機意識
2. 花錢心態不當
3. 缺乏停損概念
如何避免掉入心理陷阱?
1. 心理帳戶的陷阱
2. 原賦效應的陷阱
3. 交易效用的陷阱
4. 拍賣喊價的陷阱
你想的,和富人一樣嗎?
1. 錢喜歡具有野心的腦袋
2. 錢喜突破框架的腦袋
3. 錢喜歡向上升級的腦袋
換長皮夾,真的能當有錢人嗎?
1. 為自己設立一個帳本
2. 合理使用信用卡
3. 理性進行購物
4. 盡量用現金消費
5個好習慣把錢留下來
1. 戒掉集點卡
2. 皮夾、零錢包、名片夾分開使用
3. 想省錢,就買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