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人氣部落格、二○○九年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生活情報類首獎得主「吃死不負責廚房」出書了!比部落格還多的驚喜,通通在這裡!
有人說,每一道料理都有一則故事
其實每個故事背後,也都有一道屬於它的料理
「身為逃難世代的孩子,父親沒挑嘴的權力,卻有道心愛私房菜。冬季打過霜的大白菜,粗葉包水餃、做大鍋菜、燉牛肉寬粉;白菜嫩心,用刀細切成絲,加上滷味豆乾、醬料調味,涼拌白菜就成口中美食。爸爸還給起了雅緻小名『頤闔菜』。有蒜加味的菜,家人同食,闔家一個味,就頤闔啦!爸爸咬文嚼字樂,等我上學,學了頤、闔字義,欣然快樂體會。
多年後參訪大陸,在離父親故鄉不遠的大城,到領導同志家做客,才猛然心酸發現。相同食材、做法,當地幾代人就這麼吃著。少小離家的孩子,揣著味覺記憶流浪天涯。
爸爸的私房菜,是我的私房菜,雖然,我還是不愛生蒜。」
味覺是人類獨有的禮物。人生有縈繞難忘的喜、怒、哀、樂、愛,廚味也有繾綣舌間的酸、甜、苦、辣、鹹。食物的味道,刻印著生命的際遇。二○○九年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生活類首獎得主Beaver,年紀輕輕便出國唸書、工作。漂泊異地時,回味親情故土;唸書奮鬥時,體會友誼細水長流;隻身闖蕩時,細嚐兩人相伴的戀愛滋味;異文化交會時,與萍水相逢之交留下難忘回憶;獨處時,則自省自娛,挖掘創造出更多的美味。
就在這複雜感情沉澱的幾十年間,Beaver用「心」,寫下人生際遇中的每一個感動,再為這些感動創造出專屬於它的料理。每一道料理的心聲,都散落在字裡行間,每一種獨創做法,都細心紀錄在故事之後。食味人生,這是一場「食」、「味」與「人」的交響盛宴。
作者簡介:
Beaver
本名汪治惠,旅居海外二十餘年,曾任美國亞洲廣播電台政論節目製作、主持人,從事政治公關,於美國經營政治公關公司,經常於台灣《蘋果日報》等大報,撰寫美國政治研析專題。生活興趣與品味,充分表現在其茶餘飯後經營的個人部落格「吃死不負責廚房」中,用心書寫人生的「吃食故事」,並於2009年,榮獲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生活情報類首獎。
.部落格「吃死不負責廚房」:http://blog.udn.com/allthingsconsidered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讓人心動、感動、食指大動的絕品好味!」──中廣節目「吳恩文的快樂廚房」主持人吳恩文
「這是非關宗教的另一種『悟』,讓專心捧讀的我,為她所架構的每一段感觸感動。」──生活美食作家胡天蘭
五大生活美食家 王宣一、吳恩文、胡天蘭、焦桐、韓良露 好食推薦!
名人推薦:「讓人心動、感動、食指大動的絕品好味!」──中廣節目「吳恩文的快樂廚房」主持人吳恩文
「這是非關宗教的另一種『悟』,讓專心捧讀的我,為她所架構的每一段感觸感動。」──生活美食作家胡天蘭
五大生活美食家 王宣一、吳恩文、胡天蘭、焦桐、韓良露 好食推薦!
章節試閱
蘋果的前生今世──法式蘋果檸檬泥
父親的蘋果故事中,有三個男人對愛的犧牲與奉獻。外公過世時,我的老爸,捶胸頓足,哭得像個失魂的孩子。
在廉價蘋果到處可見的今日,好難想像,它曾經是高尚珍稀的水果貴族。吃蘋果,那微酸沁甜滋味與嚐鮮情境,是貧苦世代孩子的甜美記憶。老實說,從小到大,蘋果並非是我沒吃會想、嚐就開心的最愛。我是道地的「西瓜妹」。但是,目睹父親的蘋果故事,我終身難忘。
當紅黑手炸子雞
父親的職業,他人尊稱「機械工程師」,但因每天在大型紡織機具下進岀及排除障礙的本質,他非常務實的自稱「做黑手」。不同的是,父親得負責訓練學生,所以他是「黑手師父」。父親也有帶入行的尊敬師父,是慈眉善目、認真勤儉、講義氣的「春師父」。對逃難失去親爹的父親來說,投緣長輩的關愛與提攜,使得「春師父」宛如他心中親爹在世的化身。
父親服務的「XX紡織」前身,在大陸時期就是具規模的企業,「春師父」當時就是元老。紡廠在台復員後,毛紡織造及下游產業曾是台灣工業的背骨脊幹,紡織業奶水更養活一世代的孩子。 儘管如此,當時的紡廠機具卻是超級老舊,如何維修及自創零件,延長古董的運轉壽命,是急務。父親靈巧的本事,讓他成為當紅黑手炸子雞。
無論是否為開車族,多數人都知道豐田(TOYOTA)是日本代表性主力車廠。但很少人知道,其實「豐田集團」最初是以紡織起家,而坐擁一片天。當時,「豐田集團」有在中南美設廠計畫,父親的學識本事,使他成為「豐田纖維機械」積極挖角的目標。父親可能工作異動,是大事啊!許多先前的討論協商過程,都在小孩不知覺的情況下進行。唯一徵兆,是「春師父」與父親好幾次在書房嚴肅說話,及家裏出現的豐富日本禮物。那是裝在標緻木盒裡、紅通通的鹽漬大鮭魚、成箱的五爪蘋果、青森蘋果醬、牛奶糖、水果硬糖,還有好多我不認得的東西。
孩子沒概念,但當時直覺,我們要出國當華僑了。但是,華僑又是什麼呢?
躲在被窩裏,大姐偷偷宣布在地理課本上找到的資料。我們要去的遠方國度,沒冬天、畜牧業發達,但還吃得到稻米,不過,我們得學西班牙語。天啊,西班牙語,那是什麼東西啊?
這象徵發達、帶著冒險與機會的祕密新命運快速加溫。但令人興奮雀躍的情緒卻在這麼一天,嘎然終止。
心中愛、眼中淚
這天,媽媽帶著蘋果、煎好的鮭魚塊、鐵罐水果糖,牽著我到外公家。父女倆坐在塌塌米上說話,我蹲在地上,玩著外公那臭臭卻滿是新奇的水煙袋。媽媽拿出一張紙,慢慢的唸給外公聽,紙上是父親的筆跡。我這才知道「春師父」幫父親要來了新職待遇。爸爸的薪水是用美金支付、眷屬有幾英畝農場地當安家,連孩子上課的學校都已安排。
從沒見過外公臉上的神情,那喜與悲的複雜情緒。外公的頭,隨著媽媽的聲音頷首輕點,雙手卻慢慢緊緊交握,雙臂往身體緩緩的沉重靠倚。語畢,媽媽雙眼直視腳尖,久久不敢抬頭,更不敢注視她的父親。靜默好幾分鐘後,我聽見她心虛的自言自語:「阿爸,襪削一ㄟ另果,乎恁呷,好麼?」(*1) 外公的回答,夾雜啜泣鼻音,我聽不清楚。
晚餐完畢,爸爸差大姐切好蘋果,等待大夥做完功課,一塊吃。爸爸詢問白天探訪外公的事,媽媽哭著重複外公的話:「這機會,是卓好啊。不過,恁那去,按呢,阿爸這世人,就看沒妳甲孫囉!」(*2)
永遠難忘父親的表情。他雙眼緊閉、眉宇深鎖、臉上是男人咬牙關、孤注一擲的決定。等他再度張眼,輕輕的拍著媽媽的背,喃喃說著:「沒關係、沒關係,不去了,咱們都不去,哪都不去。」
父親的蘋果故事中,有三個男人對愛的犧牲與奉獻。外公過世時,我的老爸,捶胸頓足,哭得像個失魂的孩子。
老覺得父親的蘋果故事,要有張特別照片陪襯,說起來才是尊敬。拍到變形蘋果照,我好開心。我的蘋果故事與果醬有關,就先做先吃吧! 至於那淡淡悠悠的故事,以後再說。
註:
*1「爸,我削一個蘋果,給您吃,好嗎?」
*2 「這機會真是不錯啊。但是,妳們如果去了,爸爸這輩子,就看不到妳和孫子了!」
法式蘋果檸檬泥
準備材料:
青蘋果三顆
紅蘋果一顆
白糖一至一‧五杯
檸檬二顆
動手做:
1.檸檬取汁。蘋果去皮去核,切成一至一‧五公分厚度薄片。加入檸檬汁靜漬過夜。
2.隔日,蘋果有芬芳果香。倒入不鏽鋼鍋,加入白糖,先以大火煮化白糖,約十至十五分鐘,其間需要不停攪拌並撈起雜質。再以文火熬煮,到青蘋果肉晶瑩剔透,紅蘋果溶化,濃稠為止,約二十至三十分鐘。法式蘋果檸檬泥即完成。趁熱裝瓶,放入冰箱冷藏,有一星期新鮮鑑賞期。
《有人問我》
1.水果泥與法式果醬的差別。
法國果醬規定,糖用量需達到水果總重的六○%,否則就不稱為法式果醬。這檸檬蘋果泥,是燉果類的水果製品,有人歸為甜點,也有人歸為料理。可搭配主食、點心,對不喜歡極度甜味法式果醬的人,也可當果醬使用。
蘋果的前生今世──法式蘋果檸檬泥
父親的蘋果故事中,有三個男人對愛的犧牲與奉獻。外公過世時,我的老爸,捶胸頓足,哭得像個失魂的孩子。
在廉價蘋果到處可見的今日,好難想像,它曾經是高尚珍稀的水果貴族。吃蘋果,那微酸沁甜滋味與嚐鮮情境,是貧苦世代孩子的甜美記憶。老實說,從小到大,蘋果並非是我沒吃會想、嚐就開心的最愛。我是道地的「西瓜妹」。但是,目睹父親的蘋果故事,我終身難忘。
當紅黑手炸子雞
父親的職業,他人尊稱「機械工程師」,但因每天在大型紡織機具下進岀及排除障礙的本質,他非常務實的自稱「做黑手」。...
目錄
推薦序:美食作家胡天蘭專文推薦
自序(摘錄):
第一次,我知道原來「我可以」這樣運用文字、這樣敘事,感覺淡淡的,卻又精準的擊中自己感情上的某種弱點。常在做完、寫完、讀完、吃完這菜與故事後,莫名其妙的就是想哭。甚至發現,明明做的是我的食味菜、寫的是我的食味故事,當別人在享用過這些菜與故事之後,在品嘗與閱讀間,不同的人卻有相似的食味記憶,幾乎感覺不到異人、異文化的隔閡。
就這樣,我吃著、做著、寫著這些舊時滋味,記憶與這些味道相連的人、事、物,像張網,連結了過去、豐富了現在、更架起對未來的希望。
一、故鄉──永遠的羈絆
蘋果的前生今世──法式蘋果檸檬泥
我的朋友「火雞」──葡萄柚茴香球沙拉
留住美味──米香酒味醉蘿蔔
那些我們為鄉愁做的事──「憨吉」生葉
爸爸的私房菜──涼拌白菜絲
永遠的寶貝──酒釀
清脆鮮香──酸白菜
二、愛戀──甜蜜在心的滋味
漁夫漁婦請吃魚──紙包魚
南瓜定情記 ──豐收南瓜湯
珍珠紅了臉──覆盆子西米露
「啊,相親」──蒜香花生
不能不吃──大廚泡麵
三、知己──溫暖與快樂的泉源
「醬」就對了──香草醬 & 檸檬醬
石頭湯與豆豆麵──義大利烤豆拌麵
想妳綺麗──奇麗
淚眼汪汪「和康湯」──醃篤鮮
同學一條街──四果湯
教徒帽與老煙斗──感恩節主題派
四、萍水相逢──人生路上的偶遇
「泰媽媽」的活命菜──嘎拋肉
就是愛,麵包──杏酒麵包布丁
大蕭條時的「安心菜」──肉糜捲
甜蜜苦瓜 ──福菜炆苦瓜
老師,請教我做雞!──蔥薑辣妹雞
愛你的與眾不同──抹茶拿鐵薄荷提拉米蘇
五、 Me Time──我與我的內心對話
我的 Me Time──義式餅乾
馬卡龍練習簿──抹茶馬卡龍 & 開心果馬卡龍
不睡覺練「塔」功──水果塔
村上春樹的「兩個月亮」──鮮鮪雙塔
吃醋了!──巧克力蛋糕
吃軟不吃硬──杏仁豆腐
附錄(全書美食分類索引)
推薦序:美食作家胡天蘭專文推薦
自序(摘錄):
第一次,我知道原來「我可以」這樣運用文字、這樣敘事,感覺淡淡的,卻又精準的擊中自己感情上的某種弱點。常在做完、寫完、讀完、吃完這菜與故事後,莫名其妙的就是想哭。甚至發現,明明做的是我的食味菜、寫的是我的食味故事,當別人在享用過這些菜與故事之後,在品嘗與閱讀間,不同的人卻有相似的食味記憶,幾乎感覺不到異人、異文化的隔閡。
就這樣,我吃著、做著、寫著這些舊時滋味,記憶與這些味道相連的人、事、物,像張網,連結了過去、豐富了現在、更架起對未來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