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享受著電腦的豐富與便利時,是否曾想過以下情況:
如果我們停止塑造科技,反而讓科技定義我們,世界會變成什麼光景?
電影《駭容任務》的劇情是否可能發生在現實生活中?
無限商機的雲端運算操縱了金融市場的遊戲規則?失控的金融工具卻造成了2008年的金融海嘯?
傑容‧藍尼爾(Jaron Lanier)是自1980年代開始活躍的矽谷願景家,也是最早預測全球資訊網會為商業和文化帶來變革的先鋒之一。網路問世超過二十年後的今日,他寫了他的第一本書。不管網路對我們生活的影響是好是壞,他都在書裡提出發人深省的觀點。
藍尼爾探討由思慮不周的數位設計衍生而來的科技和文化問題,並提出警告:我們的金融市場以及諸如維基百科、Facebook和Twitter等網站,正在提升網路暴民和電腦運算法的分量,並淡化個人智識和判斷的地位。藍尼爾也指出:
◎ 1960年代的反政府偏執心態如何影響了網路世界的設計,造成網路言論裡的霸凌和瑣碎化。
◎ 檔案分享如何扼殺藝術家中產階級。
◎ 「癡迷」於科技的執念,如何成為重量級科技人的動機。
◎ 人本主義科技為什麼有其必要。
本書爭議不斷、精采生動,是一位特別有資格評論科技如何與文化互動的作者對個人最深切的捍衛。
作者簡介:
傑容‧藍尼爾Jaron Lanier
計算機科學家、作曲家、視覺藝術家和作家。他目前擔任微軟的平民學者以及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創業與科技中心的駐校學者。
藍尼爾被稱為虛擬實境技術之父,虛擬實境這個名詞也是他所創。他領導的團隊,為沉浸式虛擬實境應用軟體開發出最早廣為運用的軟體平台架構。2009年,他獲機電暨電子工程機構頒發終身事業獎(Lifetime Career Award),以褒揚他對這個領域的貢獻。
藍尼爾於2006年獲頒紐澤西科技研究院的榮譽博士學位,他是2001年卡內基梅隆大學華生獎(Watson Award)得主,也是2005年尖端運算獎(Edge of Computation Award)的冠軍參賽者。
各界推薦
媒體推薦:
◎《紐約時報雜誌》2010年度十大非文學類好書
◎《紐約時報》2010年度十大好書
◎ 美國《商業週刊》、《紐約時報》、《新聞週刊》、《經濟學人》、英國《衛報》媒體專文報導
◎Amazon 2010年1月編輯選書
媒體推薦:◎《紐約時報雜誌》2010年度十大非文學類好書
◎《紐約時報》2010年度十大好書
◎ 美國《商業週刊》、《紐約時報》、《新聞週刊》、《經濟學人》、英國《衛報》媒體專文報導
◎Amazon 2010年1月編輯選書
章節試閱
以運算雲端為基礎而蔚為潮流的經濟學、科學或文化進程會超越需要人類理解的舊方法嗎?不會,因為運算雲端的內容只有在人類理解時才得以存在。
零碎片段的解放文化屏息等待科技在未來實現奇異點或其他想像事件,得到勝利。可是,幾個大致通過杜林測試、降低人類位格的例子已經出現。西洋棋就是其中之一。
西洋棋賽具備罕見的特質組合:規則容易理解,但棋藝難以臻至爐火純青之境;最重要的,精益求精的壯志似乎永遠不退流行。人類棋士屢創新高境界,然而沒有人宣布自己已經攀越巔峰。
電腦和西洋棋可謂系出同宗。兩者都脫胎自戰爭工具。西洋棋以戰役模擬起家,是一門鬥心鬥智的軍事戰術,其設計淵源甚至更悠遠流長,可以追溯至我們習於權勢位階和宗族競爭的悲傷動物祖先。
無獨有偶,現代電腦的開發是為了引導飛彈和破解軍事密碼。不管文明架構怎麼消毒或抽象化,西洋棋和電腦都是暴力這股自然世界演化驅力的嫡子。競爭的驅策力在計算機科學及西洋棋裡都清晰可見,兩者的結合讓人血脈賁張。
西洋棋之所以讓計算機科學家著迷正是因為人類難以精進棋藝。在科學家眼中,人類大腦不斷進行一些看起來艱鉅無比的任務,如理解語句,然而世界上沒有語句理解巡迴賽,因為我們覺得這項工作易如反掌、稀鬆平常。
同理,電腦也一樣讓我們著迷又沮喪。孩子就能學習設計電腦程式,但即使是頂尖的專業好手,設計出優良程式也是極為困難的事。即使電腦的潛能顯而易見,我們卻心知肚明,人類還沒有想出最好的程式。
但這些都不足以解釋「深藍」(Deep Blue)在1997年5月打敗世界西洋棋冠軍蓋瑞.卡斯帕洛夫(Gary Kasparov)時,大眾所流露的強烈焦慮。這股情緒反應是網路第一次對大眾文化產生重大影響時的翻版。姑且不管舊媒體的炒作,大眾的反應顯然真實而深刻。千年以來,西洋棋大師是最高境界、最精緻智慧的表徵,現在一部電腦卻能把棋下得比棋藝最出神入化的血肉之軀還要好。
很多言論觸及人類是否仍然獨特,還有電腦是否就要和人類平起平坐。時至今日,這類事件已經不再是新聞:我們的頭腦不斷受到人工智慧思考方式的轟炸,以至於讓這些事聽起來像是可信服的舊聞。然而,從人工智慧的角度勾勒這個事件並不適當。這起事件大致是一支計算機科學團隊打造了一部高速機器,針對在西洋棋比賽裡如何選擇下一步這個問題,推論出一套更好的闡述方法。締造這項創舉的是人,不是機器。
深藍團隊主要勝在思維的清晰和細緻。電腦要打敗人類西洋棋冠軍,必須結合以下兩方面的進步:原始硬體功能的提升,還有提高軟體中西洋棋賽決策的思路複雜度及清晰度。因為這樣的雙重因素,事前難以預測電腦會拿下那年的勝利,但這並非意外事件。
要是深藍團隊沒有那麼精通軟體問題,電腦仍然可以純粹靠著強大功能在日後登上世界冠軍寶座。因此,思考點不是會下棋的電腦能否打敗棋藝精湛的人類西洋棋士,而是程式設計精湛度在這場勝利裡的分量。深藍早於原本應該的時間取得勝利,這是程式設計精湛度贏得的一分。
不過,大眾對卡斯帕洛夫挫敗的反應,留給計算機科學圈一個重要問題。把電腦描繪成聰明或類似人類,有助益嗎?這個形象澄清或模糊了電腦在我們生活裡的角色?
電腦被想像成具有智慧,但事實是人類拋棄了事物的某些層面,迴避思考電腦的盲點。以這場深藍對戰卡斯帕洛夫的賽事來說,西洋棋本身就具有多重面向。
西洋棋有一面有點像玩撲克牌:散發自信,用眼神壓倒對手。即使「玩」撲克牌程式比下西洋棋程式容易編寫,撲克牌這種比賽其實偏重人際間細微的非語言溝通,如虛張聲勢、隱藏情緒、理解對手心理並知道如何見招拆招來下注。隨著深藍的勝利,抽象的演算法層面得到的重視已經遠壓過西洋棋的撲克牌層面。但諷刺的是,卡斯帕洛夫慘敗的徵結正是棋賽的撲克牌層面。
卡斯帕洛夫似乎讓自己被電腦下了蠱,即使是在他有時展現出擊敗深藍的能力之後。要是他能像一個人類棋士參賽,運用和深藍一模一樣的路數選擇技巧(或至少像1997年的深藍),他很可能就會贏得棋賽。可是,卡斯帕洛夫卻鐵青著臉,一幅疑神疑鬼的樣子,但事實上根本什麼事也沒有。雖然這項比賽原來不是為了做杜林測試,最後卻變成杜林測試,而卡斯帕洛夫被愚弄了。
一如我之前指出的,人工智慧觀念討喜特質的心理投射,原本只在電腦程式,現在卻轉移到另一個標的:電腦結合群眾的架構。1999年,有一群像維基百科一樣組織起來的人,其中包括西洋棋冠軍,在一項名為「卡斯帕洛夫與世界大對戰」的線上遊戲裡聚集,扮演卡斯帕洛夫的角色。這一次,卡斯帕洛夫贏了,雖然許多人認為這只是因為群眾起內鬨,自相殘殺。我們科技人員對於假裝人類已經過時這個儀式,怎麼也不嫌膩。
把智慧歸給機器、一堆零碎片段或其他電腦迷神明,讓事實變得模糊,而非清晰。當人們得知電腦具有智慧,往往會改變自己,讓電腦運作看起來更具效益,而不是要求把電腦改得更實用。人已經傾向包庇電腦,遇到難用的數位裝置或網路服務時就責怪自己。
把電腦視為有智慧、自動化的個體,後果就是工程設計程序的本末倒置。我們如此尊敬我們自己的設計,代價實在高到付不起。
以運算雲端為基礎而蔚為潮流的經濟學、科學或文化進程會超越需要人類理解的舊方法嗎?不會,因為運算雲端的內容只有在人類理解時才得以存在。
零碎片段的解放文化屏息等待科技在未來實現奇異點或其他想像事件,得到勝利。可是,幾個大致通過杜林測試、降低人類位格的例子已經出現。西洋棋就是其中之一。
西洋棋賽具備罕見的特質組合:規則容易理解,但棋藝難以臻至爐火純青之境;最重要的,精益求精的壯志似乎永遠不退流行。人類棋士屢創新高境界,然而沒有人宣布自己已經攀越巔峰。
電腦和西洋棋可謂系出同宗。兩者都脫胎自戰爭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