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食堂松本大洋慷慨的感染力我不是想死進擊的巨人中年之路京都逛美術館更新粒線體我不做英雄讀首詩新時代運動與自己和解
暫不供貨

在懷疑與信任之間︰醫病心樂章(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社團法人台灣醫病和諧推廣協會、胡芳芳、孫德萍(採訪撰稿)

出版社:大好文化企業社

出版日期:2019-01-11

ISBN/ISSN:9789869725705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328

書況:良好

備註: 附書套

書況影片(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暫不供貨
文字字級

挖掘醫療現場真實的感動,傳遞醫病互動的真善美
我們希望挖掘醫療現場真實的感動,帶動善的循環,在這樣的初心發想下,協會開始舉辦「醫病『心』聲.『新』聲」徵文比賽。藉由邀請醫病雙方分享彼此間互動的心路歷程以及感人的醫病故事,為緊張的醫病關係注入暖流。
本書從「醫病關係」、「當醫護變病人」、「安寧、善終與病人自主權利法」、「醫之初:醫學生的成長之旅」四大主題選出二十四篇得獎的文章。在每篇文章之後,輔以漫畫呈現故事中精彩片段,並就故事中涉及的醫療溝通或醫療知識提供相關問答,期能讓這些故事化為橋樑,傳遞醫病互動的真善美,拉進彼此的距離,彌補目前醫病溝通相關資訊的缺口。

專訪各界名家,分享寶貴經驗
書中特別專訪各界名家分享寶貴經驗,包括:楊育正(安寧照顧基金會董事長)、王明鉅(台大醫學院麻醉科教授)、王志嘉(三軍總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洪惠風(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黃偉春(高雄榮民總醫院重症醫學部主任)、蔡甫昌(台灣大學生醫倫理中心主任)、楊玉欣(罕病天使,立法院榮譽顧問)、楊秀儀(陽明大學公衛所政策與法律組副教授)、吳麗萍(儂儂國際媒體集團董事長)、黃光琪(台灣護理學會專業發展組組長)、蘇昭蓉(蘇天財文教基金會董事執行長)、陳志漢(紀錄片《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導演)、周怡芬(社團法人台灣醫病和諧推廣協會創會理事長),更可以讓讀者延伸了解相關議題。

【感動推薦】
于大雄 三軍總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
王秀紅 台灣護理學會理事長
王碧霞 社團法人台灣醫病和諧推廣協會理事
高山青 三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張瑜鳳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法官
鄒繼群 天主教永和耕莘醫院院長
陳昭姿 財團法人藥害救濟基金會董事長
陳文雯 財團法人藥害救濟基金會執行長、
黃旭田 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士林分會會長
詹怡宜 TVBS新聞部總監
蔡忠翰 牙醫師
劉思銘 資深音樂人
謝銘洋 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
(依姓氏筆畫排序)

相信經由仔細閱讀此書,讀者們可更加深入了解醫療及醫病之間的本質與內容,也可在各項關鍵議題上獲益。也藉此對本書諸多專家學者們的貢獻與經驗分享,致上個人最高之敬意。-于大雄(三軍總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

本書收錄《感動護理,感謝有你》、《愛從未離開》、《當護理師變病患》等許多關於天使之愛的生命故事。當疾病來襲時,在醫病互動的過程中,無論是醫療照護、法律或倫理層面,牽涉其中的多方都面臨許多抉擇與挑戰;病人及家屬接觸到醫師、護理師、社工師與物理治療師等醫療團隊人員,交織出無數個屬於每個人的生命樂章。經歷種種形態的醫病互動過程後,驀然回首,我們將恍然頓悟,原來「信任」是一切醫/護病互動的基礎,而「愛」是唯一的答案。-王秀紅(台灣護理學會理事長)

在近兩屆的醫病心聲徵文活動中,接觸許多感人事蹟及心得分享,都是愛、善良人性的寫照,讓我對台灣醫病和諧關係的推動有莫大的信心和期待。
本書收錄精彩的醫病心聲徵文,配合主題問答及名家專訪,內容豐盛,值得醫病相互交匯體認,是當今社會促進醫病和諧關係的一帖溫馨劑。-高山青(三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醫療技術與專業,固然足以處理疾病本身,但是為了照顧「病人們」,醫療團隊需要學習具備的,不只是與時精進的醫學技能而已,更重要的是,妥善面對病醫關係,維繫病人的自主與尊嚴,誠心關懷與溝通,這也是我當年在美國進修感受的第一個震撼的實質意義:同理心,將心比心。
這一本書,記述了每個人終其一生無法避免的生老病死所衍生的故事,來自病人、家屬與醫療團隊最忠實的主動分享。震撼、憤怒、悲傷、溫暖、感恩、反省、領悟、學習等各種情愫混雜其中。這是一本可以細細品味用心閱讀的生命之書。-陳昭姿(財團法人藥害救濟基金會董事長)

醫病關係與律師和當事人間的關係極為相似,只不過醫療的結果與官司的結果相比,更不容易預測,而且往往發展更快,尤其更可怕的是常常敗了就無法上訴救濟。因此如何告訴醫護人員要治「病」,更要治「人」;並同時提醒病人及家屬,不要成為良醫仁護的奧客殺手,就成為當前台灣社會的重要課題。欣見社團法人台灣醫病和諧推廣協會出版的這本《在懷疑與信任之間:醫病心樂章》,為醫病間架起橋樑,讓醫護與病人及家屬能相互聆聽與理解。謝謝你們的努力!也鄭重向大家推薦。-黃旭田(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士林分會會長)

本書是醫病關係真實䅁例的寫照,輔以名家實務經驗分享,值得醫護界及一般民眾參考!-王碧霞(社團法人台灣醫病和諧推廣協會理事)

本書以真實故事展現白色巨塔內的人性與溫馨,還有實用的醫療常識,確實是值得珍藏的一本善書。-張瑜鳳(臺北高等行政法院法官)

書中溫暖的醫病互動故事以及對醫療過程的詳細解說,無疑為紛爭頻仍的現今醫療環境,指出一條定紛止爭的明路。-鄒繼群(天主教永和耕莘醫院院長)

期待本書能重啟醫病之對話,透過相互瞭解而建立同理心,共同找回「醫之初,性本善」的美好,攜手為病人謀求更佳的醫療與支持。-陳文雯(財團法人藥害救濟基金會執行長)

這本書讓新聞人既熟悉又詫異。熟悉的是故事和新聞一樣真實且實用,詫異的是,故事的精采並非來自衝突,而是和諧。真實的和諧令人驚喜。-詹怡宜( TVBS新聞部總監)

在醫病關係緊繃的今日,感謝本書出版讓醫病角色得以換位思考,並讓醫界同仁獲得正向能量,繼續努力。-蔡忠翰(牙醫師)

醫病關係往往是最堅強也是最脆弱的存在,當生命面臨考驗,患者對於醫生是其中之一,但對家屬卻是唯一。只有人性的光才能照亮前路行過幽谷,看這本書,讓我看見了那道光。-劉思銘(資深音樂人)

充滿愛與關懷的良好醫病關係,是減少並解決醫療糾紛的良方,本書的實際案例令人感動,是最好的詮釋!-謝銘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社團法人台灣醫病和諧推廣協會

播撒調解的種子、厚植和諧的文化!

社團法人台灣醫病和諧推廣協會,於一O三年一月十一日創立,並於一O六年十二月十三日完成社團法人登記。

協會的會員涵蓋了醫、法及民眾三方面共同致力於建立醫病雙方溝通平台,以期創造一個「安全、安心」的環境,達到病人得以擁有安全而放心的醫療照顧,醫療人員得以擁有安心執行醫療業務的環境目標為宗旨。成立以來積極推動相關研習、講座、宣導、考察、研究、徵文等活動。

我們期許做一個勤勞的耕耘者,為我們美麗的家園,努力播撒調解的種子,厚植和諧的文化!

登記處:台北市內湖區成功路二段325號

電話:(02)2395-1380傳真:(02)8192-7282

官網:http://tahm.org.tw

EMAIL:tahm@tahm.org.tw

策畫撰稿者簡介

胡芳芳

現任大好文化發行人與總編輯,近年致力於出版與撰寫具代表性華人、企業與非營利組織的生命故事,特別是藝術人文、教育以及醫學健康領域的美好歷程,與全球的讀者分享。

歷任商周出版副總編輯、知本設計副總經理,以及誠品閱讀、天下文化、時報主編與行銷主管,公益團體與企業專案顧問、專欄作家及佳音電台「新生活時代」主持人等職。

最新著作有《閃閃發光的黑暗世界:盲朋友的好朋友20年》、《你不可不知的兩岸醫養大未來:掌握高齡化浪潮九大優勢》、《蘇顯達的魔法琴緣:音樂態度,決定生命高度》、《感謝與你相遇,成就生命中共同的美好:我們在臺大附幼的成長故事》、《設計你的夢想:衣鳴驚人吳季剛》等書(以上均為合著)。

孫德萍

學歷:政大外交系、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政大EMBA非營利事業管理組。

曾任職於廣播電視媒體、企業與非營利組織,工作領域涵括企畫主持製作、整合行銷及公共事務等範疇。

熱愛閱讀、寫作與大自然,期望以字為媒,熱情探索與分享生命與生活的多重面向。

漫畫家簡介

李佾穎(PLAY LEE)

大叔創作者,老宅男,在漫畫、插畫、立體創作上默默耕耘,為自己留下存在這個世界上過的痕跡。

章節試閱
醫療沙漠中,開出美好的花/於淑娟

哭聲稍歇後,她拍拍醫師的肩膀說:「我知道您是位好醫師,請您以後繼續好好為病人加油!」。」……醫者父母心,若能給予病人及家屬同理的關懷與真心的撫慰,許多誤解和溝通不良都能順利化解。

台灣社會消費者意識日益高漲,把醫療行為視作如服務業般,稍不順心即提出客訴,使得醫療糾紛案件愈來愈多。自護理師轉調醫院公關部工作後,常需面對各式各樣病人申訴,朋友常同情我,這樣的日子應該很不好過,然而多年的經驗讓我深感:即使今日醫病關係緊張,猶如一片沙漠,只要用心經營、灌溉,仍然能夠在沙漠...
顯示全部內容
推薦序
【名家專訪 】讓我們成為愛的出口 / 楊育正(前馬偕紀念醫院院長,安寧照顧基金會董事長)

現在的我,不只會注意病人身心的痛苦,也會關心他們是否需要精神支持,同時能見證自身所走過的路,別人也能好好的走。我知道他和我有同樣的哀傷,因為他有同樣的付出,讓我們成為愛的出口。

二○一八年剛好是我進入醫學院學醫滿五十年,醫學是冰冷的、靜態的語言文字,如何能變成有溫度的醫療?需要經過漫漫長路。我常問學生:我們該怎麼做才能夠提供溫暖的醫療給病人?他們往往不加思索就能回答,要有人文素養,如果再繼續問什麼是人文素養,標準答...
顯示全部內容
作者序
【出版緣起】挖掘醫療現場真實的感動,用愛溝通 / 黃鈺媖(社團法人台灣醫病和諧推廣協會理事長)

當醫療從父權走向病人賦權,再走向SDM(Shared Decision Making)的新時代,這一路醫病關係的演進中,聽診器兩端應該如何相互了解,始終是個核心問題。

台灣隨著全民健保之開辦,雖然享受了高品質,低價位的醫療服務,但民眾與醫療機構之接觸日益頻繁,也導致醫療糾紛責任風險的提高,而新聞偏好尋找衝突和戲劇性報導,更加劇醫病對立的印象;負面的醫病互動雖然有,但不應被放大檢視,我們始終相信在醫療現場,必定存在著更多,醫者對病方付出...
顯示全部內容
目錄
推薦序 醫病心樂章 于大雄
推薦序 「愛」是唯一的答案 王秀紅
推薦序 以人為本的醫病關係 高山青
推薦序 一起學習互信互恤的病醫關係 陳昭姿
推薦序 為醫病架起溝通的橋樑 黃旭田
出版緣起 挖掘醫療現場真實的感動,用愛溝通 黃鈺媖
第一部:你能懂的醫病關係
-醫療沙漠中,開出美好的花 於淑娟
病人大哉問:病人病情變化莫測,如何與醫院保持及時通報管道?
醫療人員超給力:身為第一線調解醫療糾紛的工作人員,該抱持什麼樣的心態與溝通方式?
醫病溝通大補帖:目前醫院內外已經有哪些溝通關懷調處機制和管道?
江湖在走...
顯示全部內容
內容簡介
章節試閱
推薦序
作者序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