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傷人最深的一件事,
莫過於被好朋友背叛。
當友誼變質了,該怎麼辦?
要如何尋找、培養正面的朋友關係?美國亞馬遜書店讀者★★★★★推薦
這是一本很實用的書。
幾乎朋友相處的所有問題,
都可以在這裡找到S O P的解答。
――海苔熊
如果你一直對自己的人際關係存有疑問,
絕對要看這本書。
――亞馬遜網路書店讀者
當友誼變質時,有的純粹是莫名其妙地疏遠,有的是令人覺得天崩地裂的背叛,而負面的朋友關係更可能帶來災難,使人生慘淡,讓我們覺得受到傷害,倍感煎熬,連帶影響其他人際關係。
朋友關係是我們人生重要的關係,它不是我們應對家庭、伴侶、職場關係後才面對的「額外」關係。本書探討朋友關係的複雜之處,分析各種不同朋友的行為模式,並探索友情破裂的原因,提出修補或結束友誼的方法,包括:
【朋友要如何定義?你有「好天氣朋友」?還是「壞天氣朋友」?】
本書明確提出朋友關係的四大要素、勾勒健康的朋友關係,還有何人是「假朋友」、網友關係該怎麼面對。
【你身邊有這21種負面朋友嗎?】
書中歸類出21種潛在的惡質朋友,包括「沒斷奶的」、「控制欲過強的」、「過度干涉的」、「吹毛求疵的」等等,幫助讀者覺察與應付負面朋友、如何在交到負面朋友前就認出不適合交往的朋友。
【與朋友建立界限】
明確訂出與朋友相處的方式,清楚地讓朋友知道,哪些人際關係、太個人的議題或情境不要過度干涉,或發表太過分的看法與意見,為朋友的行為設下界限。
【朋友關係為何失敗?】
本書整理出朋友為什麼會傷害彼此的25種原因,包括報復、嫉妒、錢財、鏡像、錯位、罪惡感等等,以及家庭成長背景的因素。
【朋友關係如何挽救?】
本書以評量表確認友誼是否值得挽救,以4大步驟、9種化解衝突的方法與6種心態調整幫助讀者挽救開始走下坡的友誼。
【朋友關係如何結束?】
當一段友誼已演變成災難,或一段友誼已經無法挽救,作者提供和朋友絕交的13個考慮因素、結束朋友關係的7項守則、結束的時機和步驟,以及該如何面對與放下對這段關係的執著。
【職場友誼的潛規則】
要在職場上建立友誼,需先考慮熟識度、信任度與位階等因素,而要避免職場上的朋友說謊、欺騙、在背後捅你一刀,作者提供職場10大要訣保護自己。
【如何交到真正的好朋友?】
本書作者研發一個「友誼適配性測驗」,幫助讀者檢視自己與新認識的朋友,察覺對方是否可能背叛你,或你們往來是否會發展出負面或有害的朋友關係。另外本書也提出11個提升友誼的方式,幫助讀者真正結交到豐富人生的益友。
本書探討了友誼的每一個層面,清楚講解如何結交、培養正面友誼的步驟與訣竅,以及遠離負面朋友的方法、原因和時機。如果你曾疑惑朋友為何背離、傷害或拒絕你,你可以在這本關於友誼的教戰手冊中找到寶貴的知識與建議,一勞永逸解決難題。
作者簡介:
珍‧葉格(Jan Yager)博士,被稱為「朋友關係專家」,是一位社會學家,畢業於霍夫斯特拉大學(Hofstra University),後赴Goddard College就讀犯罪學研究所,取得碩士學位後,獲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預備博士獎學金,於紐約市立大學取得社會學博士學位。
她曾任教於康乃迪克大學、天普大學、新學院、紐約理工學院、聖約翰大學,近期任教於紐約市立大學的約翰‧傑刑事司法學院,著作超過40本,被翻譯為34國語文,其中《誰才是你真正的好朋友》一書已有29國版本。
珍‧葉格博士在美國是公認的人際關係專家,也是電視與廣播節目的常客,曾出席《歐普拉秀》(Oprah)、《觀點》(The View)、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等,現居康乃迪克州。
各界推薦
媒體推薦:
社會學家葉格從1980年代就開始研究人際關係,並撰寫相關論著。這本新書奠基於她的研究成果,再加上180份問卷結果分析,主要探討友誼變質時該如何處理。
葉格認為,成功的友誼具有幾種特徵:信任、誠實、同理心、雙方具有共通點等等,但假如原本互相扶持的友誼開始變質,這些特徵便可能消失。每個人在人生中難免遇上這種情況,朋友可能變得自我耽溺、過度依賴、愛挑毛病,甚至互相背叛;潛在的童年問題,例如極度缺乏自信、手足競爭過於激烈、受父母虐待,很可能導致成年後無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如果你和朋友忠於彼此,願意設法改變不斷消耗友情的負面相處模式,作者在本書提供了幾種相處技巧,此外也教你如何認清一段友誼已經演變成災難,最好就此結束,又該如何確實結束一段關係(如果那位朋友想和你見面,可以試試說「我在忙」),如何在交到負面朋友之前就認出不適合往來的人(例如「有借無還的人」、「愛佔上風的人」),以及如何經營職場友誼(葉格堅信,職場上的朋友還是不要太緊密的好)。如果你正想盡辦法處理一段變質的友誼,這本寶貴的書絕對是你的救星。――(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書評
媒體推薦:社會學家葉格從1980年代就開始研究人際關係,並撰寫相關論著。這本新書奠基於她的研究成果,再加上180份問卷結果分析,主要探討友誼變質時該如何處理。
葉格認為,成功的友誼具有幾種特徵:信任、誠實、同理心、雙方具有共通點等等,但假如原本互相扶持的友誼開始變質,這些特徵便可能消失。每個人在人生中難免遇上這種情況,朋友可能變得自我耽溺、過度依賴、愛挑毛病,甚至互相背叛;潛在的童年問題,例如極度缺乏自信、手足競爭過於激烈、受父母虐待,很可能導致成年後無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如果你和朋友忠於彼此,願意...
章節試閱
人為什麼會背叛朋友?因為人格特質?嫉妒?憤怒?報復?這些都是可能原因。但朋友關係中會發生背叛,還有其他必須考慮的因素,包括當繼續做朋友的希望落空時,想要報復的慾望;或者是自尊低落、無法面對改變――這些只是幾種朋友關係發生背叛的可能原因。有些原因會比較容易察覺、應對,甚至可以扭轉。
試著了解背叛
朋友關係中,什麼時候比較容易發生背叛或傷害對方的情況?關係進展得太快、沒有足夠的訊息交流,或是共同經歷過的情況還不夠多、關係還沒有經受過考驗,都可能讓你一開始就錯看這個朋友。
既然友誼通常都是有相似背景、價值觀的人,彼此建立的關係,所以背叛或傷害也較常見於地位、能力或價值觀差異很大的朋友身上。也許是因為一方對另一方 (或其伴侶、戀人)有愛慕之意;也許雙方都想要同一件東西,但只有一方能得到,例如,因為升遷或工作而導致的朋友背叛。
千萬記住,如果你和朋友的價值觀不同,那麼朋友認為是正面的舉動,就算是為了幫助你,也有可能被你視為傷害、背叛。琳達‧ 崔普似乎就是這麼認為的。她和舊識莫妮卡‧ 陸文斯基的關係,稱得上是二十世紀最有名的朋友背叛案例。
一九九七年,琳達‧ 崔普錄下她與莫妮卡‧ 陸文斯基在電話上聊天的內容,因為她認為自
己的舉動符合朋友與國家的最大利益。陸文斯基在電話上,詳細描述她和當時的總統比爾‧ 柯林頓的男女關係。在雜誌刊登出來的專訪內容中,崔普對訪問她的記者解釋,她對自己背叛朋友的看法:
你這樣說出去,難道不算是背叛了朋友嗎?
我沒有背叛莫妮卡‧ 陸文斯基。我認為不論發生什麼事,總好過被那個手段冷酷的總統虐待。說出真相,可以讓她不再執迷不悟。此外,莫妮卡也不在意隱私,她已經跟十四個人說過了。
專訪最後,記者問琳達‧ 崔普:
如果有人問:「你晚上怎麼睡得著時?」,你怎麼回答?
我睡得很好。我照鏡子的時候完全沒有問題。我對自己的所作所為完全不後悔。再來一次,我還是會做一樣的事,只是會更快更好。
報復與鬥氣
背叛可能是因為感到被人辜負,因此說了或做了某件你和朋友都認為無益於增進友誼的事情。如果朋友間有一方覺得被錯待,或真的有錯待之事,背叛就可能出於報復的動機而發生,成為某種形式的「以牙還牙」。這也印證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如果你想避免背叛,就不要背叛。如果你不想被人說壞話,就不要說別人壞話。
關鍵在於,朋友關係中是否有尚未解決的衝突,導致有人需要透過背叛達到報復的目的?如果這是背叛朋友的動機,你可能無法阻止背叛的發生;但如果想挽救這段友誼,可能要考慮採取本書第五章的建議。
當然,我們會對朋友滿懷憤怒,可能有無數原因,包括嫉妒、眼紅、過度競爭、沮喪與生氣,一旦處理不好,就可能變成憤怒。
誠然,這樣的觀點太過簡化,必須輔以適當告誡:就算你做得無懈可擊,表現得可圈可點,朋友仍可能會有出於報復或怨懟的行為。
背叛、背棄,或傷害朋友的動機,多數時候都出自於個人的背景。雖然你可能無法改變朋友對你的行為,不過了解這些行為,至少能讓你有比較充分的準備,應付背叛或傷害帶來的驚嚇、否認、憤怒,甚至希望報復或反擊的情緒。
雖然約翰‧ 阿莫德奧(John Amodeo)博士在《愛與背叛》(Love and Betrayal)一書中,認為戀人比朋友更常成為報復的根本原因,他的見解仍可以用來解釋朋友間會發生背叛的可能原因:
當我們無力影響他人對我們的關心、看重或認同時,憤怒和報復是常見的反應。我們把這種憤怒當成工具,企圖用以控制他人、要求他們重視我們。如果遭到冷落,報復行動可以保證我們的存在總會被他人察覺,例如盡可能讓那個不知感恩的伴侶日子難過。如果我們不能讓對方對我們有愛,但可以讓對方對我們有別的情緒,例如痛苦或難過。透過撕除他/她的價值和尊嚴,我們的前任就會和我們吃一樣的苦頭。就算這不是我們想要的影響力,但我們知道自己仍有影響力。雖然這種方式效益很短又扭曲,至少我們重掌局勢,覺得自己很重要。
嫉妒與眼紅
儘管少有人願意承認,但嫉妒是破壞性或負面朋友關係背後一個重要的因素,而且多數朋友關係中,或多或少都有嫉妒。嫉妒到什麼程度算過度?朋友關係中的嫉妒,尤其是破壞性或負面朋友關係中的嫉妒,是怎麼形成的?如果朋友嫉妒你的成就,他/她還算是朋友嗎?你可以採取哪些行動,或是可以怎樣趁勢而為,將朋友關係中的嫉妒降到最低?
儘管朋友嫉妒你、你嫉妒朋友,也不必因此自動摒棄你們的朋友關係。就算是非常親密的朋友,有時候也會嫉妒。很少嫉妒彼此,其實說明了你們視彼此為朋友,而不是「其他任何人」。就像某公司的人資主任說:「大家務必要了解,不管人們多關心你或喜歡你,每個人都會有憤怒、嫉妒的感受。你一定要認清,這是他們的問題,不是你的問題。」
想想嫉妒之情從何而來、朋友生活中的哪個部分讓你嫉妒,並試著了解,這些嫉妒的情緒是和你的朋友有關,而不是友誼。
儘管很困難,但請記住,嫉妒和你無關。嫉妒是因為你的成功或成就,在別人心中激起必須要讓你難過的念頭。還有人可能因為你而覺得不滿足、受到威脅,因此很可悲地做了唯一能報復你的事情:批評你、疏遠你、吝於讚美、忽視你,或貶低你的成就,企圖讓你對自己覺得不滿,就像他/她對自己覺得不滿一樣。
你不能改變朋友出於嫉妒或眼紅而對你產生的憤怒。如果只是普通朋友,你還是處理自己的情緒,不要正面回應的好。正面回應可能有副作用,激起報復的慾望。
如果對象是密友或摯友,就值得花時間和力氣正面應對,以化解對方的熊熊妒火,你可以和朋友對話,談談某個特定情境中發生的事情。例如,你可以告訴對方,當你分享加薪或得獎的消息時,對方不是忽略你說的話,就是表現得並不如你預期的那麼熱情。
希望這能幫助朋友討論自己的感受。也許他/她會回說:「我當然為你高興,但這也讓我思索,我自己的人生中到底有什麼成就?」進行這樣的對話,好處就是你的走運以及朋友對此感到的不滿,不再是「我槓上你」的衝突狀態。如果放著不管,衝突可能升高為火力全開的大吵,或甚至更糟的情況,彼此不相往來,原本的朋友漸行漸遠,最後終於友誼結束。
討論這種情形,或許可以協助朋友改變態度和行為;讓潛意識的情緒變成有意識的感受,使雙方可以一起審視、分析、學習,並試著改變這種行為模式。但如果你對朋友說:「你就是嫉
妒。」對方就會回答說:「你別開玩笑了!」你無法強迫一個還沒有準備好的人檢視自己的潛意識行為。否認是強大的防禦機制。你必須決定是否能忽略朋友的嫉妒,繼續維持友誼,因為這和你無關,尤其如果只是暫時性現象時更應該如此。
二十五歲的黛兒選擇忽視終生好友的嫉妒。黛兒和她的摯友一起長大,她形容兩人「情同姊妹」說:「我們從不讓︹她的嫉妒︺影響我們的關係。」她的摯友到底做了什麼?「她總是對我約會的對象口出惡評。」「但事後又會向我道歉,承認她只是嫉妒而已。」
也許是因為朋友能承認自己嫉妒,也許是因為黛兒願意原諒別人的個性,或是兩種因素都有
關,使這段摯友情誼能持續長存。黛兒說:「我學會忽視她的缺點,只看她的優點。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二十五年來都是摯友的原因。」
嫉妒有多常見?我在最近一次朋友關係的調查中發現,回答「普通朋友、密友或摯友是否曾
嫉妒你?」的一百三十六人中 (受訪者共一百八十人),八十五人 (62%)的回答是肯定的,五十一人 (38%)回答「沒有」。回答「有」的人當中,五十六人提供了他們覺得朋友會嫉妒的原因。這些原因大致上可以分為四類:
• 嫉妒自己擁有某些物質或很實際的東西,例如金錢、工作成就、婚姻狀態,或有餘裕旅行。(二十二人)
•嫉妒自己擁有其他人際關係或與其他人 (戀人或其他朋友)相處。(十六人)
•嫉妒別人認為自己比朋友更具吸引力;其中三人的理由與體重有關。(九人)
• 嫉妒自己的人格特質,例如能輕鬆地與人往來、具備天賦、或擁有「善於社交、友善的」個性。(九人)
這四類導致朋友嫉妒的原因說明得很清楚,朋友關係中的嫉妒之情,常是因為其中一方覺得自己不如另一方,或者是其中一方擁有另一方想要的東西――不論這樣的觀感是否與事實相去甚遠。
憤怒
嫉妒、眼紅與憤怒密不可分。在時常導致朋友背叛的強烈情緒背後,就是憤怒:朋友中的一方因為另外一方的緣故,自覺被貶低,因此感到憤怒,雖然另一方可能沒做錯什麼事。感到憤怒的人,通常是沒有將情緒引導回自身,將憤怒轉為正面的行動、從而引發成長與改變,反倒將憤怒投射到朋友身上。你有可能是讓朋友感到嫉妒、眼紅、餘怒難息的那個人,也可能是對朋友感到憤怒的那個人。
我為本書所分析的一百八十份調查中,有三十份是長篇問卷,共有一百零四題。其中很有趣的一題是問:「你對朋友做過最差勁的事情是什麼?」看完三十位受訪者提供的答案之後,我覺得好像可以感受到他們鬆了一口氣,因為終於可以在保密的情況下,分享他們曾經對朋友做過的不公不義之事。藉由回覆問題,他們有機會坦白自己曾做過哪些對朋友不友善的舉動,導致他們多年來一直耿耿於懷。以下是「你對朋友做過最差勁的事情是什麼?」這個問題的一些回覆:
• 「我明知道過量還吃一大堆藥 (這樣講算客氣了),害他都不知道我明天會不會醒過來。」(四十六歲,女性,媽媽)
• 「與他有好感的女生調情。」(二十八歲,男性,卡車司機)
• 「在公開場合嘲笑他們。」(四十二歲,已婚,老師)
回答「你對朋友做過最差勁的事情是什麼?」是一種值得參考的練習,讓你比較了解自己對朋友感受到的怒氣,以及朋友對你感受到的怒氣。
評估你感受到的是否構成友誼中的傷害,也是非常重要的。即使你容忍的傷害行為,其實只是表現憤怒的不當方式,也很少有人知道如何直截了當地表達怒意。相反地,我們「被教導」要避免、排除、嚥下、否認、投射,以及忽視憤怒。如果我們不說出:「我很生氣,」不掌控自己的怒火,和惹我們生氣的人一起化解憤怒,就會發生背叛、傷害。然後,背叛或傷害行為就成了怒氣的替代品。這樣仍然不是直接表達怒意,只是取代而已。
為什麼有人會避免表達憤怒?因為他/她害怕一旦顯露怒意,其他人就會消失、逃開、拒絕自己,不想再和自己在一起。諷刺的是,做出出於憤怒的背叛或傷害行為,因而導致的拒絕,正是一開始大部分人最害怕、不願意表現憤怒的原因。
我們如何脫離這種無盡的循環?如同心理醫師西奧多‧ 艾薩克‧ 魯賓(Theodore Isaac Rubin)在《別讓生氣誤了事》(The Angry Book)中鼓勵讀者,坦然面對憤怒的情緒和話語,是健康、正面的行為。魯賓醫師在最後一章分享了一○三個自問自答的問題,幫助讀者自己檢視憤怒,讓人更了解這種強大但常被誤解的情緒。以下是其中一個問題:
你是否知道,最大的危機,就是毫無所覺、或對自身所覺毫無所知?接受憤怒,等於接受感覺,等於知道自己是誰、扮演什麼角色。
然而,如果是別人生你的氣呢?憤怒讓我們覺得不舒服,立即的反應就覺得怒氣是針對我們個人而來。但在這之前,我們必須先自問:朋友是真的在生我的氣,還是其實是生別人的氣,只是遷怒於我?不幸的是,當有人對我們發脾氣時,我們不會想到要冷靜、仔細地釐清憤怒真正的源頭,而是急於還以顏色,常導致大吵、互相叫罵、口出惡言、(比較溫和的回應是)掛電話,或轉頭走人,甚至從此絕交。
不論是別人對自己的憤怒,還是自己對別人的憤怒,都很少有人了解如何處理憤怒。否認憤怒的情緒,並試著從造成憤怒感覺的關係中脫身,只是治標不治本,沒有觸及問題的根源。不要把憤怒和表達憤怒的人混為一談,試著聆聽憤怒背後的涵義,而不要只注意排山倒海般的恐怖情緒,你就會得到不論就短期或長期而言,對自己、對你的各種關係都有益處的訊息。
因此,如果有人衝著你發脾氣,請自問以下的問題,衡量怎樣回答才理想:
1這股怒意是師出有名的嗎?
2這股怒意是針對我的嗎?還是朋友其實另有生氣的對象,我只是代罪羔羊而已?
3這是我能夠應付的偶發性或慣常性行為嗎?
4我可以幫助朋友冷靜下來,讓彼此以比較冷靜的心態面對朋友的憤怒嗎?
5是否需要其他人介入,幫助我們處理朋友憤怒的原因?
6如果我覺得朋友只是在發洩,而選擇忽略這種情形,對我們的友誼或我自己,是有幫助,還是沒有幫助?
當朋友之間有一方發火,或假設有一方生氣時,你和朋友怎麼應對,對於你們的友誼有多牢靠,是一項極為關鍵的預測參考,就像你和朋友在發生衝突時會如何應對,也是一項可以預測你們友誼堅固程度的指標。
漸行漸遠
• 「我有位老友。最近我發現我們漸行漸遠,跟以前已經不一樣了。我們不再是朋友了――我們當初為什麼會想成為朋友?」
• 「我們在兩家孩子都還在學走路的時候就認識了。她的婚姻當時就不順遂,最後終於離婚;而我的婚姻雖然不算美滿,還是維持了下來。我和她交情很深,曾經幫助她度過離婚的難關。這段朋友關係最後因為三件事情而告終。我覺得我必須做選擇,是要對她以及她(扭曲)的認知維持忠誠,還是對他(我的丈夫)維持忠誠。我選擇了我的先生。我們的友誼維持了十年。」
長久的友誼,只要沒有任何一方感受到維持友誼的壓力,朋友關係往往都能維持數年或數十年。結束友誼時感受到的痛苦與潛藏的絕望,比維持友誼需要的努力更強烈。但是世事難料,也許發生了什麼事情,迫使朋友中的一方或雙方都想好好審視這段友誼,並下定決心要挽救或斷開。
有趣的是,即使多數對長年友誼抱有疑問的人,知道他們當初為何成為朋友,但還是會百思不解,他們的友誼為何、如何能維持得如此長久。不過,漸行漸遠絕對是友誼轉淡、甚至消逝的合理原因。友誼不需要戲劇性或「正式的」句點。你可能希望它逐漸消逝,但在心裡又明確知道,你必須結束這段朋友關係。為什麼當朋友漸行漸遠時,盡可能降低這段友誼的影響或甚至結束這段友誼,會如此重要?
首先,除非你能夠放手,放棄這段日漸淺薄的友誼、朋友關係,否則不太可能打開心房,接受新的朋友,重新建立親密友誼。一年只有這麼多週、這麼多天、這麼多小時;如果你把時間和精力都耗在漸行漸遠的朋友身上,你自己要從哪裡獲得友情的滋潤?你怎麼會有時間顧及真正需要、想要的朋友呢?
這個觀念非常重要,因為沒有任何規定限制生命中只能有幾個親密朋友。每個人也會有各別的差異。例如,有些雙薪家庭的父母,可以在工作和家庭間游刃有餘,還有時間培養嗜好、維持友誼,但其他人可能覺得照顧小孩就夠累了,更別提還要顧及工作、友誼與其他興趣。同樣地,有些人可以應付五個、十個、甚至十五個密友或摯友,有些人可能只能應付一到兩個。如果你只能應付一兩個親密朋友,而兩人都已經和你疏遠,你就必須做些努力,空出自己的時間和付出情感。
第二,背叛或傷害較容易發生在逐漸疏遠的密友或摯友間,而不是在仍然互有聯繫、互相關心的朋友之間。表面上,任何事都可能導致背叛或傷害,唯獨離棄朋友應該不會演變成背叛。但是,日漸疏離可能正是使朋友憤怒的原因,因為對方會感到這股拉力是無可逆轉、無法停止的。背叛會為整個情況畫下戲劇性的句點。想要避免背叛或傷害的方法之一,就是不要在朋友或以前朋友的情緒上火上加油。漸行漸遠可能是背叛的序曲,就算背叛是不智的――一旦兩人間的友誼成為過去式,你的朋友不再受到朋友關係的羈絆,連帶也不需善盡朋友的保密義務,就可能把他/她本來會為你保守的祕密說出去。就像我們常說「嘴大壞事」,一旦情分日疏使保密的使命感變淡,就可能導致背叛或傷害。
要降低因為友誼轉淡而導致背叛的可能性,就不要讓對方有被拒絕的感覺――當朋友關係不如以往那麼親密時,有時候會讓人覺得被拒絕。最好的是你的朋友可以用其他朋友取代你的位置,讓你朋友覺得有連結、覺得被確認是某人的朋友,這樣你們之間就不需要背叛或戲劇性的結局。如果你希望讓友誼自然消逝,要用圓滑的外交手腕處理。避免跟其他人喋喋不休地談論你的朋友、你們的友誼,因為這些話最後可能會傳回朋友耳中;再怎麼溫和的評論都可能傷害人家,甚至因為你談論這段朋友關係,使對方覺得你背叛了自己。
要拉開距離、讓友誼變淡,是有技巧的,巧妙地讓你的朋友「得到暗示」,而不覺得滿懷怨懟或難堪。不過,如果你覺得漸行漸遠的情形,仍然還有轉圜的餘地,可以試著與朋友重新建立連結,看看若在這段友誼中投入更多時間與情感,是否能重新建立你們曾有的關係。
要怎麼知道這段朋友關係正逐漸變得疏遠?大多數時候都要靠直覺。今天許多人都忙得沒時間打電話、小聚一下,甚至寫簡訊或email,所以也許這不是一個準確的條件。朋友間的溝通品質,也許是評估朋友關係是否仍然親密,或是你們正在逐漸疏遠、情誼逐漸變淡的最佳方法。想想你們是否從朋友關係建立一開始,就會分享私密的事情或祕密 (對某些人而言可能不是,因為他們不會與任何人分享祕密,尤其是近親以外的陌生人)。另外,也可以觀察其中一方、或是兩方,是否最近總是會帶第三或第四個朋友一起出現,減少了原本雙方單獨相處的親密感與時間。
如果疏遠只是單方面的作為,尤其如果一方想讓關係逐漸變淡,另一方卻想讓關係維持在以前曾有過的親密程度上時,就會很痛苦。朋友關係如此珍貴又脆弱,就是因為朋友關係要成立並持續,必須雙方都同意;但只要一方抽身,關係就結束了。
當然,你完全可以讓這段友誼逐漸消逝。正面衝突既無建設性,也不是雙方樂見的。當面質問你為什麼要結束朋友關係,或是朋友為什麼想離開你,更可能導致傷害。其實只要不回朋友的電話 (或是當朋友不回你電話時,你就知道對方在暗示些什麼),或許就是最好的方式,處理已經淡漠、無可挽回的友誼。
自尊低落
你的自尊如何造成負面或具破壞性的朋友關係?雖然一般而言,自尊越高,越不會牽扯進具破壞性的朋友關係,但兩者之間並不是簡單的因果關係。較高的自尊也會讓你在一段還算正面朋友關係當中,就算偶爾出現破壞性或傷害性的時期能耐心等待,讓你不至於因為暫時性的不如意,就反應過度,致使你說出或做出不可挽回的事情。
如果朋友的自尊低落,他/她可能會自覺不配交朋友,且有意無意間,說出疏遠你的話或做出疏遠你的行為。不幸的是,某些低自尊的朋友,可能會讓你經歷這些對朋友關係的「測試」,強迫你「證明」你的友誼。
要喜歡自己選擇的朋友,首先必須喜歡自己。如果一個人自尊低、自我價值低,連自己都看不起,也很有可能因為朋友與自己交往而看不起朋友。這樣的話,低自尊就會對自己和朋友都造成問題。
自尊低落的人還可能會把朋友的問題當成自己的問題。反過來說,他們可能拒絕諸事不順(或諸事順遂)的朋友,因為朋友的處境使他們不自在。相對地,有強健自尊的人,會認為朋友的優缺點、成就、失敗,都是朋友自己的事,而非反映任何其他人的價值。
正面、健康、長久維持的友誼,有助於提升一個人的自尊。自尊低落可能使某些人破壞、逃
避朋友關係,進一步導致自我價值低落。
接受暗示
雖然大家都知道,約會、追求是擇定終生伴侶的篩選過程,但有些人可能沒注意到,決定是否要與某人交朋友或繼續做朋友,也與擇偶的選擇歷程相似。有些被認定是傷害的行為,可能其實是當事人正絕望地試圖結束一段朋友關係;可能當事人一開始就不想要這段關係,或是認為這段關係不應該再繼續下去。
友誼的珍貴之處、強大之處,在於它扮演的是選擇性的角色。你可以決定不想要繼續與某人做朋友,這位某人也可以做一樣的決定,這都是正常的。大多數情況中,不會有法律、道德或經濟上的原因,迫使你必須繼續某段朋友關係。然而,情感的投資,尤其是投注在密友或摯友關係中的情感,可能與情侶關係中的一樣強烈,甚至更長久。因此結束友誼和結束戀情一樣讓人心碎,尤其是當被拋棄的一方事先沒有察覺任何徵兆,或是這段友誼似乎結束得「不明不白」時,更是如此。
友誼畫上句點,可以有許多原因。但拒絕接受暗示、理解友誼已經岌岌可危,或是其中一方想要結束關係,都可能刺激朋友採取更激烈的手段,以更戲劇性的方式結束朋友關係。
如果你接受暗示,或是朋友接受了你的暗示,讓你得以放緩友誼變淡的步調,避免戲劇性的傷害發生,也許日後得以在事過境遷、個性改變,或變成熟之後,重續朋友的關係:也許你變得有較多的時間了,朋友的小孩都長大了,正需要朋友;或是你們經過歲月的洗禮,個性都改變了,變得比較合得來。
人為什麼會背叛朋友?因為人格特質?嫉妒?憤怒?報復?這些都是可能原因。但朋友關係中會發生背叛,還有其他必須考慮的因素,包括當繼續做朋友的希望落空時,想要報復的慾望;或者是自尊低落、無法面對改變――這些只是幾種朋友關係發生背叛的可能原因。有些原因會比較容易察覺、應對,甚至可以扭轉。
試著了解背叛
朋友關係中,什麼時候比較容易發生背叛或傷害對方的情況?關係進展得太快、沒有足夠的訊息交流,或是共同經歷過的情況還不夠多、關係還沒有經受過考驗,都可能讓你一開始就錯看這個朋友。
既然友誼通常都是有相似背景、價...
推薦序
世上傷人最深的事,莫過於朋友的背叛。社會學家、人際關係專家作者珍‧葉格博士,探討友誼為何失敗、傷人,甚至毀了一個人的生活。
書中歸類出21種潛在的負面朋友,例如「對手型朋友」會嫉妒你到近乎惡毒的地步,「沒斷奶型朋友」會希望你時時陪伴,「控制慾強型朋友」非要掌控每一件事,小至約在哪裡吃飯,大至你要跟誰約會等等。葉格針對這些問題,擬定維持友誼的計畫,指出需要注意的極端行為,探討衝突的引爆點(如嫉妒、憤怒,或是婚姻狀況改變、換工作等)。此外,本書也幫助你辨識自己是否具有會傷害朋友或帶來災難的特質,了解自身的家庭背景是否影響了人際關係。
總結而論,本書可以讓你學到如何處理負面人際關係:何時該挽救?該如何挽救?何時該結束?該如何結束?要是職場友誼出了差錯,該怎麼辦?若有幸遇到良好的友誼,則要好好享受這段關係帶給你的快樂。作者葉格曾在《歐普拉秀》等電視節目,擔任節目嘉賓。――亞馬遜網站書評
我的朋友不多,但交情都相當深厚。在讀到這本書之前,我最要好的一個朋友背叛、拋棄了我,讓我非常受傷。因為我很推崇讀書療法,所以我開始找一本能幫助我的書,指引我處理當下混亂的情緒。
那陣子我整天只想哭,所以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前半本都是哭著看完的,接著朋友和我就把話談開,我再把剩下半本讀完,到了那時,我對朋友只有一點點失望而已。要是我沒有讀這本書,說不定我已經結束這段關係了。我信任的人不多,其中就包括這個讓我難過的朋友,我甚至願意把性命託付給他,所以我必須搞清楚為什麼他要這樣對待我。
這本書探討了友誼的每一個層面,還特別歸納出21種潛在的負面朋友。老實說,在讀這本書之前,我根本不知道背叛朋友的方式這麼多。書裡提供非常多資訊,範圍很廣,從工作場合的朋友、密友、普通朋友到摯友都談,也寫了挽救友誼的方法,對我幫助很大。
作者是朋友關係的專家,鑽研這個領域多年,我覺得她真的很清楚自己在說什麼,給予的建議也很值得採信。不管你是跟朋友鬧翻了,還是單純渴望一段讓你感到被愛、有價值的友誼(而不是摧毀自尊心的友誼),這本書都會讓你獲益良多。
這本書讓我明白,友誼是會隨著時間改變的,人必須保持彈性,因為朋友的生活可能變動得很快。讀了這本書我才意識到,之前我對朋友的期待大概太高了,朋友畢竟也只是普通人而已。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我們能維持友誼,本身就是個奇蹟。所以,要是你像我一樣對朋友失望,這本書絕對可以幫助你很多。你要知道,你和朋友之間或許該建立新的界線,不能讓他們一而再、再而三地傷害你。我現在還是覺得有點受傷,不過要是沒有這本書,我一定還是覺得很混亂、很情緒化。我要發自內心地說,閱讀這本書是個療癒的體驗。――Rebecca,亞馬遜讀者
我在最煎熬的時候讀了這本書。我人生中有很多段友誼都是災難收場,到頭來我總是變成失去最多的受害者,這本書幫助我認出負面的朋友關係,避免重蹈覆轍和相同類型的人做朋友。相較於大部分作者訪談的人,我算是比較年輕(25歲),現在我有一個摯友、幾個普通朋友,恰好是書裡說的合理交友模式。光是因為作者調查、研究過的眾多不同案例,這本書就值得一讀了。真的很謝謝妳寫了這本書。――Renzo Delarow,亞馬遜讀者
好愛這本書,作者透徹分析各種不同朋友的行為模式。閱讀過程中,你或許會發現自己身上也有一些負面的特質。這本書會讓你自我省思,了解自己為什麼受到某些人吸引,也告訴你如何有效溝通。這本書讓我知道,我其實是正常的,現在我會小心注意自己所說的話以及來往的對象,我也學到人的確會變,朋友的確可能漸行漸遠。如果你懷疑自己哪裡不正常,強烈推薦這本書!――Debra Brown,亞馬遜讀者
我在2015年11月買了這本書,那時我很重視一段友誼,但又隱約覺得不安,懷疑這段關係可能是負面的。光是我買書的舉動,就證明這段關係其實不太對勁──要是你也在找像這樣的書,事出必有因。聽從你的直覺吧。那段友誼又延續了一段時間,最後我選擇以誠實、和善、友愛、坦白的方式,終結這段關係。本書第六章在這方面對我很有助益。――kthaw,亞馬遜讀者
這是一本專門談變調友誼的好書。雖然不是每段友誼都適合走一輩子,但許多朋友關係都會維持一輩子,要是友誼開始變質,該怎麼辦?葉格明確勾勒出健康的人際關係應該是什麼樣子,又應該給予你什麼感受,並指出你必須負起責任。書中也清楚說明,友誼開始走下坡時可以怎麼做。
作者也描述不同類型的負面朋友,給予如何維持或終結這種友誼的建議。這本書會讓你自問,這段友誼現在是健康的嗎?以前是健康的嗎?你願意投注心力,讓這段友誼死灰復燃嗎?更重要的是,這段友誼值得挽救嗎?
這本書對我來說很有幫助,也提出很多建立良好友誼的方法,雖然稱不上友誼百科,但對於瞭解人際關係是個很好的開始。讀了這本書,會讓你開始評估哪些友誼開始走下坡,哪些友誼尚可挽救。如果你一直對自己的人際關係懷有疑問,絕對要看這本書。――亞馬遜讀者
人人都經歷過這種事:和自己要好的忠實朋友,以某種形式背叛了自己。這種事既傷人又痛苦,每個人在不同的情況都會產生不同的反應。
我們一生中會交到許多朋友,但只有少數會成為一生的好友。本書告訴你如何選擇益友,我尤其喜歡第二章,這章描述了21種不同的負面朋友,在閱讀過程中,我輕而易舉就認出過去的負面朋友是哪幾種,這也幫助你在與人深交之前先判斷這段關係是否會有良好的結果。
本書內容還包括:為什麼朋友會彼此傷害?與朋友來往是否有不同的潛規則?如何打破舊有的模式,結交益友?作者的專業研究領域就是友誼如何運作,我非常期待她的下一本作品。――亞馬遜讀者
世上傷人最深的事,莫過於朋友的背叛。社會學家、人際關係專家作者珍‧葉格博士,探討友誼為何失敗、傷人,甚至毀了一個人的生活。
書中歸類出21種潛在的負面朋友,例如「對手型朋友」會嫉妒你到近乎惡毒的地步,「沒斷奶型朋友」會希望你時時陪伴,「控制慾強型朋友」非要掌控每一件事,小至約在哪裡吃飯,大至你要跟誰約會等等。葉格針對這些問題,擬定維持友誼的計畫,指出需要注意的極端行為,探討衝突的引爆點(如嫉妒、憤怒,或是婚姻狀況改變、換工作等)。此外,本書也幫助你辨識自己是否具有會傷害朋友或帶來災難的特質,了解自身...
作者序
前言:
為什麼朋友要傷害我們?為什麼朋友會背叛我們?為什麼有些人會陷於負面的朋友關係?我們如何從具破壞性的朋友關係中脫身?我們如何在自己的個人生活與職涯上,尋找、培養正面的朋友關係?
有些人似乎認為,「終生好友」已經取代了我們心目中因為婚姻關係而形成的終生伴侶。正面、美好、互惠的友誼,確實應該要相伴終生;但是負面、有害或不健康的朋友關係,則應該要喊停。或是你自己覺得一段友誼進展順利,但突然,對方不再回電、回信,朋友關係也就此結束,多年後你仍不知道原因,難以釋懷。
朋友是重要的人生關係
友誼可謂是被「發現」的。無數的研究人員在各種小故事與案例中,頌揚友誼的益處。流行病學家、社會學家與心理學家,也從量化(或質化)的研究中發現,擁有摯友,會影響心理與生理的狀態;例如,就算只有一個知心密友,也能讓人延年益壽、有更健康的心理狀態,或是更有機會捱過乳癌或心臟疾病。
所以,為什麼我們需要像本書這類書籍?因為在大家興奮地大肆宣揚友誼對人生有多重要時,容易忽略了負面朋友關係可能造成的災難。另外,本書特別探索身陷負面朋友關係的可能原因,並提供擺脫損友的最佳方法。甚至,如果你覺得你和朋友的關係總是不盡如人意、註定只會每況愈下,本書也提供止血療傷的法寶,讓你改變現狀。你還可能必須從你的親子或手足關係中,找到負面朋友關係的根本原因。
讀者若可以了解友誼的複雜之處,理解為何自己會陷於負面朋友關係,知道如何尋找和培養正面的友誼,將得以讓自己的朋友關係與生命全盤改觀。擁有正面的友誼,並不盡然是交新朋友,有時可能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與現有的朋友互動。
朋友關係可能導致傷害、名聲受損等糟糕的情況,甚至還可能造成更可怕的局面。一九九九年四月發生在美國科羅拉多州科倫拜高中的慘案,就是一個惡名昭彰的例子:一對青少年好友,殺害了十二個同學、一位老師,造成二十多人受傷,最後自殺。據稱,犯案的兩個男孩是遭到霸凌、被「受歡迎的小圈子」冷落。他們似乎都一起行動,從彼此的友誼中獲得犯下殺人與自殺的力量。
不需要謀殺和暴行,我們就知道檢視負面朋友關係自有其價值。我訪談過伴侶被「朋友」誘拐的人,還有因為朋友背叛導致重要的工作計劃停擺、最後和對方反目成仇的人。不論男女,都有人告訴我,他們向朋友透露本該「保密」的個人隱私,結果卻因為朋友說溜嘴而丟了飯碗;還有人說朋友曾經偷過他們的錢。其他遭到朋友的背叛案例如下:
• 「我有一個換帖的哥們,只要我對哪個女生有興趣,他就會去追人家。」(二十四歲,男性)
• 「她說她跟我男朋友上了床,試圖說服我跟她『分享』」。(三十七歲,女性)
• 「一個普通朋友在工作的地方散播關於我的謠言。」(五十歲,女性)
• 「我的伴娘在我的告別單身派對上偷我的錢。」(三十歲,老師)
其他的故事則說明,忌妒會傷害朋友之間的感情,也可能使友誼畫上句點。
但是,某些具破壞性或有害的朋友關係,卻難以結束,因為當友誼在形成階段、對方還在「討你歡心」時,你的朋友可能十分迷人、有禮、舉止合宜。一旦友誼建立,對方可能就會換一種嘴臉。而交朋友這件事,可能使有親密關係障礙的人陷入情感混亂的狀態,同時改變朋友關係的參與者,以及他們對彼此的行為。隨著朋友越來越熟識親密,對彼此期待可能越來越高;期待落空的情形,也會比友誼剛開始發展的階段來得更常見、更難受。
甚至,在像是學校、工作場所這種特定環境中形成的友誼,如果擴展到包含其他不同的情況,甚至其他關係,則可能引發衝突,導致友誼變質。此外,朋友當得越久,維持友誼的投資就會越大,也越有可能忽略其負面行為,或者會為這些負面行為自圓其說。但你(或你的朋友)能忍受的程度是有限度的,除非朋友傷害造成的局面已被處理和解決,才可能繼續當朋友,否則你們的友誼也就到此為止了。
朋友關係失敗常伴隨尷尬與罪惡感
友誼的親密程度當然可以改變,在經歷傷害、失望、期待落空後,就算雙方還稱得上是朋友,期待也會降低。朋友帶來的傷害甚至可能導致最終的背叛:謀殺。二十六歲的唐先生已婚、有小孩。他在因妻子而起的紛爭中,殺害了自己最好的朋友,被判入獄十五年。唐先生說:「我出差時,他和我的妻子約會,最後兩人一起跑了。」
就算沒有引發像謀殺這麼戲劇化的結局,對朋友感到惱火,即使導火線只是個誤會,仍有可能導致犯罪的行為。一位四十九歲的單身女性說,她有一位很會嫉妒、憤怒的朋友,「偷了我的珠寶」。
我希望藉由本書幫助讀者了解,為什麼他們會選擇最終會背叛自己的朋友,以及如何翻轉這種模式。此外,我也想幫助人們去除在朋友關係失敗時,常伴隨產生的尷尬與罪惡感。有人覺得,承認朋友關係破裂,似乎和承認婚姻失敗一樣難堪。
對友誼的浪漫化想法、認為友誼不該結束或不會失敗,可能讓人在應該結束一段友誼時,反而不顧一切緊抓住不放,造成不必要的痛苦。他們執著的是對友誼的一種迷思,而非想要理解這段朋友關係。
本書的目的,是要提供工具給讀者,讓讀者得以察覺、應對具破壞性或有害的朋友關係。本書能讓人更了解,為什麼朋友關係、尤其是自己或親朋好友的朋友關係,有時候會結束,或者說應該要結束,以及如何面對朋友關係的結束。更進一步來說,如果時常建立負面的朋友關係,那麼從一開始就要選擇和正面、健康的益友往來,他們可以豐富我們的個人生活,幫助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快成功、走得更遠。
理解朋友為什麼傷害你,可以釋放情緒能量
另一方面,在現在或過去的朋友關係中,你或許曾無意或有意地背叛過朋友。理解這種傷害對背叛者和被背叛者的影響,可以釋放強大的情緒能量,否則雙方可能會被背叛帶來的罪惡感、悔恨、悲傷等等情緒壓垮。如果你背叛了朋友,要學會原諒自己;如果你是被背叛的那一方,可以思考原諒背叛者可能對自己帶來的益處。
大多數人都很幸運,有支持自己、關心自己、值得信任的朋友。但是,如果你覺得朋友傷害了你,可以去哪裡求助呢?傷害是指當你賴以尋求支持、愛、溫情、信任、忠誠、夥伴情誼或尊重的朋友,以某種形式辜負了你的信任。你的朋友可能沒有遵守保密的承諾,或是造謠中傷你,毀了你其他的人際關係、甚至工作。對方可能在你情感需要依託時沒有挺身而出、拿了你的錢私吞、讓你的伴侶或配偶變心,或甚至更糟糕的是,對你造成身體上的傷害或使其他人喪命。
這些「朋友」真的是朋友嗎?「朋友」怎麼可以做出如此陰險可怕的事?這段朋友關係是從一開始就具破壞性、有害,還是隨著時間慢慢變成這樣?這段關係在哪裡走岔了路?如果結束是最好的應對方式,要如何結束這段關係?如果一開始就是如此,要怎麼學會即早發現他人的人格特質,以避免與最終將傷害或背叛你的人做朋友?
除了解答這些疑問,本書的另一目的,是幫助讀者開始面對與這些議題相關的問題,並自己找到答案。不過有些人或許可以獨自完成這趟旅程,有些人則需要進一步尋求專業的協助。
當朋友讓你失望,或是在情感上沒有支持你時,就可以定義為傷害。更直接的定義,就是當你仍想維繫彼此的關係時,朋友卻先為這段關係畫上了句點 (有時你可能永遠不知道原因)。如果朋友結束了這段關係,而你卻因為不知道原因而執著不休,你可能要找出自己一直執著的原因。也就是說,你可能永遠都不知道答案 (對失敗的朋友關係,較後面的章節將討論如何放下執著)。
不過,如果決定結束關係的人是你,即使結束的是一段負面的關係,還是要謹慎以對,避免兩方撕破臉。千萬記住,你結束朋友關係的方式,和這個決定本身一樣重要。那個曾是你朋友的人,在未來可能爬到重要位置,有權決定你是否能加薪、你是否能為公司爭取到重要的合約,或是否能升遷。
前言:
為什麼朋友要傷害我們?為什麼朋友會背叛我們?為什麼有些人會陷於負面的朋友關係?我們如何從具破壞性的朋友關係中脫身?我們如何在自己的個人生活與職涯上,尋找、培養正面的朋友關係?
有些人似乎認為,「終生好友」已經取代了我們心目中因為婚姻關係而形成的終生伴侶。正面、美好、互惠的友誼,確實應該要相伴終生;但是負面、有害或不健康的朋友關係,則應該要喊停。或是你自己覺得一段友誼進展順利,但突然,對方不再回電、回信,朋友關係也就此結束,多年後你仍不知道原因,難以釋懷。
朋友是重要的人生關係
友誼可謂是...
目錄
前言
導論:友誼變調時
第一部分 怎樣才算是朋友
第一章 朋友是什麼?
第二章 21種負面朋友
第二部分 為什麼朋友要傷害我?
第三章 到底發生甚麼事?
第四章 家庭造成的
第三部分 朋友關係的應對方法
第五章 這段友誼還能挽救嗎?
第六章 結束的時機和方法
第四部份 事業、工作、朋友
第七章 職場交友的規則有什麼不同?
第五部分 突破以前的交友模式
第八章 找到好朋友
第九章 接下來要做的是?
團體閱讀指引
致讀者
作者聲明
參考書目
前言
導論:友誼變調時
第一部分 怎樣才算是朋友
第一章 朋友是什麼?
第二章 21種負面朋友
第二部分 為什麼朋友要傷害我?
第三章 到底發生甚麼事?
第四章 家庭造成的
第三部分 朋友關係的應對方法
第五章 這段友誼還能挽救嗎?
第六章 結束的時機和方法
第四部份 事業、工作、朋友
第七章 職場交友的規則有什麼不同?
第五部分 突破以前的交友模式
第八章 找到好朋友
第九章 接下來要做的是?
團體閱讀指引
致讀者
作者聲明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