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宗教如何影響整個世界?
為什麼恐怖份子的自殺式攻擊層出不窮?
從更廣闊的歷史背景中,理解伊斯蘭敵意背後的動向和事件
◎一本鉅細靡遺帶你認識伊斯蘭的入門書
◎揭開伊斯蘭文化背後的矛盾與美好,洞見國際現況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林長寬 審定
目前穆斯林在全世界約有16億人。
但是,世界的目光集中在伊斯蘭激進派引起的紛爭及恐怖事件,
我們反而很難窺得一般穆斯林的面貌。
在宗教影響力趨弱的現代,為何只有伊斯蘭,
在全世界擁有越來越多信徒,越來越強大的影響力?
如今,伊斯蘭為何竭盡所能,
要與身為「勝利組」而支配世界的西歐文明對峙?
本書中將大量使用插圖來為您解析。
◎歐洲在不久的將來會變成伊斯蘭教徒的國度!?
◎吉哈德(奮戰)真正的意思是「努力」
◎頭巾是自由的象徵!?開始自我主張的女性們
◎以巴衝突是怎麼造成的?
◎不收利息的伊斯蘭金融運作方式為何?
◎侵蝕伊斯蘭世界的紛爭與恐怖事件
關於伊斯蘭,你知道嗎?
◎有許多與聖經相通的教誨及故事
伊斯蘭教繼承了猶太教與基督教的系譜,《古蘭經》當中出現許多跟聖經共通的先知,比如阿丹(亞當)、努哈(諾亞)、易卜拉欣(亞伯拉罕)等,穆罕默德則是最後也最優秀的先知。
◎其實對其他宗教十分寬容
「右手古蘭經,左手半月刀」是在基督教圈產生的誤解,其實伊斯蘭不喜用強制手段逼迫對方改變信仰,而是以徵稅的方式認同異教徒的存在。
◎在神之前人人平等的社會
對伊斯蘭影響極大的猶太教,有著猶太人才是上帝的選民的「選民觀念」。很多人以為伊斯蘭也有這樣的排他思想,但《古蘭經》記載「凡信徒皆為兄弟」,伊斯蘭不是僅為阿拉伯人而存在的宗教,而是對外開放的。
◎十字軍東征是打著聖戰旗號的侵略
許多人以為十字軍的開端,是為解放在耶路撒冷遭到迫害的基督教徒。但歷史已經證明基督教徒並未遭到迫害。穆斯林對異教徒態度寬容,耶路撒冷的穆斯林與基督教徒一直和平共存。
◎英國的三面外交是巴勒斯坦問題的開端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英國一面答應讓阿拉伯民族建設國家,另一面又答應讓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國,第三面又私下與法國簽約瓜分巴勒斯坦地區,結果,猶太人大量移入巴勒斯坦,與穆斯林紛爭不斷,雙方埋下火種。
作者簡介:
私市正年(KISAICHI MASATOSHI)
1948年出生於東京。1972年畢業於北海道大學文學部。中央大學研究所(東洋史學)修了。現任上智大學全球研究學院教授、伊斯蘭研究中心所長。以北非阿拉伯・伊斯蘭史研究為中心,從事民眾伊斯蘭、民族運動、以及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的研究。主要著作有:《北非・伊斯蘭主義運動的歷史》(2004・白水社)、《馬格里布中世紀社會與伊斯蘭聖者崇拜》(2009・山川出版社)、《理解阿爾及利亞的62章》(2009・明石書店),《原教旨主義的終結?》(2012・山川出版社)、譯著有:《世界中的世俗主義(lacité)》(2014・白水社・Jean Baubérot著)等。
審定者簡介:
林長寬
現執教於成功大學歷史系,且曾任教於政治大學,設立「伊斯蘭文明與思想研究中心」。為推動台灣伊斯蘭研究,發起「台灣伊斯蘭研究學會」,並擔任第一任與第二任理事長,研究領域為伊斯蘭歷史文化,致力於促進宗教文化對話。
譯者簡介:
李欣怡
畢業於東吳大學、名古屋大學。愛日文、愛日本小說,近年最愛的作家是奧田英朗。生活中遇到自己無力閱讀原文的好文章時,就會對譯者心懷感激。希望在浩瀚且持續擴大的翻譯宇宙中,自己也能參與其中,堆砌一磚一瓦。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林長寬 審定
章節試閱
◎常見的誤解➊不是「沙漠的宗教」嗎!?
這個宗教並非誕生於沙漠,而是誕生在商業城市,起始於商人的宗教
關於伊斯蘭,往往存在著各式各樣的誤解。比方說,因為誕生於阿拉伯半島,帶給人「沙漠宗教」的強烈印象。的確在阿拉伯半島上,有一片游牧民族貝都因人生活的廣大沙漠地帶。令人會自然聯想到灼熱太陽照射、沙塵飛舞的嚴苛自然環境,誕生讓人們尋求心靈寄託的宗教。
但是,穆罕默德出生、成長,且開始布教的麥加,卻是個因通商而繁榮的綠洲都市。而穆罕默德本身,在接受神啟示之前,也不過是個商人。也就是說,伊斯蘭並非誕生於沙漠,而是商業都市,是起始於商人的宗教。
因貿易而繁榮的聖地麥加
自古以來,阿拉伯半島就是連結亞洲、非洲陸海貿易的中途站。雖然半島大部分是沙漠,南端有適合農耕的肥沃土地與海上貿易據點,西部則零星分佈了一些受惠於少量雨水和地下水潤澤的綠洲都市。麥加就是從綠洲都市發展出來的,在穆罕默德於麥地那建立據點之後,麥加和麥地那兩個城市變成伊斯蘭的中心,同時也因商業而繁榮起來。麥加同時也是連結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帝國)統治下的敘利亞,和南阿拉伯的葉門兩地的貿易要衝。
伊斯蘭後來廣佈全世界,應該與誕生於各式各樣文化交錯的國際貿易都市這個背景有關係。
◎常見的誤解➋其實對其他宗教十分寬容
「右手古蘭經,左手半月刀」是基督教圈的誤解
關於伊斯蘭,人們常形容「右手古蘭經,左手半月刀」,意指穆斯林會要異教徒在「選擇古蘭經、還是選擇一死」兩難中做出決定,以此逼迫對方改信伊斯蘭。其實這是在歐洲基督教圈盛行起來的說法,而伊斯蘭在創始初期,對其他宗教是很寬容的。
原本在《古蘭經》中,就記載著「不得強迫信教」(2章256節)。伊斯蘭雖然對於
多神信仰採取徹底的批判態度,但並不樂見強制性地改變信仰。不僅如此,對於猶太教徒和基督教徒,則是定位為同為唯一真主賜予經典的「經典教民」,穆罕默德也嘗試與其融和。
「對於異教徒,只要繳稅就予以認可」
即使在西元七世紀之後,伊斯蘭國家漸趨擴大的過程中,對於住在征服地區的猶太教徒與基督教徒,也一直採取寬大的措施;這些人的身份是「浸密(dhimmi,意指受保護民)」,只要繳納叫做「吉茲亞」的保護稅,生命財產就能夠獲得保障,也能夠維持自己原本的信仰。
在早期階段,僅限於「經典教民」能得到浸密的身份,但後來便擴大適用於所有的異教徒。一方面當然也是因為從浸密徵收來的稅金變成國家的重要財源,但伊斯蘭國家沒有鎮壓異教徒,而是建立了一套系統,將異教徒視為巨大共同體的一員,試圖納入,這一點是值得特別一提的。
◎由古蘭經串連的伊斯蘭共同體
伊斯蘭共同體(溫瑪)的誕生
穆斯林的共同體,在阿拉伯文中稱作溫瑪(Ummah)。不過,在《古蘭經》中,溫瑪有多種意義,包括人的群體、民族、共同體等等。同時在《古蘭經》當中的觀念是,「各民族分別遣他們的使者,各自形成他們獨有的溫瑪」(10章47節),猶太教徒和基督教徒也擁有他們獨自的溫瑪,與穆斯林的溫瑪並列。
這樣的觀念,規定於先知穆罕默德跟麥地那人最初締結的盟約(麥地那憲章)中。
但是,同時《古蘭經》也有提到,「你們(穆斯林)是為了人類而出現的至上集團(溫瑪)(3章110節)」,穆斯林的溫瑪被賦予特別崇高的地位。不久,隨著伊斯蘭世界的擴大,溫瑪一詞,漸漸演變成意指跨越地域及國家框架的穆斯林共同體。
中世紀偉大的旅行家伊本‧巴杜達,在1325年,從摩洛
哥丹吉爾出發到麥加朝聖,接著旅經中亞、土耳其、印度、中國、印尼、西班牙、西非,在三十年後的1354年回到故鄉。他是一位名符其實的大旅行家。在伊斯蘭世界,他所到之處,都受到款待、尊敬、自始至終毋需為衣食或旅費煩惱。在中國,也由於在廣東、廣州有穆斯林居留地,同樣暢行無阻。這是因為穆斯林抱持著彼此屬於一個共同體的同胞意識。
人人平等的共同體
在伊斯蘭出現前,麥加是一個由殘酷的血之復仇原理、富裕者特權與傲慢所支配的社會。先知穆罕默德對阿拉伯特權階級要求的,是捨棄過度的優越感,將自己的命運交給真主阿拉。那是為了建構平等共同體的一種完全且絕對的服從。人們被要求放棄個人主義的傲慢,換取和平(伊斯蘭) 的確立, 進一步保證男女、主僕、阿拉伯與非阿拉伯等所有人的絕對平等。
伊斯蘭誕生於阿拉伯半島,至今已傳至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陸,又經印度傳至東南亞、中亞,進而擴展到歐美。擴大至此的原因,當然不是僅靠鬥爭就能說明的。更無法忽視的理由應該是《古蘭經》中的教誨:「不拘民族與出身階級的平等」。正因如此,伊斯蘭才能不動用武器,利用貿易通道廣布至非洲及印尼。真主阿拉有九十九個尊名,包括「拉赫曼(Ar-R a h m a n 至慈的) 」 和「拉希姆(Ar-Rahim 特慈的)」。這是來自拉赫瑪(慈愛),是穆斯林非常重視的詞彙。拉赫瑪一詞,包含了所有溫和、善良、滋養大眾、帶來安全感的東西。穆斯林所想像的是,在這個伊斯蘭共同體中,被如同家人般的愛籠罩,締結一個充滿慈愛的社會,能夠相互體諒彼此處境的人際關係。
◎三大宗教共同聖地──耶路撒冷的變遷
古稱迦南的巴勒斯坦
現代伊斯蘭世界紛爭的種子─巴勒斯坦,位處聯結歐、亞、非通商要衝,變成人
種、宗教之間淒慘的戰場,僅是進入現代不久以前的事。
巴勒斯坦在西元前兩千年時,被埃及人稱為迦南,不久非利士人定居,便成了巴勒斯坦這個地名。
現在巴勒斯坦問題(見p114)的根源在於,包括伊斯蘭教,三個一神信仰的宗教,都將此地視為聖地,互不相讓。巴勒斯坦究竟是如何變成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三者的聖地,讓我們一窺究竟。
建築在猶太王國的大神殿
根據《舊約聖經》,摩西率領猶太人逃離埃及,在西奈山領受十誡,然後回到巴勒斯坦。猶太人民在巴勒斯坦建立以色列王國,是西元前十一世紀的事。第二任君主大衛王,殲滅原住民非利士人,以耶路撒冷為首都,奠定王國的基礎。
在第三任所羅門王的太平盛世,領土擴張到最大,南自紅海、北至敘利亞的幼發拉底河。在耶路撒冷,建設祭祀神的所羅門大神殿,王國極盡榮華。此時,形成了聖地耶路撒冷的原型。
但是,在所羅門王死後,王國分裂成南北兩半,分別被亞述和新巴比倫帝國所滅,猶太人被捕,囚禁在巴比倫。西元前六世紀時,猶太人才得以回國,重建所羅門的神殿,耶路撒冷再次成為聖地。
耶穌葬身之處變成新的聖地
巴勒斯坦從西元前60年左右就開始受到羅馬軍的侵略攻擊,在耶穌在世的時代,是羅馬帝國的屬地,受到總督的統治。
西元30年,耶穌離開故鄉加利利,開始傳教之旅,帶領信徒進入耶路撒冷。擔憂耶穌力量的猶太教神職人員,控訴耶穌自稱以色列國王。這項控訴成立,猶太總督判耶穌死刑。耶穌背著十字架走過現在稱為「苦路」的耶路撒冷市街,在各各他山被處死。
之後,羅馬軍破壞了所羅門的神殿。在西元135年,又驅逐了巴勒斯坦的猶太人。自此,猶太民族離散與流浪的歷史揭開序幕。
到了西元四世紀,羅馬皇帝公認基督教,在各各他山建立聖墓教堂。就此,這個地方成為基督教聖地。
出現在穆罕默德夢中的聖地
在猶太人離開約五百年後,在西元637年,伊斯蘭共同體第二代哈里發歐瑪爾,在聖戰中攻下巴勒斯坦,進入耶路撒冷。七世紀末時,伍麥亞朝第五代哈里發,阿卜杜‧馬利克,在過去所羅門宮殿所在地山上的大岩石上,建造八角形的金色神殿「岩石清真寺」。
這個岩石,就是據傳先知穆罕默德在夢中由天使吉卜利勒引領,乘著天馬布拉格降落的岩石。據說穆罕默德就是從這裡登霄進入天堂,與真主相見,受令履行敬拜神的義務。這個地方對穆斯林而言很重要,耶路撒冷繼麥加、麥地那之後,成為第三個聖地。
這座岩石清真寺,建立在距離猶太教聖地,僅距所羅門宮殿遺跡「哭牆」東方一百公尺之處。
◎聖地耶路撒冷引發十字軍聖戰
捏造對基督教徒的迫害
西元637年以後,原本屬於伊斯蘭統治的耶路撒冷,到十一世紀初由塞爾柱朝繼承。由於塞爾柱朝將勢力往西推進,由於威脅到基督教國家拜占庭帝國,點燃了與「十字軍」的基督教徒遠征軍之間的戰火。
依據基督教徒記錄下來的一般說法,十字軍的開端,起因於拜占庭帝國皇帝請求羅馬教皇解放在耶路撒冷遭到迫害的基督教徒。但實際上,歷史已經證明基督教徒並未遭受到迫害。穆斯林對異教徒態度是寬容的,而在耶路撒冷,穆斯林也與基督教徒共存,過著和平的日子。
極盡殘虐的十字軍
西元1096年,十字軍高舉代表基督象徵的十字徽章,開始遠征,宛如怒濤入侵聖地耶路撒冷所在地巴勒斯坦。對於伊斯蘭的士兵而言,這是來自「法蘭克」的突襲。穆斯林當時並沒有對異教徒懷抱敵意,因此他們對於十字軍,是用歐洲來的侵略者意思的「法蘭克人」來稱呼。穆斯林陣營無計可施,連連敗北,城塞一個一個失守,隨之而來的是令人不忍卒睹的慘劇。根據當時十字軍的記錄,被殺害的穆斯林血流成河,十字軍把大人投入熱鍋烹煮,小孩串起來烤,然後吃掉。
穆斯林在為領土而戰時,一旦得勝則將土地連同人民一起編入自己國家體制中。但是,法蘭克人卻藉神的正義之名,將異教徒予以殺害。
◎在中東散播火種的英國三面玲瓏外交
歐斯曼帝國領土被英法瓜分
突然在別人的土地規畫住宅用地界線,宣佈沒有得到許可不准蓋房子。英國的行為在阿拉伯人眼中即如此。現今阿拉伯半島國界就是這樣畫出來的。
西元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屬於協約國的英國,瓦解了歐斯曼帝國,並試圖確保石油採油權。為了粉碎歐斯曼帝國,英國和麥加諸侯─哈希姆家的胡笙締結了「胡笙-麥克馬洪訊」:只要胡笙反叛歐斯曼帝國,等到帝國解體則承認阿拉伯民族在阿拉伯領地(指包括巴勒斯坦的整個東亞地區)的獨立國家。
同時,英國因長期戰爭,苦於戰爭開銷,以在巴勒斯坦建設猶太人國家為條件,要求猶太金融資本羅斯柴爾德家族支援戰爭費用。(貝爾福宣言)除了這兩個相互矛盾的約定,英國還跟協約國法國,在戰爭還沒結束時,訂定另一個瓜分歐斯曼帝國領土的協定。這個秘密協定稱為「賽克斯-皮科協定」,內容是現在的約旦、伊朗由英國統治,敘利亞、黎巴嫩則由法國統治,而巴勒斯坦歸國際管理。英國在這個時候,將擁有摩蘇爾油田的庫德人居住區編入伊拉克。延續至今的庫德人問題即源自於此。
1918年,聯合國勝利,一戰結束。歐斯曼帝國戰敗,於4年後地國崩塌。
◎西歐的猶太人迫害是巴勒斯坦問題的開端
遭迫害的猶太人移向巴勒斯坦
西元十九世紀末,屬於歐斯曼帝國領地的巴勒斯坦,突然不斷移入猶太人。巴勒斯坦大部分的土地,都是屬於一些不在當地居住的重要人物,猶太人便從他們手中把土地買下來。而居住在當地的巴勒斯坦人(阿拉伯人)則大部分是佃農,一直以來都是支付佃租給地主,以此維生。但是由於這些土地被猶太人移民買走,導致這些巴勒斯坦農民失去維生之道。猶太人向巴勒斯坦移居,就此揭開序幕。
這個趨勢的背景,有錫安主義運動的存在。西元二世紀前半,被驅逐離開巴勒斯坦的猶太人流離四散在世界各處,一直受到歧視與偏見。對於基督教徒而言,猶太人是「殺死耶穌基督的民族」,此外,不少猶太人是以被視為卑劣職業的高利貸起家致富的,這點也招來忌恨。十九世紀後半,對猶太人的迫害趨於激烈,於是猶太人再度回到錫安(耶路撒冷近郊的山丘),試圖建設猶太人國家,展開錫安主義運動。
英國的介入使情勢複雜化
數萬名猶太人,分成數次移居到巴勒斯坦。當時約有六萬名巴勒斯坦人被趕離當地。但由於歐斯曼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敗後,情況似乎趨向好轉。英國在胡笙-麥克馬洪通訊中,允諾阿拉伯民族建設國家,所以,應該可以在巴勒斯坦當地,建立起巴勒斯坦人的國家。不過,英國人卻實施了與法國交換的賽克斯-皮科協定,這個協定使巴勒斯坦地區成為英
國的託管地區。
◎促使蓋達組織誕生的阿富汗紛爭
決定進行軍事介入的蘇聯
倘若當時蘇聯決定放棄侵略阿富汗,或許後來九一一的悲劇就不會發生。遺憾的是,歷史沒有假設。
在蘇聯侵略之前的阿富汗,穆斯林身穿自中世紀以來沒有改變過的服裝,一直過著安穩的日子。蘇聯的軍靴之所以會踏上這塊土地,是因為在阿富汗成立的共產主義政黨,遭到群起的反對勢力,要求蘇聯以軍事介入。
在這樣的情勢下,發生了伊朗革命。原本禁止宗教的蘇聯,擁有屬於伊斯蘭圈的中亞領地。萬一革命延燒到阿富汗,就可能波及鄰接的中亞。對蘇聯而言,那不是能夠接受的事情。
耗費蘇聯兵力的聖戰士
西元1979年,蘇聯軍出動十萬兵力進攻阿富汗。不幸的是,蘇聯軍隊太不瞭解即將迎戰的對手。阿富汗的男人,擁有即使沒有水源的山岳也能自在遊走的強韌體魄,是慣於巧妙埋伏與追擊的游擊戰老手。只懂得平地閃電戰的蘇聯軍,只是一再被消耗軍力。這些優秀的阿富汗游擊兵被稱為Mujahideen(聖戰士)。他們是為了守護祖國不被侵略穆斯林神聖土地的無神論者奪走,為遵守吉哈德宣言而集結的民兵。其中包括一些來自伊斯蘭各國的義勇兵。
而提供這些義勇兵資金和武器,並且施以軍事訓練的是美國。美國的戰略是,引誘蘇聯軍陷入和越戰一樣的消耗戰。而伍薩瑪‧賓拉登,就是在這個游擊戰的英才教育中被培訓出來的。
蓋達組織與塔利班的誕生
祖國沙烏地阿拉伯的情報局,將賓拉登派遣到接近阿富汗國境的巴基斯坦白沙瓦,去支援聖戰士。他從伊斯蘭國家募集義勇軍,並從事軍事訓練。此時,他與同志一起建立的組織為前身,於西元1988年誕生了蓋達組織。
1989年,疲憊的蘇聯軍留下滿目瘡痍,撤離阿富汗。而阿富汗義勇軍則各自回到祖國,賓拉登也回到沙烏地阿拉伯。美國也就此收手,在出現權力空白的阿富汗,失去共同敵人的聖戰士發生內訌,陷入失序的內戰狀態。
不久,高揭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旗幟的武裝組織塔利班,獲得疲於內戰的阿富汗民眾支持而逐漸抬頭。
◎表示對神感謝的齋戒月斷食
從日出到日落禁止飲食
伊斯蘭曆第九個月拉瑪丹月(齋戒月),對穆斯林而言是神聖的一個月。這是因為穆罕默德最初接受神的啟示,就是在拉瑪丹月的緣故。《古蘭經》中是這樣記載的。
「拉瑪丹月(齋戒月)是《古蘭經》降示的月份。你們中凡此月居家者,必須齋戒。」(2章185節)
遵循這個章節,穆斯林至今依舊在拉瑪丹月實行一個月的斷食。必須斷食的是日出到日落之間。在這段時間當中,禁止一切飲食,喝一滴水、抽菸及性行為都是禁止的。
但是,老人、病人、旅人、幼兒等得以免除,在拉瑪丹月無法斷食的人,可以之後再斷食,或是以施捨給窮人來替代斷食。在辦不到的時候絕不強制執行。
斷食的一個月飲食費用反增!?
原本斷食是猶太教徒在贖罪日進行的,據傳穆罕默德在西元624年巴德爾之戰獲勝正好是拉瑪丹月,為了感謝神,之後便在這個月進行斷食。
斷食在重新感謝神的恩寵的同時,也有戰勝慾望、培養意志力的意義。此外,藉由所有穆斯林經驗同樣的苦行,超越身份的落差和國籍的不同,創造意識到融為一體的契機。此外,現今斷食之後的晚餐,也演變成家人團聚的樂趣。甚至在拉瑪丹月,餐點自然而然變得豐盛,反而會花更多錢在食物上。在結束一個月的斷食之後,等待大家的是大型慶典開齋節。對於穆斯林而言,這一天就像過年一樣,是特別的日子。大家盛裝穿上新衣,聚集在地方的廣場,在清真寺舉行節慶的禮拜。然後跟家人或朋友一起用餐,度過這個假日。是一場全世界穆斯林感謝神,並慶祝斷食結束的饗宴。
跟陽曆不同,伊斯蘭曆是基於月亮運行的陰曆,因此,每年大約少十一天,日期會往前提。因此,拉瑪丹月並不是每年在同一個季節,會一點一點錯開。如果遇上白晝短的冬天,斷食就變得較容易,相對的在白晝長的炎熱夏天,連水都不能喝的修行會變得比較痛苦,季節錯開,有消弭地區上不平等的好處。全世界的穆斯林,都能夠平等體驗到春夏秋冬的斷食。
◎常見的誤解➊不是「沙漠的宗教」嗎!?
這個宗教並非誕生於沙漠,而是誕生在商業城市,起始於商人的宗教
關於伊斯蘭,往往存在著各式各樣的誤解。比方說,因為誕生於阿拉伯半島,帶給人「沙漠宗教」的強烈印象。的確在阿拉伯半島上,有一片游牧民族貝都因人生活的廣大沙漠地帶。令人會自然聯想到灼熱太陽照射、沙塵飛舞的嚴苛自然環境,誕生讓人們尋求心靈寄託的宗教。
但是,穆罕默德出生、成長,且開始布教的麥加,卻是個因通商而繁榮的綠洲都市。而穆罕默德本身,在接受神啟示之前,也不過是個商人。也就是說,伊斯蘭並非誕生於沙漠,而...
目錄
前言
序章 從地圖解讀伊斯蘭世界
1全世界的穆斯林,亞洲人佔六成
2千差萬別:戒律嚴格與寬鬆的國家
3石油讓波斯灣國家壓倒性地富裕
4歐盟各國持續增加的穆斯林移民
5伊斯蘭文化圈其實是世界遺產的寶庫
6侵蝕伊斯蘭世界的紛爭與恐怖事件
專欄 對穆斯林旅客友善的國家排行榜
第1章 關於伊斯蘭的基礎知識
1 了解伊斯蘭的基本「六信五功」
2 六信①何謂唯一真神阿拉
專欄 禁止偶像崇拜的理由
3 六信②何謂天使(瑪拉以卡)
專欄 撒旦與精靈
4 六信③何謂經典(奇塔布)
5 六信④何謂先知(納比)
6 六信⑤何謂末後世(阿希拉特)
7 六信⑥何謂前定
8 常見的誤解①不是「沙漠的宗教」嗎!?
9 常見的誤解②其實對其他宗教十分寬容
10 常見的誤解③在神之前人人平等的社會
11 常見的誤解④「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12 常見的誤解⑤吉哈德(奮戰)的真意
由古蘭經串連起的伊斯蘭共同體 文╱私市正年
第2章 認識伊斯蘭根源:古蘭經
1 穆罕默德之前蒙昧時期的阿拉伯半島
2 穆罕默德的生涯① 由商人變成先知
3 穆罕默德的生涯② 嚴重迫害下的遷徙
4 穆罕默德的生涯③ 成為伊斯蘭的領袖
5 穆罕默德的生涯④ 吉哈德(奮戰)
6 穆罕默德的生涯⑤ 晚年與繼承人
7 伊斯蘭經典──古蘭經的成形
8 古蘭經的架構及內容
9 與聖經相通的教誨及故事
10補充註釋古蘭經的第二經典聖訓
11 由古蘭經衍生出的伊斯蘭法(夏里亞)
蘇菲主義(伊斯蘭神祕主義)與聖者的奇蹟 文╱私市正年
第3章 伊斯蘭世界的歷程與西歐的邂逅
1 伊斯蘭傳遍世界歷經千餘年的足跡
2 經由海上絲路伊斯蘭傳向亞洲
3 持續至今的内部對立:遜尼派與什葉派
4 三大宗教共同聖地──耶路撒冷的變遷
5 因聖地耶路撒冷 而引發之與十字軍的聖戰
6君臨地中海世界──歐斯曼帝國興亡
專欄 被西歐吞噬的伊斯蘭世界
伊斯蘭世界的歷史年表① 正統哈里發時代∼歐斯曼帝國
7 在中東散播火種的英國三面玲瓏外交
8西歐的猶太人迫害是巴勒斯坦問題的開端
9 歐美石油公司群聚於中東產油地帶
10 以美蘇為後盾的四次中東戰爭
11 以石油為武器開始戰鬥的阿拉伯諸國
12 石油危機與伊斯蘭世界的擴大 文╱私市正年
13 被捲入民族紛爭的巴爾幹伊斯蘭教徒
14 伊朗革命是對西歐現代化的反抗
15 伊朗革命誘發的兩伊戰爭
16 促使蓋達組織誕生的阿富汗紛爭
17 引發波斯灣戰爭的胡賽因
18 將伊斯蘭武裝勢力變成全世界公敵的九一一事件
19 布希政權捏造的伊拉克戰爭
伊斯蘭世界的歷史年表② 第一次世界大戰~現代
專欄 被切割的民族 無窮盡的庫德問題
第4章 伊斯蘭世界現在究竟怎麼了
1 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的根源:穆斯林兄弟會
2 走中間路線的穩健派兄弟會
3 一連串的民主化鬥爭「阿拉伯之春」
4 被期望帶來變革的阿拉伯之春的結局
5 埃及為何選擇軍事政權
6 第三代移民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者
7 挑戰世界秩序的「伊斯蘭國(IS)」 文╱私市正年
8 為何塔利班對馬拉拉開槍
9 受到矚目的伊斯蘭金融運作方式文╱私市正年
10 備受期待的飲食戒律清真認證食品巨大市場
11 急速成長的中東航空公司
12 發生劇烈變化的波斯灣國家及興盛的巨型都市
專欄 日本的伊斯蘭
P.8
第5章 伊斯蘭生活與文化
1 每天的禮拜場所清真寺
2 表示對神感謝的齋戒月斷食
3 支援社會福利的天課
4 一生至少一次的聖地麥加朝聖
5 穆斯林的飲食與戒律
6 穆斯林的結婚與離婚
7 女性的地的提升與遺產繼承
8 穆斯林女性頭巾的意義
9 穆斯林的傳統良好家庭觀念
10 與禮拜同在的傳統伊斯蘭建築
11 追求神之美的伊斯蘭傳統美術
12 伊斯蘭世界的文學與電影
13 一窺日常面貌的伊斯蘭笑話
索引
前言
序章 從地圖解讀伊斯蘭世界
1全世界的穆斯林,亞洲人佔六成
2千差萬別:戒律嚴格與寬鬆的國家
3石油讓波斯灣國家壓倒性地富裕
4歐盟各國持續增加的穆斯林移民
5伊斯蘭文化圈其實是世界遺產的寶庫
6侵蝕伊斯蘭世界的紛爭與恐怖事件
專欄 對穆斯林旅客友善的國家排行榜
第1章 關於伊斯蘭的基礎知識
1 了解伊斯蘭的基本「六信五功」
2 六信①何謂唯一真神阿拉
專欄 禁止偶像崇拜的理由
3 六信②何謂天使(瑪拉以卡)
專欄 撒旦與精靈
4 六信③何謂經典(奇塔布)
5 六信④何謂先知(納比)
6 六信⑤何謂末後世(阿希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