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本跳脫西方觀點、以亞洲為中心的圖鑑,翻新你看懂世界的方法!
二十年來影響歐洲人世界觀最重要的一套書,
由法、德共同合作的公共電視節目彙整補強,
每週吸引超過百萬名觀眾,了解自己正在改變的生活。 一個公共電視頻道上播出的節目,為什麼每週都能吸引超過百萬名觀眾收看、得獎無數?一張張地圖,為什麼就能把複雜的世界真相說清楚?
因為法國知名的國際關係研究專家尚‧克利斯朵夫‧維克,運用世界地圖的概念、最簡單的話,探討剖析整個世界的變遷。
讓你拋開片段的媒體觀點,用系統觀點搞懂每件事情的隱藏真相,例如你便能知道為什麼媒體老提金磚4國,但印度還是有將近75%的人口生活在貧窮線下。
他更要告訴你:
世界的中心早就換人當了,別讓自己的腦袋「被西方殖民化」!「進步」不再是歷史唯一前進的方向,未來不一定會更好,但有些方法可以帶你看懂︰以亞洲為中心的世界政經情勢如何變化?
翻轉地圖找出正確答案,你就會更有士氣地面對未來──
● 西方觀點為何早已没落?以亞洲為世界中心的觀點和以往又有什麼不同?
● 中國為何從一個大陸國家邁向海權國家?「珍珠項鍊」的軍事布局,到底為了什麼?台灣的戰略地位,為何重要到影響中日?
● 巴西為何被稱為未來強權?它擁有什麼決定性優勢?
● 俄國靠著出售原物料、石油與天然氣躋身新興國家,掌握王牌的巨人為什麼現在還走不出去?
● 足球為何成為兩國戰爭的導火線?體育盛會已成為一場權力的競技與金融操控?
● 世界正在變窮,為什麼武器交易不受影響還保持成長?而全球武器出口的72%竟來自5個聯合國安全理事國(美、俄、法、英、中)?
● 國與國之間的戰爭明明減少了,為什麼代客打仗的私人軍事公司發展愈來愈好?
● 為什麼有人說廢死是「國際趨勢」?一張地圖就能讓你看出為什麼全世界2/3國家已廢除死刑,但全球過半人口住在仍有死刑的國家。
● 干擾一個城市,甚至一個國家的基礎設施運作,怎麼透過網路就能辦到?
改變歐洲人生活最重要的知識來源──世界三部曲的最後結論,
不同於熱銷50000本、以歐美為中心觀點的《世界,為什麼是現在這樣子?》、《世界,未來會是什麼樣子?》。這次要帶你翻轉世界地圖,以亞洲為中心,跟上現在及未來世界變化的腳步。
面對巨變中的世界,你沒有辦法置身事外的說:「事件太大了、離我太遠了、已經太遲了……。」因為每一個角落的變動,都會牽動你所處世界的走向。同時不斷改變你的生活、投資、荷包以及選擇與判斷。
在面對經濟形成的權力局勢、環境危機、已經不全球的全球化,這本書提供我們一幅明確而易懂的世界圖像。
作者簡介:
尚‧克利斯朵夫‧維克多(Jean-Christophe Victor)
地緣政治與國際關係專家。
他在1992年創立的研究機構「未來學與地圖學分析研究室」(Lépac,一個從事應用研究的民間獨立研究機構,專精於國際關係。提供前瞻思考、操作分析和目的性教學)擔任科學主任,並在法國和國外主持許多關於國際事務的研討會。
他也創辦並製作〈在地圖底下〉電視節目,這個常態專題節目在歐洲電視協會(ARTE)跟TV5頻道播放。
譯者簡介:
周盈成
英國愛丁堡大學犯罪學與刑事司法碩士,目前為自由記者與作家。曾任中央通訊社(CNA)副主任編輯、中央通訊社駐日內瓦特派員、中央通訊社副主任編輯、中央通訊社《新聞大舞台》月刊主編、《國家地理雜誌》(National Geographic)中文版主編、《國家地理雜誌》編輯、《聯合報》記者 、《英文台北時報》(Taipei Times)記者、《自由時報》記者。譯作有:《控制的文化-當代社會的犯罪與社會秩序》(巨流圖書公司出版)。
作者序
【前言】 世界巨變中,如何改變看懂世界的方法?
片段訊息,我們如何看出全面?
多方評估下,我決定跟「未來學與地圖學分析研究室」(Laboratoire d'études politiques et d'analyses cartographiques,簡稱Lépac,一個從事應用研究的民間獨立研究機構,專精於國際關係。提供前瞻思考、操作分析和目的性教學)的團隊合作編寫,一本從地圖看懂地緣政治(編按:以地理因素為基礎,進行分析經濟、社會、外交、歷史、政治等層面)的全書。
在為世界各地的企業主管或大學師生進行數十場演講或研習後,我發現,人們很難把發生在各地和眼前的種種現象,做機制或哲學上的連結。地球上的一切事物都牽連在一起,但人們總是片斷零碎地去理解跟處理。
為什麼,人們難以感受這些連帶關係,甚至連弄懂都很難?為什麼,大家總是用二分法的思維方式,而如此抗拒事物的複雜性?
生活在開放的民主社會中,我們每天接收大量的訊息。但我們是否知道如何加以整理?能不能把這些資料互相連結成一個系統來幫助理解,而不是切割得支離破碎?媒體經常混淆了什麼是部分、什麼是總體;不加區分什麼是緊急、而什麼是重要的。我們以被動的態度面對各種來源的資訊,顯然也使得我們失去分門別類的能力。這本書就是要嘗試提供一個歸類和分級後的世界新架構。
一個世界的結束
在我這幾年看來,一個世界正走向結束。正在開展的世界,不再是在歐洲形成,也不是在美國,而是在亞洲。約2000年以來,歐洲與美國、加拿大、澳洲等歐裔,首次不再身處世界中心,西方國家也不再是世界的中心。
書中「西方日落」的章節,要對「西方人」這個不精確但一直在用的概念提出省思。「西方的沒落」是個受到偏愛、也一再被重複的主題,一直以來是一種似乎頗具創意的自我批判形式,但我自己則對「西方」有股強烈的「厭倦」。
制度上的去殖民化已經是50年前的事了,但殖民的模式仍徘徊不去繼續存在,被沿用、被模仿,在許多方面精神上的去殖民化還沒有達成。這種以西方為中心的高姿態和傲慢,幾乎數十年來不減,令我十分厭倦。
我的職業生涯已經遠離了我當初所學的民族學背景,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甚至覺得完全用不上。然而,正是民族學讓我學會了謹慎小心的研究問題方式、對其他民族帶著尊敬的好奇心,尤其能迅速果決地跟西方文化劃清界線。感謝法國民族學家孔多米納斯(Georges Condominas,1921~2011),這種方法能夠一絲不苟且極為平等地探索世界以及各個民族,不分原住民、少數民族。
民族學要求高度的精確性,並要求研究者能不斷調整位置,不論是在世界的空間,還是心理的空間。阿瑪撒利克或努勒維特的因紐特人、喀布爾或潘傑希爾的阿富汗人、大同的中國人、阿爾及爾或沙那的阿拉伯人、伯爾丁的尼泊爾塔芒族人、波波地烏拉索或馬西的莫西人、巴西的瓜拉尼人、馬克薩斯群島的毛利人。
我生活在全球化工作的時間中,這是一個快速有序的時間,也因此是西方式的時間,讓我每週想起「他們」好幾次,一張臉孔、一個動作,以及人們穿梭其間的非都市景色中。懷舊?也許吧。多情而輕信?沒錯,因為是這些人教給我一種祖孫代代相傳、循環不已的世界觀,大異於西方那種把大地開發到耗竭的心態。
這些人,該怎麼稱呼他們?原住民?土著?在地人?對我而言,他們可以說民族與親族兼而有之,因為他們以其差異使我更充實、更紮實。思索族群歸屬的問題包含某種「求同」的追尋,但我的個人歸屬反而是透過「尋異」而產生。在這本書中,我始終希望兼而有之的民族與親族能被看見。
未來真的會愈來愈進步?
看著我們眼前跟腳下的歷史,可以了解到:認為一切必將隨著時間而愈來愈好、愈來愈富足的「進步」,不是唯一的歷史方向。地球不再確定有更好的未來。這個進步的概念,被思想家莫杭(Edgar Morin)稱為「西方的天意迷思」(出自La Voie, Edgar Morin, Fayard, 2010),不再構成唯一的遠景;科學與技術不再提供保證,本體論的懷疑開始滋長。這種經濟模式是生產者但也是摧毀者。這枚銅板有兩面,一面是生產,帶領百千萬人走出每天2美元的生活水平,但另一面是毀滅:環境汙染、氣候變化、動物滅絕、能源浪費、水源消失、社會與世代間的連結斷裂。
在不加限制的擴張後,擴張的限制已經到來。在各地,地球耗竭的跡象層出不窮,各種威脅清晰可見。我們是否還抱持幻想,以為現在所用的經濟模式有辦法解決人類的問題?書中會對這些經濟模式提出質疑,因為只朝向單一方向前進的時間概念已走到終點了。
超越國家層級的辯護人
環境問題的國際談判同時涉及多種層面,異常複雜,包括:科學事實和我們對這些事實的相信程度、統計工具一致或分歧、國際環境法律體系的創立、經濟與財政上的計算、從不曾消失的南北對抗重新興起、歷史遺留的情緒,當然還有政治政策以及做出這些決定的脈絡。這種種因素混合在一起,就是2009年在哥本哈根、2010年在坎昆、2011年在德爾班的情況(譯按:指聯合國氣候談判)。
這就是為什麼最好趕緊創設一個國際環境組織的原因,讓該組織具有像是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那樣的制裁能力,以便建立超越國家層級的國際環境安全體系。
當一個國家參與談判時,力求維護本國利益,這是首要功能之一。然而,光是保衛本國利益,就會反過來危害該國以為可以保衛的利益。國家主權不再能提供足夠的外交手段,層級也不足以解決地球上各種問題。怎樣以最好的方式居住在這個行星上?如何保衛人類自我存續的能力?我們的民主社會以法律保障個人,而書中多次突顯我們的地球既不是政治主體,也不以法律主體存在,這個行星迫切需要好的辯護人。
災難早就發生在眼前
有件事情加深了我的急迫感:2011年在里昂,我與一群資訊產業老闆進行研習,我講述了能源、經濟、氣候和人類社會未來間的關係,試著描繪出之間緊密層疊的連帶關係。研習尾聲,一位聽眾問我:「終歸一句,要是災難真的發生,這些會有助於我們理解跟因應,不是嗎?」
這種想法讓我大吃一驚。對我而言,災難明明就在那裡了,不必多想都知道,例如,2010年在墨西哥灣,英國石油公司無力防止一座離岸深海鑽油平台爆炸,在接下來兩個月,又對於原油不斷流入海中束手無策;2011年8月,離蘇格蘭的亞伯丁180公里外海,殼牌石油(編按:荷蘭皇家殼牌設在美國的跨國石油公司,也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也遇到同樣狀況,只是期間較短。
此外,日本東京電力公司在預防、管理以及與公民溝通上犯了一連串錯誤(編按:2003、2007年接連發現造假的安全數據與文件),導致了更全面的災難。這場災難重擊日本人,但事實是整個地球的能源方案與能源組合,造成了這樣的結果,這是系統的效應。同樣是系統效應:全球,或限縮一點,只談歐洲甚至冰島或希臘的金融、經濟與社會災難,引發的卻只是美國銀行界裡大約500人而已。
然而,這位提問者沒有感受到這些系統效應,而且不稱之為災難。我們簡直是徹底精神分裂了:明知風險的存在,卻沒有意願甚至沒有能力,去嘗試至少逐漸擺脫明顯可能危害部分人類的模式。藉由保護過度的保險──用這個字的所有意思(譯按:法文assurance一字有保險、保障、確信等意義),我們把風險轉移給世上其他地方,或延遲到未來。這是怎樣一種奇怪的保障體系?能確保專業契約上最細瑣的條文被遵守,能規範房子裡面的小漏水,卻不能設計出一種體制,讓生活在核電廠附近的千千萬萬日本人生活無虞!
地緣政治學最好的定義,大概是「強弱權力關係的智慧」,這不只是一門人文科學,正確來說比這還要廣。然而,從金融、經濟、恐怖主義到環境、網路攻擊、信心危機,這種種危機的多樣性、複雜性跟嚴重性,都已超出了這項工具的功能範圍。我希望書中一章接一章的描述,可以展示出新的關連性,以及新的困境。
人類正在改變新的世界狀態
面對將來,能否少點自信,多點謙卑?
2011年6月,我在格陵蘭待了一段時間,探索這個島嶼若真於10年或20年後從丹麥手中取得主權,有何有利與不利之處。我得到的答案很老套也很發人深省。
格陵蘭自治政府能源部長是一位熟知系統效應和環境風險的官員,他申明,在一些有冰山漂流的海域開採石油,技術上是可行的,例如在西海岸的伊盧利薩特(Ilulissat)外海,也就是和加拿大之間的大衛斯海峽中、靠近現有的赫爾菲斯克一號開採區附近。這些鑽油平台利用一個能關閉管線並阻絕壓力的活門,可在遭到突發撞擊時,自動與鑽孔機分離。拖船也隨時在海面上巡守,推開漂近鑽油平台的冰山。總之,照他所說,因為科技已經能夠確保人類跟環境的安全,如今在北極地區開採石油很合理。
對於部長及其顧問們的說法,我並不滿意。科技與創新是部分的答案,但不是全部的答案。近年來,石油跟核能災難已顯示出,這些管理操作上的答案有多麼不足。我再也沒有信心。這是多麼不可思議,因紐特人(屬於愛斯基摩人的一支)是氣候暖化效應的頭號受害者,他們現在卻要開採化石能源,任這些東西因而釋放出來的碳,加速終結他們萬年以來的生活方式。
這種全面的矛盾將不能持久。就如法國冰河學家羅修斯***所寫(Voyage dans l’anthropocène, Claude Lorius, Laurent Carpentier, Actes Sud, 2011),或哲學家塞爾(Michel Serre)以另一種方式所指出的,我們已進入「人類世」,也就是說人類這個物種已成了一種地質力量,正改變地球的演化進程。
時間,還會站在我們這邊嗎?
歷史是我們創造的
最後,提到法國人的士氣,並不好,如果可以這樣一概而論的話,對我們許多人來說,未來已不再是一片光明,甚至沒有希望。愈來愈多的人因為認命,放任自己陷入無力感之中,無所作為。太大了、太遠了,太遲了。漸漸地,我們對歐洲失去信心,甚至也對法國失去信心。
法國這個懷舊的古老國家,總是對遭遇感到不滿、對未來感到不安,只有處在地理和文化中心集權化的情境中才感到放心。當我們的世界形成更密切的網絡,當地球人口突破70億大關,其中有50億人使用行動電話、20億人使用網際網路、10億人出國旅遊、2億5000萬人移民,我們仍然無法處理異族相處的問題。法國人過去一直被寵壞了,在今日的世界還是如此,以致猶豫不決,無法面對巨變中、重組中的世界。外交官們說,法國的地位不會動搖;但那也要靠更多的信心,少點妄自尊大。
全球性的環境危機令我們憂心忡忡;報刊的大標題斬釘截鐵地警告著「人口炸彈」、「伊斯蘭的陰謀」、「中國的全球戰略」,令我們不安;我們被恐懼所魅惑,或者說,是被販賣恐懼的人所魅惑。害怕新移民、害怕中國的投資、害怕伊斯蘭,又怎麼會不害怕阿拉伯國家的民主革命呢 ?
這樣的姿態是說不過去的,至少在道德上是如此。要如何拿這般論調說給現在20歲的人聽?這是多麼短視!多麼封閉!對於教師跟他們的核心角色又是多麼缺乏信心。難道,就像法國作家瓦樂希(Paul Valéry)在100年前所預告的,「世界結束的時代」再度來臨?我一點也不相信。一切都是開放的,一切都在眼前,一切都才開始。
這樣說,並不是要否認我們遇到的問題很嚴重,也不是要否認全球性的權力關係和其破壞性。但每一個後續的世代都堅信先前的時代比較單純,每一個繼起的世代也都相信他們陷入危機。法國社會學家阿隆(Raymond Aron)不就說過,穩定的感覺都屬於過去?因此我要把「危機」這個詞拿掉,以「變易」代之,因為我們沒有道理認為,未來的世代無法找到將伴隨他們而來的出路、創新乃至道德價值。
這本書無意窮盡一切,但是在解析每一個現象的時候,也希望提醒大家,沒有任何事情已成定案,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都具有行動能力。歷史是我們創造的!
【前言】 世界巨變中,如何改變看懂世界的方法?
片段訊息,我們如何看出全面?
多方評估下,我決定跟「未來學與地圖學分析研究室」(Laboratoire d'études politiques et d'analyses cartographiques,簡稱Lépac,一個從事應用研究的民間獨立研究機構,專精於國際關係。提供前瞻思考、操作分析和目的性教學)的團隊合作編寫,一本從地圖看懂地緣政治(編按:以地理因素為基礎,進行分析經濟、社會、外交、歷史、政治等層面)的全書。
在為世界各地的企業主管或大學師生進行數十場演講或研習後,我發現,人們很難把發生在各地和眼前的...
目錄
【前言】世界巨變中,如何改變看懂世界的方法?
第一章 西方和強權說再見,亞洲成為世界要角?
舊有強權,西方早已日落
美國,依舊強權不墜?
嚴峻考驗下整合的歐洲
尋求影響力的俄羅斯
勢力受阻的日本
中國,來勢洶洶的全球強權
印度,務實的強權
巴西,未來的強權
變動中的非洲
沸騰的地中海
東南亞,戰略性區域
第二章 經濟帶來的權力關係,誰獲得最大的勝利?
哪些國家變有錢?哪些國家變窮了?
布雷頓森林協定後,誰來插手全球管理?
不受限的全球貿易,中國賺很大
貨幣戰爭
避稅天堂,世界金融的地獄
第三章 預支的地球,誰該負最大的責任?
生態足跡與不斷超支的地球
陸與海之間:令人垂涎與受到威脅的資源
能源,完全無法逃避的問題
氣候的變化,正在失控?
第四章 沒有消失的戰爭,資源、領土、政權與自由……
戰爭的晴雨表,各有不同
無止盡的以巴衝突
阿富汗30年戰火,何時停止?
阿拉伯人民的春天
印度的納薩爾派游擊戰
薩赫勒,新的灰色地帶
核子擴散,無法阻止的態勢?
海中插旗,你爭我奪的海主權
第五章 人類的安全,從擺脫貧窮、性別、刑罰……
貧窮的重擔
全球性的社會不安
人人都能擁有良好健康的一天?
教育,解放不平等的良藥
文盲,二十一世紀的災難
女權,一條漫漫長路
廢除死刑,是不可擋的趨勢?
國際犯罪,誰來管?
第六章 世界正在移動中
移民與放逐的人口移動
二十一世紀的難民面貌
一推即倒的城牆
第七章 混雜世界,無法釐清的界線
世界宗教地圖
文化流動在一致與多元間
美味的疆界
一種普世的世界遺產?
體育競賽,一場國王的遊戲
法語,一個戰利品
第八章 地緣政治的新空間
貧民窟,21世紀城市的前景?
北極區的新未來
不平靜的虛擬世界
知識,力量的賭注
【前言】世界巨變中,如何改變看懂世界的方法?
第一章 西方和強權說再見,亞洲成為世界要角?
舊有強權,西方早已日落
美國,依舊強權不墜?
嚴峻考驗下整合的歐洲
尋求影響力的俄羅斯
勢力受阻的日本
中國,來勢洶洶的全球強權
印度,務實的強權
巴西,未來的強權
變動中的非洲
沸騰的地中海
東南亞,戰略性區域
第二章 經濟帶來的權力關係,誰獲得最大的勝利?
哪些國家變有錢?哪些國家變窮了?
布雷頓森林協定後,誰來插手全球管理?
不受限的全球貿易,中國賺很大
貨幣戰爭
避稅天堂,世界金融的地獄
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