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如何再崛起?
日本從泡沫經濟崩潰之後,
許久沒有找回「失去的十年」或「失去的二十年」,
或許這次大地震,終於把今後的課題震出來,
可以期待日本締造再一次的奇蹟!
日本文化觀察家劉黎兒,
帶你直擊遭受震災撞擊的日本現場,
揭發深刻內幕,評析未來趨勢,
讓你獲得另一種啟發和省思!
● 311大地震,為日本震出多少課題與挑戰?要靠何種底力和眼光復興再起?
● 首相視察是核災蔓延的元兇?核電廠用的是素人而非職人?核電的乾淨低成本只是假象?
● 低迷的日本景氣,繼土地神話崩盤、少子化經濟衝擊……能否在災後化危機為轉機?
● 面對不結婚、超長壽時代,如何避免成為孤立的「無緣族」,一個人好好活下去?
● 消費緊縮下,利用網路的物物交換生活,反而成為最佳環保術和節約術?
● 日本單身女人的可處分月收首度超越男人,該換男人找長期飯票了?
311的東日本震災和核災,震驚全球,也讓長治久安的日本陷入空前危機。
震災期間,日本國民沉著有序、互助堅強的表現,獲得世人讚賞;
反觀政府和核電經營者的失策慌亂,則成為重要的反面借鏡;
福島核災的危險效應,更讓全世界重新反思核電的安全性和必要性。
究竟是什麼樣的民族性格、生活意識和文化底蘊,
塑造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日本國民?
在重建的漫漫長路上,日本的政治、經濟和社會體系,
又將面對哪些早已存在、或即將發生的困難與考驗?
旅居東京的劉黎兒,與日本全國共同度過了災後的每一個瞬間,
她同時以觀察者的理性思考和歷經輻射威脅、計畫停電的居民體驗,
描繪出日本的現在進行式,並進一步發掘日本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面向,
呈現其互相牽動、影響的趨勢演變,帶你了解全方位的現代日本。
對於同樣位處地震帶,同樣設有核電廠,同樣面臨少子化和高齡化衝擊,
各項發展皆與日本極為近似的台灣而言,更有眾多足堪參考與檢討之處。
作者簡介:
劉黎兒
基隆人,畢業於台灣大學歷史系,後進入台大歷史研究所,一九八二年赴日,曾擔任《中國時報》駐日特派員、東京支局長,現為專職作家,為《蘋果日報》《今周刊》《新新聞周報》《La Vie》《君子》《瑞麗伊人風尚》等刊物專欄作家,書寫對於日本都會情愛和生活文化的觀察與解析。
【黎兒私著作】
《超越地震》《新種美女》《新美女主義》《新種男人》《東京愛物語》《男女不完美主義》《東京滿喫俱樂部》《大劈腿》《大分手》《大不婚》《京都滿喫俱樂部》《結了婚還想戀愛》《職場男女求生術》《日本現在進行式》(時報出版)
《東京.風情.男女》《東京.愛情.物語》《東京.迷絲.迷思—黎兒的日本情思》《好色時代—黎兒的慾望東京》《東京情色手冊》《愛してる》《黎兒流》《純愛大吟釀》《醉心日記—幸福Café》《黎兒遊—邂逅深層日本》《黎兒純愛俱樂部—上班族優先入場》《女人25後》《換個姿勢愛》《棋神物語》《女人30後》《大人味日本遊》《裸》
【黎兒的男女不思議】部落格 http://blog.xuite.net/lill88/lill
章節試閱
優質國民,劣質內閣
——官民如何面對世紀大災變?
日本國民在歷經震災大難之後,能忍住悲痛,沈著面對,
展現出臨危不亂的崇高素質,而敬業、熱誠的援救作業也贏得欽佩。
但在另一方面,日本政府也有許多失策及慌亂,正好可以作為各國的反面借鏡。
日本在三一一發生芮氏規模九級的大地震之後,由於是這樣大規模的災難首次發生在人口密集的先進國家,從鏡頭前大家看到日本的表現,雖然為日本悲痛,卻也為日本井然有序的應對而讚嘆不已。許多世人首次了解,原來日本在平時就有如此周密的地震、海嘯對策,而且有對應災難的各種聯絡系統;國民在歷經如此巨大的災變之後,居然能忍住悲痛,沒有呼天搶地的嚎哭,沈著面對,展現臨危不亂的崇高素質,而敬業、熱誠的援救、復舊作業也贏得欽佩。但在另一方面,日本政府也有許多失策及慌亂,正好可以作為各國的反面借鏡。
防災訓練周密,東京市民鎮定避難
地震發生當天,我在距離新宿不遠的中野車站旁的一處書店暨購物中心,雖然東京的情形沒有那麼嚴重,但也是從一九二三年關東大地震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在辦公大樓裡工作的人員馬上不慌不亂地走樓梯下樓,而不利用電梯;隨後購物中心便以廣播請各部門負責安全的員工回報管轄區域內人與物的損傷狀況——所謂負責安全的都是普通店員,但此時皆動員起來清點確認。各處列車都隨即靠站,並請客人下車,檢點車、軌狀態,原本人潮擁擠的車站也在乘客合作下,迅速無聲地完成撤離,瞬間化為空城。此時東京各處街道上湧滿了人,但表情從容,拿出手機確認家人安否。
回到家裡,平常下午五點會播放音樂提醒已到傍晚的「町內會」社區放送系統,也展開各種有關安全確認的廣播,並且播放區公所的相關餘震警報,請居民協助附近的獨居老人在必要時避難等。町內會平時就有互相傳遞、聯繫的傳言板,即使在大都會裡也建立最低限度的守望相助,發生災難時就非常管用。普通家庭也備有防災包,家族間約定萬一發生天災時,應盡量在指定的○○避難,並以該處為最後相會地點等。小學生的座位之下必備有防止頭部遭墜落物擊傷的防災頭巾,防災訓練從平時就不斷進行。
三一一當天因為東京地鐵、JR都停擺,交通完全痲痹,在東京工作的人有家歸不得,各處公車或計程車呼叫站都有人排隊排十個小時以上,即使內心非常不安,但還是規矩地排隊。許多電車站內各有上千人安靜地排隊等電車恢復行駛,而知道無望之後,日本政府、東京都和各大學都決定開放校舍以及相關設施,給有家歸不得的人進去避寒過夜,而且迅速發給毛毯等。原來日本的許多大學,尤其是有學運經驗的大學如東京大學,特別不喜歡讓公權力使喚,但遇到這樣的天災,不僅是公立大學,私立大學如早稻田大學、立教大學、青山大學等也開放讓「歸宅難民」休息。其他各處公路上的車輛,也都隨著道路封鎖的解除而依序開始行駛,沒有插隊、偷跑的。
海嘯災民互助,物資救援迅速到位
這次地震後海嘯隨即而來,即使東北太平洋岸地區是著名的鋸齒狀ria coast(岬灣海岸)地形,很容易匯集海嘯而且使其集中並升高高度,因此原本就有全球最嚴密的防範海嘯系統,然而在海嘯來襲之際,地方的消防隊或區公所職員也還是邊逃生、邊喊話、邊疏導,但大部分都逃生不及,幾個市町村都是全滅,市公所也遭吞沒。像下落不明人數超過一萬人的南三條町,町長就眼見許多協助居民逃生的年輕職員相繼被捲入浪裡。東北這些鄉鎮都有充分的海嘯警報設施,但即使警報大鳴,沒幾分鐘海嘯就狂襲而來,作用有限。
日本在世界各國中對防震、防嘯最有研究的,「海嘯」的英語「TSUNAMI」就是源自日文;除了防波堤和警報系統,阪神大地震之後,日本也提高建築物的耐震標準,要求嚴格,但有的建築雖然躲過地震,卻躲不過海嘯把房子連根拔起。在各災區停水停電的狀態下,地方政府以及急救單位如消防隊、警方等,迅速開設了兩千多處中小學、體育館、社區中心等作為避難所,收容了四十五萬人以上。
NTT等電訊公司瞬間便決定通話優先順序,開放公共電話免費使用,並且開設確認安全以及尋人或報平安的專線一一七,各種求助專線、專設網頁,包括讓受災外國人也能利用的專線,都在幾小時內迅速建立。各避難中心也張貼了避難者基本資料,讓許多人很快就能找到家屬親人。
各處避難所即使條件再差,難民們都會共同分享物資,在領取食物、飲水時好好排隊,有力氣的人也會協助其他老弱避難者。或是像宮城縣有些避難所從十四日起提供手機充電站,要排好幾個小時才能充電十分鐘,但所有人都毫無怨言地排隊充電,分享資源時也不會有人想多領一份等。各處避難所即使水、電都有問題,或廁所不足,但都維持高度整潔,看不到垃圾。
在災區如氣仙沼的飯店「望洋」則把所有房間開放給災民避難,也有人提供民宿、溫泉等讓災民使用,或做了大量飯糰送到避難所。許多災區的超市、便利商店都扮演義務的供貨中心,協助發放支援物資,也有許多輸送公司在此時調度相當人力、車力參加救援行列。許多地方自治體如茨城縣,也幫忙收容福島核電事故避難災民一萬五千人,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則馬上撥出一百億日圓以及救援隊、簡易住宅等,魄力不輸給中央政府。
日本政府派出的救援人員如警察、自衛隊,不需要投入任何一個人力來維持治安,這也是其他國家在遭遇如此天災時鮮見的狀況。每一分人力都很落實地投入救援、復舊,警察、消防人員也非常敬業,至今已經有五十人以上殉職,專業工作人員如東電員工等,也有十幾人為復舊或搶救核電而犧牲。
最值得一提的是,不管NHK或民間電視台,在播報災情新聞時聲調都力求平靜,沒有尖叫或煽情的語氣,慘不忍睹的災情是不需要誇張報導的。電視鏡頭也鮮見不由分說地直攝罹難家屬慟哭,或硬要訪問已經悲痛不堪的災民,所有報導都是以把災害降至最低,而以救援、防止二次災害或餘震災害為最大目標,這樣的媒體也是營造整個災後沈著氣氛的重要功臣。而且為了多提供震災資訊,各台採取非常體制,二十四小時播出相關消息,NHK連大河連續劇等都停播,民間台也都自動不播出廣告,單單三月十二、十三日這個週末,每家損失的廣告收益約五0十億日圓,直到十四日才陸續插入少量廣告,損失慘重,但對整個日本而言是值得的。
內閣反應遲鈍,核災引發高度不安
這次災害對策層峰的民主黨菅內閣,則顯得十分昏庸無能。菅直人只想利用地震延長政權的壽命,沒有真正承擔起總指揮官的責任,連帶讓各省廳的大臣、官員等也都手足無措,每項對策都慢了好幾拍。例如出動自衛隊救災,一直都沒下決斷,第一天只要求出動八千人,十二日增為兩萬人,再追加為五萬人,最後才派出十萬人,等到真正抵達災區已是第四天了。而且增派救災人員一事,首相官邸事前也沒和自衛省協商,只是任意說聲「能派的就派」,派遣計畫一改再改,幸好防衛省原本就有國內外救災經驗,在首相指示之前就已經先派機偵查災區,比日本政府或媒體都更早掌握東北全滅狀態,各界都對菅內閣的救災遲鈍反應非常驚訝。
尤其慘重的是福島核電廠事故,菅內閣在十一日地震海嘯發生後,即使美國等外國一再呼籲要注意核電緊急發電系統無法運作的嚴重問題,美軍甚至表示願意幫忙輸送冷卻水,但菅內閣一直沒有把此事列為第一優先處理,還粉飾實態,維持核電一貫的黑箱作業,慢了二十四小時對應,一再錯過處理的黃金時段。直到福島核一廠一號機發生氫爆的十三日當天上午,才出動自衛隊特殊防護部隊參與給水冷卻等作業。
而且在福島核一廠一號機十二日爆炸時,究竟圍阻體是否爆破,日本政府拖了五個小時都沒有說明,只是把附近居民的避難範圍從半徑十公里擴大為二十公里,將日本國民和世界的不安都提升到最高點;直到十三日三號機、十四日二號機發生類似事故,官房長官枝野率先坦承可能也將發生如十一日的氫爆,才算是積極說明。一九七○年發生美國三哩島核電事故時,爐心熔毀而有輻射能外漏,但建物本身沒爆破,州政府未做詳細說明,便要求半徑八公里之內的孕婦、幼兒避難,謠言四起,就造成不安的居民爭先恐後避難的大混亂狀態。
因為從一開始就沒有優先對應,日本有好幾處原子爐的氫爆還會持續,造成歷史性的核電災難。而且顯然日本國內或歐美各國起初都認為,日本的核災無法停留在四級核電災難的評價,可能升到五或六級,不會變成車諾比般的七級就算很幸運了;但不幸的是到了四月十二日,日本終於承認早已升到七級了。
這一切都不像是核電先進國日本所該發生的,雖然東京電力一再表示是因為海嘯把緊急柴油發電機沖壞了,但許多專家指出,其實海嘯發生之後也還能運轉,或許是緊急系統本身有問題。因為核電世界是相當閉鎖排外的世界,無法共有資訊而集思廣益,造成系統盲點,雖然核電人員拚命搶救,為此也有員工罹難或被曝,但發生的問題已經超乎他們所能想像、對應,直至四月中旬都未能真正脫出危機。
草率停駛電車,反而引發首都混亂
最讓日本經濟致命的是,菅內閣完全聽任東京電力擺布,而在尚未周知的情況下實施所謂的「計畫停電」,造成首都大混亂,讓日本社會、經濟等陷入痲痹,快要癱瘓。例如最愚蠢的就是限制有如生命線的電車運轉,減少到三成、五成以下,要求大家盡量不要上班、上學,等於是扼殺此時想力求復興的日本經濟活力。這時應該採取的是發布限電政令,要求暫停使用最耗電的自動販賣機,或是限制便利商店的營業時間以及霓虹燈、招牌的點燈時間;限制電車行駛,等於是延後日本復甦振作的時間,許多工廠也因此無法恢復作業,讓首都東京陷入恐慌狀態。
萬幸的是,國民即使在這樣不合理的停電計畫下依然忍受,很規矩地排隊等著搭乘數量嚴重不足的電車,也這樣過了幾個禮拜。因為大家努力省電,加上日本的電力其實是充分的,才算解除了電力不足的警報,日本人的優良素質遭無能政府賤用,幸好國際的讚賞為他們討回部分的公道!
沒有核安這回事!
──核電現場工頭用餘生吐出真相!
許多曾在核電現場工作的人都表示,即使沒有地震,
核電廠發生重大核災也不足為奇,因為第一線都是出賣生命的外行人,
而且廠內的耐震設計都很隨便,不是千年大震也會出事。
福島核災在四月十一日滿月,而在十二日此一核災的等級也被上調為國際核災分級的第七級,與車諾比核災同級。然而福島核災還沒脫出危機,即使現在日本政府僅承認放出車諾比輻射線的十%,但事實上福島核電廠仍持續在放出輻射塵、輻射水,目前還有出現臨界的可能性。除了已經有六萬噸超高污染水,三個爐的爐心熔毀,為了冷卻又每天製造大量超高污染的洗爐水,已經成了人類史上空前棘手的大量輻射污水。
原本說核電是絕對安全的,為何會是這種結果?許多曾在核電現場工作過的人都表示,即使沒有地震,福島核一廠或其他哪個核電廠若發生重大核災也不足為奇,因為核電廠第一線都是出賣生命的外行人,而且廠內的耐震設計都很隨便,不是千年大震也會出事的。
福島核災爆發後,在日本網路上有一份非常轟動的內部告發報告|「希望你知道核電到底是什麼樣的東西」(www.iam-t.jp/HIRAI/pageall.html),副題是「我並非反核運動家」,執筆人是平井憲夫。平井的確不是什麼運動家,他是國家認定的一級廠房配管技師,自從一九七七年轉到日立製作所集團的吉田熔接工業後,就在東京電力福島核一廠、福島核二廠,以及中部電力的濱岡核電、日本原電敦賀核電和東海核電等核電廠參與沸騰水型核電的建設、定期檢查相關配管工程的監工。他本人在一九九七年已因癌症過世,因此當初網路上還傳出那是別人冒名寫的,但其實那是他生前的演講稿,經市民團體整理出來而刊登在一九九五年出版的《地震與核電》一書中;一九九六年又將平井的部分拔萃出版《平井的話》,網路新聞「JnaJan」則獲得該團體同意刊登,現在成為了解核電本質的經典。
由素人取代職人,運轉品質難保證
雖然從平井演講到福島核災發生已有相當歲月,他在當年就已經非常擔心地震會引發大規模核災,也等於早就預測了福島核一廠事故的發生。平井早就指出,「政府和電力公司,雖然強調核電是慮及耐震而設計、建設在堅固的岩盤上,所以是安全的,但這只是檯面上的說法。不管核電本身或建設現場本身,從作業員工到檢查人員全是外行人,這是現實,因此核電、新幹線或高速公路發生大事故,並非不可思議的事。」
平井雖然表示,許多國家建造核電和火力發電廠時,他都曾去技術指導,跟世界任何地方的核電相比,沒有比日本核電設計更優秀的了,但這只是設計階段,在施工、建造階段就走樣了。原因之一是現場以前有稱為「棒心」的職人當班長,職人對自己的工作有其自尊,發生事故和偷工減料是很可恥的事;但從一九八五年左右起,已經沒有什麼職人,只好不拘經驗募集素人,而素人不知道事故的恐怖,其中也有人不當施工或偷工減料,這些人在完全不知情下進行作業,就是當前核電的實際狀況。這類素人失誤,包括像一九九二年福島核二廠四號爐定期檢查時,曾在原子爐裡發現有長五十公分折斷的電線,電線雖小,卻可能傷到燃料棒,在現場只要搞錯一步就可能釀成連世界都捲進來的大事故,而現場作業員雖然知道電線掉了,卻全然沒有體認到可能釀成大禍。
核電廠裡有如網目般的幾十萬根配管,這是危險之至的玩意,這些配管宛如人體的血管,只要有一根斷裂,就可能導致核電全體的大事故。平井指出最危險的是一九七○年代到八○年代前半建設的二十六座核電廠,因為支撐配管的各種金屬配件並不像現在是建廠時埋設其中,而只是用水泥牆專用螺絲釘在牆上,雖說是配管,但短的有五公尺、長的也需要三人才搬得動,有直徑一公尺。這些配管在原子爐運轉時都不斷振動,所以原本支撐配管的金屬配件便搖搖晃晃,下垂到配管上,這些地方在大地震直擊時,根本撐不住很重的配管而會損壞。
平井更指出,配管為了降低成本,半數以上都是在工廠組裝,但到現場就會出現誤差,而素人則勉強把誤差硬拉長熔接在一起,原本配管在運轉狀態就會發熱而伸長,並為此預留有調整的地方,但最初組裝時,素人早已硬把預留的誤差部分拉開不見了。胡亂配管會導致事故,也耐不住地震複雜的搖晃。
各種業務層層發包,不夠嚴謹專業
這次福島核一廠的原子爐附有控制出力的再循環幫浦,這個幫浦據平井形容是人的心臟,卻沒有固定在地上,而是懸掛著,經不起地震上下左右搖動。福島核二廠三號爐一九八九年曾因循環幫浦損壞而停止運轉,事故原因便是胡亂配管,當時平井曾以要求停止恢復運轉的原告證人身分,表示:「再循環幫浦的管芯沒有固定好,因振動而發生事故。」平井指出,配管必會出現誤差,雖然乍看特別製作的配管或成品的配管都跟設計圖一樣沒錯,卻必然不合,他想了一晚終於知道,像是高速衍生爐文殊根本是日立、東芝、三菱、富士電機等幾個廠家拼裝起來的,每家公司的設計基準不同,雖然可能只差○‧五公分,但這樣的地方可能有一百個,非常嚴重。
平井還指出,核電的設計也隨便到很嚴重的程度:「阪神大地震後,政府搞新聞廣告,表示核電不會建造在活斷層上,而是堅固的岩盤上,宣傳核電不會壞;但像是濱岡核電二號機建設時,我曾目睹,所以很清楚|其實就是從地面往下挖三十公尺左右,雖有岩石也有土,在那裡灌入碎石、水泥算是基礎,而並非建在堅固的岩盤上。」
日本為了防範核電事故於未然,每年有一次定期檢查,發現有不對勁就馬上修理,但這些作業也都是素人進行,定檢必會被曝。核電只要開始運轉,就會有許多輻射線、輻射能,作業員就邊遭輻射污染邊工作。而且平井指出,雖然作業員穿著的防護服好像是保護身體免遭輻射能污染的裝備,但其實防護服中附有測量輻射線的警報器,亦即防護服只是為了不讓輻射能被帶到外面的作業服,並未真的能讓作業員免受輻射污染。
日本核電的建設、運轉或檢查等業務,是由日立、東芝、三菱等廠家發包出去,不僅發到子公司、孫公司、曾孫公司,甚至還發包到第七次以下,最後現場工頭再去召集住在核電廠近郊的農夫、漁夫或遊民等,這些人完全不知道核電廠的構造,只是因為想要賺點現金而工作。
被曝問題潛伏,卻遭忽視隱瞞
為何核電不能不用素人呢?平井指出:「核電有被曝問題,是無法培養接班人的職場;而且現場大家都戴防護面罩,不能說話,只能比手劃腳,這樣無法教導傳授。即使是手藝不錯的人,年間容許輻射量有限,用掉了就不能再進去,所以用素人也好。」
平井曾舉一次鎖緊螺絲作業為例,因為必須對角線地鎖緊,沒鎖緊的話輻射線就會外漏,由於作業現場是輻射線管理區,輻射線非常多,是非常惡劣的地方,進入現場時都要帶警報器,分秒必爭;有次為了鎖三個輻射嚴重區的螺絲,動員一百六十人排隊,喊「一、二、三」之後跑到七公尺之前的螺絲,但有人動作慢,才喊一二三跑動,線量警報器就響了,有人才問「螺絲在哪裡」就得離開了,結果花了四百萬日圓。
既然現場修理、檢查如此困難,為何不停止運轉來修理呢?平井指出,核電只要停止一天,便會有好幾億的損失,所以電力公司盡可能不停止;雖然輻射能很危險,但對企業而言,比人命更重要的是錢。
平井更指出,最初在核電工作的人,會被洗腦五小時,告訴你核電是安全的,反核電的人說輻射能會導致癌症和白血病是天大的謊言等,只要遵守政府的規定就不會有問題。此外,現場的人都被下了緘口令,如果將核電內情向外流傳,就會喪失工作機會。平井指出,全體作業員每天都被曝,而如何不讓本人或外界知道,就是負責人的工作;如果被曝問題外洩,就是現場負責人失格。
平井每次有部下因癌症死去,他總會覺得是自己殺死他們一樣,有相當深的罪惡感,而他自己也在一九九七年五十八歲時罹癌去世。他在一九八八年退職,九○年成立「核電被曝勞動者救濟中心」,幫助被曝作業員申請勞災等,但許多人擔心自己被曝事實為世間所知,自己或家人會遭歧視,所以不敢申請,而他死後,這個中心沒有人接班也宣告關閉。平井留下讓人了解核電本質的談話,讓人知道根本沒有核安這回事,而且沒有被曝,核電是動不了的,即使沒發生事故,背後也有無數員工每天遭受輻射污染。
四十而不立的人越來越多了
──日本社會幼稚化加速進行
以前的日本是三十歲之前理所當然該結婚生子、建立家庭,
但現在由於生活模式多樣化,加上晚婚化、不婚化的趨勢,
許多人不大需要家庭也能生存,年過四十依然覺得自由自在,當然也更為年輕,自然童心未泯。
日本也是儒家文化圈的國度,也相信孔子說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而且日本政府都還會為二十歲的人舉行「成人慶祝會」。但現代人成長期間延長,要真的長大成人很不容易,幾年前已經傳出應該把「二十歲成人」改成「三十歲成人」,但是現在連年過四十都尚未長大成人的也很多,說好聽是很年輕,但其實不時讓人感嘆:「未免太孩子氣了!」在男人活八十歲、女人活八十六歲的時代,四十歲原本是人生馬拉松折回的中點,或許這種想法已經很落後,應該說「四十歲成人」也不為過!
從演藝界來看,熱演三十二歲本龍馬的福山雅治是四十二歲;而率領人氣組合EXILE的HIRO是四十一歲;搞笑的岡村隆史和劇作家宮藤官九郎、TOKIO的城島茂等都是四十歲,但這些人都沒有四十歲或四十幾歲的感覺。
這種永遠青春的模樣,不限於藝人,普通人更是沒兩樣;而且比起藝人維持青春是工作,普通人的長不大卻是很天然、無造作的。像是有的上班族已經四十歲了,也每年都參加東京馬拉松,所需時間年年縮短,肉體完全沒有衰退;也有從十幾歲就是搖滾狂的朋友,現在已經四十幾歲了,還很積極地留意海外的新人樂團,趕赴各種演唱會;也有四十歲的主管,到現在還說:「讀《少年JUMP》(漫畫週刊)是我人生最快樂的時光。」而且週一上市,不讀完不會開始工作,跟小學生沒兩樣。
也有四十幾歲的大男生非常喜歡聯誼,為了安排聯誼,不管什麼工作都擺在後頭;還有四十二歲的上班族,為了想當足球加油隊而辭去工作,改成兼差計時打工等。已經年過四十,卻以興趣為優先工作的人越來越多,這在以前男人被稱為「社畜」的日本是難以想像的。也有些年近五十的上班族迷上生存遊戲,週末都到野外去玩,或是從學生時代起就玩摩托車,現在也每個週末都參加相關聚會,假日以自己的興趣優先於家庭。甚至也有已經創業當配管公司社長的四十幾歲男人,一心想要「留下人生代表作」,而跑去劇團應徵,從跑龍套學起,在排練期間,公司的經營都不在乎。有些上班族則覺得自己應該當「永遠的少年」,因此也不想結婚,不去想太久遠的事,頂多只考慮下週的事,才能維持天真無邪的心。
這樣的四十幾歲能責怪他們太孩子氣嗎?還是應該羨慕他們一直都如此享受青春?只能說現在的四十歲跟既定的四十歲形象相差太多,這也是因為現在的平均壽命和孔子時代相差很遠,成熟度也自然不同,但到底什麼才是現在四十歲或四十幾歲人的真面目?
男人大抵是從學生時代一直維持原樣,還是大孩子,卻不知不覺就四十歲了。有的人至今還在追求理想,像是想當小說家等,甚至過了四十歲還跟父母每個月拿十萬日圓生活費,亦即完全寄生族,凡事以自己的充實感為最優先。雖然這種四十歲的尋夢人多少也自覺:「世間的四十歲如果全像我就完了。」但他們還是樂此不疲,似乎停留在十九歲而永遠不成年。
男人如此,女人則對年齡比較有意識,似乎比較成熟些,但從婦女雜誌來看的話,四十歲女人的目標也是「永遠發光發亮的我」,雜誌的專題都是「日本的四十代可以更年輕!」,拚命想抗拒加齡,而且相當徹底。四十幾歲也跟國中或高中的女兒一起購物,甚至也穿澀谷一○九辣妹裝,跟女兒競爭;不然也都是穿T恤、牛仔褲,成為年齡不詳的女人。而且許多以四十五歲為目標讀者群的女性雜誌還鼓吹:「四十代的女人,美麗、愛情、性愛都要同時入手!」雖然日本博報生活研究所調查顯示,普通人認為,「歐巴桑的年齡範圍是四十~六十歲」,但當事人並不承認自己是歐巴桑。
雖然本人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四十」,但還是有些現實不得不面對。就像喜歡跟年輕美眉搞聯誼的四十代男人,也會發現出席他們聯誼的女人年齡層不斷升高,而自己跑去參加二、三十歲的聯誼,並不受歡迎。雖說年輕美眉也喜歡中年男人,但她們喜歡的是多金又瀟灑的成熟男,不是沒錢又孩子氣的四十代男人。
年過四十還很年輕,亦即孩子氣的四十代增加,這是由於生活模式多樣化,加上晚婚化、不婚化的趨勢所導致。日本未婚率逐年上升,男性四十~四十四歲為二十一‧九%;四十五~四十九歲為十七‧三%;四十~四十九歲之間每五人就有一人未婚,女性也至少每十人就有一人未婚。
以前的日本是「三十歲之前理所當然應該結婚生子、建立自己的家庭」,但是現在晚婚與不婚、未婚者並非少數,日本慢慢從「皆婚(人人都得結婚)社會」轉型為「非婚社會」,不管男女,不大需要家庭也能生存,結婚已經不是人生的必要條件。許多人都覺得既然有不婚的選擇,那就迴避因為結婚而必須背負許多責任的選擇也不錯,自由自在,當然也年輕,自然童心未泯。
結婚成家等原本是人生的階段,但如果不通過這些儀式,人要長大成人很不容易。人為了變大人,也必須放棄許多自己的慾望,佛洛伊德稱此為「去勢」,但現在這些通過儀式本身逐漸消失,催促每一個人適時過渡到人生下一個階段、轉換慾望的社會機能無力化,全部委諸個人判斷,個人則不需要放棄慾望,一下就到四十歲了,但做的事仍和二十歲、甚至十幾歲時差不多。
還有一項重大的背景是,四十幾歲這一代的思春期是處於比較壓抑的八○年代,因此是對社會儀式比較抵抗的世代;或許是對於上個世代的反動,三十幾歲這一代對於太自由就不以為然,認為最好不要在社會軌道外奔走才好。或許目前三十歲左右這一代的日本人,在十年後變成四十歲時,就會取得平衡,而比較接近想像中的四十歲吧!
物物交換生活,沒錢也過得很好
最近日本收入不高的新窮人、或是注重環保的主婦們,
開始了利用網路的新時代物物交換生活,
即使每個月只有十萬日圓收入,也能過得相當富足,不再無精打采。
而且這種物物交換才是至高無上的節約術,也是循環再循環的最佳環保術。
日本現在是很嚴重的M型社會,二○○六年起年收兩百萬日圓(約五十六萬台幣)以下的新窮人突破一千萬。這些人幾乎沒什麼性生活,飲食生活也很粗糙,非常悲慘,加上不景氣,打工機會也大為減少。不過,最近這些收入不高的新窮人或是注重環保的主婦們,開始了利用網路等的新時代物物交換生活,大部分的生活所需用品,從電腦、家電、服飾到食品都能免費取得,因此即使每個月只有十萬日圓左右的收入,也能過得相當富足,不再無精打采。而且這種物物交換才是至高無上的節約術,所有的物質都循環再循環,也是最佳環保術。
事實上,許多外國人到日本,都會驚訝日本的垃圾實在是無盡寶藏,雖然現在有的地方政府也設有再生利用中心來充分利用普通住宅區拋棄的傢具,此外民營的連鎖二手貨店、二手書店也非常普遍,但現在更多的是透過各種物物交換網站,讓自己可以和全國各地的人交換東西,頂多只要付出運費,幾乎想要的東西都可以免費取得。
日本最大的網拍網站「雅虎拍賣」,因為不景氣的影響及賣主增加,上架的貨品也增加太多,網拍已達飽和狀態,找不到買主的狀況大增,雅虎還因此成立過一個交換網站――「Yahoo!什麼都交換」。雖然出貨的主人無法換錢,但不必把還能使用的東西丟掉,而能去交換自己想要的任何東西,像是:「這個包包如果花五百日圓,再加上運費,就不想買;但若不要出錢買,而是跟自己不穿的鞋子換,那就很不錯!」
支持這些物物交換網站存在的,主要是基於「丟掉可惜,有人願意用就好」的利用者的善意。雖然大部分的人都是用以處分自己不要的東西,而所謂不要的東西,絕大部分是衝動購物的後果,或是中途放棄不再繼續蒐集的東西等;但自己不要的,對別人可能相當有用或感興趣,願意付運費來接收的話,也會好好珍惜吧!當然這其中也有些糾紛發生,例如人氣很旺的iPod或是電玩機器等相對比較昂貴的商品,或是有些人存心想詐騙運費,而讓對方先匯款,結果卻沒有交貨等。不過日本大抵現在已經有很完備的運費到付措施,客人在收貨的同時支付運費給快遞人員,就可以減少這類詐欺事件發生。
日本著名的交換網站非常多,像是「moratame」(www.moratame.net),亦即又拿試用新商品又可累積點數的制度,商品主要是參加抽籤便能得到,抽到的人就只需付運費,大部分的商品都是廠家提供的宣傳品,以食品等居多,非常實用。如果自己試用感想的部落格獲得引用或吸引他人購買等,也會獲得點數,點數還可換現金,就算自己沒有部落格也能參加抽籤。類似的還有「monitor plaza」(mp.edita.jp),也是寫關於想要商品的感想、報導等,文章入選便可獲贈商品,有部落格的人都能參加。其他像CyberBuzz也是抽籤便可領取商品,然後寫關於該商品的文章、或是參加商品活動的感想,並可領取報酬,但事前必須通過審查。
最近非常受歡迎的還有「ShareMo」(亦即分享貨物)的手機網站,透過手機,幾乎什麼都可以跟別人分享,像是只會用幾個月的嬰兒車或玩具等,只需要支付運費,不用時也可以再上架等別人來要走。或者像「monochan」,便是最典型的物物交換網站,只要是十八歲以上登記為會員,從家電、漫畫、汽車到嬰兒用品等都能交換,網站機能非常齊全,而且所有交換機能全都免費,經營網站的公司完全不抽成,想要的東西也是只付運費即可獲得。
要在交換網站上隨心所欲取得自己所要的東西,有許多條件,例如不吝對貨主稱讚自己想要的東西,不要過度挑剔,這樣往往比網拍還更有好貨可撿,而且有進有出,拿到什麼就捐出什麼,循環才不會中斷。雖說是數位網站,但在進行交換的還是人,必須要顧及人基本的禮貌及感受,例如有時回贈自己多餘不要的食品、紀念品等,也算建立交情,說不定還有下次網上相逢的緣分。
除了透過網路交換,其實還有許多原始性的物物交換。例如不要覺得不好意思,可以出口問朋友:「你這個東西是否暫時不用了?」很意外地從名牌到大型家電,都可能從朋友處拿來或長期借用,朋友也覺得自己不必丟掉,較無罪惡感。此外許多人搬到較為鄉下的農村居住,發現連稻米、蔬菜、衣物等都還是物物交換的世界,光是食品,如果換算現金,每年都要多花五、六十萬日圓。這種鄉村地區,都是近乎公社思想,比較昂貴的東西絕不獨佔,而且在鮮度不錯時就分給別人,若等快不行了才送人,就不會有好的循環出現。此外物物交換,只要善盡利用,像是有蟲蛀的白菜也費心烹調,其實也是對送主及白菜本身的基本敬意,而不必故意買什麼去還,物物交換的基本原則就是不要特意去購買什麼。此外,像送主是菜農或果農,給對方蔬果則毫無用途,必須要觀察什麼是對方可能用到的、不足的,而自己用不上的。
也有人沒有可換的東西,便用人工如幫忙看孩子或做菜等來交換,結果幾乎不透過金錢,也能在社會存活下去。現在在東京高寺開二手貨店「素人之亂」的店主松本哉,才三十五歲,便已深知物物交換是有很深內涵的,他著有《貧乏人的逆襲》及《免費生存的方法》,去收許多不用的「廢品」,甚至還有高達二十萬日圓的東西,但這對不用的人一文不值,擺在家裡都嫌礙眼。因此只要善加循環,收入再低,生活富足度也不輸人。
優質國民,劣質內閣
——官民如何面對世紀大災變?
日本國民在歷經震災大難之後,能忍住悲痛,沈著面對,
展現出臨危不亂的崇高素質,而敬業、熱誠的援救作業也贏得欽佩。
但在另一方面,日本政府也有許多失策及慌亂,正好可以作為各國的反面借鏡。
日本在三一一發生芮氏規模九級的大地震之後,由於是這樣大規模的災難首次發生在人口密集的先進國家,從鏡頭前大家看到日本的表現,雖然為日本悲痛,卻也為日本井然有序的應對而讚嘆不已。許多世人首次了解,原來日本在平時就有如此周密的地震、海嘯對策,而且有對應災難的各種聯絡...
作者序
日本現在怎麼了?
堪稱歷史性大災難的東日本震災發生後,
尤其福島核災顯然幾十年內無法平息,日本彷彿再度經歷了一次敗戰。
這是日本在歷史上,最受到世界矚目、關注的時期,
也是日本表現的機會,千萬要好好把握才是!
劉黎兒
常有台灣的朋友見面都會問我:「日本現在怎麼了?」以前這句話是在問:「日本景氣到底如何?」或是「日本社會最近是否有新的變化?」「日本最新流行趨勢是什麼?」但在二○一一年三月十一日,堪稱歷史性大災難的東日本大震災發生之後,尤其是福島核災顯然沒有幾十年無法平息,日本彷彿再度經歷了一次敗戰,這樣的日本將如何重新站起來,世人非常關心,日本本身也成為世界的聚焦點,身為觀察者以及居民的我,當然更無法錯過任何一個瞬間。
我在日本的時間已經超過我人生的一半,而且我在這裡成家、生育兒女,日本已經是我的第二故鄉。雖然台灣如果和日本賽球等,我當然還是毫不猶豫地為台灣加油,但這次震災真讓我為日本心疼不已。尤其東北地區和京都是我在日本最愛的地區,純樸木訥的東北人,也是讓我最先把家建在貼近東北的那須的原因之一;過去幾年,我從那須出發,越過白河,在東北幾縣徘徊,踏尋俳人松尾芭蕉的足跡,但許多地區現在已面目全非,天災讓人重新體悟自然的威力無限,不容輕視。
從這次震災就知道,世界各國的人們都還滿愛日本的,誠心為日本祈禱,這是日本人長年努力所博得的人氣,即使經濟不景氣,也無礙世人喜歡日本人創造的各種洗練、多元的軟體、文化。也因為如此,我對於日本政治領導人無能無策而讓核災擴大,給世界添麻煩,讓日本人的得分一下被扣掉許多而焦慮,很擔心因為輻射污染問題,讓日本人逐漸從受害者成為加害者,這並非日本人或愛日本的人所樂見的。除了其他國家如德國等,日本人本身也因為這次核災而重新引發對核電的省思,像四月十日統一地方選以超高票當選神奈川知事的黑岩祐治,選後第一聲便是要用太陽能來「脫核電」,以免除生命的基本不安,挨過原子彈的日本人,當然不想讓自己或鄰國嘗到輻射污染。
日本今後會如何?核災沒收拾告一段落,許多狀況無法論斷。日本的形象、信用、技術力等,都將因核災處理過程以及短、中期的結果,而有很大不同。我在接受日本媒體訪問時,也不斷提醒日本人:「這是日本在歷史上最受到世界矚目、關注的時期,也是日本表現的機會,千萬要好好把握才是!」當然,日本社會的底力很強,日本人的勤勉、忍耐、有條不紊及寬容、不抱怨等優異特質,世人有目共睹,此項日本的原動力依然存在;但從另一方面來說,日本人其實太容忍了,稍微強烈主張一點也不錯。
日本算是對地震、海嘯防範最周全、先進的國家,但依然無法克服如此天災,只好對天嗟歎;人災的話則更是理不盡、不可理,太辛酸了。福島核災雖然最初是地震、海嘯所引起,但災情擴大後,殺傷力已經不輸給震災、海嘯本身。雖然海嘯致死人數等較多,但人們還能回去重建家園,東北震災災區過了一個月後已經開始朝復興、復舊前進;但核災災民的時光卻因此停止了,完全失去了回家的機會。核災至今還沒脫險,或許半徑三十公里、甚至五十公里圈內的居民都永遠無法回家,飽受輻射污染的土壤可能永久無法復原,附近的海洋也將因此有一段時間無法出漁等,核災等於把日本地圖削掉了一大塊。雖然核災也給兩百五十公里外的東京帶來不安,但比起福島人而言,實在不算什麼,許多福島人說:「把核電搬給東京!因為電都是東京人在用的!」那樣的心情是很可以理解的。三月十五日,東京也測到相當濃度的輻射污染,翌日我曾疏散到關西幾天,當時擔心或許會更加惡化,多少覺悟會失去至今奮鬥半生所得來的身外之物,嚐到過了今天卻不知道明天會怎樣的不安感,神經超粗的我居然至今無法自然醒,因此更能體會福島人的感受。
我自己是個不斷犯錯的糊塗蟲,從核災發生之後,發現假定應該完美無缺的核電系統毛病多多,也有許多無法預料的問題出現,才一個多月就聽搞核電或監督核電的人說了四、五十次「想定外(預料外)」,更了解這種假定不會出錯的設計思想原本就是錯誤的。誰都會犯錯,要建立絕對不能發生錯誤的系統,本身就是很自大、荒謬的想法,就算在實驗室裡都不大可能,要建立在變化多端的大自然、人間社會裡,更是不可能。而且至今人類尚未替用過的核廢料、輻射污染垃圾找到安息的方法,沒有加上這棘手的善後部分,核電成本的計算等於是少了一個零以上的幌子,一點也不便宜;而且四處留下有「髒炸彈」之稱的核廢料給自己或子孫,一點也不乾淨。
人無法繼續怠惰下去,我也跟許多東京人或日本人一樣,認為今後應該盡量省電,採用屬於二十一世紀的新方式如LED、太陽能板、冷熱雙效系統等來快活、舒適地省電,而且精用高級聰明的電力,不要讓電力去做沒效率的粗活,電力總消費量自然減少也減碳,不需要拚著生命危險來發電,才有真的安心、安全與乾淨。
日本現在怎麼了?
堪稱歷史性大災難的東日本震災發生後,
尤其福島核災顯然幾十年內無法平息,日本彷彿再度經歷了一次敗戰。
這是日本在歷史上,最受到世界矚目、關注的時期,
也是日本表現的機會,千萬要好好把握才是!
劉黎兒
常有台灣的朋友見面都會問我:「日本現在怎麼了?」以前這句話是在問:「日本景氣到底如何?」或是「日本社會最近是否有新的變化?」「日本最新流行趨勢是什麼?」但在二○一一年三月十一日,堪稱歷史性大災難的東日本大震災發生之後,尤其是福島核災顯然沒有幾十年無法平息,日本彷彿再度經歷了一次敗戰...
目錄
【序文】日本現在怎麼了? 劉黎兒
PART1 震災大效應
日本需要第三次奇蹟
大亂見真章
優質國民,劣質內閣——官民如何面對世紀大災變?
職人精神戰勝百年大難──各方敢死部隊拚鬥看不見的核災敵人
這種時候只講道理沒用的
電視上看不到的災情真相
日本很幸運,不是泛政治社會
震災報導,好壞在哪裡?
日本正經歷空前未有的核災──核電安全神話崩潰了
當潘朵拉的盒子打開之後――核電事故到底隱藏了什麼?
日本還有多少危爐?
福島核災的污染有多嚴重?
沒有核安這回事!──核電現場工頭用餘生吐出真相!
核電推進派的懺悔與警告
福島核災該賠多少錢?
日本是否可能走向非核之路?
因震災而改變與抵死不變的人
復興也需要文化、娛樂觀點
日本復興路遙遙──菅直人內閣和民間企業溫差過大
福島核災何時可以收拾完畢?——透明的恐怖感瀰漫地震大國日本
PART2政經檢測儀
日本的景氣到底如何?
第二就業冰河期有多冰冷?──日本就業活動最前線殘酷物語
日本土地神話崩盤了
如果日本人口減半……──少子化社會帶來的經濟衝擊
日本報業的掙扎――無紙新聞媒體有多少未來?
出版大崩潰真的來了?――iPad是福音,還是致命一擊?
中國大舉出手買日本!──沒臉的世界工廠開始買臉了
日本政界的世襲遏止得了嗎?
日本名嘴的德行
來自地方的大反叛──地方選舉拒絕只有兩大黨的選擇
日本都道府縣大評分(上)
日本都道府縣大評分(下)
PART3社會潛望鏡
日本人的愛社神話崩潰了
昔日高收入三師,行情大暴跌
人生重新開機時候到了
當代魅力偶像,從歷史裡找
不想長大的年輕人
爸媽永遠不了解我──代溝越來越深的時代!
四十而不立的人越來越多了──日本社會幼稚化加速進行
日本即將邁向「無緣社會」
超長壽時代來臨,卻有人不想活太久
人生百歲時代,你能一個人活下去嗎?
PART4生活風向球
日本人的金錢觀念真奇怪
關於世間最重要的「錢」事
物物交換生活,沒錢也過得很好
下流肥的時代來了──消極、低調的下流才會肥
女人為了「年齡不詳」,不在乎花多少錢
日本品牌大考驗
日本人的胃袋變大了――大碗的才過癮、才賺錢
復刻版的流行方興未艾
誰能抵抗歸零的魅力?
PART5兩性次文化
難解新種男女大增殖
男人也講求美形的時代
追求堅強與包容的森林女孩
不論工作或女人,最後五分鐘定江山
該男人找長期飯票了
跟跨性別大姊頭學處世術
不知道為什麼要結婚?
中年夫妻的寢室學
簡訊離婚正流行
【序文】日本現在怎麼了? 劉黎兒
PART1 震災大效應
日本需要第三次奇蹟
大亂見真章
優質國民,劣質內閣——官民如何面對世紀大災變?
職人精神戰勝百年大難──各方敢死部隊拚鬥看不見的核災敵人
這種時候只講道理沒用的
電視上看不到的災情真相
日本很幸運,不是泛政治社會
震災報導,好壞在哪裡?
日本正經歷空前未有的核災──核電安全神話崩潰了
當潘朵拉的盒子打開之後――核電事故到底隱藏了什麼?
日本還有多少危爐?
福島核災的污染有多嚴重?
沒有核安這回事!──核電現場工頭用餘生吐出真相!
核電推進派的懺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