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野狼與小紅帽的故事,你聽過多少遍?集結大野狼的失敗心得,藉由各種小故事,告訴你人生中的大道理!
※生命的真諦,惟有投身生活才能獲得;故事開智,開啟你心靈裏的點點靈犀。本書將指引你走出生命的迷局,幫助你破解命運的玄機。
懂得做人的道理,大野狼也可以打敗小紅帽!
記取挫敗的教訓,大野狼也可以不再是輸家!
從失敗中領悟,從經驗中學習,
大野狼終於扭轉命運……
大野狼與小紅帽的故事,你聽過多少遍?
「三隻小豬」中的大野狼為何落荒而逃?
「七隻小羊」中的大野狼為何下場悲慘?
童話故事中的大野狼為什麼總是失敗的範本?
本書集結大野狼的失敗心得,
藉由各種小故事,
告訴你人生中的大道理,
讓你不再重蹈失敗的覆轍。
生命的真諦,惟有投身生活才能獲得;
人生的奧秘,惟有認真實踐才會發現。
故事開智,開啟你心靈裏的點點靈犀;
智慧點燈,點亮你生命中的段段精彩。
本書將指引你走出生命的迷局,幫助你破解命運的玄機。
作者簡介:
舒天,知名作家,著有多本暢銷企管財經及勵志類叢書。對人生有深刻體悟。他從日常生活中隨處可得的生活小故事及中外名人的實際成功案例,教導你也能簡單領悟人生道理。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一個心直口快的人,只能博得人們的認同,卻不能贏得尊重。一個圓滑世故的人,雖然讓人討厭卻總能保護好自己。——(俄)伊凡‧克雷洛夫
◆朋友越多,人生的路就越寬廣。因此應該多交朋友;但交友時卻要千萬謹慎,因為一旦誤交了小人,將可能會使你的事業血本無歸。——(德)大衛‧赫爾德
◆行動的時候,一定要大膽,如果畏畏縮縮,不敢邁步,那麼,你這一生將只能看著別人享受成功。——(英)威廉‧莎士比亞
◆不要懼怕挫折,因為挫折的背後往往跟隨著幸運女神;只要你正視挫折,就可能從中窺見她的身影。——(法)享利‧巴爾札克
名人推薦:◆一個心直口快的人,只能博得人們的認同,卻不能贏得尊重。一個圓滑世故的人,雖然讓人討厭卻總能保護好自己。——(俄)伊凡‧克雷洛夫
◆朋友越多,人生的路就越寬廣。因此應該多交朋友;但交友時卻要千萬謹慎,因為一旦誤交了小人,將可能會使你的事業血本無歸。——(德)大衛‧赫爾德
◆行動的時候,一定要大膽,如果畏畏縮縮,不敢邁步,那麼,你這一生將只能看著別人享受成功。——(英)威廉‧莎士比亞
◆不要懼怕挫折,因為挫折的背後往往跟隨著幸運女神;只要你正視挫折,就可能從中窺見她的身影。——(法)享利‧巴...
章節試閱
哲理一 外圓內方,才是做人的王道
一個人有鋒芒也有魄力,在特定的場合裏顯示一下自己的才華,有時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如果太過份,不僅會刺傷別人,也會誤傷自己。
【哲理點燈】
在紛繁複雜的人際關係中,如果鋒芒畢露,稜角太強,不但會挫傷別人,也會傷害自己,即使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人,也會過早地埋沒自己的才華,而不能為社會做更多的事。
外圓內方是處事中最經典的哲理。人無論處在何種地方都喜歡聽讚揚之詞,即人人都希望得到社會的承認,這是人之常情。會為人處事者,此時必然謹慎自重,適當藏其鋒芒,而不使其鋒芒畢露。對於別人,即便覺得別人幹得不好也不會妄加指責;那些忠直之人,此時也許要實話實說,這就讓人覺得你太過莽直、鋒芒畢露了。
過分外露自己的才能,只會招致別人的嫉妒,導致自己的失敗,無法達到事業的成功。更有甚者,不僅因此失去了前途,還會累及身家性命。有才華不可鋒芒畢露,對他人不可過於耿直地指責和批評,這便是內方外圓。
內方外圓並不是要違背人格去圓滑地做人,而是要你在堅持原則的前提下講究說話的藝術和方式,這樣既可以表明自己的見解,達到自己的目的,又不會傷害別人,也保護了自己。
「內方外圓」總括修身處世之要義。「方」是原則,是目標,也是本質;「圓」是策略,是途徑,也是手段。總之,萬變不離其宗,「圓」是萬變,「方」是宗。
【故事開智】
※故事1.恃才驕傲終招禍
曹操造了一個花園,自己親自去看,看完後一言不發,在門上寫了一個「活」字走了。別人都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丞相府的主簿楊修說:「門內有活,是個闊字,丞相嫌園門闊了。」於是又重新修園門,曹操得知是楊修教的,心裏有點芥蒂。
又有一次,塞北送了一盒酥來,曹操寫了「一合酥」在上面。放在盒子上。楊修看見後,就和大家把這盒酥分吃完了,曹操問他為什麼這麼做,楊修回答說盒上寫了「一人一口酥」,曹操又不太高興。
曹操怕人暗中加害他,吩咐左右說自己夢中好殺人,要是自己睡著了,不要靠近。一天,曹操在白天睡大覺,故意把被子蹬在地上。一個內侍取被給他蓋上,曹操躍起,拔劍殺了這個內侍。醒來之後,假裝不知道,厚葬內侍。楊修說了一句:「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在夢中耳!」這下更引起了曹操的不快。
曹操想立曹植為世子。曹丕聽說之後,便偷偷請吳質入府密謀,想用大竹筐蓋上絹布把吳質抬入府中。由於曹操不喜歡兒子和官員結黨,楊修聽到這個消息後,就來告訴曹操。曹操派人在曹丕府門前偵察。
曹丕聽了這個消息後,就真用竹筐裝了絹布抬入府中,偵察的人回報曹操,曹操以為楊修誣告曹丕,心裏越發討厭他。
後來,曹操又想試一試曹丕和曹植的才幹,叫兩個人奉令出城門,曹丕先去,被曹操密令看門官擋住,曹丕只好回來。
曹植事先問了楊修才出門,看門官依舊攔擋,曹植大喝道:「我奉了命令,誰敢阻擋?」一刀把看門官給宰了,曹操據此認為曹植勝於曹丕。有人密告曹操說是楊修教的,曹操心中更是忌恨楊修。
建安二十年(西元二一五年),曹操出兵與劉備爭奪漢中,不能取勝。一天吃飯,曹操看見雞湯中的雞肋,便用「雞肋」做了口令。曹操當晚暗中巡營,看軍士收拾行囊,就問何故,眾軍說是楊修說的。曹操大怒,把楊修找來問話。楊修解釋說,雞肋食而無味,棄之可惜,這才推斷出丞相有回軍之意。曹操一氣之下,命人把楊修推出去殺了。
【人生感悟】
古語道: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行高於眾,人必非之。一個人即使聰明過人也要注意收斂,這才是明智的處世之道。楊修不諳此道,終遭殺身之禍。
※故事2.切莫喧賓奪主
蕭何在滅楚興漢的事業中立有大功,劉邦將他排在功臣之首。後來韓信被誣為謀反,當時劉邦率兵出征在外,是蕭何為呂后設計除掉了韓信。蕭何由此從丞相提升為相國,封地增加了五千戶,還給了五名士卒做他的警衛。朝中大臣無不向他表示祝賀,只有一個叫召平的秦朝遺老獨去致哀,對蕭何說:
「你不日將有大禍臨頭了,如今主上風餐露宿轉戰於外,而足下坐鎮京師,並未立有戰功,主上之所以給你增加封地,設置衛隊,是由於韓信剛剛謀反,主上對你心存懷疑,以此加以籠絡,並非是對你的寵信。請足下讓出封賞不要接受,並將自己的家產拿出來資助前方軍隊,主上必然高興。」
蕭何認為他說的十分有理,依計而行,劉邦果然十分高興。
又過了一年,英布謀反,劉邦又一次率兵出征,卻從前線一再派回使臣到京師打聽蕭何在幹什麼。蕭何以為皇帝出征在外,便盡心盡責地安撫百姓,籌備糧草,輸送前線,如同他多年來所做的那樣。又有人對蕭何說道:
「足下不久將有滅族的大禍了。足下如今位為相國,功列第一,官不可再升,功不可再加,可足下自入關中十幾年來,甚得民心。如今主上派使臣來打聽足下的情形,是擔心足下名聲太大,對他構成威脅。足下何不到處壓價買田,高利放債,使民有怨言?只有如此,主上才會對你放心。」
蕭何聽從了他的意見,並這樣做了,劉邦果然十分高興。當劉邦班師回朝時,老百姓紛紛攔路上書,狀告蕭何,劉邦一點也不怪罪蕭何,反而將老百姓的狀紙交給蕭何,笑著對他說:「你自己處理吧!」
【人生感悟】
臣子一旦功高蓋世,必招之大禍,這樣的臣子,打江山時尚可利用,坐江山時就一定會被除掉,以解除主上的心頭大患。因此,聰明臣子大多小心收斂,以防喧賓奪主。
哲理二 大野狼該如何反敗為勝
「進」與「退」都是處世行事的技巧。為人處世要精通時務,懂得「激流勇進」和「激流勇退」的道理。
【哲理點燈】
該進則進,該退則退,是智者的表現。如果該進的時候不敢進就會失去機會,導致遺恨終生;該退的時候不能勇退,則會引來麻煩,甚至禍害。
關於進退之術,古人多有闡發,像「進一步山窮水盡,退一步海闊天空」,「以退為進,以進為退」,如此等等。
然而,這些「金玉良言」卻總是被相當多的人忽略了,當作了「耳邊風」,這究竟是因為什麼呢?
一般說來,不外乎有這樣兩種原因。一種是身處逆境之人雖能識之,但不能做;另一種是身處順境之人雖能做之,但不能識。
身處逆境,思量最多的就是如何能擺脫眼前不利局面,力爭早日振作起來,因此,他們腦子裏縈繞最多的便是這一句:「進一步山窮水盡,退一步海闊天空」,但思來想去,總覺得自己背水一戰,無路可退。他們是到了懸崖的邊上,只能向前邁進,而結果,依然是落了個「山窮水盡」的地步。
相反,身處順境的人,考慮最多的,則是如何抓住眼前一片大好局面,進一步擴大自己的勢力和影響,「好風須借力,送我上青天」,正處於人生得意的金字塔尖,儘管也時時有「高處不勝寒」的感覺,但是,他們當中又有幾人能想到「退」之一字呢?他們有的是退的資本,可是,他們沒有人能認識到進退之術,因此擱淺了。
人生中的進退之術,須把握住兩個方面,一是乘機而進,抓住時機,進要堅決,不可患得患失;二是遇變則退,保全自己。退要果斷,不可猶疑不決。無論是進還是退,其關鍵是要根據實際情況量力而行,「貪」與「疑」都是其中大忌。
【故事開智】
※故事1.勇於跳出是非之地
滅吳之後,越王勾踐與齊、晉等諸侯會盟於徐州(今山東滕縣南)。當此之時,越軍橫行於江、淮,諸侯畢賀,號稱霸王,成為春秋戰國之交爭雄於天下的佼佼者。范蠡也因謀劃,官封上將軍。滅吳之後,越國君臣設宴慶功。群臣皆樂,勾踐卻面無喜色。范蠡察此微末,立識大端。他想:越王勾踐為爭國土,不惜群臣之死;而今如願以償,便不想歸功臣下。常言道:「盛名之下。難以久安。」現已與越王深謀二十餘年,既然功成事遂,不如趁此急流勇退。想到這裏,他毅然向勾踐告辭,請求隱退。
勾踐面對此請,不由得浮想翩翩,遲遲說道:「先生若留在我身邊,我將與您共分越國,倘若不遵我言,則將身死名裂,妻子為戮!」
政治頭腦十分清醒的范蠡,對於世態炎涼,品味得格外透徹,明知「共分越國」純係虛語,不敢對此心存奢望。他一語雙關地說:「君行其法,我行其意。」
事後,范蠡不辭而別,帶領家屬與家奴,駕扁舟,泛東海,來到齊國。范蠡逃出了是非之地。
【人生感悟】
范蠡的不辭而別,說明他對伴君為臣的做人之道熟知在胸,說明他深知勾踐的為人,只能與他共苦,不能與他同甘。急流勇退,求得後半生的平安,誠為明智之舉。
※故事2.狼和狐狸的不同抉擇
老虎、狼和狐狸牠們一起出去打獵,捕獲了一頭羚羊、一隻野鹿和一隻兔子。老虎問狼:「這些獵物應該怎麼分配啊?」
狼想都沒想就回答說:「公正的方法就是:羚羊歸你,野鹿歸我,兔子給狐狸。」
老虎聽了,舉起爪子,就把狼抓死了。於是牠又問狐狸:「獵物應該怎麼分配啊?」
狐狸想都沒有想,馬上回答道:「公正的方法是:羚羊可以作為您的美食,野鹿可以成為您的佳餚,而兔子可以成為您的點心。」
老虎非常滿意狐狸的回答,說:「你怎麼這麼聰明,是怎麼知道這個答案的?」
狐狸回答說:「你抓死狼的時候,我就知道答案了!」
【人生感悟】
常言道「好漢不吃眼前虧」。但有時卻正是「好漢要吃眼前虧」。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所以,當碰到不利的環境時,千萬別逞一時血氣之勇,寧可吃眼前虧,對今後會大有好處。
哲理一 外圓內方,才是做人的王道
一個人有鋒芒也有魄力,在特定的場合裏顯示一下自己的才華,有時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如果太過份,不僅會刺傷別人,也會誤傷自己。
【哲理點燈】
在紛繁複雜的人際關係中,如果鋒芒畢露,稜角太強,不但會挫傷別人,也會傷害自己,即使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人,也會過早地埋沒自己的才華,而不能為社會做更多的事。
外圓內方是處事中最經典的哲理。人無論處在何種地方都喜歡聽讚揚之詞,即人人都希望得到社會的承認,這是人之常情。會為人處事者,此時必然謹慎自重,適當藏其鋒芒,而不使其鋒芒畢露。對於別...
作者序
前言
不論是「七隻小羊」還是「三隻小豬」,或是「小紅帽與大野狼」,在許多的童話故事中,大野狼總是扮演著失敗者的角色。這一方面固然是人們對大野狼一向沒有好感,另一方面,也代表著弱小者一樣可以利用聰明智慧戰勝強者。
由中外勇於創新、善於思考的學者所創作的、充滿了令人警醒、啟人反思的奇妙故事,字字珠璣、富有哲理,為我們打開了一道獨特的人生風景,讓我們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為我們奉獻一泓幽深的哲理清泉,幫我們開啟生命的智慧靈光。
書中以人生哲理為核心,利用一個個奇妙精彩、感人生動的人生故事,分別向讀者闡述了為人處世各方面的人生哲理。書中所採擷的中外故事,以生動的筆觸,細膩的情感,深邃的內涵,精彩的敘述,深深地打動和強烈地感染著我們,對激勵我們的人生,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啟迪著我們以自信的火花點燃生命的聖燈,以智慧的力量鼓起奮鬥的勇氣,讓生命的價值在人生追求中完善體現,在人生奮鬥中贏得精彩。
奇妙又富含哲理的小故事,正蘊藏著無窮的人生大智慧,端看你是否能從中領悟了。
處世的哲理——亦方亦圓,直屈相濟
一個心直口快的人,只能博得人們的認同,卻不能贏得尊重。一個圓滑世故的人,雖然讓人討厭,卻總能保護好自己。——(俄)伊凡‧克雷洛夫
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時退讓一步,反而是前進一步的最好策略——(英)托‧富勒
生活中有些人快人快語,有啥說啥,口無禁忌,嘴無遮攔。假如在一個熟悉的環境裏,大家彼此很瞭解,知道這是你的個性,可能這還算你的可愛之處。假如在陌生之地不熟悉你的人中,不分場合地點,不分談話對象,一律心裏想什麼就說什麼,這是萬萬不可以的。由於多方面的原因所限,你不能保證你想的都對、說的都對,而且聽話人的接受能力也不同。不分青紅皂白、不講究方式方法的直言快語,往往會帶來不良後果。
心口一致固然好,但在社交中還是要略為謹慎,該直則直,該屈則屈。比如批評別人時,即使需要直接提出批評時,也應講究方式方法,講究批評的語氣、聲調,站在關心愛護的角度,抱著與人為善的態度,讓對方理解你的批評是真為他好,從而引起他發自內心的自我批評,這樣才會起到批評的作用,收到好的效果。控制不住不當之言的人,只能說是修養不夠。有的人工作辛辛苦苦,能力也不比別人差。可就是得不到主管的器重和同事的擁護,究其原因就差在那張嘴上,正是「一黑遮千白」。有的人工作上雖然能力弱一些,但言談舉止都很得體,當說則說,不當說從不多言多語,因而頗有人緣。
學會處世做人,就要掌握如社交中直與屈的辯證關係,掌握好說話的分寸和辦事的尺度。
前言
不論是「七隻小羊」還是「三隻小豬」,或是「小紅帽與大野狼」,在許多的童話故事中,大野狼總是扮演著失敗者的角色。這一方面固然是人們對大野狼一向沒有好感,另一方面,也代表著弱小者一樣可以利用聰明智慧戰勝強者。
由中外勇於創新、善於思考的學者所創作的、充滿了令人警醒、啟人反思的奇妙故事,字字珠璣、富有哲理,為我們打開了一道獨特的人生風景,讓我們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為我們奉獻一泓幽深的哲理清泉,幫我們開啟生命的智慧靈光。
書中以人生哲理為核心,利用一個個奇妙精彩、感人生動的人生故事,分別向讀者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