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Amazon網路書店讀者4.5顆星推薦,從黑暗中看見微光的素直好書!
即使微小,仍是光。
【精彩內文試閱】
名人推薦
http://www.ezbooks.com.tw/download/0.001.pdf
誠摯推薦
金曲歌王、盲人創作歌手 蕭煌奇 中華民國殘障聯盟理事長 王珊
財團法人愛盲基金會董事長 謝邦俊 台北市立啟明學校校長 林麗慧
那些「普通人」以為習以為常的事情,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與重度殘障者比起來,輕度殘障者在生活上所面臨的不便比較輕微嗎?
所謂的「共生」,到底需要具備什麼要素才能達成呢?
由經歷弱勢到全盲的殘障者本人,親口訴說那些你不知道的故事……
作者簡介:
作者:倉本 智明
1963年出生,日本大阪府人。在25歲以前過著弱視者生涯,現在的視力已經是接近全盲狀態,不過,他活用其當家庭主夫的經驗,可以說是一位家事高手。拿手菜是蔬菜豆腐捲湯。於關西大學等大學擔任兼任講師,以殘障者身分分析社會,建立獨特的「殘障學」理論。合作作品有《殘障學的看待》《殘障學主張》《性別殘障學》(以上由明石書店出版)、《殘障學探討》(Empowerment研究所出版)。
譯者:黃瓊仙
1967年出生的水瓶座女生,輔仁大學日文系畢業,目前為專職譯者,文筆流暢自然,希望能讓讀者從她的作品中,感受到輕鬆、愉悅的閱讀經驗。
章節試閱
第1章 讓人不悅的話語全都消失不見了
變化來臨的那一天
應該是小學四年級或五年級的事吧?當時男孩子們玩的遊戲,與之前有了極大的改變。
低年級的時候,提到遊戲不外乎是踢罐頭、建造祕密基地、學電視的男主角玩扮家家酒遊戲。或者玩大富翁、象棋之類的桌上遊戲,不然就是組裝模型。假日時,便會帶著央求雙親買的照相機,到車站幫電車拍照。
不過,到了高年級,雖然仍是小學生,但是玩的遊戲型式很自然地便會與低、中年級時不同。班上的男同學大部分放學後便會拿著球棒、手套在操場集合,準備打棒球。在當時,棒球是最受男孩子喜愛的運動。大家聚在一起,瘋狂且認真地打棒球。
對我而言,這樣的改變可是大事一樁。
現在我的眼睛,只有一邊眼睛能感受到微微的光亮,可以說是幾乎看不見了。不過,在二十歲以前,我的視力還很好,就算沒有拿著白色柺杖出門,也能清楚分辨道路狀況、有無障礙物。那時候當然也騎腳踏車了。在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經常呼朋引伴,大家在大馬路上騎腳踏車。
因為,能騎腳踏車、踢罐頭、建造祕密基地的事,根本難不倒我。
不過,在我小時候並不是完全沒有發生過視力障礙的問題。例如,當朋友離開我身邊,跑到較遠的地方時,我就根本不知道他人在哪裡。有時候也會看不清楚模型的設計圖,像如果是很細微的部分解說,我根本看不到,只能憑感覺組裝模型,因此,經常發生模型已經組裝完成,卻還有零件剩下的情形。
不過,從未發生過不能與朋友同樂的事,也從未因為大家一起玩樂而感到不悅的事。若要說有什麼事讓人沮喪的,頂多就是踢罐頭時看不到目標,腳沒有踢到罐頭,而是朝空中空踢這樣的小事而已。但身體沒有障礙,也就是所謂的「正常」孩子當中,也會有比較不聰明的孩子吧?就算是靈活而不笨的孩子,偶爾也會嚐到失敗的滋味。因為這樣,有視力障礙的我在普通的孩子團體中,並不會算是突兀的人物,我也不會特別覺得自己的身體障礙會造成負面形象。
不過,棒球卻讓我有了不同的感受。棒球的球很小。而且與人的動作速度相比,球速明顯快多了。當朋友稍微跑到遠一點的地方,我馬上就看不見他們。雖然距離不是很遠,但我就是追不上。
低年級時,大家曾經使用球玩遊戲。例如,將球朝地面丟,讓球彈起來,再用手掌拍打球。現在的小孩子還會玩這種遊戲嗎?請各位想像,在沒有球台與球拍的情況下,玩桌球時的情景,應該就明白我的意思了。
這個遊戲是屬於近距離的對抗賽,像我這種視力不好的人也能玩得盡興。其實,每個遊戲對我而言皆是高難度遊戲,但是我卻都能從中發現樂趣。
躲避球也是一樣的道理。雖然我無法接到快速的球,也沒辦法投球回去,但是我可以躲開飛過來的球,偶爾還會接到球呢!儘管無法成為球場英雄,但至少我可以跟大家同樂,讓自己有參與感。
不過,提到棒球的話,我完全束手無策。當守備員,我是百分百不行。就算運氣好,球從正面飛過來,當我發現「球來了!」,再做下一步動作也來不及了。因為球一定要飛到我面前,我的眼睛才能看到「有球飛過來」。還因此發生球打到額頭的事,很痛呢!如果球是軟球,也不需要擊球的話,那我應該就不會受傷吧?
就算是當打擊員,情況也是一樣。即使我揮動球棒,但是卻擊不中球。因為只有球從我眼前通過的那一瞬間,我才能看到球的存在。通常,這樣的情況都會讓球擦身而過,從未擊中過。不過,偶爾也會有奇蹟出現──我竟然打到球了──不過,這樣的機率是微乎其微,可以說接近零。
因此,對我來說,棒球便不是一個快樂的遊戲。而且,就算一再地訓練我或讓我練習,我的眼睛還是抓不住快速飛過的球。也許因為這樣,醫生才能夠不假思索地做了判斷:「倉本同學的眼睛治不好了。」我的眼睛跟卡通動畫片《阿爾卑斯山少女》的主角海蒂的雙腳不同,海蒂受到鼓勵,再加以練習以後,她的雙腳便能走路了;但是我的眼睛就算給予訓練、打氣,視力也不會愈來愈好。
當棒球遊戲登場,我才意識到自己與周遭人的不同,才知道我不是個「正常人」。
在這個意識出現以前,對我而言,所謂的「障礙」不過是「有高個子的人,就有矮個子的人」;或是「有人走路很快,但也有人走路很慢」之類的差異罷了。像這樣的差異,並沒有對個人造成任何損失,也不會讓人有奇怪的想法,我也從不覺得自己的生活有陰影存在,或是覺得生活有重擔。
不對,應該也有人因為身高問題或走路速度太慢而苦惱吧?因為每個人對事情的看法都不一樣,對他們而言,這些事情絕對不是小事一件。但至少,在大家瘋棒球之前,我的生理障礙便如同身高問題或腳程快慢問題般,根本不算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而且,這個生理障礙從以前便跟著自己,並不會有任何的改變。儘管如此,這個以前讓自己不在乎的問題,現在卻突然變成了重擔,影響了自己的情緒。遊戲方式的變化,甚至於只是說話態度有所改變,人與人的交往方式產生變化,便會讓我感到心情沉重。
我可以失敗嗎?
不過,我算是個幸運的人。因為朋友都很照顧我的緣故吧!一直以來,我都跟大家玩在一起,但是在玩棒球時,朋友可能看我一副很無趣的模樣,於是大家便想辦法要讓我快樂起來。我的朋友,真的謝謝你們。
他們想出的辦法,便是為了我改變比賽規則。
首先是關於守備方面,前面已提過,如果讓我當守備員,我就像是一具木偶守備員。就算球飛過來了,我也無法接到球。頂多只能撿球罷了。
不過,也不能因為這樣就將守備工作免除。雖然人數是個問題,但是當隊友全部上場守備時,只留下我一個坐在板凳上看球,我一定會覺得無趣吧?
因此,大家也讓我加入守備的行列,不過,就變成球盡量不要朝我守備的位置打,不要給我太多工作做。雖然我也站在守備位置,但事實上我根本守不住球。我只是站在那裡而已。如果球飛過來,事先安排好、須兼負我所負責的守備工作的中場手便會拼命地衝過來接球,真是辛苦他了。
接著是打擊方面。平常在練習擊球時,我可以說是從未擊中過。因此,大家讓我站在投手與打擊手之間正常距離的一半距離的位置。然後,投手會投出慢動作的球。
儘管球速已放慢,但我還是打不到球。剛開始投手都投出觸擊球。但是我的擊中率還是比大家低。
不過,偶爾我也會打到球,還能進到一壘。因為是觸擊球,當然能命中。像這樣的打球方式,根本不能說是道地的少棒,不過是小孩子的遊戲罷了。雖然不是標準的少棒比賽,但是還是有人很厲害,擊中率很高。
當我進到一壘後,又有難題在等著我。萬一下一位打者擊中球了,到底球是往一壘飛去或二壘飛去,我完全看不到。只聽到喀、叩的聲音。打者擊出的球也很有可能是界外球。如果我能正確掌握情況,適當地跑壘,那真的可以說是非常厲害。
因此,當我進到一壘時,這一局裡不須出場打擊的隊友便會站在我旁邊,告訴我「快跑!」或「回壘!」。總之,我很清楚跑的方向,而且只要跑到附近,我就能看清狀況,一切都還算OK。我還曾經跑回本壘,踏到本壘包得分呢!
也許各位也曾經聽過與我的情況類似的故事吧?對了,在乙武洋匡先生的暢銷書《五體不滿足》中,便介紹了同樣情況的故事。
乙武先生是天生的身心障礙人士,他沒有雙手與雙腳。《五體不滿足》中記錄了他從一九七六年出生以後,到發行這本書的大學時代的生活點滴,書中有許多令人感動的親身體驗。
乙武先生似乎與沒有生理障礙的朋友們相處融洽。透過棒球的故事,也能讓讀者體會到他與朋友之間的關係是多麼和樂。
乙武先生的手臂只是從肩部有露出一小截而已,這樣的他根本無法做出一般的擊球動作。於是他將球棒夾在腋下,轉動身體擊球。
不過,就算乙武先生擊中球,他卻無法跑壘。只好由隊友代替他跑壘。當乙武先生擊中球時,躲在身旁的某位隊友便會飛快地朝壘包奔去。
各位讀者們,雖然彼此不同的地方,但我的情況是否與乙武先生類似呢?我與我的朋友並沒有刻意要模仿乙武先生的做法。因為,我的年紀比乙武先生大。先有這類經驗的人是我才對,我可是乙武先生的前輩。唉,這麼說也沒有覺得自己特別偉大的意思啦……
我只是想,有類似經驗的生理障礙者應該不少吧?絕對不是只有我或乙武先生而已。
另一方面,也常聽說身心障礙人士遭受欺負的消息,或與朋友的關係相當糟糕的故事。「身心障礙人士」只是一個統稱,其實可以分成各種種類,每個人遭遇的狀況皆不相同。有些「身心障礙人士」的童年過得非常辛苦,但也有人留下的全是美好的回憶。即使是健全正常的人,童年經驗也是不盡相同。
乙武先生說:「大家並不是因為基於『那個孩子是身心障礙人士很可憐,陪他玩吧!』的想法,才想出這樣的比賽規則。身為同學,當然會吵架,也會和樂地玩在一起吧!我就是我,對於改變比賽規則的事,我認為是『理所當然』,欣然接受。」我猜想,當時我自己與朋友們應該也是這樣的想法吧!
不過,我無法像乙武先生一樣,就這樣讓故事有了結局。雖然大家特地為了改變了比賽規則,但是實際參與後,卻覺得這樣打棒球非常無趣。
比賽規則改變了,讓我也能跟大家一起打棒球。光是想到這樣,我就覺得很高興,同時也很慶幸自己能擁有如此為我著想的朋友們,即便到了現在,每當想起這些事情,整個心都溫暖了起來。
雖然很高興有體貼的朋友,但是卻也因為這樣讓我無法體會到遊戲的樂趣,無法擁有參與比賽的充實感,這也是相當遺憾的事。朋友的心意確實讓我感到溫馨,但是卻也讓我的生活變得無趣。
守備的工作完全仰賴他人,就算可以當打擊手、即使擊中了球,那也是因為對手球隊的某個人投球技術不佳所致,絕對不是因為我的關係。
無趣的事情還不只於此。打棒球時,我從未嚐過「失敗」的滋味。一開始大家便認為我接不到球是理所當然的事,就算萬一擊中球,大家也認為那只是賺到了。大家從不會像對待其他隊友一樣,萬一有人在滿壘的情況下被三振了,便會對那個人大聲責罵,可是,他們從來不曾責罵過我。
也許有人會認為:「參加比賽卻從未失敗過,真的令人羨慕。」但是事實上,情況並非您所想的那樣。
請各位想想看。玩捉迷藏遊戲時,雖然被抓到好幾次,但是卻從來不需要當鬼;明明已經讓敵人受傷了,但是遊戲卻永遠不會結束;像這樣的遊戲,有刺激感嗎?會讓人覺得有趣嗎?遊戲的醍醐味,便在於「待會可能會失敗」的那種緊張感受。
雖然大家集思廣益改變了比賽規則,但是卻也因此讓我無法體會到比賽的緊張感。不管是正面或負面,我都不會讓比賽結果有任何的改變或影響。嚴格說起來就是,不管有我或是沒有我,都不會改變什麼。
從來不會有人欺負我,大家都非常地袒護我;大家都是為了我好,才絞盡腦汁想出新的比賽規則。雖然大家讓我參與了比賽,但是,我卻變成「只是一個待在比賽現場的人」,根本無法發揮任何作用。
第1章 讓人不悅的話語全都消失不見了變化來臨的那一天應該是小學四年級或五年級的事吧?當時男孩子們玩的遊戲,與之前有了極大的改變。低年級的時候,提到遊戲不外乎是踢罐頭、建造祕密基地、學電視的男主角玩扮家家酒遊戲。或者玩大富翁、象棋之類的桌上遊戲,不然就是組裝模型。假日時,便會帶著央求雙親買的照相機,到車站幫電車拍照。不過,到了高年級,雖然仍是小學生,但是玩的遊戲型式很自然地便會與低、中年級時不同。班上的男同學大部分放學後便會拿著球棒、手套在操場集合,準備打棒球。在當時,棒球是最受男孩子喜愛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