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送會上魔術般的預言
在準備退休的前幾年,同事常會好奇地問我:你才剛跨入六十歲,為什麼要提早退休?我的回答是:「我有更好的事情要做。(I Have Better Things to Do !)」言下之意是:上班時常常需要做自己不喜歡或不愉快的事。
大學時念商,到美國念研究所轉了工科。碩士畢業後,從事與電腦相關的工作。在職場上翻滾了將近四十年,有起有伏。從商科轉工科,雖說是隔行如隔山,工作上的工程問題容易解決,反而是管理上的人事問題,往往不能盡如己意來處理。
我在職場上轉換幾次跑道後,終於決定在二○一三年退休。
早在退休前的幾年,我已經預先做了很多準備,工作之餘不但參加各式各樣的培訓班,也到社區大學上課。所以退休當天,手中除了榮退證書外,我還擁有潛水執照、單帆帆船執照、飛蠅釣魚證書、劇本寫作證書、電影製作證書、小丑培訓證書。
六月,在美國上班的最後一天,同事為我舉辦了退休歡送會,還準備了一個大蛋糕及事先簽好名的退休賀卡與賀辭,祝福我退休後生活愉快。
會議室裡擠滿了同事,其中不乏管理階層,大夥都是百忙中抽空前來道賀,難得有機會遇見工作上相關的其他同事,紛紛互相問候、高談闊論地聊著公事。
當我將蛋糕切下了第一刀後,毫無例外被問了這個場合最常被問的──退休之後,要做什麼?
我從口袋裡拿出準備好的道具,告訴大家要變個魔術,原本嘈雜喧鬧的會議室頓時安靜下來。於是,我不疾不徐地開始了「退休演說」……
我左手拿著長、中、短不一的三條繩子,右手先從左手拿了最長的一條過來,稍稍高舉著它說:繩子的長短代表日常生活中所花時間的長短。退休前,我們花最長的時間上班、負責任──無論是負工作上的、照顧家人的、房貸的、小孩教育成長的等等責任。
接著再拿第二條中長的繩子說:我們花第二長的時間在娛樂、休閒、愛好上,這些活動大部分都與太太、小孩、岳父岳母、同事等親朋好友有關,卻很少與自己的嗜好有關。
最後,我高舉留在左手最短的繩子說:在生活中,我們花最少時間,甚至沒花任何時間去做志工,服務與回䜋社會。
退休後不用再上班,擁有大把的空閒,應該重新安排生活的時間。我邊說邊用左手把這三條繩子的頭尾整齊排隊,再用右手將其中的三段一拉,原來三條長短不一的繩子,居然魔法般變成了三條長短一致、各三分之一的繩子,握在左手上。
同事們看得目瞪口呆,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大聲喝采。
善用三三三時間分配法
此時,我拿起長短一致的其中一條繩子,告訴在場的他們,退休之後可以將時間分配為三個三分之一:
第一個三分之一的時間,是照顧好逐漸老化的身體。好好運動、健康飲食、定期門診。
第二個三分之一的時間,可以用於學習。找出過去想學而沒有機會與時間學習的愛好,這些學習最好有挑戰性,完成之後會有成就感,生活才會有目標。
第三個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去做志工,回饋社會。做志工既能療癒自己又能療癒別人,況且施比受有福。
對我而言,在職場上翻滾了將近四十年,人生階段性的任務已經完成,而且在退休歡送會上還誇下了海口,面對全新生活,真不知從何開始,又如何填補不用上班而多出時間的空洞?
將退休生活的時間充分利用,分為三個三分之一的規劃,究竟是魔術表演上動人的哏,還是生活上可以實現的夢想?
二○一三年七月,回到臺灣開始退休生活,按照在退休歡送會上所表演的魔術,依序採取行動……
第一個三分之一的時間,用來照顧好身體
我先是到醫院掛了新陳代謝科門診,拿了三個月降血糖、血脂的藥,每天照三餐準時吃藥。接著到公園,跟著其他老人嘗試做平手功與太極拳。我感覺到自己六十三歲的身體,實在不該如此不爭氣,只跟著晨運的老人們做運動;也擔心整天在一起容易學到老人們的習氣。
我決定挑戰身體的極限,選擇和年輕人一起做熱瑜伽。
熱瑜伽由老師帶動,在高溫攝氏四十度的教室,九十分鐘內要做完二十六式瑜伽動作及兩式呼吸法。教室裡大多是年輕人,尤以女性居多。我這身硬骨頭,第一次踏進瑜伽教室時,大家都用異樣的眼光看著我。雖然身體柔軟度不足,動作都做不到位,而且氣喘如牛、汗流浹背,但我從第一天開始,全程都沒有放棄,努力地擠壓、伸展全身的肌肉與骨頭;反觀身邊初次做熱瑜伽的年輕人,常做一半就器械投降,紛紛躺下來休息。
身高一百八十公分的我,體型瘦長,脊椎彎曲,肌肉耐力不是很好,上班族久坐辦公桌的所有病症像是腰椎、頸椎等疼痛幾乎都有。每當做完九十分鐘的熱瑜伽,躺在瑜伽墊上休息時,都能感覺到運動後的苦盡甘來、通體舒𣈱。幾年做下來,最近量身高還長高了兩公分。熱瑜伽為我帶來退休生活的挑戰與重心,每當進步了一點點,就能充分感受到「努力必得回報」的喜悅。
第二個三分之一的時間,用於挑戰學習
在農村長大的我,從小就很喜歡音樂,卻沒機會接受正式的音樂訓練,不會看樂譜,但聽了熟悉的音樂,就可以用口琴吹出或用二胡拉出歌曲來。
也因此,退休後第一個想學的就是音樂,而且還是挑戰極限──用薩克斯風即興演奏爵士音樂。先是買了《薩克斯風基礎演奏法》、《爵士和聲樂理》、《爵士鋼琴和聲》三本書,野心勃勃地研究樂理、五線譜上的豆芽與符號,逐一上網查詢大多都能看懂;和弦的樂理,我在紙上一個個推算,像是解數學方程式一般,大致上也能了解它的原理。
一直保留著十多年前在舊貨攤低價購買的山葉(YAMAHA)名牌薩克斯風,終於派上用場。我根據薩克斯風的吹奏指法圖,開始在家吹奏與練習指法。不出兩週,就可以吹奏〈小星星〉了。
可是,我的伴侶是作家,很需要安靜地讀書、寫字與撰稿,我卻每天用薩克斯風發出各種奇怪的聲音,她實在受不了。而笨拙的我需要天天專注練習幾個小時以上才會有進步,如果去外面的音樂教室練習,不但不方便,還得花一筆錢。只好暫時放下薩克斯風指法的練習,上網在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平臺上學習。
MOOC,大規模開放線上課程,又稱慕課,是十多年前由世界各國的知名大學提供修學分(收費)及不修學分(免費)的課程。在世界任何角落,只要能上網就能上學。這個平臺發展迅速,在二○一二年已有四千左右的線上課程。英文課程中部分有中文字幕,中文課程則由亞洲各大學提供,如北大、清大、臺大、輔大、港大等。
我先從學習音樂著手,第一門課是修免費學分的課程──音樂人的基礎訓練(Developing Your Musicianship Specialization),由位於波士頓的伯克利音樂學院所提供,它是美國數一數二的現代音樂學院,美國許多名歌星、名作曲家、名製作人都是從這裡畢業的,其中還包括臺灣的周杰倫。
這個課程共六週,每週有六到八個由名師錄製好的影音,每段影音的長度約十五分鐘,老師像是在教室的講堂教課,透過影音向學生解釋課程內容。我每天坐在電腦前,聽看一段影音,抄寫老師說明的題目及問題等筆記,如果抄寫太慢,可以重複播放影音直到理解課文為止。一週後需做選擇題的週考;做完考題交卷後,還要在線上改同學的考卷(系統會隨機分配五位同學的考卷),互相評分。週考分數通過,加上評審五份同學的考卷後,才能繼續上下週的課程。
沒想到我居然在家裡當起了大學生,上課、做筆記、考試。六週後,我學到音樂的四大元素,節奏、旋律、和弦、音色,什麼是大調、小調、歌曲的形式等等。期末考還以一首短短的兒歌,通過了考試。
我繼續在伯克利音樂學院上與音樂相關的慕課,包括:如何寫歌詞、爵士樂即興創作。
也在英國愛丁堡大學上了一門十二週的音樂課:如何寫詞作曲,我學會了押韻作詞與用五線譜作曲。
後來,我又陸陸續續上了各式各樣的慕課,讓退休生活充滿活力,更滿足了我的好奇心。生活如沐春風,活在音樂的四大元素中,有節奏(時快時慢)、有旋律(情緒起伏)、有和弦(調和性情)、有音色(各種課程)。
年輕時有機會上大學、過大學生的生活(我稱之為「學校生活 1.0」),如果退休後還能像大學生一樣充滿好奇,願意上網學習新事物,不就可以延緩老化了嗎?
所以我在臉書建立了粉絲專頁「學校生活 2.0──樂活牽手上慕課、愛心宅配到指尖」,分享了七十六個適合退休生活的免費慕課,中英文課程(有中文字幕)都有,還將這些課程分為通識、愛好、生活、藝文四類。此外,我還成立了「學生活動中心」,希望上過同一門慕課的同學,能來這裡分享修課心得,結伴讀書、看電影、聽音樂與旅行,擁有像大學生的社交活動。
學音樂、聽音樂、創作音樂不如去玩音樂。抱著這個念頭的我,參加了社區大學的「流行爵士鋼琴」,每週老師會發三種不同難度的樂譜,給初級、中級、高級程度不同的學生。
完全沒有鋼琴基礎的我,從認識鍵盤、鋼琴的中央C位置練習起,右手旋律、左手和弦,眼睛往上盯著樂譜,不時得往下瞄一眼鍵盤上中央C的正確位置,腳還要踩踏板,耳朵聽著節拍器與音色,腦中想著下一小節是在哪𥚃。最難過的莫過於忍受久坐而引起尾椎、腰椎與頸椎的疼痛。
第一年練得雖然很辛苦,但升到中級班;有一次老師在班上發樂譜,我不小心拿到高級班的,那一週更是練得特別辛苦,但卻從此成為高級班的學生。
老了才練琴相當有挑戰性,好處很多,挫折也不少。每週上課,老師都會坐在學生旁邊,驗收上週教的功課。儘管我在家中,已經練得滾瓜爛熟,一旦在老師面前彈奏,仍是錯誤百出,相當挫折。
如果愛一個人會有誤解與距離,老年才學彈琴,樂譜與老化的手指之間,存在著更大的誤解與距離。
第三個三分之一時間,做志工回饋社會
二○一三年十二月,退休半年,沒機會練習一年前學習的小丑技巧,就被朋友推薦到石牌的一家照護中心義演,這裡的院生大多有輕中度失能或是坐輪椅。我上了小丑妝,戴上紅鼻子,穿著鮮豔,用最生澀的小丑動作,變最簡單的魔術,摺最粗淺的氣球,居然能將二十多位大哥大姐(我都是這麼稱呼只年長我十多歲的他們的),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表演結束時,不但大哥大姐們爭先恐後要跟我拍照,連他們的家人、外傭,加上社工及護理師,都擠了過來想合照。小丑義演的確有散播歡笑的功效。
我心中滿載著歡笑與熱情,坐上醫院附設的接駁車到捷運站。鄰座是剛才從醫院下班的護理師,我興高采烈地跟她描述在養護中心的義演過程,更從背包裡拿出小丑道具,與她分享當小丑志工是多麼有意義,希望她也能加入這個行列。我興奮的情緒維持了好幾個星期。
二○一五年暑假,為了學習當志工的經驗,我去了美國西雅圖附近一個人口僅有八萬的小鎮市政府的銀髪中心,類似臺灣的關懷據點,在廚房幫忙提供老人共餐。
我先是在市政府的網站,填好履歷表、背景資料、兩位擔保人。一週後,市政府負責人約見面試,通過後請我回家上網學習;同時會做我的身家背景調查,查看有無犯罪、財務糾紛、家暴、性騷擾、性侵害等紀錄,還會打電話給兩位擔保人以便了解我做志工的意願與動機。
上網自主學習的課程包括:工作性質與細節、食物細菌與衛生、如何防止食物中毒。通過了考試,才能列印證書,並且將證書掛在工作的廚房裡。這些課程除了英文版,還有西班牙文版及中文版,因為市政府要求在廚房接觸到食物的每一位工作人員,不管是在營利或非營利的餐廳,都需要通過政府的考試及驗證。
正式擔任銀髪中心老人共餐的志工前,還要接受市政府相關人員九十分鐘一對一的新進志工職前訓練,包含如何使用滅火器處理工作場所火災及其他危機,如何應付不合理的要求,解說志工願景及使命,以及志工組織相關的細節(如同新進員工手冊)。
我的工作是幫主廚(市政府僱用的專業廚師)切洗食材,到中心大廳擺放餐桌餐具、分配食物、服務老人。午餐後負責收拾、清洗、打掃餐廳及廚房。從幫廚到跑堂,如此簡單的義務服務,卻得經過兩週,面試兩次,並通過「處理食物衞生」的考試,才能上工。
廚房裡平常有一位職業廚師、四位志工,志工的年齡都是六十歲以上,每天早上十點報到,下午兩點離開。
有一天,報到後才知道有兩位志工不能來,只剩下我跟八十歲的白人老大姐,她彎腰駝背、動作緩慢。這天的菜單是三種印度咖哩,雞肉、豬肉、素食及素炒飯,印度餅,哈密瓜。主廚一看到我,便指著廚房桌上的薑、蔥、蒜、各式咖哩用的配菜、水果,要我趕緊切好,我忙得不亦樂乎。快到午餐時間,老大姐在廚房外的大廳呼叫我,她搬不動摺疊桌椅,要我快出來幫忙。
當天忙了整整四小時,簡直累趴了;反觀八十歲的老大姐,動作雖慢,四小時裡卻沒停過。把餐廳及廚房收拾乾淨,正準備離開,看見老大姐坐在椅子上休息,問她是否要回家休息,她說還要留在中心上西班牙語課,因為來用餐的人有很多只會說西語,她學了以後就可以招呼這些不會說英語的移民。
二○一八年,我在新竹市政府社會處培訓各分區的種子志工,其中一位五十歲退休的學員分享了她「怕熱就不要進廚房,做志工要用心」的經驗。
原本她在新竹市關懷據點當志工,是負責量血壓與幫忙共餐的。有一天提前一小時(早上七點)到了據點,看到一位七十歲的志工大哥在擦地,於心不忍的她決定以後早點來幫忙擦地;上女廁時,又發現某位志工大姐在洗廁所。從此,她每天都提前一小時來,擦完地、洗完廁所後,才幫忙做其他工作。
追尋人生下半場的「黃金十年」
善用「三分之一」時間,我用好奇心、活力、熱情,在不傷害任何人的情況下,做自己,也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這樣的日子,豈不正像是生命成長中讓我們念念不忘的青少年時期,也就是從高中到大學的「黃金十年」?而退休或責任已了的人,只要有行動力,就可以不斷挑戰自己,讓自己成長,過個真正為自己而活、人生可以重新再來的「黃金十年」。
所以,退休後,我會以下面的三大支柱,繼續追尋「黃金十年」的夢:
一、優雅:學習過去想學而未能好好學習的愛好,讓生活多點優雅,親友樂於接近。
二、關愛:先從身邊的親友,進而擴及社會上需要關愛的人。不要只想到自己的痛,拋開自我,Do 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做比自己更大的事),助人為快樂之本,施比受更有福。
三、幽默:放下執著,放下偏見,放下不滿,用笑來化解一切。幽默大師卓別林有一句名言:「我從來不知道什麼叫危機,因為在我的生命中不斷碰上,而我是用最高尚的仁慈與寬容來化解它。」生於一八八九年的他,五歲時遭父母拋棄而進了孤兒院,成長過程備嘗艱苦,又經歷了一次及二次大戰,生命中處處是危機。
當面臨危機時,他是如何用高尚的仁慈與寬容來化解與幽默以對呢?在一部黑白默片中,卓别林像紳士般頭戴高帽、手持拐杖,得意洋洋地往前走,一不小心撞上了路旁的大樹,他不但沒對樹發脾氣,反而脫下帽子對著樹說:「對、不、起!」
日漸老化的生活,可能會面臨許多的委屈、無奈與挫折,更需要學習卓別林那樣的幽默以對。
每個食品都有一個「過期日」,過了期限的食品自然會被丟棄;我身體的過期日是二○二七年六月x日(臺灣男性平均壽命是七十七歲),如果當下不好好使用,很快就會過期、被丟棄。
「追夢」就像是去釣魚,雖然不一定會釣到魚,不過,要保有去釣魚的行動力,如此,你的退休生活,就能在追夢、築夢、圓夢中,展開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