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特色
1.題目編排體系化,對照個人讀書進度,隨時練習題目。
2.版面完全擬真,答題字數完整呈現,每次練習皆如臨國考戰場。
3.隨題標註考題重點、關鍵字句,便於反覆記憶背誦。
4.精準的題型分析,豐富的答題參考資料,不再掛一漏萬。
作者簡介:
張璐
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民事法組
律師高考及格
始終相信法律作為社會強制力的來源,使學習法律成為一個有趣而重要的位置及事務,得以從中思考、檢視各種社會建制的合理性。雖然學習民事法,不過顯然是個比較激進的人XDD,是PTT上站次數近4000次的鄉民、酸民跟暴民。
對民事法的學習,總是認為只要掌握了基本原則,以及該原則體現在規範中的價值判斷及風險分配,整體言之─規範政策選擇的問題。法律的圖像就會清晰起來,不再是微枝末節的要件背誦及條文操作。
在20幾歲的尾巴迷上了跑步,因為看見螢幕情侶孫宥日益腫大的身軀,深深受到警醒。剛以2小時的成績完成人生第1場半馬。希望來年能到東京馬拉松朝聖兼賞櫻。
作者序
為什麼需要一本解題書?解題書應該解決哪些需求?
著手寫這本書時,我心中不停縈繞著這個問題「為什麼需要一本解題書?解題書又應該滿足哪些需求?」問過身邊朋友、學弟妹及學生們的意見後,最終得到了幾個可能的答案。
1. 基本需求:核對自己的答案
第一個最簡單的理由是找來對答案。準備考試的過程裡必定會練習題目,而我們的國家考試及研究所考試,除了某些老師偶一為之的會在各類法學雜誌裡公布心證及參考擬答外,截至目前為止並不公布正式的參考答案。因此,各類的解題書裡針對考古題的擬答,就成為自行練習時用來檢視自己答案的參考素材。以此而言,收錄的題目越多、越廣大概就越好,可以滿足各式各樣的「對答案」的需求。
2. 進階需求:由input到output的過程建構
然而,在多方徵詢大家的意見以及綜合筆者本身教學及帶領讀書會的經驗後,我認為一本解題書能夠承載及發揮的功用其實可以更多,也應該能夠更多。最重要的是讓讀者能夠在讀了很多很多書之後,能夠把所有的input都轉為output在考場上使用出來。不要成為武俠小說中空有滿腹內力,卻完全不知如何運用,只能悶著頭給人打的人。這樣的過程包括了「答題內容的建構」、「答題內容的呈現」、「常犯錯誤的指正及訣竅指引」等等幾個重要的面向。為了解決這幾個面向,本書在體例上除了保留既有的欄位外,另外增加了幾個欄位。筆者將每一題的擬答分成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關鍵字、審題意識、答題架構」,第二部分則是「擬答」。
⑴答題內容建構
就答題內容的建構而言,讀者解題時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題目看完根本不知該如何下手。無法理解哪些事實是重要的,又各自對應到哪些爭點。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本書在體例上延續原有的「本題關鍵字」的設計,試圖將每題重要的關鍵字句各自應該對應到何種法律上爭點以表格呈現,使讀者能夠由本書培養基本的對於題目所述法律事實的反應能力。
然而,筆者認為有時這仍舊是不夠的。因此,我在本書中多數的題目增加了「審題意識」這樣的欄位。針對審題意識,我期望用較為口語的方式表達,希望讓讀者有「聽著人家講課」的感覺,去學著筆者身為老師是如何審題的。這是由一個教學者及應考者的角度出發而作的嘗試,試圖教導同學面對題目時,如何分析題目,以及決定下筆的結構。因此,我希望讀者可以在這一欄感受到似乎是我在你眼前,將我看到題目時心裡所想的緩緩說出來,嘗試去填補、連結輸入(你所念的東西)到輸出(具體答題內容)中間的空缺,並且說明答題結構上的安排應該如何呈現。
答題內容建構的最後,則是將整體的答題架構簡單的以條列方式抽繹表現出來,讓讀者可以帶著這個骨架去看參考擬答。
⑵答題內容呈現
前述嘗試建構答題的內容部分,最重要的工作是協助讀者將題目與念過的東西連結起來。因此將盡量口語,帶有比較重的說明、教學的色彩。然而,真正寫作題目時,除了三段論法等必備認知外,講求的則是文字上的精確與簡潔。以便能在時間的限制下,簡要的表達出答題的內容。因此,本書在答題內容呈現部分採用的是完全不同的寫作方式,以一個受有時間限制的答題者以及快速閱卷的閱卷者的角度來觀察、寫作答題的內容。希望各位能夠細細的體驗其中的不同。本書中的擬答原稿,筆者均是以自行手寫方式於時限內(有幾題可能超出5分鐘)完成(註1:筆者曾經計時算過,以我的答題速度,2小時的考試約可寫出3800到4200字的考卷,視字跡可以多潦草而定XD)。因此,各位在閱讀本書時將發現,不同於坊間一般解題書籍對於判決、判例的引用是整段全文照引,本書針對條文或判決判例並非照引全文,而是引用要旨所在。目的即在於告訴讀者,該判例或判決在考試時究竟如何引用。這些引用的方式或簡稱,均可供各位參考。至於實務見解的原文,則附於隨頁註釋供讀者參照。
⑶常犯錯誤的指正及訣竅指引
最後則是常犯錯誤的指正及訣竅指引。在筆者的教學經驗中,有些寫作上的問題是考生一再犯錯的,筆者將在適當的地方將這些問題以「Warning」的方式標明出來,作為反面的例示提醒大家。所舉的常犯錯誤例子,都是在過去教學或課輔生涯裡,同學們實際犯過的錯誤。希望各位能在閱讀過本書後不再犯。
除了Warning之外,筆者也會在適當的時候指引寫作的訣竅,此部分會以「Tips」呈現。說明何以某一段或某一句話要這樣寫,如果不這樣寫,那樣寫的話可不可以。
上述的Warning及Tips是筆者基於過去教學所積累的經驗,針對同學常問的問題或困惑所撰寫的。希望能夠與各位讀者達到更進一步的溝通。畢竟,使用解題書時常遇到的大困惑之一就是,雖然讀者的答案跟解題書的參考擬答不同,但難道這樣寫是不行的嗎?為什麼解題書這裡不這樣寫呢?又或者,讀者也常會覺得自己的寫法跟別人都差不多阿,討論時似乎自己該打的爭點也都有打到,為什麼就是比較低分?此時,很可能就是在呈現的方法及順序上出了問題。希望這樣的設計能夠解決各位的問題。
以上是筆者蒐集各方意見後,認為解題書應該要具備有哪些功能,因而作出的寫作上調整及嘗試。當然,若能有更多的反應及回饋,將更有助於這樣的寫作方式。因此,若各位讀者針對本書的內容有意見,均歡迎各位來信反應(註2:信箱:zhanglu.civillaw@gmail.com)。最後要說的是,本書的定位是解題書,預設的讀者群是具有基本體系理解,嘗試練習題目的人。因此,除去一些常混淆或困惑的問題,筆者會作較為詳盡的說明外,不擬對於民法的整體概念體系以及問題均作仔細的說明。主要的說明還是集中於應試上常見的爭點問題以及審題、解題思維的建構。
在撰寫論文的過程中,一邊寫作本書。多虧有學稔出版社曉玉及仲達的理解及殷勤催稿、校稿,才能斧正我字句或引註上的細微錯誤,並使本書能夠按原定時程出版。
最後,最需要感謝的則是過去曾上過我的課、提出問題與我討論的同學們。無論你們是在台大、文化、銘傳或是一帆。與你們的討論,總是不停啟發我對於解題有更深的認識。我無法逐一向各位致謝。但我願將本次本書版稅的10%,捐給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另外10%,則捐給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希望在各位再不需要本書時,我們的司法及我們的環境,都仍值得我們為她奮鬥。
張璐
為什麼需要一本解題書?解題書應該解決哪些需求?
著手寫這本書時,我心中不停縈繞著這個問題「為什麼需要一本解題書?解題書又應該滿足哪些需求?」問過身邊朋友、學弟妹及學生們的意見後,最終得到了幾個可能的答案。
1. 基本需求:核對自己的答案
第一個最簡單的理由是找來對答案。準備考試的過程裡必定會練習題目,而我們的國家考試及研究所考試,除了某些老師偶一為之的會在各類法學雜誌裡公布心證及參考擬答外,截至目前為止並不公布正式的參考答案。因此,各類的解題書裡針對考古題的擬答,就成為自行練習時用來檢視自己答案的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