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個客觀的媒體人,都不能成為總統的朋友。 --李普曼
真正的記者,常常是被政府憎惡、讓財團膽顫之人。
王健壯舉出52位新聞史上令人敬佩的媒體工作者,分為媒體的礦工、調查記者、媒體的哨兵、線上記者、媒體的柱子、專欄作家、媒體的船錨、電視主播、與媒體的指揮--總編輯與總主筆等職務。
每個人曾經改變歷史的事蹟與生命故事:他們曾揭舉的弊案或對抗的強權勢力,他們的價值判斷與人格風骨;這些人怎樣的曾以如椽大筆,向總統挑戰、為小人物發聲,讓大眾像睜開了眼,看到事實。如揭發美軍虐囚醜聞的赫許、報導水門案把尼克森拉下台的伍華德、認為布希政府是故意把二減一說成等於四的克魯曼,與刊登三百多位在越南陣亡美軍相片的麥克魯奇等新聞界傳奇故事。
作者簡介:
王健壯
民國四十一年生,台大歷史系畢業、美國維吉尼亞大學研究。曾任《仙人掌雜誌》主編,《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主編、國會記者、專欄主任、採訪主任,《時報雜誌》社長兼總編輯,《時報新聞周刊》總編輯,《新新聞》總編輯、社長。現任《中國時報》總編輯。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在一個自由新聞傳統如斯斷裂的年代,他還是一心想找尋典範,實踐不能墮落的志向,為人與為文,都與權力人物平起平坐。不特別看得起他們,也不特別看不起他們。反之可能亦然,但不重要。即使左邊是戲台,右邊有啦啦隊選拔比賽,此人堅持得經常自己也使自己頭疼。一隻獨立清明的筆,寫出五十二個新聞與新聞人的故事,做為還未喪志的人們一路行來的伴唱歌曲。 ──陳浩
名人推薦:◎在一個自由新聞傳統如斯斷裂的年代,他還是一心想找尋典範,實踐不能墮落的志向,為人與為文,都與權力人物平起平坐。不特別看得起他們,也不特別看不起他們。反之可能亦然,但不重要。即使左邊是戲台,右邊有啦啦隊選拔比賽,此人堅持得經常自己也使自己頭疼。一隻獨立清明的筆,寫出五十二個新聞與新聞人的故事,做為還未喪志的人們一路行來的伴唱歌曲。 ──陳浩
作者序
◎在《凱撒不愛我》我寫了五十二位記者的故事。這些記者幾乎都是自由派,都曾是或仍是有影響力的記者,其中多數更是跟凱撒對抗多年、被凱撒恨之入骨的記者。也許就是因為對台灣媒體的集體不為,或者對「張季鸞精神」(秉持不黨、不賣、不私、不盲的「四不主義」)如煙一般消失得無影無蹤,有些感慨甚至有些恐慌吧,所以我才轉向美國的媒體,想從美國新聞界的歷史與現實裡,去尋找像張季鸞與《大公報》那樣的記者、那樣的報老闆以及那樣的媒體,目的既是為了替我的沮喪挫折尋求慰藉,也是為了替我的虛無麻木尋找刺激。沒想到這個自私的動機,這段自我治療的旅程,最後卻寫成了一本書。 ──王健壯
◎在《凱撒不愛我》我寫了五十二位記者的故事。這些記者幾乎都是自由派,都曾是或仍是有影響力的記者,其中多數更是跟凱撒對抗多年、被凱撒恨之入骨的記者。也許就是因為對台灣媒體的集體不為,或者對「張季鸞精神」(秉持不黨、不賣、不私、不盲的「四不主義」)如煙一般消失得無影無蹤,有些感慨甚至有些恐慌吧,所以我才轉向美國的媒體,想從美國新聞界的歷史與現實裡,去尋找像張季鸞與《大公報》那樣的記者、那樣的報老闆以及那樣的媒體,目的既是為了替我的沮喪挫折尋求慰藉,也是為了替我的虛無麻木尋找刺激。沒想到這個自私的動機...
目錄
健壯如斯(序) 陳浩
尋找張季鸞(自序)
第一輯 媒體的礦工:調查記者
總統也怕那隻耙子--史帝芬斯(Lincoln Steffens)
吃肉時就想到的名字--辛克萊(Upton Sinclair)
米娜娃打敗泰坦--塔貝兒(Ida Minerva Tarbell)
到國會抓叛國賊--菲力普斯(Daivd Phillips)
茶壺頂上的犬儒--安德森(Paul Anderson)
如果媒體沉默不語--古斯曼(Ed Guthman)
荒涼年代的獨立記者--庫克(Fred Cook)
祇要記住一句話--史東(I. F. Stone)
別在床上看他的書--赫伯斯坦(David Halberstam)
天下第一筆--赫許(Seymour Hersh)
大家都在等他電話--伍華德(Bob Woodward)
最佳拍檔三十年--巴奈(Donald Barlett)與史帝爾(James Steele)
邁阿密風雲--沙維奇(Jim Savage)
五千年等於一年--愛倫瑞克(Barbara Ehrenreich)
永遠在路上--嘉瑞特(Laurie Garrett)
我看我感受我經驗--柯諾瓦(Ted Conover)
殘酷大街奧德修斯--勒布蘭克(Adrian Nicole LeBlanc)
死牢天使--普洛提斯(David Protess)
第二輯 媒體的哨兵:線上記者
興登堡向他含淚告白--塞爾迪斯(George Seldes)
甘迺迪在他面前發抖--雷斯頓(James Reston)
放膽文章拚命藥--湯普森(Hunter Thompson)
七千頁的大祕密--席漢(Neil Sheehan)
最一場決鬥--法拉琪(Oriana Fallaci)
呼叫中國救米勒--米勒(Judith Miller)
最前線哨兵--梅班克(Dana Mibank)
第三輯 媒體的柱子:專欄作家
掛鈴鐺的那隻公羊--李普曼(Walter Lippman)
總統向記者低頭--柯羅克(Arthur Krock)
停止旋轉的木馬--安德森(Jack Anderson)
他替敵人辯護--阿索普(Joseph Alsop)
一字一錘敲警鐘--路易士(Anthony Lewis)
站在馬路中間的聖牛--布洛德(David Broder)
南方有一顆孤星--艾文絲(Molly Ivins)
普立茲也奉腹大笑--陶德(Maureen Dowd)
二減一不等於四--克魯曼(Paul Krugman)
美國李敖愛搖滾--阿特曼(Eric Alterman)
他打開了白宮大腦--歐立塔(Ken Auletta)
部落格進城了--馬歇爾(Joshua Marshall)
第四輯 媒體的船錨:電視主播
美好的星期二--莫洛(Ed Murrow)
第十七號敵人--蕭爾(Daniel Schorr)
寧為主播不做總統--克朗凱(Walter Cronkite)
荒原中的綠洲--莫耶斯(Bill Moyers)
上帝開他玩笑--丹拉瑟(Dan Rather)
七百二十一個名字--卡波(Ted Koppel)
馮光遠的拜把兄弟--司徒爾特(Jon Stewart)
第五輯 媒體的指揮:總編輯與總主筆
沒有廣告的報紙--殷格索(Ralph Ingersoll)
沒人歌頌的英雄--麥克魯奇(Frank McCulloch)
最危險的總編輯--布萊德利(Ben Bradlee)
別舔那集餵你的手--道尼(Leonard Downie Jr.)
最後堡壘沒有淪陷--柯林絲(Gail Collins)
放烽火的人--卡崔娜.范登豪沃(Katrina vanden Heuvel)
沒有終點的游牧--金斯利(Michael Kinsley)
屏老
健壯如斯(序) 陳浩
尋找張季鸞(自序)
第一輯 媒體的礦工:調查記者
總統也怕那隻耙子--史帝芬斯(Lincoln Steffens)
吃肉時就想到的名字--辛克萊(Upton Sinclair)
米娜娃打敗泰坦--塔貝兒(Ida Minerva Tarbell)
到國會抓叛國賊--菲力普斯(Daivd Phillips)
茶壺頂上的犬儒--安德森(Paul Anderson)
如果媒體沉默不語--古斯曼(Ed Guthman)
荒涼年代的獨立記者--庫克(Fred Cook)
祇要記住一句話--史東(I. F. Stone)
別在床上看他的書--赫伯斯坦(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