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生命走到低潮,當親友面臨絕望,
透過溫暖陪伴,一問二應三轉介,讓人生重拾希望!
「心中的憂鬱就像一隻黑狗,一有機會就咬住我不放。」——英國前首相邱吉爾,長期憂鬱症患者
憂鬱症,是二十一世紀最常見的精神疾病,全球罹病人口估計超過三億五千萬人,重度憂鬱症更是使人類失能的首要疾病。身為憂鬱症防治專家的廖士程醫師,在本書中透過真真切切的臨床經驗分享,從醫學研究、求診案例、患者心聲、家屬困境,甚至家屬最不願意碰觸的自殺話題,都做了精闢的剖析講述,並提供方法與建議。
廖醫師並提醒讀者:預防重於治療,憂鬱症也不例外。要遠離憂鬱症,最好盡早養成讓自己快樂的好習慣,儲存「快樂資本」,當低潮來臨時,才能幫助自己度過灰暗的幽谷。
這是一本實用的書,更是一本療癒的書。除了讓讀者對憂鬱症有全面、深入的了解,也讓患者與親友更能同理彼此的苦衷,進而為康復一起努力。
書籍特色
◎臺大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的專業權威,提供正確的相關知識,以深入淺出方式,針對患者的常見疑惑,完整加以解說。宛若醫師親自在你面前,娓娓為你解惑,是實用可親的居家必備健康叢書。
◎憂鬱症是現代人最常見的精神疾病,對患者的生活、工作、人際影響極為巨大。如何預防、自我檢測、治療、陪伴患者,可謂現代人不可不知的心理健康常識。
作者簡介:
廖士程
屏東縣人,臺灣大學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博士,曾任臺大醫院3E2精神科急性病房主任、衛生署委託辦理自殺防治中心執行長,現職臺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常務理事、臺灣自殺防治學會理事、臺灣老年精神醫學會監事、臺大醫學院精神科臨床助理教授。
廖士程醫師長期服務於精神科急性病房,除了一般精神醫學外,對於重度憂鬱症、焦慮疾患的生物性治療及內外科交會之身體心理介面問題有特別的好奇心。除了精神疾病臨床服務工作外,亦曾參與2014世界衛生組織《世界自殺報告》(World Suicide Report)編纂,投身災難後精神醫療工作、全國性自殺防治與醫學教育之服務與研究,以及大型精神疾病社區流行病學調查工作。
各界推薦
得獎紀錄:
第38次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評選推介活動
得獎紀錄:第38次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評選推介活動
作者序
讓彼此關心的靈魂,不再互相折磨
在精神科的臨床工作中,病患及周遭親友的衛教是非常重要的。衛教這件事看似照本宣科,或是如師長般的諄諄教誨,但在吸收正確知識之前,情緒的支持更加重要。對所有的精神疾患是如此,對憂鬱症的照護更是如此。如果有機會與曾罹患憂鬱症的朋友聊一聊,他們常會 說:憂鬱症纏身的時候,會從負面角度去看事情,以致聽不進旁人善意的鼓勵,甚至對自己聽不進旁人善意的鼓勵,而更加自責與憤怒。
如果有機會與陪伴憂鬱症個案的親友聊一聊,他們常會說:憂鬱情緒的深淵似乎無窮無盡,而個案的情緒也往往具有感染力。親友、醫師常勸告個案想開一點,但個案的悲觀情緒仍堅定不移,有時我們甚至會對病患生起氣來,但隨後又對自己的行為感到罪惡與自責。
總有個辦法,讓彼此關心的靈魂,不再互相折磨,畢竟我們偶爾還是相信善有善報。
這本書就是從這裡開始的,希望透過知識的傳遞,轉譯病患及家屬的經驗,希望能稍微減少大家的痛苦與疑慮。
另一個動機是跟健保有關,臺灣的健保制度舉世聞名,它提供了西方國家難以想像的可近性與低廉價格,但也犧牲了許多。政策執行者總希望利用較少成本,達到最大效益,並且用工作倫理及專業倫理的無限上綱,擠壓出原本自以為是的菁英族群即將枯竭的一絲血汗。
臺灣的健保制度立意良善,是穩定社會的力量,醫事人員本身及家屬也蒙受其利。然而更期待各級主管單位的長官們以蒼生為念,醫界的意見領袖們避免被離間分化,醫療服務使用者與提供者們能共同理性地促進健保服務的進化。
醫療照護的系統性問題從來都沒有簡單的答案, 越是難行之路,大家越要精誠團結,期望大家如大陸長江三峽沿岸的縴夫,一步一腳印,流血流汗協助沉重的商旅能行過萬重山,最終也能欣賞到沿岸壯麗的風景。
本書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在憂鬱症防治的這個向度上,略盡棉薄之力,藉由一本衛教書籍的出版,把大家常見的疑惑,以及就醫時沒有辦法問個清楚的問題,盡量澄清;期望能稍稍填補醫療服務使用者未被滿足的需求,補綴醫療服務提供者在互動間未能盡善盡美的遺憾。
這本書的誕生,首先要感謝慧秋與心靈工坊的夥伴們,沒有他們的努力,這本書會非常生硬難以消化。特別要感謝恩師李明濱教授,除了創立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成功領導全國自殺防治中心外,他身教言教,無上的人文關懷與超凡的臨床敏感度,為學生們樹立典範。更要感謝臺灣大學公衛學院陳為堅院長,因為他高度的容忍與無私的教導,讓我領略頂尖科學研究者應有的修為,也促使我能從更宏觀的公共衛生角度,檢視每一天的醫療行為。感謝老朋友浩威,與他合作就像十八年前與他一同去波羅的海沿岸旅行一般,他總是不顧一切往前衝,落後的我氣喘吁吁,疲勞之後,才知因有如此疾行,沿途風光不致錯失。要感謝我的好同事錫中,他是我見過執行力最好且頭腦最清楚的人之一,他不做醫生的話,應該是跨國企業的CEO或十大傑出青年,沒有他的運籌帷幄,這本書無法出版。最後要感謝上述人士共同的好朋友,已經過世的李宇宙醫師,在這本書當中若有一點點詩意的小嘗試,都是我東施效顰的鐵證。
讓彼此關心的靈魂,不再互相折磨
在精神科的臨床工作中,病患及周遭親友的衛教是非常重要的。衛教這件事看似照本宣科,或是如師長般的諄諄教誨,但在吸收正確知識之前,情緒的支持更加重要。對所有的精神疾患是如此,對憂鬱症的照護更是如此。如果有機會與曾罹患憂鬱症的朋友聊一聊,他們常會 說:憂鬱症纏身的時候,會從負面角度去看事情,以致聽不進旁人善意的鼓勵,甚至對自己聽不進旁人善意的鼓勵,而更加自責與憤怒。
如果有機會與陪伴憂鬱症個案的親友聊一聊,他們常會說:憂鬱情緒的深淵似乎無窮無盡,而個案的情緒也往往具有感染...
目錄
【總序】 視病如親的具體實踐 高淑芬
【主編序】 本土專業書籍的新里程 王浩威、陳錫中
【自序】 讓彼此關心的靈魂,不再互相折磨 廖士程
【前言】 你快樂嗎?
【第一章】 是心情不好?還是憂鬱症?
從「憂鬱情緒」到「憂鬱症」的距離
什麼是憂鬱症:兩個案例
劃一條疾病的界線:怎樣才算是憂鬱症?
我是否得了憂鬱症:簡易的自我檢測
高齡社會的重要課題:老年憂鬱症
到底有多少憂鬱症的個案?
【第二章】 當情緒不斷陷落:重度憂鬱症
不要被「重度」這個詞嚇到
重度憂鬱症是造成人類失能的首要疾病
核心症狀:持續性的情緒低落,對一切失去興趣
情緒症狀:愁苦鬱悶,失落無助
行為症狀:精神倦怠、遲緩、自殺行為
認知症狀:注意力障礙、猶豫不決、罪惡感、負面思考
趨力症狀:失眠或嗜眠、體重改變、性欲改變
【第三章】 為什麼會得到憂鬱症?
人類雙胞胎研究帶來的啟示
憂鬱症來自於壓力、性格與體質三者交互作用
與重度憂鬱症相關的大腦功能變化
當心靈的感冒轉成肺炎
【第四章】 憂鬱症要怎麼治療?
憂鬱症治療方式的選擇
重度憂鬱症的治療流程
藥物治療的副作用
電氣痙攣治療
心理治療也是一個選項
常見的心理治療模式
憂鬱症會不會好?
有些患者為何不願意就醫?
害怕副作用怎麼辦
【第五章】 如何照顧憂鬱症患者
家屬感到無奈、自責和生氣是正常現象
照顧者也需要喘息
憂鬱症患者的內在之聲
家屬要如何與患者溝通?
陪伴和傾聽是一門需要學習的藝術
家屬的兩難:會不會過度保護?
患者若不願就醫,該怎麼辦?
【第六章】 預防憂鬱症其實不那麼難:現代社會的解憂之道
當自己壓力的管理者
運動,強身又強心
日日好眠,心情好
增進正向思考,乃是良藥
放鬆訓練,穩定好情緒
現代人的時間管理很重要
【第七章】 航過憂鬱的險峻冰山
人為什麼會自殺?
幫助親友走出幽谷:人人都是珍愛生命的守門人
自殺防治的挑戰
驟然的分離與漫長的告別:倖存者的心理調適
【結語】 建立屬於自己又能感動他人的快樂資本
【附錄一】 臺灣憂鬱防治聯盟
【附錄二】 延伸閱讀
【總序】 視病如親的具體實踐 高淑芬
【主編序】 本土專業書籍的新里程 王浩威、陳錫中
【自序】 讓彼此關心的靈魂,不再互相折磨 廖士程
【前言】 你快樂嗎?
【第一章】 是心情不好?還是憂鬱症?
從「憂鬱情緒」到「憂鬱症」的距離
什麼是憂鬱症:兩個案例
劃一條疾病的界線:怎樣才算是憂鬱症?
我是否得了憂鬱症:簡易的自我檢測
高齡社會的重要課題:老年憂鬱症
到底有多少憂鬱症的個案?
【第二章】 當情緒不斷陷落:重度憂鬱症
不要被「重度」這個詞嚇到
重度憂鬱症是造成人類失能的首要疾病
核心症狀:持續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