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現代人來說,緩慢才是真正的奢華〕
這是一個追求「手感」的年代。
愈來愈多百分之百「由手製造」或是強調有觸感、溫度、限量生產的產品,在市場上備受注目。
人們為什麼開始追求手感產品?手感年代的來臨,暗示了什麼訊息?
當「手感」成為一個新的行銷元素,又該怎麼和消費者溝通?如何打造出獨一無二的「手感品牌」?
這是一個追求「手感」的年代。
手工眼鏡、手工牛仔褲、手工編織包、手工公仔、手工香皂、手工餅乾……,不知不覺,你我的生活裡出現了愈來愈多「made by hand」的消費產品,而且價格都不算便宜。
有些產品雖然不是百分之百「由手製造」,但卻巧妙地把從「手」延伸出來的情感、溫度、觸覺等元素,帶進設計概念裡。
====================================================
手感產品興起,因為人想要開發經驗、尋找某種自由。手感是改變一件事情的過程,那種感覺、那種獲得,是無可取代的。
?實踐大學工設所所長 官政能
手感經濟就是深度經濟。因為手感經濟不只是手工,而是對生活有深刻的體驗,提出一種生活的主張。用深度的技藝設計產品,可以幫助加深對生命的體驗。
?政大科管所教授李仁芳
成功的產品不是讓人有會心一笑的幽默感,就是有引起消費者觸碰欲望的手感。手工或大量生產都可以展現手感,重點在於是能否讓消費者有愛不釋手的感動。
?「iF」筆記型電腦金獎得主蕭銘楷
手感,是一種減法美學,是給人單純的幸福,是大量生產後的必然趨勢。手感經濟其實就是一種感情經濟、感情效應。
?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師陳俊良
====================================================
手感經濟的內在意義與文化意含
1.手工、手感產品盛行意味著人們能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一些東西、證明自我存在,對抗大量製造,而不是被資本主義消費。
2.與來愈多人是花錢買「作品」而不是「商品」。
3.手感意味工匠藝術捲土重來,雖然精品名牌誘發人們對獨享尊榮精緻物品的慾望,但近年人們開始到廢棄的工業區或後巷工作室裡,重新尋找獨一無二的家具、陶瓷藝品。
4.手感年代來臨暗示愈來愈多消費是選擇忠於個人,而不是品牌。
5.手感產品盛行其實反應人們心底對生活環境的一種不滿,一種無言的抗議。「因為人不快樂了,根本不知道自己活著的價值是什麼,因為處於大量生產、選擇過多的年代。」
【精采書摘】父親的味道—料好實在的芋頭酥
台中大甲鎮瀾宮前,聚集一排專賣在地名特產的小攤。「來哦!芋頭餅、芋頭酥攏好呷,大甲就是芋頭尚出名,」頭髮花白的阿伯對來來往往的香客高聲喊著。
然而,大甲和芋頭劃上等號的形象,全拜一粒外表形似紫色玫瑰的芋頭酥所賜。五十八年次,有著一張娃娃臉的吳生泉,正是開啟這場紫色旋風的推手。
五年前,他的父親吳聰朝在思考如何運用當時生產過多的芋頭時,曾跑遍全省各地觀察市場。他發現有很多地方的芋頭來自大甲,只是從來沒有被提起。製餅師父出身的他,決定就做芋頭酥。
剛開始因為沒有名氣,一天只賣出二十粒芋頭酥,營業額五百元。直到有位記者在中秋節前夕報導這項新產品,居然造成熱賣。吳生泉順勢而推,只要大甲有任何文化活動,他一定參與贊助。讓「大甲芋頭酥」的形象跟著活動走出去。
每個禮拜專程到台北上中小企業經理人課程的吳生泉,觀察傳統產業如果要創新,就要結合流行。
他把父親吳聰朝的另一個稱號「阿聰師」明星化,建立起「芋頭專家」的形象。例如:DM、平面廣告都有阿聰師本人身著工作服,手中變出芋頭酥的圖案。逢年過節,阿聰師會在廣播裡問候大家,末了不忘加上他的招牌名言。
吳生泉費了很多心思在塑造芋頭酥的形象。「台灣有很多好吃的東西,但為何後來還是免不了過度競爭或是完全消失的命運,因為它們缺乏生命,」他認為。
於是他把父親當初研發芋頭酥的過程用文字呈現。告訴每位購買產品的消費者,他們所吃的每一口芋頭,「都來自大安溪和大甲溪兩條溪流日夜沖積、灌溉的平原上,所生產出來的檳榔心芋,」讓消費者對的原料產地、製作過程了解,進而產生信任感。現在大甲芋頭酥一年約有一.五億元的市場,其中有七成來自吳生泉的公司「先麥」。
快速回應的經營哲學
從小就在麵粉堆裡長大,自知「跑不掉」的吳生泉在二十五歲時接掌事業,而當時卻是「先麥」遭到現代通路擠壓,面臨淘汰關鍵。
後來,芋頭酥的出現不只打響「先麥」名聲,更重新設定大甲形象。近十年的接班經驗,吳生泉不加思索說出自己的經營哲學:「快速回應客戶需求」。
過去沒有宅配,「先麥」早就做到「今天訂貨,明天送到」。有很多客人訂芋頭酥送給遠方好友,吳生泉會詢問客人有沒有想祝福的話,再幫他寫張小卡片裝進禮盒。
目前「先麥」有五家直營門市,其中四家集中在大甲,而且都相距不到五分鐘的路程。吳生泉認為,這樣外來遊客一到當地,馬上就能感受到大甲就是芋頭酥的專賣地。但在和百貨通路合作上,他又有另一番見解,「我們只設臨時櫃,否則消費者天天看到芋頭酥都會膩,」吳生泉認為。
去年中秋節,「先麥」和京華城配合二十天節慶檔期,營業額突破一百萬。當初主動找「先麥」合作的京華城樓層主管分析「先麥」成功原因:「價格便宜,加上這項產品在北部很少見,很多人買芋頭酥取代月餅。」
不過,最令吳生泉驕傲的是芋頭酥熱賣,讓原本芋頭一斤只有三塊的產地價,上漲近七倍。「很多芋農都跑來跟我們說謝謝,」他說,這才是「先麥」要做的事。(吳昭怡)
推薦序
手感是傳遞設計師手心的溫度
知名設計師陳俊良
穿過幾條混亂的八德路街道,感覺不到那得過法國國際海報設計大賽首獎的陳俊良工作室的位置,眼前的老式台灣建築是這位享譽國際設計師的辦公室所在地?踏上深灰色水泥的階梯時,不再躊躇腳步,東方極簡的氛圍在開門剎那立刻訴說了主人作品裡的哲學。身穿中國風手工毛外套的陳俊良侃侃談著「手感經濟的內涵」,這位連語言都充滿美感的設計師又是如何把「手感」帶入設計中。
手感是一種感覺的時尚,一種呼應現代人內心需求的新經濟模式。當大量生產的科技產業發展到一個極致,人會有反璞歸真的想望。如果人不再只是追求吃飽穿暖,展現、證明個人風格的創意設計就會開始被需求。手感產品大受歡迎,暗示台灣正要進入一個新的消費時代,一個追求個性的年代。
現今的量身訂作不同以往,過去是因為成衣太貴,所以找手工便宜的師傅訂做衣服,現在則是為了展現自我的獨特,標示個人風格,因為當人不再缺東西時,就會要別人沒有的,設計師必須了解時代的變遷、人內在的轉變,才能做出溫暖與獨特的東西。
〔手感,必須從需求出發〕
手感有很多種,有人喜歡粗超糙的肌理,有人喜歡平滑的細膩,有人愛陶,有人愛瓷。物品的觸感、紋路是一種人文的表情、情感的語彙。手感除了展現質地之外,也傳遞了設計師手心的溫度、沈澱過的想法。
我不只想設計出美麗的東西,更想展現不曾有過的思維與可能性。在為國宴設計餐具時,我除了想展現餐具不曾有過的表情之外,也試圖將他對生活與文化的想法傳遞到作品中,我會盡可能了解周遭人對生活的不滿,然後滿足他們心中的想像,這樣才有可能創造出新形式。
我的「天圓地方」餐具裡的方形茶壺不管在形式上,還是技術上都是很大的革命,是經歷無數次燒塑與細修才完成的作品。事實上「天圓地方」的設計靈感就是來自我小時候的溫暖記憶。
我一直很懷念小時候媽媽用碗公餵我吃飯,只是簡單的拌飯,卻讓我回味無窮。我發現現在的碗口都很小,沒辦法拌飯,而且中國人習慣吃飯配菜,那種碗中有菜有飯的感覺很幸福,於是不斷思考如何將碗口變大,最後發現如果將碗底改成方形,就有加大碗口的效果。最妙的是,吃完飯還可以看到碗底有如古錢的造型,很符合中國人追求的富裕感。
其中每個只有拇指大的調味組,也是從我小時使用的記憶出發。我一直想擁有一套不需與人共用的專屬調味罐,在講求用餐禮儀的同時,仍然不必委屈自我。
小時候媽媽一直要我謹守敬老尊賢、以客為尊的餐桌禮儀,因此每次輪到我用調味料時,瓶身都已經沾滿醬汁、污穢不堪,讓我覺得一定要有一套自己專屬的調味罐,這些不滿都成了日後創作的基點。這套小巧有型的調味組正好呼應了這個個人時代對精緻生活的渴求。
我認為手感文化時代是大量生產後的必然趨勢。我設計家具時,會針對家庭空間中所少的藝術家具,可能是一?燈,可能是一張椅子,絕對不是經常可見的沙發或餐桌,因為這些藝術家具的價值更勝那些大家具。
我喜歡把各種中國極至藝術結合,利用硬木做燈架,中國刺繡和書法做燈罩,透過融合軟硬不同材質的東西,營造出一種線條簡單的現代燈飾,成為一個讓人即使花再多錢也想收藏的藝術品。
〔手感,是一種減法美學〕
設計應該從需求面出發,不一定要從傳統出發,該停留在歷史的東西就讓他停留在歷史,不適合在現代形式的東西就不需要修正或複製,所有時代的設計都是周遭的環境和生活的脈動相除的結果。要清楚自己的位置,才能將現代與傳統掌握的恰到好處。
復古,其實是要記憶過去年代的美好、簡單的喜悅。對於一個有千年歷史的文化體系,在展現現代美感時,減法是最重要的精神,透過減法才能讓一個繁複的東方展現最簡約、最精華的美感。唯有捨才有可能表現現代東方的精隨,李安是典範,他懂得運用減法美學,勾勒內斂、有質地的東方美。
李安的電影都是從小小的感動出發,將其發揮的淋漓盡致,展現出中國文化的深刻內涵。這也是他的作品裡有種異於彼岸的東方美的原因。
〔手感,是給人單純的幸福〕
歷史裡有許多美好的東西,回憶是被萃取出來的味覺,手感其實是整體文化的進化,造就不同的產業、不同的經濟模式。
人在大量製造的時代裡生活久了,情感的需求容易被忽視、被遺忘,如果人長期缺乏情感的滿足,就會脆弱、易怒,我們之所以對母親親手織的毛衣念念不忘、愛不釋手,是因為裡面有母親的溫暖記憶,讓我們有繼續往前的動力,手感經濟其實也就是一種感情經濟、感情效應。去年我在設計應用台灣紅的產品時,就是在尋找讓台灣人幸福、美滿的單純感覺。
我一直想從最底層的需求創作,藉著作品改變人的內心世界,找回心靈渴求的溫暖。
手感是傳遞設計師手心的溫度
知名設計師陳俊良
穿過幾條混亂的八德路街道,感覺不到那得過法國國際海報設計大賽首獎的陳俊良工作室的位置,眼前的老式台灣建築是這位享譽國際設計師的辦公室所在地?踏上深灰色水泥的階梯時,不再躊躇腳步,東方極簡的氛圍在開門剎那立刻訴說了主人作品裡的哲學。身穿中國風手工毛外套的陳俊良侃侃談著「手感經濟的內涵」,這位連語言都充滿美感的設計師又是如何把「手感」帶入設計中。
手感是一種感覺的時尚,一種呼應現代人內心需求的新經濟模式。當大量生產的科...
目錄
追求手感的年代—前瞻趨勢篇
手感經濟,精緻發燒 吳昭怡
手感經濟就是深度經濟 李仁芳
在手感產品裡尋找自由 官政能
手感是傳遞設計師手心的溫度 陳俊良
手感是創造愛不釋手的感動 蕭銘楷
〔用手織出緩慢的奢華—品牌故事篇〕
*單純的美味—日出的手工蛋糕
*因為父親的味道—阿聰師的芋頭酥
*細緻中的粗曠滋味—結合五感美學的食養山房
*別家茶裡沒有的另一味 — 王德傳老茶莊
*精釀狂野的柔水—用故事釀酒的信義鄉農會
*慢慢吃速食—綠色的摩斯漢堡
*緩慢的奢華—I PREFER手工現量服飾
*紀念幸福的手工禮物店BirthDay
〔手感裡的工匠精神—人物故事篇〕
*一切從減—空間設計師陳瑞憲
*用空間寫人生劇本—建築師林洲民
*流瀉燈光靜謐之美—照明設計師姚仁恭
*用翠竹勾勒詩意空間—設計師張文信
*臉盆裡寫禪意—家具設計師林俊慧
*堅持四十五度角—國際服裝大師葉錦添
*燒出瓷窯無限細節的蔡曉芳
*賣作品不賣商品—陶藝家王幸玉
*飄洋過海,畫出感動—童書作家致元
*經營離開土壤美感—花藝家齊云
*走出新絲路的編織家楊偉林
*編輯竹子永恆生命—張憲平(震宇/306/p100)
*從跑車關門找尋靈感—Nokia設計師斐卡
追求手感的年代—前瞻趨勢篇
手感經濟,精緻發燒 吳昭怡
手感經濟就是深度經濟 李仁芳
在手感產品裡尋找自由 官政能
手感是傳遞設計師手心的溫度 陳俊良
手感是創造愛不釋手的感動 蕭銘楷
〔用手織出緩慢的奢華—品牌故事篇〕
*單純的美味—日出的手工蛋糕
*因為父親的味道—阿聰師的芋頭酥
*細緻中的粗曠滋味—結合五感美學的食養山房
*別家茶裡沒有的另一味 — 王德傳老茶莊
*精釀狂野的柔水—用故事釀酒的信義鄉農會
*慢慢吃速食—綠色的摩斯漢堡
*緩慢的奢華—I PREFER手工現量服飾
*紀念幸福的...