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利軌道小開學python枡野俊明比爾蓋茲黃仁勳楊双子吉本芭娜娜獨裁者聯盟AI工作術臺灣民族主義東京都同情塔手機成癮張忠謀最透明的故事讀冊選讀讀書共和國75折起
暫不供貨

走一條人少的路:獨立記者寫給共同生活在這個島嶼的你我──空氣、水和土地(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朱淑娟

出版社: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6-05-27

ISBN/ISSN:9789869310390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320

書況:良好

備註:無畫線註記

書況影片(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暫不供貨
文字字級

2009年,一個大報記者在媒體業不景氣的縮編計畫裡,
她被迫離開「機構記者」工作;
2010年,她以「獨立記者」之姿,一口氣拿下三座具份量的
「卓越新聞獎」與「曾虛白新聞獎」。

她,是獨立記者朱淑娟。

十七年來,朱淑娟的獨立報導之路見證了公民社會的覺醒,
走過「十年大旱」、「要命的空氣」,我們不能只看重經濟發展思維,
而忽略了環境永續與生存正義。

讀她的報導,縱使在最陰暗的角落,
都有著一群無私無我、為正義付出行動的人──隱姓埋名或無懼曝光──
一同參與為台灣未來而奮鬥的熱情。
朱淑娟讓環境議題不再是冷冰冰的數字與抗爭,她筆下有官員、學者、農民、環團……,
是一群與你我共同生活在島嶼的手足──這當中沒有旁觀者。

「沒有你的支持,我不可能來到這裡。我要向你致上一百萬個謝謝。」她說。
「然後遙望遠方微弱的亮光,繼續前行。」


延伸閱讀:
我們的河
為土地種一片希望
第六次大滅絕
沒有果實的秋天

作者簡介:

朱淑娟

記者生涯十七年,前十年在《聯合報》,後七年做獨立記者,成立「環境報導」(greennews.tw),致力於環境新聞深度報導,並為國內多家重要媒體撰稿。

2010年以中科三期、中科四期、南部水資源(與公視合作)報導獲得三座「卓越新聞獎,2015年再以「大旱望雨」報導獲得第四座卓新獎。期許自己以報導做為社會參與的方法,搭起溝通橋樑、促進社會進步。

各界推薦
得獎紀錄:收錄第十四屆卓越新聞獎—平面類專題新聞獎獲獎作品〈大旱望雨 尋找幸福的水台灣〉名人推薦:「不要因為走得太遠,忘了我們為什麼出發。」還記得自己為什麼出發嗎?在媒體崩壞的年代,淑娟某種程度算是一種特殊存在的「物種」,當人人皆曰媒體可罵,她安靜地站穩媒體亦可敬的一個角落。──「風傳媒」總主筆 夏珍

宣稱「還會留在地球」,堅守「環境報導」崗位的朱淑娟,很會寫故事。複雜的議題經她穿針引線,讀者很快可以掌握脈絡,在許多拐彎抹角的地方,又可以看到不少動人的人事剪影,成為繼續閱讀的吸引力。──台灣動物...
顯示全部內容
章節試閱
獲獎的正義

二○一○年十二月我以中科三期的系列報導獲得「曾虛白先生公共服務報導獎」,這似乎讓后里農民相當欣慰。廖明田有一次跟我說,他的孫子在我得獎隔天很興奮地跟他說:「阿公,你們那個抗議有得獎耶」,當時他搞不清楚得什麼獎,後來知道是我得獎,他說起這件事的神采飛揚讓我深受感動。

這個獎也讓曾經參與中科三期的許多人非常振奮,力量之大恐怕連頒獎給我的「卓越新聞獎基金會」都想不到。其中一直以來協助這個案子的靜宜大學生態系教授鍾丁茂來信:「淑娟,妳得獎讓我高興的不得了,苦幹、深入、貼近台灣人民、台灣土地、...
顯示全部內容
推薦序
【序言】穹頂之下,廢水之邊/一個不從屬於任何機構的記者

夏珍

「假如沒有對人的真正的關切,就不能成為記者;假如僅僅停留在對人的關切,而不是對問題的求解上,就不會成為一個好記者。」──柴靜

我不認識柴靜,但早在她的作品《看見》繁體版在台灣出版前,我就讀了這本書的簡體版。當台灣的女主播們動輒犯上「進行一個動作」的「語詞錯誤」,而備受譏嘲時,我非常好奇這個以調查新聞聞名的「小女生」,為什麼能用這麼漂亮的文字書寫她的工作?最重要的,她的文字有疑問、有思考,即便未必有答案,但她對群眾問題的感情完全到位,...
顯示全部內容
作者序
永遠懷抱希望

這本書總共有三部。第一部談我如何從一個科技學院畢業生,變成記者、再變成獨立記者的過程。這之間有機緣巧合,也有自己的選擇。機緣是動力,選擇是關鍵,雖然我們無法左右機緣,但卻可以掌握選擇權。

回想自己這七年來的獨立記者生涯,真的很幸運能夠堅持下來,選擇相信自己,也給自己機會。沒有浪費太多時間在自怨自艾,或指責別人,而是把所有精力都用於處理挫折、甚至超越挫折。當然我們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牽絆而無法自由選擇,但我想請你在可能的情況下,永遠不要放棄選擇權。

歲月匆匆,人生苦短,柴米油鹽、生活中的...
顯示全部內容
目錄
第一部 獨立記者‧環境報導

前言:在獨立的路上
第一章:我做了記者
第二章:成為獨立記者
第三章:從事件中成長
第四章:與故鄉的連結
第五章:獨立工作守則

第二部:天空的顏色‧是國家進步的象徵

前言:仰望藍天
第六章:PM2.5來敲門
第七章:彰化醫生的故鄉守護
第八章:空汙的總量
第九章:汙染之城
第十章:被遺忘的城市
第十一章:共享一口好空氣

第三部 大旱望雨‧尋找幸福的水台灣

前言:大旱望雨
第十二章:十年大旱,缺水的台灣
第十三章:無雨的年代,休...
顯示全部內容
內容簡介
各界推薦
章節試閱
推薦序
作者序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